建筑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标准草案.doc_第1页
建筑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标准草案.doc_第2页
建筑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标准草案.doc_第3页
建筑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标准草案.doc_第4页
建筑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标准草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Q 备案号:J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 200建筑干混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粉(第一次讨论稿)200-发布 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前 言本标准主要参考ASTM C 1438-99(2005年更新版)水硬性水泥混凝土和灰浆用乳液和粉末状聚合物改性剂的标准性规范、JIS A 6203-2000水泥改性用聚合物分散剂和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由标准委托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建筑干混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粉(草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干混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批号、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泥、石膏或石灰为主要胶凝材料的建筑干混砂浆用可再分散乳胶粉。2 规定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SB08-1337 中国ISO标准砂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JGJ 70-199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T547-2005 陶瓷墙地砖粘结剂3 术语、定义3.1、干混砂浆 由专业生产厂生产,把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其他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一种粉状或颗粒状的混合物。3.2、可再分散乳胶粉由合成树酯乳液通过加入其他物质改性,经喷雾干燥而成,溶于水中可形成乳液的,具有可再分散性的聚合物粉末。3.3 基准砂浆 contrast mortar用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强度等级为PO4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与符合GSB081337中国ISO标准砂的标准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水泥砂浆。试验时基准砂浆的用水量为使砂浆达到规定的流动度的用水量。3.4 受检砂浆 testing mortar含有一定量的可在分散乳胶粉,具有与基准砂浆相同的成分(除了用水量以外)和流动度的砂浆。3.5 砂浆流动度需水量 用本标准7.3条规定的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配比配制砂浆,按照GB/T2419规定的方法检验砂浆流动度达到1705mm的用水量分别为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和受检砂浆流动度用水量。4 分类和代号4.1 按可再分散乳胶粉用途可分为2类4.1.1 用于普通环境中使用的可再分散乳胶粉,代号为 4.1.2 用于干燥环境中使用的可再分散乳胶粉,代号为 4.2、标记 产品按下列顺序标记: 代号、产品名称、牌号、标准号 例:用于普通环境中的可再分散乳胶粉123可再分散乳胶粉123 JC/T-5 一般要求 本标准包括的产品不应对人体、生物与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所涉及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6 技术要求6.1、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技术要求 表1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外观没有粗粒、外来物质和结块堆积密度g/cm3挥发物含量%灰份%细度最低成膜温度标称温度玻璃化温度标称温度PH值6.2、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干混砂浆中的技术要求 表2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干混砂浆技术性能项目单位技术要求含气量%1212受检砂浆与基准砂浆凝结时间差h初凝-1:00+3:30初凝-1:00+3:30终凝1:00+3:30终凝1:00+3:30受检砂浆与基准砂浆可操作时间差h抗折强度比MPa抗压强度比MPa拉伸粘结强度比MPa原强度原强度耐水强度耐水强度吸水率%水蒸气湿流密度G/m2.d 尺寸变化率%00. 15000. 150氯离子穿透厚度比7 试验准备7.1 标准试验条件:试验室条件: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试验区的循环风速小于0.2m/s。在非标准试验条件下试验时,应记录下试验室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养护时间 时间偏差24h 0.5h7d 3h14d 6h28d 12h7.2试验材料7.2.1试验样品的状态调节所有试验材料(包括水)及所有器具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7.2.2试验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 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强度等级为PO4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需要在试验前混合成单一批量,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使用相同的批量。标准砂 符合GSB081337中国ISO标准砂的标准砂,需要在试验前混合成单一批量,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使用相同的批量。可再分散乳胶粉 由供应商提供的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可再分散乳胶粉消泡剂 由可再分散乳胶粉生产商决定是否加入消泡剂,以及消泡剂的种类、加入量。水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7.3 材料配比7.3.1基准砂浆配比PO4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称量用的天平精度应为1 g, 7.3.2 受检砂浆配比 PO4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可再分散乳胶粉450.5g.。称量用的天平精度应为1 g.。7.4可再分散乳胶粉技术性能试验方法7.4.1 外观对于外观实验,用玻璃棒将试样薄而均匀的覆盖在干净的玻璃板表面上,且玻璃板放置于白纸上,用视觉检验粗粒,外来物和凝固物的外观。7.4.2 堆积密度按JC 209-92膨胀珍珠岩中6.1规定的堆积密度的试验方法进行。计算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4. 3 挥发物含量7.4.3.1 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7.4.3.2 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试样称量: 1.0000g-2.0000g。7.4.3.3 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烘60min,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2。7.3.3.4 结果表示挥发物含量X挥按式计算:X挥(m1m2)/( m1m0)式中:X挥固体含量,%。m0称量瓶的质量,g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计算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3.4 灰份按照GB753187有机化工产品灰分的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灼烧温度为65025。灰分计算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3.5 PH值按照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第七条规定的方法进行。7.5 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干混砂浆的性能试验方法7.5.1 砂浆的搅拌方法基准砂浆将称量好的水泥、标准砂放入符合JC/T681要求的搅拌机,低速搅拌2分钟后停机,加入基准流动度需水量的水,再搅拌1分钟停机,在30秒内用铲刮掉粘附在搅拌叶和搅拌锅上的砂浆,并搅拌三次,然后将其堆积于搅拌锅中间,开搅拌机搅拌2分钟。停机以后,将搅拌锅从搅拌机上拿下,用铲搅拌10次,备用。受检砂浆将称量好的水泥、标准砂、可再分散乳胶粉放入符合JC/T681要求的搅拌机,按照本条上述规定的搅拌方法搅拌。7.5.2新拌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砂浆的性能试验7.5.2.1砂浆流动度需水量用本标准7.3条规定的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配比配制砂浆,按照GB/T2419规定的方法检验砂浆流动度,砂浆流动度达到1705mm的用水量分别为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和受检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砂浆流动度需水量计算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1ml。7.5.2.2 含气量 按照ASTMC185水硬性水泥砂浆的含气量试验方法进行。计算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5.2.3 受检砂浆与基准砂浆凝结时间差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第8条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砂浆搅拌加水量为砂浆流动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差按式(1)计算:T=T1Tc.(1)式中:T凝结时间差,min T1受检砂浆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 Tc基准砂浆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7.5.2.4 可操作时间差受检砂浆和基准砂浆的可操作时间采用具有标准流动度的砂浆,在 60分钟后,每隔20分钟重新将受检砂浆在搅拌锅中用料勺搅拌1分钟,按GB/T2419规定的方法重新测定流动度。从受检砂浆与水接触开始,当流动度小于135mm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可操作时间。 可操作时间差按式(1)计算:H=H1Hc.(1)式中:H可操作时间差,min H1受检砂浆的可操作时间 Hc基准砂浆的可操作时间7.5.3 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砂浆硬化体的性能试验7.5.3.1抗折强度比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中9.2抗折强度测定规定的抗折强度检验方法进行,砂浆搅拌加水量为砂浆流动度需水量。28天令期进行强度试验。抗折强度比按式(2)计算:Rf=Ft/Fc.(2)式中: Rf-抗折强度比,% Ft受检砂浆的抗折强度,MPa Fc基准砂浆的抗折强度,MPa7.5.3.2 抗压强度比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中9.3抗压强度测定规定的抗压强度检验方法进行,砂浆搅拌加水量为砂浆流动度需水量。28天令期进行强度试验。抗压强度比按式(3)计算:RS=St/Sc.(3)式中: RS-抗压强度比,% St受检砂浆的抗压强度,MPa Sc基准砂浆的抗压强度,MPa7.5.3.3 拉伸粘结强度比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JC/T547-2005陶瓷墙地砖胶粘剂中规定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方法进行,砂浆搅拌加水量为砂浆流动度需水量。28天令期进行强度试验。拉伸粘结强度比按式(4)计算:R=t/c.(4)式中: R-抗压强度比,% t受检砂浆的抗压强度,MPa c基准砂浆的抗压强度,MPa 7.5.3 .4 吸水量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JC1024-2007 墙体饰面砂浆中7.7吸水量规定的吸水量检验方法进行。28天令期进行强度试验。7.5.3 .5水蒸气湿流密度水蒸气湿流密度试验,在透水率试验试件的吸水率和水汽的挥发率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试验:7.4.8.1 仪器透水率试验仪器必须由一个抗腐蚀的铝制圆筒,尺寸为:内部直径68mm,外部直径为70 mm高30 mm,在上部表面有一个直径为56.5 mm的孔;一个抗腐蚀的铝制的圆筒形容器,内部直径为70 mm,外部直径为72 mm,高为15mm的两部分组成。但是,用于挥发率试验的圆筒形容器必须有个小孔,可以让纯净水进入里面。7.4.8.2 试件的准备准备试件时,利用具有刮平作用的刮刀将聚合物改性砂浆填充入金属或塑料的模具中,且该形体内部直径为68 mm,厚为10 mm,填满后的模具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养护。在养护期结束的前3天,每个试件必须用环氧树脂粘结物与圆筒联在一起,圆筒和试件之间的缝隙必须用环氧树脂漆密封。 图8 制作水汽透水率试验试件的圆筒型容器7.4.8.3 步骤:步骤如下a) 水汽吸水率方法用颗粒尺寸为3mm或小于3mm的50g氯化钠,如JIS K 8123中规定,作为脱水剂放入圆筒形容器中。放置在圆筒中的试件必须随着脱水剂插入圆筒形容器中,然后用铝箔带密封。嵌入圆筒型容器的试件与脱水剂在干燥器中混合存储24h,嵌入圆筒形容器中的试件必须在401的温度、相对湿度为902%放置240h。然后暴露条件进行水汽的吸水率试验。在暴露条件进行吸水率试验中,嵌入到圆筒形容器中的试件必须24h间隔移走,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然后测量精确至0.1mg.b) 水汽挥发率方式嵌入到圆筒的试件必须插入到圆筒形的容器,然后用铝箔带密封。通过嵌入试件的圆筒形容器的小孔倒入大约20ml的蒸馏水,然后将小孔密封。嵌入试件的圆筒形容器必须保持在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为602%的条件下240h,然后暴露条件做水汽挥发率试验。在暴露条件做水汽挥发率试验过程中,放置了试件的圆筒形容器必须以24h为间隔移开,然后测量精确至0.1mg。c) 实验结果的计算试验结果的计算必须按以下方法进行:1)试件的水汽透水率必须按以下的等式进行:Q=Wn-Wn+1 其中:Q:水汽的透水率(g) Wn:嵌入圆筒形容器的试件在第n次测量时的质量(g)Wn+1:嵌入圆筒形容器的试件在第n+1次测量时的质量(g)2) 当水汽的透水率的变化常量在5%内,且是连续2次时间间隔时,如,时间间隔在第(i-2)次和第(i-1)次之间的质量,时间间隔在第(i-1)次和第i次的质量之间,试件的水汽透水率必须按照以下的等式计算,精确到1位小数。水汽透水率必须用三个试件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达:M=Qi/At 其中 :M:水汽透水率(g/m2*d)Qi:第(i-1)次和 第i次时间间隔下透过的水汽的质量(g)A:水汽透水的面积(0.0025m2)t:第(i-1)次和第i次质量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7.4.9 尺寸变化率用按照本标准7.5.1条搅拌的砂浆,按JGJ 70-19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中第十章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养护48小时脱模,然后立即测定初始长度。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到28天测定试件长度。7.4.10 氯离子穿透厚度比用于氯离子穿透试验的试件按照要求成型及养护,在25天时,用热蜡涂覆试件的浇筑面和底面进行密封。然后把试件浸入3%氯化钠溶液中,试件必须完全浸入氯化物溶液中,溶液的体积是浸入试件的3倍或更多。试件间的间隔和试件与试验池之间的间隔均为3或3以上。试件在温度为232条件下放到28天后取出,在涂石蜡面的正中间把试件劈为两半,刷去断面上的残存粉末,在其上喷上0.1%的荧光黄指示剂和0.1N的硝酸银溶液,出现荧光的区域为氯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