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汽车给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排出了大量污染人类环境的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检测并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汽车发动机所排出的污染物成分和浓度与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可以评价发动机的技术状况,特别是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技术状况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排气污染物的生成原理和电控发动机的结构以及控制原理,分析了排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得到相关数据,接着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原因,最后总结了发动机的排气变化与故障之间的对应规则并通过诊断实例验证。关键词:发动机;尾气分析;故障诊断 IIAbstractAutomobile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t for human life, but it also expel a lot of harmful exhaust ga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detection and controlling of vehicle emission pollutan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Moreover,the pollutant discharge by the automobile engine components and concent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gine technical status,so through testing the engine exhaust pollutant, we can evaluate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especially the technology condition of fuel oil supply system and ignition system.Through the study of exhaust pollutants generation principle and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ctronic controlled engin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haust changes.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to the related data.Then analyses these data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stoppage,finally summarizes corresponding rules s between the engine exhaust change and the fault, and check it the diagnosis example.Key words: Engine; exhausts analysis; Fault Diagnosis目录第1章 绪论11.1研究的背景11.2电控发动机11.2.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分类11.2.2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第2章 排气污染物的形成理论及其影响因素52.1汽车排放污染物52.1.1 CO的生成原理52.1.2 HC的生成机理62.1.3 NO的生成机理62.2电控发动机排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72.2.1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72.2.2影响碳氢化合物生成的因素92.2.3影响NO生成的因素11第3章 尾气分析实验133.1 仪器的组成133.1.1 仪器的前面板133.2 实验过程143.2.1 安装143.2.2仪器预热153.2.3 泄漏检查153.2.4 自动调零153.2.5 校准163.2.6 设置163.2.7 双怠速排放测量173.2.8尾气成分异常的原因分析223.2.9发动机各部分技术状况与尾气成分间的关系24第4章 实验数据与分析25结 论27致谢28参考文献29第1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比较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来发现汽车的故障并做出有针对性的修理。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汽车检测技术也随着快速发展。根据这几年对各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和维修人员的调查,目前人们已经能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测,如汽车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而且安全、迅速、准确。但是目前将汽车尾气分析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上的应用还是很少的,尾气分析主要还是应用于环保部门做环保检查,而应用于汽车修理的不是很多。然而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对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整体的一个综合检测,对它的检测结果分析可知汽车的总体性能和技术状况。尾气分析不仅是检查排放污染物治理效果的唯一途径,而且还是对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性能判定的重要手段。要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研究就得运用到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以下是对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1.2电控发动机1.2.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电控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油供给系。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虽然种类繁多,结构差异也比较大,但是它们的组成以及控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按其部件功用来看,主要有空气供给系统(供气系统)、燃油控制系统(供油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1)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主要作用是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并测量出进入气缸的空气量。根据燃油喷射式发动机怠速进气量的控制方式的不同,供气系统分为旁通式和直供式两种。直供式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总管、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歧管等组成。空气会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空气流量计测量,再通过节气门体进入进气总管,最后再分配到各进气歧管中去。从喷油器喷射出的汽油与洁净空气在进气歧管中混合之后被吸入气缸内。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旁通式供气系统和直供式相同,怠速时,节气门出于关闭状态,空气从节气门前端的旁通空气道通过,经过怠速转速控制阀之后,从节气门后端的旁通空气道出来,通过动力腔进入进气歧管,再喷入气缸燃烧。怠速转速控制就是通过调节螺钉及空气调节器调整流经旁通道的空气量来实现的。(2)燃油控制系统燃油控制系统根据ECU发出的信号,将一定量的汽油喷入进气管。燃油控制系统由燃油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器等组成。燃油泵从燃油箱中泵出燃油后,再由燃油滤清器除去其中的杂质和水分,之后送到燃油脉动阻尼器中,以减少其脉动。这样具有特定的压力的燃油就流到了供油总管中,最后经过各个供油歧管送到各个缸的喷油器中。ECU发出的喷油指令控制喷油器及时的开启喷油阀,把适量的燃油喷到进气门前,等到进气冲程时,燃油混合气就会被吸入气缸中。燃油压力调节器上被安装在供油总管上用来调节系统中的油压,其最终目的是保持喷油器内和进气歧管内的压力差在250kPa左右。(3)电子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况以及车辆的运行状况确定汽油的最佳喷射量和喷射时刻是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有电控单元(ECU)、传感器以及执行器。传感器是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功用是监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各种参数,物理量和化学量,并将这些参数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电信号导入电控单元。也即是说传感器监测发动机实际工况,感知各种信号并传输给ECU。检测发动机工况的传感器主要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曲轴转角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空调离合器开关等。电控单元(ECU)是一种综合电子控制装置。ECU的存储器中存储了发动机各种工况下的最佳的燃油喷射的持续时间,在接收到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进行对比后,就确定发动机运转该状态 下的的燃料的最佳喷射量,喷油器的喷油时间的控制也是据计算结果确定的。与此同时电控单元还对点火、怠速、废气再循环等进行控制,并且具有自诊断以及自救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活某几个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故障报警灯会在ECU的控制下显示故障代码,当故障报警灯亮时,备份数据的启用或故障传感器被传感器代替的信号的指令便被控制系统发出,以保证车辆能够继续正常行驶。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中部曲轴皮带轮附近或是变速箱的前壳体上,属于霍尔传感器,它通过曲轴或分电器轴上的触发轮转动产生特定的信号,并把该信号以一定的方式传送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便根据此信号来判断气缸内的活塞在什么位置,并由此来控制喷油器的起动时刻、汽油喷射量、点火正时、汽油泵以及怠速的工作。分电器或凸轮轴上安装的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发动机一缸的位置的判别就全靠它了。判别出信号后就会输送给单控单元,电控单元便根据该信号来确定喷油器的工作顺序以及喷油的起始点。爆震传感器通常被安装于缸体之上,其作用是提供点火定时闭环控制时所需的反馈信号。监测爆燃则是其卓著功能,爆燃现象一旦发生就立马把信号传送给电控单元,延迟点火以及转入点火定时的闭环控制指令就会再度有电控单元发出。氧传感器通常被固定在排气管上,其作用是检测排气中氧含量,并向电控单元传递空燃比的反馈信号,实现喷油量的闭环控制。执行器是根据电控单元的指令完成一定动作的装置。主要的执行器有:汽油泵、怠速阀、喷油器、EGR阀和点火器等。1.2.2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电控喷射系统所有的传感器都能准确无误地工作是精确控制的前提,任何传感器的异常都会导致执行器不同程度的错误动作,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的常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传感器信号丢失,如线路断路;或者虽有信号但信号大小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如传感器上附着有污物,传感器信号减弱,以及执行器不动作等。而电控单元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一般很小,但也不是说电控单元就不会出现故障。表1-1电喷发动机常见故障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原因不能起动点火系分电器,火花塞,点火线圈及接线故障进气系统进气严重漏气,造成混合气浓供油系统油泵本身及线路或喷嘴及线路故障电控系统电控单元连接有故障,引起元件不工作怠速不稳点火系火花塞跳火不均或缸线漏电进气系统进气管漏气,废气再循环工作不良,造成混合比失调供油系统喷油嘴雾化不良,冷起动喷嘴漏油怠速控制系统节气门开关调整不当,怠速阀工作不良或线路连接不良加速不良进气系统进气管漏气,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供油系油泵工作压力低,调节器,喷嘴供油不良机械系统发动机磨损严重,造成缸压过低点火系点火时间过早或过晚间歇性故障接线系统线束松动或接触不良,引起元件工作不良进气系统真空管油泄漏点火系火花塞跳火或插拔件检查变化情况供油系喷嘴喷油不均、堵塞冷启动困难进气系统进气温度信号不准或进气管漏气冷启动系水温塞、冷喷嘴不工作或线路连接不良供油系统喷嘴滴漏、油泵供油压力低调整不当节气门开关及CO调整不当点火系火花塞磨损严重造成火花弱第2章 排气污染物的形成理论及其影响因素2.1汽车排放污染物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物质有CO、HC、NO、微粒、硫化物等,虽然种类繁多,但这些有害气体的产生原理却大相径庭。汽油油不完全氧化就会产生CO这种中间产物,CO的产生的主因是氧气不充足,CO含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还有混合气浓度大及混合气不均匀。HC是燃油未燃烧的产生的物质,由于混合气不均匀、燃烧室壁冷等原因造成部分燃油未来得及燃烧就被排放出去。NOx是燃料(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而要使这些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发动机中可燃混合气就必须能够完全燃烧,在理论上要满足空燃比14.71,也就是说可燃的混合气中每完全燃烧1kg汽油就需要消耗14.7kg空气。对电喷汽油机来说,如果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14.71,表示空气的含量不足,则浓混合气为浓混合气;而空燃比大于14.71的可燃混合气,则混合气为稀混合气。在混合气燃烧的过程中,要使混合气能够很好的燃烧,使废气排放达到最好的状态,就必须要有适宜的发动机工作温度、点火能量和气缸压力等条件做保障,汽油机主要的有害气体的产生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1 CO的生成原理汽车尾气中CO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不充分燃烧所致,是氧气不足生成的中间产物。发动机燃烧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nHm +(n+m/4)O= nCO+m/2HO (2-1)燃气中的氧足够时有:2H+O2HO (2-2)2CO+ O2CO (2-3)由燃烧反应方程式可知,CO主要是燃料在缺氧的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因此在尾气中,CO浓度的高低主要是由空燃比决定的。但实际检测过程中发现空燃比在16181 时仍有CO的生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合气不均匀,燃烧不完全产生的,同时燃烧后的高温又促使部分CO分解成CO和O。CO的化学反应能力不强且无色无味,但它是有毒气体,会使人窒息,密度相比空气略低,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CO如果从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以后后,就睡会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Hb结合,使血红蛋白变成碳氧血红蛋白,致其携氧的能力下降,一旦吸入过量的CO就会让人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1.2 HC的生成机理 发动机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成分非常复杂,有未参与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分子,有高温下分解和合成的中间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入醛、烯和芳香烃等,也有不完全燃烧以及润滑油的碳氢化合物等成分,种类达200多种。未燃的HC在车用的柴油机中生成的都是在缸内的燃烧过程中发生的。未燃HC在汽油发动机中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燃烧不完全主要是混合气在气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成分主要是未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碳氢燃料。(2)曲轴箱窜气气缸和活塞组之间存在间隙,如果大量的未燃燃料从这些间隙窜到曲轴箱中,并从此排入大气中也构成HC排放物。(3)燃烧室内的缝隙效应燃烧室存在着很多缝隙,如活塞顶案部分与缸壁之间。缝隙对HC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当气缸压力升高时,会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被压进缝隙中而无法参与燃烧,当膨胀、排气时,气缸内压力下降,未然HC从缝隙排除。只有HC在浓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时,就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成分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造成眼睛红肿和喉炎。2.1.3 NO的生成机理车用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包含NO和NO,其中大部分是NO,NO在空气中和氧结合产生NO,它们都是N在燃烧高温下的产物。(1)NO的生成原理从大气中的N生成NO的化学原理是扩展的泽尔多维奇(Zeldovitch)原理。在化学计量的混合比(=1)左右致使NO生成和让NO消除的主要反应式如下:O 2O (2-4)O N NO O (2-5)N O NO O (2-6)N OH NO H (2-7)在非常浓的混合气中主要发生反应式(2-6),NO在火焰的前锋面以及已燃气中生成的。汽油机中在高压下进行燃烧,而且有很快的燃烧过程,反应层也很薄(约0.1mm)而且反应的时间非常短。因早期气体被压缩的原因,燃烧室温度上升,所以已燃的燃烧室温度比火焰带温度刚结束燃烧的高,因此除了混合气很稀的区域外,大部分NO在离开火焰带的已燃气中产生,仅有很少部分的NO产生在火焰带中。也就是燃烧和NO的产生是彼此分离的,所以应主要考虑已燃气体中NO的生成。NO的生成主要和温度密切相关,NO的生成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温度低于1800K时,NO的生成速率极低,到2000K就会有很高的生成速率。大致可认为温度每提高100K,NO的生成速率几乎翻一番。NO的生成还和反应时间有关,若燃气在高温条件下停留时间长,NO的生成必然增加,由上述的放映原理知,NO生成反应时可逆的,但是NO在燃气中逆反应速度很慢,所以气缸中一旦产生NO,除去NO就非常困难,NO就会在一个非平衡的高浓度水平上。2.2电控发动机排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发动机的结构设计特点、加工安装水准、运行工作条件的差异、使用中的维护情况、零部件的质量、各系统工作状况以及发动机测试调整的精确性等,他们都是影响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本节单就电控发动机在应用中出现的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超出原制造厂规定标准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2.2.1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理论上当空燃比大于14.7时,排气中不会有CO,只有CO。但是实际上在尾气中仍然还是有少量的CO的生成,这是因为混合气混合不均匀。即便是空气和燃油非常均匀的混合了,CO也会由于燃烧之后的非常高的温度的作用下一小部分分解产生CO和O,有高温下水分解所产生的氢气会使CO还原成CO,所以,在尾气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的CO的存在。因此,只要是能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就会对CO的生成产生影响。(1)进气温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四季温度变化大,很多地方最低气温可以达到-20以下,最高温度则在40以上,汽车在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罩内的进气温度可以高达80。,空气的密度会随着环境的温度上升而变小,反之汽油密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燃油供给系统提供的可燃气的空燃比就会随吸入气温的上升逐渐变浓,尾气中的CO量将增加。因此,冬天和夏天发动机排放情况有很大不同。(2)大气压力的影响 大气压力P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由经验公式 (2-1) 式中:h一海拔高度,单位km。当忽略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时,空气密度可用下式表示: (2-2)式中:温度,单位。可以认为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P成正比,从简单化油器理论可知,空燃比和空气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燃比下降,CO在尾气中的含量就会增大。(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速突然降低,进气管的真空度会在68千帕以上,此时燃料在进气系统中在高的真空度作用下急剧蒸发并进入气缸中,导致发动机内可燃气顿时过浓,以致燃烧的状况恶化。尾气中CO含量会显著的增加。(4)怠速转速的影响 怠速转速和排气中CO、HC浓度的关系如下述。怠速转速600r/min时,CO浓度大致为1.4%,700r/min时,降低到1%左右,这说明提高怠速时的发动机转速,能够有效地降低尾气中CO含量,但是,怠速过高会加大挺杆的响声,对液力变扭汽车来说,还可能发生溜车的危险。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一般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规定的怠速转速越高越好。 (5)发动机工况的影响当发动机的负荷固定时,CO在尾气中的含量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减少,到一定的车速以后,变化就不大了。图(2.1)是某发动机CO浓度在负荷固定、匀速工况下的变化图。当车速增加时,CO浓度降低很快,中速以后变化的幅度就不大了,这是由于化油器供给发动机的混合气的空燃比,在流量的增加过程中接近理论上的空燃比(14.7)的原因。图2.1 汽油机等速工况排气成分实测结果2.2.2影响碳氢化合物生成的因素未燃HC排放主要是由于缸内混合气过浓、过稀或是局部混合不均引起燃烧不完全而导致的,造成燃烧不完全的因素大致有混合气质量、发动机运行条件、燃烧室结构参数及点火与配气正时等。(1)混合气质量的影响混合气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燃油雾化蒸发程度、混合气的均匀性、空燃比以及缸内残余废气系数的大小等方面。混合气的均匀性越差则HC排放量就会越多。当空燃比略大于理论空燃比时,HC排放有最小值;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废气相对过多则会使火焰中心的形成与火焰的传播受阻严重时还会有断火现象发生,导致HC在尾气中含量相对增多。(2)运行条件的影响 1)汽油机运行条件的影响负荷的影响:我们对发动机进行试验,其结果说明:当发动机转速及混合气空燃比均保持不变,并把点火时刻调节到等于最大功率时的点火时刻,变动发动机的负荷,对HC在尾气中的含量影响几乎是没有。不过增加发动机的负荷时,HC在尾气中的含量的值会随着废气流量的加大其增加几乎是呈线性的。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发动机的转速不会直接对HC在尾气中的含量发生影响,而是通过进气、混合气形成以及燃烧起作用。随着发动机的转速的升高,混合气的流速和活塞运动速度随之加快,缸内紊流变强,促使混合,改善了缸内的燃烧,减少了激冷层的厚度,这就致使HC的排放减少。点火时刻的影响:点火时刻对HC排放浓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点火提前角上。点火延迟(点火提前角减小)会使HC排放下降,这是因为点火延迟使混合气燃烧时的激冷壁面的面积减小,同时使排气的温度增高,促进HC在排气管内的氧化。但采用推迟点火,靠牺牲燃油经济性来降低HC排放是得不偿失的。燃烧室面容比的影响:燃烧室的面容比大,单位容积的激冷面积也会随之增大,激冷层中的未燃烃总量也必然增大。因此,降低燃烧室面容比是降低汽油机HC排放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2)柴油机运行条件的影响喷油时刻的影响:柴油机喷油时刻(喷油提前角)决定了气缸内温度。喷油提前角增大,缸内温度较高,HC排放量下降 。在一台自然吸气式的直喷柴油机上进行试验证实:在13工况下,当偏离最佳值时,缸内温度和反应区气体环境均发生变化。平均减小1CA,HC的体积分数平均增加了8.97%;平均增加1CA,HC平均下降了1.97%。喷油嘴上的喷孔的面积的影响: 如果喷油的压力和循环喷油量保持不变时,单改变喷油孔的面积就会直接的改变喷油的时间长短,与此同时也会改变喷射的油雾的颗粒的大小以及喷油射程的远近,也就是说会影响混合气的混合质量,一定会致使HC排放量变化进入循环的冷却水温度的影响: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就会引起气缸内温度的降低,HC在尾气中的含量就会上升。试验证明:我们把75冷却水作为为进水温度的比较标准,当进水温度下降到65时,13工况下的HC体积分数平均增加37.21%。进气密度影响:进入柴油机空气密度降低,使缸内空气量减少,燃烧不完善,HC的排放量一般会增加。试验证明:进气压力在0.09670.0947MPa的变化范围内,空气密度每下降1%,13工况下HC平均减少0.99%。2.2.3影响NO生成的因素(2)影响汽油机NO排放因素 1)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室温度影响由于直接影响燃烧时的气体温度以及可利用的氧浓度,所以对NO生成的影响很大。当小于1时,由于缺氧即使燃烧室内温度很高NO的生成量会随着的降低而降低,此时氧浓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大于1时,NO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此时温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燃烧室最高温度通常在1.1,且此时也有适量的氧浓度,NO排放浓度出现峰值。如果进一步增大,温度下降的作用占优势,NO生成量减少。 2)残余废气分数的影响汽油机中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由空气、已蒸发的燃油蒸气以及已燃气组成,后者是前一工作循环留下的残余废气,或是燃烧废气在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作用下,从排气管回流到进气管并进入气缸。残留的废气分数X定义为:残留气缸内的废气的质量m和气缸内在进气终了时的充量质量m之比,即 X= m/ m (2-3)式中:m=mmm,m是进入气缸的空气的质量和m是燃油的质量。残余废气分数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减小节气门开度的和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减小发动机负荷,都加大了进气阻力,使残余废气分数增大。压缩比较高的发动机残余废气分数较小。通过废气再循环可大大增加气缸中的残余废气分数。当可燃混合气中废气分数增大时,既减小了可燃气的发热量又增大了混合气的比热容,都使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从而使NO排放降低。(3)点火时刻的影响由于点火时刻对燃烧室内温度及压力有明显影响,所以其对NO生成的影响也很大。图(2.2)表示了三种空燃比下排气中NO的体积分数随点火提前角的变化趋势。从该图可以看出:随的减小,NO排放量不断的下降;当值很小时,下降速率趋缓。图2.2排气中NO的体积分数随点火提前角的变化增大点火提前角使较大部分燃料在压缩上止点前燃烧,增大了最高燃烧压力值,从而导致较高的燃烧温度,并使已燃气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两个因素都将导致NO的排放量增大。因此延迟点火和使用比理论混合气较浓或较稀的混合气都能使NO排放来量降低,但同时也会导致发动机热效率的降低,严重影响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以及运转稳定性,因此应慎重对待。第3章 尾气分析实验3.1 仪器的组成本次实验使用NHA-4502废气分析仪。如图3.1所示,仪器主要由仪器本体、短导管、前置过滤器、取样管、取样探头、嵌入式微型打印机等组成。图3.1 仪器的组成 1- 仪器主机:控制检测过程、分析气体成分; 2- 嵌入式微型打印机; 3- 取样管:连接前置过滤器与废气分析仪的气样入口; 4- 前置过滤器:对气体进行前置过滤; 5- 短导管:连接前置过滤器和取样探头;6- 取样探头:取样汽车排出的废气。 3.1.1 仪器的前面板仪器的前面板的布置和各部分的名称如图3.2所示。图3.2 仪器前面板布置图前面板各部分功能: 1- 液晶显示屏:显示中文菜单及测量数据; 2- 功能键1:对应该按键正上方的仪器显示屏下部的功能菜单,执行菜单相应的操作; 3- 功能键2:同上; 4- 功能键3:同上; 5- 功能键4:同上; 6- 功能键5:同上;3.2 实验过程3.2.1 安装(1)如图3.3所示,首先将取样管一端与取样探头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附件中的前置过滤器的入口相连。然后将短导管一端与前置过滤器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仪器的样气入口连接。检查各连接处,确认连接牢靠、无泄漏。 (2)确认前置过滤器、分水过滤器、粉尘过滤器及二次过滤器里已分别装入洁净的滤芯和滤纸。 (3)将电源线、外置打印机、油温测量探头和转速测量钳分别连接到仪器的电源插座、打印信号插座、油温信号插座和转速信号插座上。图3.3 安装转速测量钳3.2.2仪器预热将电源线插到220V的交流电源的插座上, 接通仪器电源开关,预热仪器仪器液显示屏下部将出现提示:“正在预热,请等待,剩余600秒”。3.2.3 泄漏检查仪器预热完成后会自动进入“泄漏检查”菜单,检查气路系统有无泄漏,这时液晶显示屏下部会出现提示:“用密封套堵住探头 然后按任意键执行检漏”。按此提示操作,按任意键。之后会出现提示:“正在检漏 10秒”。3.2.4 自动调零泄露检查后,仪器进入自动调零,显示屏下部会出现提示:“正在调零 请等待”(如图 3.4),其中“正在调零”字样闪烁。如果调零完成,显示屏右下角会显示,停顿几秒钟后,下部的就会提示消失,显示屏进入主菜单。如果调零不正常,显示屏下部会显示:“调零错误”,停顿数秒钟后,显示屏也会进入主菜单。 图3.4 正在调零3.2.5 校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漂移和化学传感器老化等现象,因此,仪器使用一定时间(一般是3到6个月)后应进行量距校准。由于老化等原因,氧传感器和NO传感器使用约12个月需要进行更换。传感器更换之后,应进行清除老化标志操作,并重新校准该测量通道才能再度使用。3.2.6 设置(1)设置测量模式在“设置”菜单界面下(图3.5),按“”功能键或者“”功能键,使光标“”移动到项目“测量模式设置”,再按压“确认”功能键,进入测量模式设置界面。图3.5 “设置”子菜单本次试验采用的是双怠速测量。在测量模式设置界面中,按“”功能键或“”功能键,使光标“”移动到项目“测量模式”前,然后按“”功能键,选择“双怠速测量”。(2)设置车辆信息(图3.6);(3)设置发动机冲程;(4)设置点火方式;(5)设置发动机额定转速(5000r/min);(6)储存和退出。 图3.6 车辆信息设置3.2.7 双怠速排放测量双怠速测量法就是对汽油车怠速、高怠速工况排气中的CO和HC的浓度进行检测。所谓该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无负载稳定运转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某一高转速时的工况。该怠速是,混合气的雾化及燃烧条件有所改善,CO和HC的排放有所下降,为全面反映汽车CO和HC的排放状况,提高测量精度,并监控因催化转化器效率降低造成的汽车排气恶化,应将该怠速工况纳入检测范围。双怠速测量法步骤如下:“双怠速测量”界面上部是测量模式的名称和操作提示区,中部是HC、CO、CO、0、转速n、油温、过量空气系数(或 A/F)和PEF值的实时测量值显示区。(1)准备测量前,安装转速和油温测量装置。(2)残留物检查及发动机预热1)进入“双怠速测量”界面后,仪器首先开始HC残留物检查(图3.7)。显示屏上部提示:“请将探头置于洁净空气中”,下部将出现提示:“HC残留检查剩余30 秒”。检查结束后,如合格,则显示:“HC残留检查0K”;如不合格,则显示:“HC残留超范围 请清洗管道”, 并提示“重新残留检查按确认键”。见此提示,可用清洗的方法及时予以消除, 然后再按“确认”功能键重新开始检查。 图3.7 HC残留检查2)HC残留物检查结束,若转速测量装置未安装则显示屏上部提示:“请安装转速测量装置”,正确安装转速测量装置,则进入发动机预热提示:“请加速到 3500r/min”(图3.8)。屏幕下部也设置了“点火方式”快捷键。 图3.8 等待加速3)见加速提示后,使发动机加速,并注视显示屏上不断变化的转速值,直到3500r/min左右为止。4)当转速达到3500r/min时,显示屏上部将出现提示:“请保持3500 r/min 剩余XX秒”(总共30秒)(图3.9)。完成后,将进入排放测量阶段。 图3.9 发动机预热(3)测量高怠速下的排放1)发动机预热结束后,分析仪将提示“请插入取样探头”,此时,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插入深度为400mm。然后,显示屏上部将出现提示:“请减速到2500 r/min”(图3.10)。见此提示,将发动机减速,同时注视显示屏中部不断变化的转速值,直到转速降到2500 r/min左右为止。 图3.10 等待减至高怠速2)转速到达高怠速后,上部的提示将改变为:“请保持2500r/min剩余45 秒”(图3.11),前15秒为预备阶段,后30秒为实际取样阶段,按提示将转速保持在2500r/min100 r/min的范围内。屏幕右下角同时出现流量尺。如果在后30秒期间,转速值超过2500100 r/min范围,显示屏上部“请保持”字样将会以闪烁警示。这时仪器将停止取样,直到转速回到2500100 r/min范围内仪器才重新取样。图3.11 保持高怠速(4)测量怠速下的排放高怠速倒计时结束后,显示屏上部将出现提示:“请减速至怠速”(图3.12),这时,松开油门踏板,使车辆减速。当转速下降到1500r/min以下时,显示屏上部的提示会改变为:“请保持怠速 剩余45秒”(图3.13),前15秒为预备阶段,后30秒为实际取样阶段。注意:在整个双怠速取样过程中如果显示屏右下角的流量标尺低于2格,流量标尺下方“流量”二个字将出现闪烁,表示发生气路阻塞.这时仪器的测量功能会被锁定,只能按下“退岀”键才能终止本次测量。出现这种情况,用清洗方法及时消除气路阻塞.在整个双怠速取样过程中,若取样探头未插入排气管,则屏幕左下角会闪烁“也取祥探头”字样以作警示。(5)显示测量结果1)怠速倒计时结束后,显示屏下部将提示“请拔出取样探头并卸下转速和油温装置”,按提示要求,将取样探头从排气管内拔出,卸下转速和油温测量装置。停顿几秒后,仪器将自动转换为“双怠速测量结果”显示界面,屏幕上部为信息提示区,中部分成两大栏,分别列出高怠速和怠速的HC、CO、CO、O、NO、转速n、油温T和(或A/F)等各个测量数据,下部为被测车辆的车型信息,“车型”快捷按键,“退出”、“打印”和“储存”三个功能按键。图3.12 等待减至怠速图3.13 保持怠速4)按下“储存”功能按键,进入车牌号码输入界面。“储存ok”字样显示两秒后消失。5)设置一些发动机故障再测试,得到数据。双怠速法检测具有测试时间短、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测试仪器便于携带等优点,自2005年7月1日期实施的规定中提出了汽车排气污染物放限值见表3-1。表3-1新生产汽车排放污染物放限值车型类别怠速高怠速CO(%)HC(10)CO(%)HC(10)2005年7月1日起新生产第一类轻型汽车0.5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
- 服务礼仪培训教案
- 海陆空货物运输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策略
- 施工升降机操作培训全攻略
- 员工试用合同样式
- 小学音乐歌曲《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 二手货车交易合同示范本
- 钢结构设计原理(甲)
- 2025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三模试卷
- 个人住宅居间买卖合同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建筑装饰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
- 工程联系单表格(模板)
- 万科人力资源的海盗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