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ppt_第1页
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ppt_第2页
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ppt_第3页
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ppt_第4页
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与语文学习 必修4-梳理探究 LUOJI YU YUWEN XUEXI 学习目标: 1、了解概念、命题、推理、 逻辑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能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 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考点链接 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第13小题的熟语成语 运用是逻辑概念问题,第14小题病句修改中的词语 搭配、列举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关联词语 使用不当等等都是逻辑问题,至于第16小题要 运用排除法,归纳法,同样这也是逻辑知识的运用 ,至于作文、阅读中的论证方法摆事实简单枚 举法、讲道理的三段论推理、类比推理法、比喻论 证法,反驳中的归谬法等都涉及逻辑知识。语法是 研究怎样把话说通的学问,逻辑是研究把话说对的 学问,可见,学点逻辑是多么重要。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 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 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 ?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 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 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 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 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 ,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 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 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什么是逻辑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 有四种词义: 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 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 的方法; 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 方法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 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逻辑的作用 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语法使语言正确、规范;修辞使语言形象、美好;逻辑使语言 准确、严密。 一、概 念 二、命 题 三、推 理 四、逻辑规律 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应该了解几方面的 逻辑知识 一、概 念: 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 中的概括反映。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本质属性:是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特征的属性 ,是特有的、个性的、依据此概念区别对象间 的差异。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 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如:人的本质属性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 造工具的高等动物。 非本质属性: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是普 遍的、共性的、是同类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反映 的是一类对象。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 决定意义的属性。 如:人的非本质属性有脚有手、要吃食物 、有毛发、直立行走、会跳跃等等。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 所谓下定义(解释词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 句揭示概念的 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 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概念间 的关系: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a b a bab a b a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工人”与“农民”;“教师”与“学生” 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 b a 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也叫从属关系 概 念: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 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 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 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 物化”“长眠”“断气“;两个字的有”薨”“故”“亡“一个字的有 与“;四个字的有”见阎王”“上西天”“回老家“;三个字的” 下地”“上天堂“;基督教有”驾鹤西去”“百年之后”“世长辞 。这些”去见马克思“;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狱 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 的。 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 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 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 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 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写作中的运用 一、选词贴切和概念的明确性: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表现 形式。词语运用得贴切、准确与否直接影响 着概念的表达是否明确的问题。例: 1.班长工作很模范。 2.我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模范”是名词,此处误用动词。“模范”可以做定 语,如“模范工作者”“模范班级”等,但它不是形容 词,不能受“很”修饰。 因此“模范”应改为“积极”“认真”。 “一度”副词误用为形容词,“一度”与“一 次”用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之后,“一度” 用在动词之前。 应改为“一度做过”。 二词语搭配恰当性 要避免用词的错误,不仅要了解每个词 的意义所表示的概念,还要注意词与词之 间要有一定的搭配关系。词语搭配不得当 ,往往会造成判断表达的不准确,使人不 明其意。 例: 1.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深厚的。 2.他的病状一直没完全康复。 3.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 “良好”能跟主语“印象”搭配,但“深厚”不 行,应改为“深刻”。 “病状”和“康复”配不拢,没有康复的是 “身体”不是“病状”。 “学生”不会成为“现象”,应改为“人”。 用概念知识修改病句解释病因 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包含关系,不能 并列表述) 2: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 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 系,不能并列) 3.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是反对关系,有很 多中间概念,太绝对化,违背客观真实。) 1、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 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如:所有人是动物。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以上句子都对某一事物作出了明确的判断,所以代 表了命题。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 题。 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 二、命 题 我们看下列语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 是命题? 这里的语句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是祈使句,它表 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 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 。语句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 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有所描述 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 命题分析 探究: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所有人是动物。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请随手关门。 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地球 行星 今天,他会不会来呢?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 ,这就是多义句。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 多义,可能造成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 报到。 例:对于这种做法,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 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判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形式,判断中所用的词 语前后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1.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2.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3.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中国就在世界上,怎么能说世界上没有呢? “张大爷”怎么会是“穷孩子”呢? “死难者”与“幸免者”不能同存。 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 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 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俗话 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 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 真正意图、真正动机。 练习 第1题 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句子,体会语言妙处。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 故乡)。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 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 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连用同一个“梦”字,表达不同的概念,巧妙揭示了事情真相: 前“梦”,睡梦;后“梦”,糊涂、不明真相。 “路”既指坐船行走的水路,又指人生历程。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指“我无话可说”,事实上“话”却 说了这么多,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怒、悲 伤的情感 “马脚”,双关,既是马走过的足迹,又指暴露了匪徒的行踪。 说说句子的隐含信息。 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天天布置作业) 我们继续学习文件。 (可能这个文件很长,要分段学;或这个文件很重要,要 经常学;或由于特殊情况而突然中断,又接着学) 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 (有人准备去上海,还没有成行,选择何种交通工具,由 自己定夺) 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 (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祥林嫂过去经常提起寻事) 判断命题错误原因,说说语言运用给你的启示。 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雄鸡是信号”主谓搭配不当,应为“雄鸡报晓的 声音”) 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 (三重否定表示否定) 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老师”和“作家”是交叉关系,不能使用不相容的选 言命题) 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不是并列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改“必须” 为“分别” 或改“和”为“或”) 1、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推 理往往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2、推理的种类: 直接推理:由一个判断直接推出结论。 如: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 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联结起来而推 出结论。主要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 。 语言表达方式由复合判断构成的是复句,由多 重复句的叫复合推理。 三、推 理 1、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推理)结构: 三 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结论 是推出的新判断。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4、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 可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 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间接推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 见面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 汗。”令华生吃惊不已。 之后他分析说: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 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 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 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 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 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 臂受过伤,现在动作起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 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 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 在阿富汗了。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 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 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 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 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 ,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例如: 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有一天,华生医生出去办了一件事回来刚坐下(他 坐在福尔摩斯对面办公),福尔摩斯便说:“你刚才到 邮局发了一封电报。”华生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 的?” 福尔摩斯说:“你刚才到邮局去了一趟,因为你的靴 子上有黄泥,本城之内只有邮局门口在挖沟,有黄泥 。”“你桌子上的信封和信纸均未动用,你肯定是去发 电报了。”华生对福氏的判断十分佩服。从心理学的角 度看,福尔摩斯之所以坚信自己的结论,是因为他的 看法是通过思维与想象得出来的。 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 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 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 用三段论智断孩子。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 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 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 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想一想:皇帝的新装 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 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 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 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 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 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 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 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二难推理”是一种极端的推理形式,日常生活中常 常碰到的进退维谷、进退两难的境地就是在思考问 题时碰到了一个“二难推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 的新装中,上从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 入了一个二难境地中:他们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 根据骗子预先设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不 称职或者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看得见,但这又 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他们没有人去质 问骗子所预设的前提是否正确,只是在这个“二难 推理”中选择,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对于这种选 择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篇童话的普遍意义。 四、逻 辑 规 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 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 中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 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 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 同 一 律 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 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 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 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 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 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 ,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 ”“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 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 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 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 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 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 题出在哪里呢? 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郑 县有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胡混。有一 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新布, 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 他如何做,他回答说“照原样”。于是他妻 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 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同样的洞。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 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 改变话题。 矛盾律 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 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 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 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 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例如: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具有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 同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 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下反对关系 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 少有一个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 维的明确性。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 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 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富商女儿鲍西娅的婚姻要按先 父遗嘱由求婚者猜匣而定v 金银铅三个匣子 v 其中一个放有姑娘的照片 v 每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 v 谁猜中放有照片的匣子 v 姑娘就嫁给谁 匣子里的话(原版)匣子里的话(原版) n 铅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 金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 n 银匣子:肖像在金匣子中。 肖 像 在 哪 个 匣 子 里 ? v 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答答 案案 分分 析析 vA: 肖像不在金匣子中。 vB: 肖像在金匣子中。 vC: 肖像不在铅匣子中。 v条件:这三句话只有一句真话。 vA、B两句话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v根据条件,断定C为假,肖像在铅匣子中。 关联词语的运用与推理的逻辑性 推理要有逻辑性,首先要注意遵守逻辑规律:同 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遵守各种推 理的规则;其次要注意表达推理的句子之间的关联 词语的正确运用。 推理是用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 。语言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把本无推 理关系的语句硬连在一起,构成错误的推理。在辩 论中,如果推理不正确,论证就没有说服力,不能 以理服人。 例: 1.他的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2.如果我重视了语文,数学成绩就会下降。 3.他没有评上先进,所以他肯定是个落后分子。 4.金属都能导电,所以导电的肯定是金属。 推理的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好的都是北京人”不对,因此这个判 断是不正确的。 属强加条件关系。 “先进”和“落后”之外还有“中等”一类,选言前提虚假。 “金属”和“导电的”二者外延不同,“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 不能把二者重叠。 推理中所用的关联词语经常是“因为所以”,“由于因 此”等,即使没有关联词也是因果关系,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 将原因和目的相混的错句。 如: 1.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的同歹徒搏斗。 2.本来今天要去听课,现在为了以别的事没有去成。 例1是目的句,应用“为了”。 例2是原因句,应用“因为”。 学习与运用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 不明”“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 扰题项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 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 用” “否定不当”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 ”“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 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科技文阅读试题想象推断等,常常可用逻辑规 律推理出需要的答案;而作文则需遵循同一律, 做到话题和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偏 题或离题的情况。 (一)自相矛盾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一个。 2、老大爷现在身体仍然很健康,享年八十九岁。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二)并列不当 1、根据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 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2、从事业的发展来看,还缺乏各项科学家和各种人 才。 (三)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 1、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 的感情。 2、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 趣。 (四)主客颠倒 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五)否定不当 1、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 的。 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 了大量的资料。 (六)不合事理 1、满天繁星,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天空。 2、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 道美丽的彩虹。 阅读中的运用 运用逻辑知识指导词语、语段学习 语境分析法 语句和词语都是思维的载体,所以文段组成部分的词语 和组成句子的词语要合乎语境。 以此方法分析下列训练题: 句中括号内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还是数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不肯离去,想是见过 劫难,也见过复兴,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A.合了又 张,张了又合 B.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A强调“合”,和上文的“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一致,能 以白鹭的动作表现白鹭的思维过程。B则强调“张”,最终还 是要飞走,这不合乎语境。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 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 ,竹诗竹画极为盛行,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 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 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 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达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明 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竹墨诗 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考察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把下列诗句还原在甲乙丙丁四 处。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 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依据诗体特点分析判定为: 甲处:根据诗经以四言诗为主的语体特点,选E。 乙处:选A。因为A项是工整的对仗句具备唐朝近 体诗的 格律特点,且A诗作者孟浩然是唐朝诗人。 丙处:选D。D项符合语境和题目,写出了秋竹的声音和动 态。 丁处:根据诗句描写的情境和文章语境选B。 高考2016直面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 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他们厝火积薪,未雨绸缪, 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 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次的会议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 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正在悠闲散步的外壳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 机,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 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B C D 【答案】D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 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也 作积薪厝火。 筚路蓝缕(b l ln l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 创业的艰苦。也作“荜路蓝缕”。 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 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 够安守贫贱生活。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 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 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 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 范围内销售,允许他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 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 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即取 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也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 导人的智慧。 【参考答案】 C 【解题思路】 A项,偷换主语,“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 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的是“我国”。B项,成分残缺, 可在“范围内销售”后加上“的规定”。D项,两面 对一面,“抗灾能力的强弱”是两面性的,而“经济实力的雄 厚”“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是一面性的。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 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 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 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 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 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 们置顶各种减损预案。 A一旦则 / 也 即使然而 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 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 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 【答案】D 解析: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 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 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 ;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 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 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5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 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人们的生 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 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 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答案】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活动(或:而 且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若不掌握正确的利用方法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 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第一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 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二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 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三处,是横线前 面这样做的目的。 偷换概念偷换概念 皇上不是个东西 v纪晓岚:皇上丢了! v和珅:皇上又不是个东西,怎么能丢呢? v纪晓岚:你说皇上不是个东西! v和珅:没有,皇上他是个东西?! “料事如神”的算命先生 有三个秀才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到一位号称“ 半仙”的算命先生那里去卜问此番赶考的结果。 这位“半仙”在听完三人来意之后,半闭着眼睛, 只伸出一个手指头作为回答。 把三人打发走了以后,徒弟问:师父,你伸出 一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半仙”得意地说:我用 手指示意的这个“一”,可以说中他们三人考试的 各种结果。 徒弟 听了感叹说:师父真是料事如神啊! 试分析“一”的义项: “半仙”得意地说:我用手指 示意的这个“一” ,可以说中他们三人考试的各种结果。 如果 三人都考中了,这个“一”就是“一齐考中” 的 意思;如果只有两人考中,这个“一”就是“一 人 考不中”的意思; 如果有两人考不中,这 个“一”就 是“一人考中”的意思;如果是三人 都考不中,这个 “一”就是“一齐考不中”的意 思。 徒弟说:师父真是料事如神啊! 搬 家 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 匠,成天丁丁冬冬吵得厉害。富翁特备 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左右邻舍都答应 了。 两家都搬了家之后,丁丁冬冬还是 照旧。原来是左边搬到了右边,右边搬 到了左边。 概念 概念 打牌人的狡辩 某人到外地出差,住进一家旅馆。半夜,他被 一群打牌人的哄笑惊醒。他善意地对打牌人说:“ 十二点了,你们该休息了!” “你睡你的,管我们 不着。”一个打牌人说。 “你们这样大声吵闹,影 响别人休息。”某人继续劝说。“影响别人,又不影 响你。” “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某人还是耐心 劝说。 “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的家,要你管什么 闲事!” 打牌人吵闹得更厉害了。 换作是你,又该如何维权? 一天,阿凡提从市场上买回三斤肉,吩咐妻子说:“今晚上你包顿水 饺,咱们美美地吃一顿。” 阿凡提的妻子把肉炒了炒,自己全吃了,到了晚上,给阿凡提端去 了一碗白皮面。 阿凡提问道:“饺子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