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与湿疹》word版.doc_第1页
《皮炎与湿疹》word版.doc_第2页
《皮炎与湿疹》word版.doc_第3页
《皮炎与湿疹》word版.doc_第4页
《皮炎与湿疹》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第一 节 接触性皮炎( 附化妆品皮炎激素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改变。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可使皮炎呈慢性过程。中医的“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均属于接触性皮炎范围。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病因病理】 1中医病因病机 诸病源侯论漆疮侯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外科启玄载有“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俱肿,起疮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认为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为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毒热之邪侵入皮肤,郁而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所致。 2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 原发性刺激 接触的物质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皮炎。皮肤炎症的轻重和发病快慢与接触物的刺激性、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接触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质后常引起急性皮炎。 变态反应 由敏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变应原与皮肤接触,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处理变应原后将其呈递给区域淋巴结的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致敏T淋巴细胞。当致敏的个体再次接触致敏因子时在接触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动物性:动物的皮毛及毒素、昆虫的毒毛,如斑蝥、毛虫等。植物性: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化学性:主要有金属及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剂、唇膏、油彩等;外用药物:汞制剂、清凉油、中药药膏、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境界不清楚。若长期反复接触,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呈轻度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 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在身体暴露的部位,如两手背及面部。 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实验室检查】 皮肤斑贴试验 可疑致敏因子阳性斑贴试验,可明确诊断,但不宜在急性期进行,以免加重病情和出现激惹背。 常规检查 皮损面积大,炎症重者,血、尿常规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组织病理 表皮细胞间和/或细胞内水肿,细胞核固核和空泡形成,甚至坏死。真皮浅层高度水肿,血管扩张,真皮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水疱形成多在表皮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皮损特征,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有特殊的接触史.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可疑致敏因子斑贴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湿疹 (见湿疹部分) 颜面丹毒 面部接触性皮炎需与颜面丹毒相区别。后者有明显红、肿、疼、热及压痛,伴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 治疗原则 应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治疗。中医治则宜清热解毒利湿。 西医治疗 内用疗法 一般用抗组胺药,有止痒、抗炎作用。对重症泛发性病例可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如伴有继发感染应加相应的抗生素。抗组胺类药 可选择23种联合应用。扑尔敏、赛庚啶、多虑平等睡前服用。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眯唑等,均10 mg,每日1次。 其他抗过敏药 可用于较重病历。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缓推;10%硫代硫酸纳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 类固醇激素 用于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短期应用。强的松每日3050mg 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15mg,症状控制后可较快地减量,不必长期维持。 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外用疗法 外用药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根据临床表现,按局部外用药治疗原则,急性期皮损仅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用炉甘石洗剂;渗液多时可用生理盐水.23%硼酸水,或复方醋酸铝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者用1:8000高锰酸钾液或1:1000雷夫诺尔液冷湿敷;若有大疱可常规消毒抽疱液后再按上述处理。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外涂3050%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 ,或皮质类固醇霜。慢性皮炎有浸润、增厚时用焦油类糊剂或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有感染时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等。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热毒湿蕴证 证侯 起病急,皮损鲜红肿胀,上有水疱或大疱,破裂渗液糜烂,自觉灼热瘙痒,伴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方药 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血虚风燥 证侯 病情反复发作,皮肤肥厚干燥,脱屑或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血痂,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数。 治法 清热祛风,养血润燥。 方药 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外用疗法 以潮红、丘疹为主着,用三黄洗剂外擦或青黛散凉水调敷,每日45次。 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用蒲公英30g,或用桑叶10g.生甘草15g 煎汤待冷后湿敷;亦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糜烂结痂者,用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每日34次。 【预防与调摄】 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涤或摩擦,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或慎用易致敏药物,以免引起多价或交叉过敏。 多饮水,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 愈后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因素,以防复发。 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附:化妆品皮炎 激素皮炎 化妆品皮炎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 炎。主要过敏原系化妆品中的成分,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等。临床症状轻 重不等,轻者为颜面部或化妆品接触部位皮肤红肿、丘疹、丘疱疹,呈局限性皮炎,重 者可泛发全身。长期接触或使用可致敏的化妆品,表现为慢性皮炎。 激素皮炎 激素皮炎(hormones dermatitis)是由于皮肤的局部长期使用主要含有氟元素的皮质类固醇的软膏霜剂,或者较长时间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均可使局部皮肤产生改变。多呈慢性过程。皮肤的 损害初起为局部的红斑、丘疹。继而可见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或有色素沉着,也可有类似痤疮样改变。自觉症状轻微,或有轻度瘙痒。 第二节 湿 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起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中医统称本病为“湿疮”。中医文献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手部的称“瘑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乳头部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四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等等。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阻于腠理,浸淫肌肤们而发病;亚急性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为主;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西医病因病理西医认为湿疹的年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迟发型变态反应在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外因常见的有鱼、虾、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皮屑、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内因包括慢性感染病灶,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循环障碍以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精神抑郁和过度疲劳等。湿疹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这可能与过敏素质有关。个体对某种过敏原的易感性或耐受性的理解,对引起皮肤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和皮疹特点,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 起病较急、发病较快。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电站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扩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可分布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手、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使皮损加重。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病程长的长短不一。常于数周后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亚急性湿疹 为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瘙痒及病情逐渐好转。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起病缓慢,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和丘疹,抓痕及鳞屑。患部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常对称分布。 瘙痒程度轻重不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 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特定部位湿疹有其各自的特点: 手部湿疹 少数手部湿疹开始呈急性,手部红肿明显,可有水疱、渗液、糜烂,以至结痂,但大多数起病缓慢。手指、手背等处出现暗红色浸润、肥厚、干燥、粗糙、边缘比较清楚,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肘部湿疹 常见于肘关节下端内侧,边缘具局限性的小片,分布常对称。皮损干燥、变厚,覆以少许鳞屑或薄痂,有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边缘可呈斜坡状,如遇刺激,可急性发作。 乳房湿疹 见于哺乳期妇女,皮损于乳头.乳晕或乳房下,表现为暗红斑.丘疹.丘脓疱疹,边界不清,可伴糜烂.渗出,重者有裂隙,可单侧或对称发病,瘙痒明显,发生裂隙处可出现疼痛。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阴囊湿疹较常见,皮损局限于阴囊,有潮湿型和干燥型。潮湿型整个阴囊肿胀明显,轻度糜烂、渗液、结痂和明显浸润、肥厚,发亮及色素加深,间有抓痕。干燥型水肿不明显,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浸润变厚,间有裂隙。常因搔抓,有不规则色素减退斑。患者奇痒难忍,可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病程长,可数年不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红肿、渗出和糜烂。病情迁延可呈苔藓样变。 小腿湿疹 特别是位于小腿内侧下的慢性湿疹常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处起为暗红斑,边界不清楚,继而出现小丘疹、丘疱疹,易渗出,产生糜烂和溃疡。久之,皮肤明显增厚、硬化,伴有色素沉着。 此外,尚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特殊类型: 钱币状湿疹 损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块,境界清楚,直径13cm,急性时色潮红有渗出,周围散在丘疱疹。转为慢性后,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干燥鳞屑,自觉瘙痒。好发于四肢。 汗疱疹 又称出汗不良,但与汗腺无关。精神因素是激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近来发现镍过敏也可引起。多见于青中年,春秋季节易发。本病好发于手掌、指、趾侧面,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在半球形水疱,疱壁紧张而厚,疱液澄清,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度潮红,常成批出现,可有痒感。病程一般23周,消退后留有糠秕样脱屑,如有继发感染,疱液浑浊,可形成脓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相应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自家敏感性湿疹 又称自家敏感性皮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成分产生的某种物质过敏,从一个局限性炎症发展到广泛或远离性皮炎,又称“自身湿疹化”。本病初起常有大小不等的活动性湿疹样损害,由于过度搔抓.外用药刺激或并发化脓感染,损害周围发生红斑及丘疱疹,并在对侧出现相似损害。大约78天至10天内,可在双臂屈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对称发生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有时可伴发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并可见沿搔抓部呈平行线状排列丘疱疹、水疱,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及渗出。本病在治疗中应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但也可于皮损的感染被控制及渗出减少后,病程还延长至数周才渐痊愈。本病有典型的原发活动性湿疹损害史,以后泛发全身呈对称性丘疹、丘疱疹、水疱及大疱。对原发损害.继发感染进行治疗们,减少化学物质的刺激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可为诊断依据。应排除药物过敏及类似皮疹如玫瑰糠疹等。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其发病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窦道、溃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慢性细菌感染灶周围。其病灶脓液分泌物流向外周,使病灶外周皮肤对细菌或组织分解产物致敏而发生湿疹样改变。开始时原皮肤损害周围皮肤潮红,自觉瘙痒,继而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水疱可发生糜烂,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及压痛。损害附近及远隔部位可见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红斑及丘疹和水疱。如能清洁创面,排除化学刺激及控制感染,病情可较快好转。本病在原有排出分泌物或脓液性损害的病灶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及水疱,致使瘙痒加重,渗出增多,须与明显的药物过敏及刺激作用鉴别。后者停用后好转较快,远隔损害较少。治疗首先控制原发病灶,减少分泌物,停用不利的治疗,必要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用湿敷,保持清洁,或适当暴露创面促进局部干燥,外用氧化锌油或糊剂。淤积性皮炎 亦称静脉曲张性湿疹,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由于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静脉淤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诱发。临床表现为小腿下轻度浮肿,胫前及踝部附近出现暗褐色色素沉着及点状红斑。继则发生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结痂等湿疹表现。慢性则干燥、肥厚、苔藓样变。常因外伤和感染而发生经久难愈的溃疡。裂纹性湿疹 亦称乏脂性湿疹,是由于皮肤长期在温热、干燥的环境中或经常用热水烫洗,使皮肤脱水干燥而引起的一种皮炎。其临床表现为红斑、干燥鳞屑、表皮或角质层细小的裂纹,裂纹处露出线状红斑。可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但好发于下肢胫前,多见于冬季。老年多发。【组织病理】急性湿疹表皮内可有海绵形成和水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白细胞。慢性期表皮棘层肥厚明显,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可轻度变粗。【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渗出性、瘙痒性、对称性以及慢性期皮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不难诊断。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湿疹需与易混淆疾病相鉴别: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接 触 性 皮 炎 急 性 湿 疹 病 因 外因外主,原发刺激或变应原 内因为主,变应性原因常不明确损害特点 较单一,境界清楚 原发性多形性,境界不清发病部位 局限于接触部位 对称,泛发主要症状 痒或灼热感 瘙痒剧烈病 程 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 常迁延复发 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慢 性 湿 疹 神 经 性 皮 炎 病 史 常由急性演变而来 初起瘙痒,后呈苔藓样变表 现 暗红,浸润肥厚内明显,色素增加, 近正常皮色,苔藓化明显,周围可 外周可有小丘疹.丘疱疹 有正常肤色的扁平丘疹分 布 多发于面.手足.四肢及外阴 多发于颈项.骶尾.四肢伸侧病 程 长,多有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及有 慢性病程经过,无渗出史 渗出史 手足湿疹、汗疱疹需与手足藓相鉴别。 手足藓常但侧起病,进展缓慢,可有小水疱和干燥脱屑,当蔓延至手.足背出现边缘清楚的损害时有很大诊断价值,真菌检查阳性可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中医治疗湿疹,急性湿疹宜清热利湿;亚急性湿疹宜健脾利湿;慢性湿疹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西医治疗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虽然对变态反应过程没有直接影响,但能产生镇静止痒效果。长效抗组胺药可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阿司咪唑10mg,每日1次,口服,可用于日间的止痒。有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可选用苯海拉明每日2550mg,每日3次,或扑尔敏每次48mg,每日3次,或赛庚定每次24mg,每日3次。可用于夜间止痒。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常用为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 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2040mg日,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应酌情减量,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局部治疗 外用药物应根据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和角质促成剂等,并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 红肿、糜烂、渗液的皮损,可选用3%硼酸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冷湿敷。 皮损炎症减轻,渗液减少时可外涂氧化锌油,或糠油糊剂。 对红斑、丘疹和小水疱,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扑粉。 慢性湿疹常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软膏或霜剂。对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皮质类固醇作局部皮内注射,每周1次,一般46次为1疗程。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湿热证 证候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发于上部者,加桑叶、野菊花、蝉衣;发于中部者,重用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重用车前子、泽泻;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赤芍、川牛膝;瘙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徐长卿;焮红热盛者,重用生地、赤芍、丹皮;便溏者,重用淮山药、焦扁豆。 脾虚证证候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液,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 健脾利湿方药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血虚证证候 常是慢性湿疮,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烈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血痂、脱屑。伴口干不欲饮,头昏乏力,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 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方药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真珠母、牡蛎、枣仁、夜交藤;皮损粗糙肥厚者,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 针灸治疗 选用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预防与调摄】 急性者忌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等发物。 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及时积极清除。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或异位性湿疹,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 IgE增高等。中医的“奶癣”、“胎敛疮”即是本病婴儿期的表现。【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的形成系胎中蕴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胎毒与风湿热邪相合,搏于肌肤则起红斑、丘疹、水疱;热盛肉腐则见糜烂、流液;风盛则瘙痒不休;热扰神明则烦躁,寐不安。 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遗传学说 本病发病率约占人群0.1%0.5%,家庭遗传倾向明显。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小儿发病与父母过敏素质明显相关。约70%患者有家族遗传过敏史。AD患者发生鱼鳞病.斑秃、白癜风等病比普通人多。患者本人及家族成员往往曾患异位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异常学说患者血清IgE水平增高。患者Th2细胞在皮损组织中显著增高,产生IL4和IL5 导致IgE 增高和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前列腺素E2(PGE2),后者可直接加强B淋巴细胞产生IgE。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异常,选择性活化Th细胞转化成Th2细胞表型。高亲和力IgE受体突变,这种突变的遗传来自母方而非父方,其突变结果导致有变应性素质的子女。该高亲和力IgE受体存在于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中并在调节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变应原(尘螨.花粉等)可影响特应性皮炎的发作。变应原皮试可引起湿疹样皮肤反应。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 婴儿期 以往又称婴儿湿疹。大约6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初为颊面部红斑、瘙痒,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由于搔抓、摩檫,很快形成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皮疹迅速扩展到其他部位,包括头皮、额部、颈、腕、四肢屈侧等。渗出性损害最常见于婴儿。皮疹多形性,界限不清,由于搔抓,可出现继发性损害及感染。病情时轻时重,某些食品或环境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 儿童期 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加重,少数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皮损潮红,渗出现象较婴儿期轻,丘疹暗红,伴有抓破等皮肤损伤,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藓样变。少数可呈结节性痒疹样损害,呈黄豆大小、角化明显的隆起性坚硬结节,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成人期 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除上述症状外,皮疹常为泛发性干燥丘疹,或局限性苔藓化斑块。抓后有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较少渗出。皮肤广泛受累和苔藓化,可形成“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改变。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减少。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 皮肤试验 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用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内试验(迟发型过敏反应),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皮肤白色划痕试验 用钝器划皮肤,皮肤出现白色划痕(正常人呈红色)。 【诊断及鉴别诊断】婴儿期和儿童期皮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腘窝,呈红斑、丘疹及渗出等多形性损害;青年和成年的损害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皮疹瘙痒剧烈,呈慢性复发性过程。确定患儿是否具有“异位性”素质,对A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依据为:个人或家庭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IgE抗体测定和某些药理性试验。本病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治疗】治疗原则:内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