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扁形茶.doc_第1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扁形茶.doc_第2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扁形茶.doc_第3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扁形茶.doc_第4页
贵州地方标准贵州绿茶扁形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T 442.3XXXX贵州绿茶 扁形茶Guizhou green teaFlat tea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XX/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DB52/T442 贵州绿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卷曲形茶;第2部分:针形茶;第3部分:扁形茶;第4部分:颗粒形茶;本部分为DB52/T442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DB52/T442.2-2010特种绿茶 扁形绿茶。本部分与DB52/T442.2-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增加和修改了理化指标要求(4.4)。原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供销社和贵州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共同提出。原标准由贵州省供销社归口。原标准由贵州省茶叶协会负责起草。原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志业、汪恒武、蒋茂祥、王亚兰;参与起草人:刘海萍、龙洪进、舒修斌、徐效军、林国琴、聂顺祥、林柏雄、张卫国、蒙之田、刘小华、刘正凡、蔡帮红、任克贤。本部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提出。本部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晓霞、周国兰、郭灿、赵华富、周顺珍、郑文丽、莫荣桂、高俊奎。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2/T442.320103贵州绿茶 扁形茶1 范围DB52/T442的本部分规定了贵州扁形绿茶的等级标准、原料(茶青)要求、品质特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和规则、包装及贮运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以中小叶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加工的扁形绿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 取样GB/T 14456.1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14456.2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运输技术要求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 10095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DB52/T 629 贵州茶叶鲜叶分级DB52/T 642 贵州省茶叶企业检验基本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第102号令、2009第123号令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茶类、等级及实物样3.1 扁形绿茶:扁、直平,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3.2 产品的每一等级均应设置实物标准样,为品质的最低界限,每四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的制备按GB/T18795的规定执行。4 要求4.1 原料(茶青)要求 为嫩、匀、鲜、净的正常芽叶。各级别原料(茶青)应符合DB52/T629的规定。4.2 产品基本要求4.2.1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4.2.2 不含非茶类夹杂物。4.2.3 不含添加剂。4.3 产品感官品质要求应符合表1、表2的要求。表1 有毫扁形绿茶感官品质要求项目级别外形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剑状、色绿匀、披毫毫香持久嫩绿清澈鲜爽味甘嫩绿匀整明亮一级剑状、色绿、显毫毫 香嫩绿明亮鲜 爽嫩绿匀整明亮二级剑状、尚绿匀、露毫清 鲜黄 绿醇 爽黄 绿表2 无毫扁形绿茶感官品质要求项目级别外形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扁直光滑、匀整、绿润清香持久绿 亮鲜 爽匀整、绿亮一级扁直光滑、尚匀整、绿润清香尚持久绿尚亮鲜 醇黄绿尚匀整二级扁直欠匀整、黄绿尚润清香欠持久绿尚明尚鲜醇黄绿欠匀整4.4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他理化指标应符合GB/T14456.1和GB/T14456.2的要求。表3 理化指标项目级别水分/%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粗纤维/%粉末/%水侵出物/%特级7.06.050.014.01.038.0一级7.06.550.014.01.038.0二级7.07.050.014.51.038.04.5 产品安全指标按GB 2762和GB 2763规定执行。4.6 净含量定量包装的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的要求。5 检测方法5.1 感官审评按GB/T 14487、GB/T 23776执行。5.2 理化指标 按GB/T 14456.1的规定执行。5.3 安全指标按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执行。5.4 净含量 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的规定执行。6 检验规则6.1 组批产品以批为单位。利用同一生长轮次同级鲜叶原料加工的产品为一批。同批同级茶叶品质应一致。6.2 取样按GB/T 8302规定执行。6.3 出厂检测每批产品出厂前须对感官品质、水分、净含量、粉末、非茶类杂物进行检测,或按合同要求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附上合格证方能出厂。出厂检测规范按DB52/T 642执行。6.4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下,应按国家规定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即对本部分4.3-4.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a) 新产品试制时;b) 产品工艺发生改变时;c) 停产超过一年恢复生产时;d) 正常生产定期检验时; e)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时。6.5 判定原则6.5.1 凡有劣变、有污染、有异味者,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6.5.2 本部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的任一项目不合格者,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6.5.3 本部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的全部项目合格者,该批产品判为合格。7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7.1 标识应符合GB 771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第102号令和2009第123号令的规定,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要求。使用规则绿茶专用标识或贵州名优茶标识的,应符合相应的标识管理规定。7.2 包装7.2.1 销售包装应符合GB 23350和SB/T 10035的要求。7.2.2 运输包装应符合SB/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