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_第1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_第2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_第3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_第4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牛 顿 三 个 运 动 定 律 的 内 容 及 公 式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 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 的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F合=ma F= - F 复习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别别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二力平衡 受力 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 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赖 关系 同时产时产 生,同时时 消失相互依存, 不可单单独存在 无依赖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 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 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 可抵消,不可叠 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运动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 合力,合力为为零;形变变效果不能抵消 力的 性质质 一定是同性质质的 力 可以是同性质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质的 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反映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牛顿第二定律(F合=m a) 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牛牛 顿顿 运运 动动 定定 律律 的 意 义 力是产生加 速度的原因 复习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 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 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是 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目前知识 的局限,这里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体会这类问 题的研究方法。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例题1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 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 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 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问:l、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 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2、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 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 动吗?依据是什么? 3、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 求运动情况 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知:F合=F-f=ma a=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例题1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 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 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fF G FN a 拓展: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2)本题中若将F大小不变,方向改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O, 则f变了没有?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求出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 的位移。 G 问: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 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各力方向如何? 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 上是己知的? 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 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在t5s 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已知运动情况 求受力情况 Gy Gx FN X Y F阻 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 V0= 2m/s 、t=5s、x=60m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 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 气阻力)。 Gy Gx FN F阻 G X Y 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 GY =mgcos 300 =636.5N GX =mgsin 300 =367.5N Gy Gx FN F阻 G X Y F合 =GX-F阻 =ma F阻 =GX-ma=367.5N-754N=67.5N F阻 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对滑雪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 把重力分解得: Gxmgsin Gymgcos 根据运动学规律:xv0t at2 得: 代入已知量的数值得:a4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即GxF阻ma得: F阻Gxmamgsinma 代入数值得:F阻67.5N 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67.5N,方向沿斜面向上。 1 2 a 2(xv0t) t2 Gy Gx FN F阻 G X Y 两类问题: 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确定物体运动。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 解题思路: 牛牛 顿顿 运运 动动 定定 律律 的的 应应 用用 力的合成 与分解 F合= m a 运动学 公式 受力情况合力F合a运动情况 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通常使运动在一 个坐标轴的方向上),将合力表示出来。 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通常使运动在一 个坐标轴的方向上),将合力求出来。 3.根据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3.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确定物体所受的未知力。 2.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一斜面AB长为10 ,倾角为,一质量为kg的小物 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 取10 m/s2) (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 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 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是多少? 图 2 q=30 o A B m 类题演练 A G (1)、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小物体沿斜面即轴方向加 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x , 则ax ,物体在轴方向没有发 生位移,没有加速度则ay. 解析: q=30 o B m FN x y m Ff sinGqG1= cos GqG2= yNy xx maGFF maFGF =-= =-= 1 2 f q q f cos sin mgF maFmg N =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 析 把重力沿轴和轴方向分解: ss a v t5.5 67.0 7.3 = cossin m mgmg a - = q mq q=30 o A B m FN G x y f F sinGqG1= cos GqG2= 又所以:N FFm f = 设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所用时间为,小物体由静 止开始匀加速下滑, 则: 由 )cos(sing-=qmq 5 2 /30cos.030(sin10sm=)- 2 /67.0sm= asvvt2 2 0 2 += atvvt += 0 由 smsmasv/7 . 3/1067. 022=得 得 解 析 58.030tantan =qmf N F F (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 则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中。 N FFm f = 所以 又 所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q q f cos sin mgF mgF N = = 0 0 1 2 =-= =-= yNy xx maGFF maFGF f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解 析 q=30 o A B m FN G x y f F sinGqG1= cos GqG2= 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 当tg时,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当tg(mgcos mgsin)时, 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 当tg(mgcos mgsin)时,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小结提升 q=30 o A B m FN G x y f F sinGqG1= cos GqG2= 作业 : 1、课后完成课本8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 习题。 2、用图表的形式具体总结一下两种动力 学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 完成导学大课堂page:105-109 图表 受力情况 F1、 F2 运动情况 v0、s F合a 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F F2 F1 0 解:依题意作图: 由图可知合力F为 : F=250cos300N = 250 0.866N=87N 解:依题意作图: 由图可知合力F为 : F=250cos300N = 250 0.866N=87N 解:在阻力作用下电车做匀减速运动,由匀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求出电车的加速度a: 电车所受的阻力 : 负号表示阻力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