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三字经教案20课时免费 洲村小学 三 字 经 第1课时 内容:课文第一课。 目标和要求: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 朗读课文 2, 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 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2课时 内容:课文第2课。 目标和要求: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 朗读课文 2, 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 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3课时 内容:课文第3课。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 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4课时 内容:课文第4课。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 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5课时 内容:课文第5课。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 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6课时 内容:课文第6课。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学生自悟。讲意思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 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7课时 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介绍三字经 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人之初不知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新授感悟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7、请学生思考问题: 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 三、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香九龄 千而万 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文释义 1、讲解:然后提问: 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四、学文晓理: 、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五、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七、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才者应乎中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教案 第二学期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曰黄道 日所躔”至“此四民 国之良”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黄道 日所躔”至“此四民 国之良” 2. 知道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2、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3、 躔:星球在宇宙中运行的路线。中权:位于中央的要地。 江河:长江与黄河。 淮济:淮水与济水。 渎: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 纪:代表。 岱:岱山,也就是东岳泰山。岳:高山叫岳。 士:读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 民:人民。 良:比如栋梁、基础。 4、 很久已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 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 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恰好将中国分成两半。宋朝时,外患金人企图横越长江,结果被宋朝的战鼓声,吓得不敢渡江。至于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不过,长泛滥成灾,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五岳”,则各有动人的故事,这里只介绍西岳,山势非常险恶。相传,唐朝的韩愈有一次奋力登上山顶后,就双腿发软,没有勇气下山,最后只好麻烦地方官员派人把韩愈灌醉,将他抬回家。 5、 太阳在银河的亏轨道叫黄道,在地球的中央,有一条赤道它是由地球地轴垂直的一个大圆圈,这是一个假想的线用来表明位置的标记。赤道附近的气候最炎热,中国的位置在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各类型气候都有。 在中国的国土上,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川有长江、黄河、淮水和济水,堪称中国河流的代表。此外,尚有五座有名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6、小结,再次集体诵读一遍,然后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教学内容: “曰仁义 礼智信”至“此六畜 人所饲”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仁义 礼智信”至“此六畜 人所饲”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六谷、六畜、。 教学过程 一、复习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正音: wn 紊,bin遍,ling梁、sh黍、qun犬、 sh豕。 3、指名诵读。 4、 中国的老祖先们,先学会了畜牧后,才开始播种耕作。 在尚未动的畜牧前,只能拿着木棒、网子到深山里捕捉野兽;当他们发现一时宰杀不完的野兽,可以关在栅栏内饲养后,大家便把捕捉来的野生动物关了起来,等到需要时,再捉来宰杀,这也就是畜牧的起源。人懂得利用畜牧来供应自己的食物后,又在偶然间,发现牛羊喜欢吃某种谷子,便撒了一些在栅栏四周,没想到,第二年这些谷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长成了结满谷子的植物,就这样,人类学会了耕种。不过,并非种植物结的果都适合人类食用,在众多野生的植物中,稻子、小米、麦子、黄米、高粱等谷类,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这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主粮“六谷”。 4、 义:事之宜 礼:天理的节文、人事的仪则。 只智:对世间事理的认识与了解。信:诚实无欺。常:恒常不变的法则。 不容紊:不可以紊乱、疏忽。 生:繁衍、生长。飞走:飞行或行走。 梁:比粟还要大一些的粮食,可以酿酒。 菽:豆类的总称。麦:北方人主要的粮食,有大麦、小麦、燕麦等。 稷:很象高粱的小米。 黍:黄米。六谷:即稻,梁、菽、麦、黍,稷等六种粮食。 豕:猪。 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六种动物。 5、 谈到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这四种人,都是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栋梁。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绝对不可以紊乱、轻忽。 地面上除了人类以外之外,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花草和树木,我们把它们总称为植物,这些植物在水里和陆地上都有分布。另外,地面上还有很多昆虫、鱼类、鸟类和兽类,我们把它们总称为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飞翔,有的能在地上行走。 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什么是六谷呢?就是稻米、高粱、豆类、麦类、黄米和小米等六种农作物。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什么是六畜呢?就是马、牛、羊、鸡、狗和猪等六种牲畜。他们本来都生长野外,后来才被人饲养在家中。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然后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教学内容: “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七情、五色、五味、五臭、八音、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 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5、 欲;思慕、贪求。具:具有、具备。 赤:就是红色。 识:分辨、识别。五味:用嘴巴分辨出来的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 五臭: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主要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石:玉石做的乐器。金:铁制的乐器。 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去:汉语的第四声。 6、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相当奇妙的感觉,有内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气的怒;有很悲伤的哀;有很还怕的惧有很喜欢的爱;有很讨厌的恶;有内心贪婪的欲。这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七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我国古代还有所谓的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我们的眼睛能够很容易的把这五种颜色分辨出来。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7、小组诵读。 8、小结: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 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教学内容: “高曾祖 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高曾祖 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九族、十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 这一则是讲兄弟友爱的故事。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较好吃。”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桓少君听从了鲍选的话,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妆分给他们,自己换上朴素的衣服,和鲍宣过着艰苦的生活。 5、 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九族:从高祖父到玄孙子,一共九代的总称。人之伦:人们的尊卑长幼次序。 友:友爱。恭:恭敬。 序:秩序、次序。忠:尽己心力以待人处世的美德。 十义:即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顺叙:照着去做、遵守。 6、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 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 7、小组诵读全班诵读。 8、小结:五味、五臭、八音、四声、九族 教学内容: “礼乐射 御书数”至“ 讲道德 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礼乐射 御书数”至“讲道德 说仁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六艺、古文、四书、道德、仁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教师范读,正音。、指名诵读。 4、 a、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建筑材料供货合同3篇
- 农村土地租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合同2篇
-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协议书(2025年度)-特殊教育支持服务3篇
- 农村土地抵押借款合同范文(2025年)修订版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土地租赁与农产品品牌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含农村产权交易监管)
- 2025年度水电预埋及安装服务合同范本(公共设施)3篇
- 2025年度养殖土地租赁及农业物联网应用协议3篇
- 2024年中国涤丝绣花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枫木多层胶合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某煤矿溃仓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
- 【幼儿园班本课程研究文献综述4100字(论文)】
- 上颌窦瘘修补术课件
- 支部书记辞职申请书
-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通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
- 《HSK标准教程3》第18课课件
- 联通公司集团大客户业务开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 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工程解决方案
- 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设施布设规定详细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