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第1、2节京剧.ppt_第1页
戏曲音乐第1、2节京剧.ppt_第2页
戏曲音乐第1、2节京剧.ppt_第3页
戏曲音乐第1、2节京剧.ppt_第4页
戏曲音乐第1、2节京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戏曲音乐概述 第二节 京剧概述 第三节 京剧行当及剧目片段欣赏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 ,掌握中国戏曲、京剧的基本特征,了解各行当 的唱腔特点。 【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乐器图片展示 、音乐视频欣赏。 【重点与难点】京剧的基本特征,京剧“四功”、 “三大块”;各行当性格特征。 【学 时】4 【教学过程】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1)古希腊 的悲剧和喜剧(2)印度的梵剧(3)中国 的戏曲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它是一 种综合艺术,用文学、音乐、美术、表演 、武术等艺术手段,共同表现戏剧的主题 思想和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第一节 概述 我国的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 至原始时代的歌舞,但初步形成戏曲艺术是 在宋代。我国戏曲的剧种繁多,各剧种大都 以发源地命名,如京剧、越剧、川剧、沪剧 等,也有以主奏乐器命名的,如坠子戏、笛 子调等。 各剧种的音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展现出 我国戏曲艺术百花争艳的景象。形成各剧种 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因素有: 1、地方语音:戏曲唱腔的产生,以地方语音 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于剧种风格的主要 标志。 3、伴奏特色:主奏乐器的色彩性,打击乐的 音色及锣鼓点等。 中国五大剧种 我国273个戏曲剧种中,有5个戏曲剧 种脱颖而出,被称为“五大剧种”: 京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评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诸多剧种中的典型代表。京 剧是在北京形成并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 已有200多年历史,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唱腔 。 至清末民初,京剧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不仅在全中国开 始流行,并且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被 称之为“国剧”,与国画、中医一起被誉为 “三大国粹”。 京剧的形成 中国传统戏剧从歌舞百戏、角抵杂技开始 ,经过了漫长的孕育过程,直至宋元南戏 才形成了戏曲的雏形,到清代徽班进京, 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终于形成 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国戏曲之大成的剧种 京剧。说到京剧的诞生,不得不提到 徽班进京。可以说,没有徽班进京也就没 有今天的京剧。 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 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南方的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陆续 进入北京。 第一个进入北京的徽班是“三庆”班。 由于他们的声腔和剧目都很丰富,很快 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 多秦腔演员传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 合作。 后来,四喜、春台、和春也来到北京,盛行 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 班。道光八年(1828)湖北楚班(汉剧,旧 名楚调、汉调,300多年历史)进京,两剧 合流,形成早期京剧。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形成,前后大约经过了 60年的时间。正式形成时间约在1840年以后 。1890年前后京剧达到成熟阶段。同治和光 绪年间,有13位演员最为有名,在京剧的形 成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被称为“同光十三艳 ”。 郝兰田(老旦)、张胜奎(老生)、梅巧玲(旦,萧太后 )、刘赶三(丑,乡下妈妈之彩旦)、余紫云(旦,王宝 钏)、程长庚(老生,鲁肃)、徐小香小生,周瑜)、 时小福(旦)、杨鸣玉(丑,思志诚闵天亮)、卢胜 奎(老生,诸葛亮)、朱莲芬(旦)、谭鑫培(武生)、 杨月楼(老生)。 京腔十三绝合像 京剧的基本特征 京剧是戏曲的一种,其基本特征与戏 曲的基本特征基本一致。它博取众长 ,形成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 系。京剧的基本特征如下: 1、综合性 2、程式性 3、虚拟性 1、综合性 京剧中包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内 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 术、杂技等,其唱、念、做、打综合 表演的戏剧形式,拥有丰富的艺术表 现手段,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戏里成 为一个有机整体。 2、程式性 明代已出现。指表演过程及形式的高 度规范化和固定化。 程式源于生活,美于生活。程式的广 泛运用,形成了戏曲既反映生活又与 生活形态保持若干距离;既取材于生 活又比生活更夸张的色彩,使戏曲具 有了鲜明的节奏性和歌舞性。 3、虚拟性 俗话“说书说书 的嘴,唱戏戏的腿”、“天下 的东东西,只有戏戏台最大”是对戏曲艺术 虚拟性的极为恰当的概括。所用道具是夸 张了的,具有象征性。车旗、城片、云片 、船浆、马鞭等等。 【景片】舞台布景的构件,上面绘有表示 墙壁、门窗、山坡、田野等的图形和景物 。 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各种想象 和意境,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反映出 京剧艺术在处理舞台时空问题上的智慧和灵 活性。演员与观众对舞台时空的含义达成了 一种默契。这种虚拟、写意的表演,与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是一致的,受到许多 外国朋友和戏剧专家的高度评价。 京剧除了以上三个基本特征,还有几个重要 特点: 1、娱乐性 京剧的一切表演都要求好看、好听;演员的扮 相、化妆、动作要好看;说话要有音乐性。 2、教育性 寓教于乐,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歌 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潜移默化地净化观众 心灵。 3、历史性 京剧剧目中有大量的历史故事,可以使观众通 过看戏了解历史。 4、群众性 毯功:在毯子上练习的各种筋斗和身 体各部位相继着地的扑、跌、翻、滚 、腾、越等动作的技巧。 腿功:训练腿部速度、力度的柔韧度 。 把子功:用兵器武打。 京剧“三大块” 京剧“四功”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 基本形式,也是演员的四种表演功 夫,在梨园界称之为“四功”。 1、唱:京剧以唱为主,把念白称为“ 宾白”。京剧的唱是由词情与声情两个 部分的和谐而取胜的。演唱很讲究,注 重依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 2、念:京剧的“念”,是带有音乐性 的说话,也叫“道白”。与音乐尤其是 锣鼓节奏分不开的,具有节奏感和音乐 性。主要有两种: (1)韵白:用“湖广音”、“中州韵” ,说文绉绉的话(小生、老生、老旦、青 衣、花脸使用),表现庄重的神情。 (2)京白:用多“儿音”的北京方言来 说(花旦、彩旦、小丑、太监等使用), 如脸儿、点儿。语调活泼流利,表现幽默 诙谐的内容和情感。说京白并不表示剧中 角色是北京人,京剧中也有少量使用其他 方言的角色。 3、做:泛指各种舞蹈性很强的表演动作 和技巧,包括身段、姿势和表情。 (1)走路:要有一定的步态。旦角(脚 跟先着地),官员(抬腿、跷脚的四方 步),武大郎的矮子步。 (2)坐椅子:老生、花脸(只坐椅子的 前半部,半站半坐),花旦、丑角(跷 二郎腿),其他生、旦、净一般不允许 。 (3)水袖:戏装的袖口处缝上的白绸子 ,是明代服装“套袖”的夸大。 快速向下甩(生气、拒绝),举起盖在头 上方(惊慌、悲怆),不停舞动双水袖画 圆圈或翻动(极度激动、焦急)。 (4)扇子、翎子:羽扇(诸葛亮)和折 扇(书生、小姐);翎子弯下来咬在嘴里 同时全身抖动(气怒),末梢拂女性的脸 (挑逗)。 4、打: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 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范围广,难度大 、假定性程度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组 织、有意识的舞台动作。有两类: (1)不用兵器,徒手格斗,拳打脚踢, 翻腾扑跌。 (2)用刀枪剑戟等兵器,大多速度很快 ,与武场的锣鼓节奏紧密配合,气氛紧张 。 京剧的“五法” 京剧唱、念、做、打“四功”的好 坏,在于演员运用口、手、眼、 身、步技巧的娴熟程度。戏班将 其称为“五法”。 口法在五法中占居首位,演员在舞台 上表演时,不仅要唱得动听,念得清 脆上口,在口形上也要给观众一种美 感。不同的角色在表演时要运用不同 的口形。 1、口 京剧演员手的姿势与手的动作,都有一 定的程式。“云手”是一种常用的程式 动作,它是通过双手、双臂相互协调的 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 物的精神气度。“云手”的手势,根据 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性格,就有各 自不同的表现方式。 2、手 3、眼 表演艺术家们常说:“上台全凭眼, 一切心中生。” 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运 用眼睛这一器官,表现剧中人物的喜 、怒、哀、乐、痴、傻、呆等情感与 情绪的变化,并将这种表演方法代代 相传,成为“五法”之一。 身法是五法中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 上联下接的中枢作用。身法的功能大致 分为以下几种:起、落、进、退、侧、 反、收、纵。每个演员在表演中做出的 每个身段或动作,都是与这八个字的姿 势分不开。在京剧里,身段表演十分重 要,它在相当一部分剧目中占有极为关 键性地位。 4、身 5、步 步法泛指演员在舞台上举足、迈步的规 律、程式。步主要指的是“台步”。台步 是演员在舞台上走路所用的艺术化的步 伐。在京剧中,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 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景的差别,台步 也各有不同,如云步、蹉步、醉步、跪 步等。 京剧的伴奏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 唱腔和伴奏的音乐是一个剧种区别于 另一个剧种的主要标志。器乐处于伴 奏、陪衬的地位,一般可以分为: 武场:指的是打击乐,主要乐器有板、 鼓、大锣、小锣、铙钹、撞钟等,用于 武打或技巧性等场面。 京剧演出用板和单皮鼓来指挥,掌握音 乐和演唱的进行,紧密配合演员的动作 ;在演员歌唱和念白时,作节奏上的调 节和衬托。板和单皮鼓由一人兼管,称“ 鼓佬”。 文场以管弦乐(丝竹乐)为主,主要 乐器有京胡、二胡、月琴、笛子、唢 呐等,用以伴奏唱腔、连接过门、陪 衬表演等。 京剧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二胡( 翁子)、月琴。 行当:戏曲中不同角色的分类。京剧 中主要是生、旦、净、丑四大类。 1、老生 正生。有正义感的正派的中年或老年 男子,以唱为主,特点是面上有“胡 须”(髯口),也叫“须生”。 (1)文老生 王帽老生。戴王帽,穿龙袍,即扮演 帝王之类的角色。 袍带老生。头戴纱帽,身穿蟒袍、官 衣。 褶子老生(贫生、苦条子老生)。扮 演的角色最多,生活困苦,地位不高, 普通百姓,一般书生、秀才,绅士、在 野官员。衣服长袍大袖,斜大襟,大斜 领子,叫道袍。 (2)武老生 箭氅老生。箭衣 外面穿开氅之类 服装的人。 白水滩打滩 长靠老生。又叫 靠把老生,唱腔 激昂慷慨,身披 铠甲,手持兵器 ,擅长武功。 2、小生 一般不挂髯口的青年男子。小生的 唱念方法跟旦角接近,所以京剧界 有“生旦不分家”的说法。小生有 文武之分。 (1)文小生,根据表 演风格和表现的人 物又可以划分出: 纱帽生(袍带生): 即官生,基本上都是身 居官位的青年文人,扮 相英俊,一般文武兼备 。 扇子生(褶子 生):手执折扇 ,步履飘逸,穿 褶子,多带绣花 ,表示年轻、潇 洒。多出现在爱 情戏里(贾宝玉 )。 雉尾生、翎子生: 无平民,都是历史上 的王侯将相,(赤 壁之战、群英会 里的周瑜),威武 英俊的王、侯、大将 、都督。“翎子”表示 服饰的华贵和文武兼 备。 穷生:穷困潦 倒的读书人,带 高方巾,穿富贵 衣(青道袍上有 许多花补丁); 不一定有旦角。 (2)武小生,会武艺的角色,可分为武 老生、武小生。 长靠武小生:墩子(穿厚底靴子) 武生,使用较长的兵器(枪、戟等) ,扎靠(武将的铠甲的),多为武将 如赵云。 短打武小生:穿短衣、使用短兵器 (刀、剑,或徒手武打)。 4、红生:勾红脸的须生,表示血气 方刚,身具武艺,音色高亢洪亮。如 项羽、赵匡胤。赤壁之战壮别 5、娃娃生: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 一般出现在家庭情节戏里,所演人 物没有好坏之分。用本嗓唱。 旦行:也叫“占行”,女性角色。 1、按年龄分老旦、小旦 (1)老旦 老年妇女,唱、念都用真嗓,近似老 生,动作比生角带有女性特点。过去 一般是男演员扮演老旦。 (2)小旦:狭义的 花旦,年纪小的女性 ,性格上比较活泼、 爽朗,举止上也比较 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 角色。在京剧中演主 角的时候很少。这样 的角色,丫鬟比较多 ,红娘,春草等。 彩旦,有时将其归 入丑行,主要表现 那些滑稽或凶蛮的 青年女子,动作和 化妆都极尽其丑。 如凤还巢中的 程雪艳、窦娥 中的禁婆等。 2、按性格分青衣、花旦、花衫 (1)正旦,即青衣。以唱为主,用假嗓, 用韵白。 一般是家庭妇女,多为正面人物和悲剧性角 色,端庄娴静的贤妻良母、节妇烈女。 青年到中年,已嫁或未嫁、有子或无子。脸 上不抹粉,穿“青褶子”,表示受苦受难的 环境。如苏三、窦娥。 (2)花旦,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 子,或者是短袄,短裙,艳色绣花;以做工 和说京白为主,也有说韵白的。人物性格一 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 俐。这类角色一般风流、柔媚,也有刚健婀 娜的。身份可以是皇后、公主、女将军、渔 家女、女小贩等,不一定都是好人,很少带 子女。 花旦分为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 闺门旦 天真烂漫、纯洁可 爱的未婚姑娘,虽 是大家闺秀或小家 碧玉但并非大门不 出、二门不入,她 们同情难者,仗义 救人;身段玲珑活 泼,富于舞蹈性。 玩笑旦 性格爽朗,好打、好 闹、好说、好笑的人 物,多为少妇:农妇 、媒婆、产婆、妓女 等等。一般是好人, 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 。大多穿布褂。有的 全剧中只念不唱。 泼辣旦 性格泼辣,大方不拘,说打就打, 说骂就骂的人物。红楼梦中的 王熙凤。 (3)花衫:上世纪20 年代以后,综合青衣、 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 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 类型。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 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 范畴,如霸王别姬 中的虞姬。 3、按武功分短打武旦、刀马旦 (1)短打武旦: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 灵,穿紧身衣,重翻打,衔接兵器,一般不骑 马,重武打和说白。如白蛇传中的青蛇、 武松打店的孙二娘、盘丝洞的蜘蛛精 。 (2)长靠武旦(刀马旦 ) 女将或女元帅,多“扎 靠”戴盔头(插雉尾翎 ),英勇善战,不如武 旦激烈,不用“打出手” (即抛、掷、踢、接、 武器的特技表演),一 般骑马,较重唱、做和 舞蹈。如扈三娘、佘赛 花、穆桂英。 4、刺杀旦:“刺杀旦”必须有扑跌技 巧,属于武打。“青衣”中的“刺杀 旦”是为保护贞操、雪恨歼仇而杀人 的。 “花衫”中的“刺杀旦”包括了杀人 与被杀。 净,又叫“花脸”、“勾脸”、“揉 脸”、“撮脸”。 京剧的脸谱艺术,指的就是在这一行 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形象造型 。 1、正净:又叫大 面、大花脸,举 止稳重者,以唱 功见长,所以也 叫唱功花脸。唱 功花脸又叫铜锤 、黑头。 其中有几个特 殊的角色以红 色为主故又称 红生,如单 刀会的关羽 、风云会 的宋太祖赵匡 胤。 2、副净:包括架子花脸(架子花)、二花脸 (摔打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性格豪 爽者,如张飞、李逵等,奸邪佞幸者,如曹操 、赵高等。 花脸无论文武,性格都是粗犷豪迈的人物,如 张飞、包拯,舞台动作大开大合,演唱音色洪 亮宽阔、粗壮浑厚,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其 中的“油花脸”最重舞蹈,还要会“喷火”等 绝技,如钟馗或判官。 3、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 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 车中的黑风利等。 4、毛净:指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 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 ,造型夸张,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 上以工架见长。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滑稽幽默或 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龄 从儿童到百岁左右;职业、地位从皇帝到 乞丐花郎。 男丑的特征不仅在脸上,更在于各式各样 的髯口。男性鼻子和脸颊之间涂白粉,勾 成“豆腐块”、“蝙蝠”、“枣核”形。 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1、文丑 方巾丑:文质彬彬 但有些迂腐的丑角文 人,摇摇摆摆,自我 风流。念白要上口, 形容其酸溜溜的味道 。群英会的蒋干 。 袍带丑:即官丑。官阶比较低的小官, 戴纱帽,穿官衣。 茶衣丑 丑角最多见,“茶衣”是蓝 布做的短衣,在京剧舞台上 为劳动人民专用。身份可以 是砍柴的、打鱼的、种地的 、打铁的、烧窑的、放牛的 甚至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骗子。以念为主,重在插 科打诨,滑稽逗笑。 2、武丑:又叫 开口跳。会武打 的丑角,性格机 警伶俐、足智多 谋、诙谐善谑。 善于念白,身份 有侠客、义士等 。 丑婆子: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表演、化 妆都很夸张,滑稽风趣,如媒婆、店婆、 禁婆等。 行头:京剧的戏装,是金、元时起对戏 具的统称。传统京剧不管是哪个朝代的 人物,基本上都是明朝的装扮,并且不 受剧情中季节和地区的限制。 戏装主要随角色的身份、职业和性别而 定。 扬州画舫录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 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 大衣箱: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 氅、帔、褶子、八卦衣、坎肩、斗篷、 青衣、宫装、云肩、袈裟等,朝珠、扇 子、手帕、腰巾。 二衣箱: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 褂、大靠、茶衣、抱衣(武打角穿)、 腰包、大铠、猴衣及扣带、鸾带、丝绦 等。 三衣箱: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 (文丑行当专用的高腰靴,底厚为一寸 )、彩鞋、旗鞋、登云履(男性神仙人 物用,矮帮,底厚为二寸,二寸五) 、 福字履(老年平民,矮帮,底厚一寸) 、彩裤、胖袄(老生、小生、武生), 彩薄底(武旦) 、大袜(高腰、矮腰) 、僧鞋及塑形用品。 盔头箱 盔头箱,主要是盔、冠、帽、巾四种。 此外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 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 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八字髯、一字髯等 。 盔: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等 。 冠:凤冠、如意冠、九 龙冠等。 巾: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 、员外巾等。 杂箱 杂箱,指彩匣子和梳头桌等。 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 勾脸、卸妆、洗脸所用。 梳头桌是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 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 、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把箱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 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 、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 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 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 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 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中国戏曲道具分类 砌末:即道具。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尽量 避免使用真的实物。道具是京剧艺术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根据京剧舞台 上的现状和具体工作需要就道具物品名 称、样式及使用作简单介绍。 京剧的道具分把子类、旗帐类、杂项类 三种。 一、把子类 青龙刀。在样式上分为两种:一为开打 时使用,在大刀的基础上雕有单龙戏珠 ,二是样刀,刀头及刀纂均需加大尺寸 ,刀头用铁纱蒙制而成,刀头雕有单龙 戏珠。 青龙刀又称“青龙偃月刀”、“三仃刀”。 青龙刀在舞台上为关羽专用道具。关羽 死后,此刀被在东吴大将潘章所用,之 后归属于关羽之子关兴所用。 青龙刀 九连环顶部呈三面 耳子,每耳子下端 缀有三个环,故称 九连环。整体为金 漆。在舞台上大多 为禅师僧人所用, 如:目连僧救母 中的目莲僧。 乾坤圈。此圈用藤子围成园圈,外用红白 带或金红带缠绕。乾坤圈也称“风火轮” ,在舞台上主要哪吒使用。 宝剑 宝剑在样式上均有剑柄,剑鞘,剑穗等 ,宝剑在舞台上,样式名称均有区别, 有大小之分,在鞘的装饰上不一,所以 名称,用途不一。 绣花剑,剑鞘上绣有花卉,颜色众多, 大多为女性使用,颜色不同,使用者也 不同。 人字剑,主要体现在剑鞘的装饰物,用 于净行人物,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三国戏”中的关羽等。 鱼皮剑,剑鞘上用绿色,并给有大小金 圆圈,以示鱼皮,通常为一般人物使用 。 朱红宝剑,剑鞘颜色为朱红,剑鞘上有 龙纹,属御赐之物,象征帝王,代表帝 王的权威,舞台上称“尚方宝剑”。如 秦香莲中陈世美用。 人字剑鱼皮剑朱红宝剑 八卦锤 锤的整体为八棱 ,金大漆,周围 由阴阳及八卦组 成。锤杆为金漆 。为力大无比的 人物使用。 2、旗帐类:样式同红门旗,只是用料不同 于红门旗。水旗大多用串绸,为湖色;火旗 为黄色,旗面给有火焰,水旗旗面有素和绘 有水纹两种。 椅披、椅垫 椅披是椅子的遮挡物。椅垫根据椅面大小而 定,一般用竹布或兰布。除用六把椅子的数 量外,要多做四到八块棉垫,便于不同行当 使用,加高椅子高度,净行为多。 椅披、椅垫在颜色,纹样上要与桌相一致, 传统剧目一般需有六把椅子,目前在演出新 编历史剧中有的些场面已超出这基数。 椅披 椅搭 椅垫 马鞭 在样上大致分金漆柄三穗、棕柄五穗两 种。棕柄五穗的通称杂色马鞭。 样式和颜色不同,使用时也产生相对的 人物或行当,一般老生和净行用金漆柄 三穗者。 舞台上要显示宝马的身价,在马鞭柄处 缀有不同颜色的彩球。 马 鞭 车旗在样式上分为两种,均为方形,两个为 一对,用料不同,使用也不同。黄缎车旗, 车头部分插有龙头,使用者身价较高。黄布 车旗,大多为押送物品使用。 绣花大帐 对开式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