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这是一篇对中华文明的做简单回顾的文章,笔者试图超越左右两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中华自身的视野,着眼于人本身,对比西方背景,来看待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 中华文化的产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与状况匹配,也与人们的主动选择相关。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来自人人平等的时代,具有天然的平义特色和反对精英主义的内在根据,所以至今仍然为大陆精英主义者所憎恶,有人宣称”批判中华文化仍然是当务之急”。中华文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底定全部轮廓,后世甚少革命性的扩充和创新,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曾经发生非常大幅度的流变。 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华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世界历史中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产生于氏族解体的时代,当时的思想家正是在主义黄金时代“由正而反”过程的基础之上,对人类未来“由反而正”的道路做了通盘思考,其内核精神涉及到全人类的未来和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所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必将烛照人类的未来。 中华文化的产生和确立 中华文化的产生过程非常久远,而中华文化确立的时代则相对晚近,大致是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中华文化的定型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明显对中华文化的特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1、地域广袤与心胸开阔 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在古代由于稀少,所以土地非常宽裕,在农耕时代人地矛盾不突出,无疑为人们和谐相处、互谅互让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其他主要文明发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埃及和巴比伦是狭小的绿洲地域,而希腊则是多山少地的半岛。虽然不能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援用“地理决定论”,但是在人类的童年,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被动适应程度,要远远高于今日。同时每个文明的先民的活动地域又确实非常有限,在技术上几乎没有逃避和克服地域影响的可能,相应地自然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烙印也非常深刻。 由于当时处在农耕社会中,而土地又几乎无限,所以作为劳动力的个人无疑就是第一位的财富,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色。希望通过为政以德,以达到“四方之民负襁褓而至”的效果,所以实际上“仁义道德”还是有现实利害基础的,并非一相情愿的空想。即使是兵家也以“怀敌附远”为最高境界,实际上也是大家的套路。 2、道德选择产生的良性循环 为中华文化形成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周人是主动选择道德主义的。据史书记载,周人居于渭河平原时期,就已经是“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走路的人相互让个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让畔意义十分重大。“让畔”意即种地到地头边界处就不种庄稼了,让给邻人种,邻人也照此办理,所以形成了“畔”-空地,这样的空地自然就是一条天然的利益分界线。 正是这样一条分界线,使得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最主要的利益就清楚地划分出来了,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使得道德主义的文化遗产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所,这大概也是孔孟之道,能够中国农耕社会中流传二千多年的主要原因。而在游牧社会和商业社会中,就没有这样一条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界限,基于生存的利益争执太多,而且利益之间还普遍存在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所以道德主义的社会风尚无法维持,丛林法则却不可能不因此发挥主导作用。 周人热中于道德主义的观念,也为他们受益于“仁无敌、德有邻”的历史过程所强化。诗经-商颂里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即从我们这里延伸出去的地盘无边无际,哪里的民众认同我们,我们的疆域就延伸到哪里。据说后来的周文王干戈未动,就已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武王伐纣也是水到渠成,牧野之战纣王部下倒戈以战,武王不费吹灰之力便大功告成。 认同感的产生,主要就是依靠“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样的道德主义和平等待人的“王道”手段。后来周人意识到这种制造认同感的招法威力无比,比武力还要管用,还产生了极度的乐观主义,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真诚地相信只要是行王道,所有的人都会最终认同他们。 3、道德充分发育而制度化-周礼 由于中华民族的先民居住在汾渭谷地和黄淮海平原上,黄土覆盖层非常深厚。据科学家钻探结果,仅第四纪黄土沉积厚度,汾渭谷地就超过了1000米,而黄淮海平原也达到300-500米,所以铁矿不容易找到,铁器在中国非常非常晚出。铁器对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农业生产单位家庭化的决定性工具,是决定私有制充分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所以卢梭说“在诗人看来,使人们进于文明同时也毁了人类的是黄金和白银,在家看来,却是铁和谷物。” 铁器晚出导致中华的先民,在氏族公社中停留了非常长的时间,极大地延缓了氏族社会的解体。由于人口的增加,氏族公社的规模往往达到非常惊人的规模,如诗经里就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句子。因为铁器是农业劳动家庭化的决定性工具,没有铁器中华先民只好继续实施“共耕制”或称“耦耕制”,氏族公社规模越庞大,集体劳动就越需要进行组织和约束的制度。 道德发生作用的理想状态是团体中个体数目要少,由于中华先民的氏族公社后来的规模很大,仅仅在田里一齐劳动的人就成千上万,道德主义制度化就非常必须,否则无法在这样大的团体里维持必要的秩序和纪律。道德主义制度化就产生了-周礼。后来的周公作周礼,应该是把周礼进行推广,推广到殷的遗民中去才比较符合。而且在古代要进行这样的创制性工作,大非易事,这个过程估计延续了很长时间,而且有许多人参与并接受了很多前人的经验。学者的一贯说法是尧舜禹汤传之文武,文武传之周公,这样的说法比较可信。周公应该是接受前人的许多经验积累,孔子也说“殷因于夏礼”,但是到了周代初期周公的手上就比较完善了,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4、王道的衰微与霸道的兴起 周代实现分封制度,国人成群接队离开邦畿地区扩散到中原大地,筑城与野人比邻而居,并与野人发生密切的文化关系,最终在战国时代完全实现了国人与野人的融合,国人和野人的界限趋于消失。疆域的过分扩大已经埋下道德主义黄金时代崩溃的种子,因为道德发生作用的条件极为苛刻。 道德主义要在社会上发挥主导作用,需要个体的深刻自觉,而个体的自觉在丛林群居时代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个体离开群体是无法单独应付猛兽的威胁而生存下去的,所以个体高度依存于群体,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高度一致。在农业氏族公社阶段,道德发挥作用也还是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因为个人缺乏铁制工具,无法进行有成效的劳动,所以有共耕制的经济合理性在起作用,此时道德的作用已经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周礼的产生就是道德自觉程度下降的标志。 正如所言“礼也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周礼已经是道德发生作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幸的是由于分封制度带来的社区范围的空前扩大,所以利益关联已经大大脱离可以监督的社区范围;由于分工带来利益关系的复杂化脱离舆论常识范围;最重要的是工具进步铁器出现,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依存关系根本丧失,所以道德自觉无法维持;由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道德主义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球场整修方案范本
- 河道清淤采砂施工方案
-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泥构件销售方案范本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中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学院《实证会计研究入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药剂学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师范学院《植物生殖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葡萄与葡萄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GB/T 531.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 第4章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影响因素
- 中医药方大全教学教材
- 灭火器检查表
- 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文献综述
-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课件
- 员工劳动纪律培训课件
- 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02
-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典型做法图集
- 高教版烹饪概论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