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件)项 目 名 称: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 评价单位(盖章):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编制日期:2014年3月国 家 环 境 保 护 部 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4环境质量状况19评价适用标准2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8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1环境影响分析3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63结论与建议68附图及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登记表附件1 关于补充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附件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件3 关于对铜仁供电局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附件4 石阡县国土资源局同意本项目选址意见附件5 石阡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同意本项目选址意见附件6 石阡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同意本项目线路路径意见附件7 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监测报告;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本项目变电站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 本项目线路路径、外环境关系及监测布点图;附图4 杆塔一览图;附图5 基础一览图;附图6 t接点平面示意图附图7 项目与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现场照片8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铜仁供电局法人代表曾伟联 系 人郑咏文通讯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联系电真邮政编码563000建设地点变电站位于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输电线路位于铜仁市石阡县境内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m2)变电站:8500输电线路:4400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376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2%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内容与规模 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背景2012年坪山110kv变所在的供电分区最大负荷为2.57mw,至2017年该分区最大负荷将达到35.87mw,20122017年负荷平均增长84.56%。随着佛顶山水泥厂和坪山商贸物流园区的建成以及石阡县因地形地貌的限制大量工业负荷逐渐从香树园向坪山园区转移,到2015年佛顶山水泥厂等各大用户的相继投产,按容载比1.82.1要求变电容量缺额为43.62-52.22mva,至 2017年变电容量缺额为56.32-67.05mva,所以需要在该供电分区新建110kv变电站,以满足负荷的快速发展需求,同时分担石阡110kv变负荷,从而减轻该站的负载情况,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完善区域供电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增加电网抗灾能力,因此,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铜仁供电局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委托书见附件2)对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编制依据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起实施);(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起实施);(7)国家环境部令第2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6)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hj/t24-1998);(7)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8)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9)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10)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函 环办函2007881号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确定本工程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四、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关于补充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对本项目的立项进行了确认,见附件1。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五、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1、项目的建设内容(1)坪山110kv变电站坪山110kv变电站的建设内容:主变最终规模为250mva,本期150mva。110kv出线:终期4回,本期1回(t接110kv玉石线)。35kv出线:终期8回,本期2回。10kv出线:终期20回,本期10回。10kv无功补偿装置:终期226012kvar,本期126012kvar。10kv站用变:本期1200kva,最终2200kva。本次环评变电站部分按本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线路工程新建110kv玉石线“t”接至110kv坪山变110kv线路,全长11.8km。按单、双回路架设(其中坪山变出线侧约0.5km与备用线路双回共塔出线,本次单侧挂线,其余采用单回路架设,长约11.3km),导线采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垂直排列、三角形排列,共设杆塔约44基,占地4400m2。新建线路位于石阡县境内。本次环评线路部分按本期建设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通信工程沿本工程新建线路新建24芯opgw光缆2根,路径长211.8km。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组成和主要设备选型分别见表1-1和表1-2。2、工程概况(1)项目组成表1-1 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组成表名 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坪山110kv变电站主体工程新建坪山110kv变电站为户外变电站,主变及1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外布置,架空出线,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项目本期规模终期规模主变(mva)150250110kv出线(回)1435kv出线(回)2810kv出线(回)102010kv无功补偿(kvar)12601222601210kv站用变(kva)12002200辅助工程给、排水系统,站内道路,事故油池(15m3)同上生活污水、事故油公用工程进站道路30m同上噪声、扬尘办公及生活设施综合控制室、警传室、工具间同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绿化围墙内空地和道路两侧线路工程主体工程新建110kv玉石线“t”接至110kv坪山变110kv线路,全长11.8km。按单、双回路架设(其中坪山变出线侧约0.5km与备用线路双回共塔出线,本次单侧挂线,其余采用单回路架设,长约11.3km),导线采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垂直排列、三角形排列,共设杆塔约44基,占地4400m2。新建线路位于石阡县境内。扬尘、噪声、生活污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仓储或其它光纤通信工程沿本工程新建线路新建24芯opgw光缆2根,路径长211.8km。扬尘、噪声、生活污水(2)主要设备选型表1-2 主要设备选型设备型号坪山110kv变电站110kv主变压器主变: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型号:ssz10-50000/110容 量 比:50/50/50mva额定电压:11081.25%/38.522.5%/10.5kv阻抗电压百分比:u1-2=10.5% u1-3=17.5% u2-3=6.5%联接组别:yn, yn0, d11数量:本期1台110kv电压级设备110kv间隔采用户外gis设备:断路器开断电流40ka,额定电流2000a,3s热稳定电流31.5ka,动稳定电流峰值100ka;隔离开关额定电流2000a,3s热稳定电流31.5ka;电流互感器采用电磁式互感器。35kv电压级设备35kv采用预装(箱体)式中置柜,内配真空断路器。10kv断路器额定电流值:主变、馈线分别选用2000a、1250a,开断电流值分别选用40ka、31.5ka,所有进出线ct及母线pt为常规式互感器。10kv电压设备10kv采用预装(箱体)式中置柜并配置开关柜触头测温在线监测装置,内配真空断路器。10kv断路器额定电流值:主变、馈线分别选用3150a、1250a,开断电流值分别选用40ka、31.5ka,进出线ct、电容器柜、站用变柜及母线pt为常规式互感器。线路工程导 线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 线两根opgw-24b1-80复合地线绝缘子悬垂串采用lxwp-70、lxp-70钢化玻璃绝缘子组成的单串8片;在重要跨越处导线悬垂串采用lxwp-70、lxp-70钢化玻璃绝缘子组成的双串28片;转角塔跳线采用lxwp-70、lxp-70钢化玻璃绝缘子组成的单串8片;正常连续档导线耐张串采用lxwp-70、lxp-70钢化玻璃绝缘子,为双串29片。变电站出线孤立档及松弛档导线耐张串采用xwp-70瓷绝缘子,为单串9片。杆 塔塔型导线排列方式基数铁塔基础单回直线塔1b1y1-zm1三角形排列14人工挖孔桩基础1b1y1-zm315单回转角塔1b1y1-j141b1y1-j251b1y1-j341b1y1-j41双回终端塔1c2w2-j4垂直排列1共计44六、变电站选址及总布置合理性分析1、变电站根据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了坪山110kv变电站香树湾站址和凤凰屯茅坡站址两个具有可比性的拟选站址,现做如下比较分析。表1-3 坪山110kv变电站站址方案比较表站址站址一:香树湾站址站址二:凤凰屯茅坡站址综合评价站址地理位置香树湾站址位于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北侧,土地权属坪山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坡香树湾村村民组。站址位于东西走向的山腰上,最高点标高764.94m,最低点标高760.01m,高差约5m,地势较为平坦,无洪水影响。凤凰屯茅坡站址土地权属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站址所在区域东北面高西南面低,地势同属丘陵地貌,为村民农业生产用地,耕种有农作物,场地最高标高718.83m,最低标高714.49m, 高差约4.34m。站址二优站址现状站址区域属丘陵地貌,西南面高东北面低,主要为荒山,但因村民开垦使用并成农业生产用地,耕种有农作物。地势较为平坦,无洪水影响。站址所在区域东北面高西南面低,地势同属丘陵地貌,为村民农业生产用地,耕种有农作物,无洪水影响。相当交通情况站址位于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北侧,距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约1.5km,距石阡至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的公路约350m,距村公路为10m,距思剑高速出口约3km,需新修进站道路从坪山至石阡x011县道引接,新修进站道路长约360m,公路坡度较大。位于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北侧,距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约3.5km,距石阡至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的公路约30m,需新修进站道路从坪山至石阡x011县道引接,长约30m。站址二优线路进、出线情况位于山腰过渡地带,110kv往东北方向出线,出线廊道狭窄,需经佛顶山水泥厂规划区。35、10kv分别由电缆出围墙向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出线,出线条件良好。位于石阡至坪山x011县道旁山地平缓过渡区域,110 kv往东北方向出线,出线开阔,35、10kv分别由电缆出围墙向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出线,出线条件良好。相当征地面积站址需征地站区约9000m2,站外公路狭窄需加宽征地2100 m2,不征用基本农田站址需征地约8500m2,不征用基本农田站址二优水文地质条件位于山腰过渡地带,附近无河流、湖泊地势比周围高,不受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影响;站区设计时考虑站内1%坡度排至围墙外四侧排水沟散排。不存在洪涝灾害。位于石阡至坪山x011县道旁山地平缓过渡区域,附近无河流、湖泊地势比周围高,不受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影响;站区设计时考虑站内1%坡度排至围墙外四侧排水沟散排。不存在洪涝灾害。相当土石方量站址内挖土石方量约4320m3,填,方量约3852m3站址内挖土石方量约3744m3,填,方量约3376m3站址二优结论站址二优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站址二凤凰屯茅坡站址地势较平坦,挖填方量较少,占地面积小,施工期对地表植被及土壤扰动较小,对外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小,因此,选择站址二凤凰屯茅坡站址作为本项目推荐站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是合理的。(1)站址合理性分析坪山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靠近负荷中心,地理位置适当,交通条件便利。本变电站的选址具有如下特点:站址附近无军事设施、飞机场等重要无线电保护设施,地势开阔;站址附近无重要文物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施工和运行管理;站址附近无地下矿藏、管线及文物,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站址高程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要求,不受洪水影响;站址周围评价范围内没有电磁辐射影响源。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西侧,距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约1.5km。综上所述,该区域外环境关系、交通、地质、水文因素等条件均较好,满足变电站建设的环保要求。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2。(2)变电站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平面布置:变电站呈矩形布置,110kv进线构架布置在变电站的北面,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变电站西侧,10kv配电装置及站用变布置在变电站的南侧。主变压器构架及设备基础布置在站区中部,主控室及门卫室等辅助房间布置在站区东侧,化粪池布置在门卫室北侧,事故油池位于变电站东北角。进站道路从站址东侧引进,围墙内空地和道路两侧适当进行绿化处理,美化环境。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竖向布置:站址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影响。场地标高由土方就地平衡确定,场地内竖向布置为平坡式,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0.3m,主变油坑顶高于所区场地0.1m,站内道路高于场地0.1m。给排水:变电站施工阶段及营运阶段水源均为打井取水,水井位于站区北面空地,深约100m,可满足本项目施工及营运阶段用水。本变电站站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站区内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站区绿化,不外排;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积水采取有组织排水汇集至站外排水沟。站区内新建事故油池(容量为15m3),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后,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站区道路:站内道路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宽度为4.0m,道路转弯半径9m。绿化为改善站区环境和运行条件,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站区除了道路、综合楼、沟道外的空地绿化,宜种植低草或培植天然草坪类植物为主,定期进行修剪。站区入口、主要建筑入口附近培植观赏和美化效果好的常绿树,站内道路两侧的绿化选择低矮、根系浅的灌木及花草类为主。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总图布置较为合理的。2、输电线路工程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新建110kv玉石线“t”接至110kv坪山变110kv线路,全长11.8km,全线单回架设,共设杆塔约44基。输电线路位于铜仁市石阡县内。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及外环境关系详见附图3。(1) 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避开沿途矿产、名胜古迹及景区等分布区。沿线地区地形复杂,多为高山峻岭地形,本工程线路尽量避免在高山区走线,尽量避免相邻档距间的高差过大。尽量选择交通方便地区走线。避开大片树林区,减少树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除上所述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运行维护情况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2) 线路路径根据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工程新建110kv玉石线“t”接至110kv坪山变110kv线路提出了两个路径方案,具体如下:方案一(推荐方案): 由玉屏220kv变石阡110kv变110kv线路p237-p238(运行号)号杆“t”接点向南走线,经麻耳坪、跨越石阡110kv变至伍德变35kv线路至石坎、山坪、苏茅坝、立书山屯、坪罐,跨越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后进入坪山110kv变电站,线路全长约11.8km。方案二(比选方案):线路由玉屏220kv变石阡110kv变110kv线路p237-p238(运行号)号杆“t”接点向南走线,经麻耳坪、跨越石阡110kv变至伍德变35kv线路至石坎、雷打山、牛场、坪罐,跨越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后进入坪山110kv变电站,线路全长约12.1km。两个路径方案技术经济情况比较见下表:表1-4 线路工程路径方案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方案一方案二评价1线路长度(km)11.8km12.1km方案一优2冰区划分10mm10mm相当3地形划分丘陵30%,一般山地60%,高大山地10%丘陵15%,一般山地70%,高大山地15%方案一优4林木砍伐全线经过林区主要以松杉为主,其他大部分都是杂树及灌木。跨越林区总长度约0.4km,主要集中在石坎牛场内,约需砍伐1500株全线经过林区主要以松杉为主,其他大部分都是杂树及灌木。越林区总长度约3.5km,主要集中在石坎牛场内,约需砍伐2000株方案一优5交通情况沿线有铜仁至石阡二级公路、石阡至坪山县级公路以及多条乡村公路可以利用,汽车运距为5.8km,小运距离为1.0km。沿线有铜仁至石阡二级公路、石阡至坪山县级公路以及多条乡村公路可以利用,汽车运距为6.5km,小运距离为1.1km。方案一优6交叉跨越情况跨越35kv1次;跨越10kv线30次;跨国道1次,县道7次,高速公路1次;跨乡村公路10次跨越35kv1次;跨越10kv线28次;跨国道1次,县道7次,高速公路1次;跨乡村公路10次方案二优7结论方案一优由表1-4可以看出,方案一较方案二在线路长度、地形划分、林木砍伐、交通情况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另外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方案一线路避开了集中居民区,不跨越民房,线路附近的敏感目标少,可以减轻对居民敏感目标的影响,并且方案一线路路径更短,占地更少,挖填方也相对更少,林木砍伐量小,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方案一。(3)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线路经过区域均植被良好,在沿线踏勘时已避开林区和成片建筑物,沿线未跨越大面积树林。该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其长期可靠安全运行。线路沿线已避开断层破碎带,未见有明显滑坡、坍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处于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线路杆塔地基稳定,地下水无腐蚀性。沿线无大的河流和水库。从环保角度,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合适。(4)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根据调查了解及收集资料可知,本工程线路主要在丘陵地区走线。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考虑,见表1-5。表1-5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序号被跨越物名称间距(m)备注1居民区7.0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2非居民区6.0车辆能到达的房屋稀少地区3耐火屋顶建筑物顶部5.04公路路面及机耕道7.05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4.06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3.07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3.08通信线路3.09不通航河流3.0 本工程交叉跨越情况见表1-6。表1-6 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被跨越物跨越次数国道1县道7高速公路1(思剑高速,跨越)35kv电力线110kv以下电力线30(5)林木砍伐根据设计规程和目前的环保政策,本工程树木砍伐原则是:对林木集中地段,尽量升高铁塔采用高跨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导线与树木(考虑三年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4.0m,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与树木的净空距离不小于3.5m的树木不砍;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的灌木丛原则上不砍;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及城市灌木林时不应砍伐通道,三年内能保证距净空4m即可。据调查,本工程线路经过区域植被良好,在沿线踏勘时已避开茂密林区,沿线未跨越大面积树林。线路经过地区松树、杉树、杂树较发育,跨越林木路段约0.4km,约需砍伐1500株。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到相关林业部门办理手续后才能进场施工。七、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本项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电工艺可靠,其设备选型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八、项目拆迁及安置本项目110kv坪山变电站站址处现为耕地,站址范围内无民房分布,不涉及居民拆迁问题。输电线路在拟定线路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在沿线踏勘时已避开成片建筑物,不涉及居民拆迁。从后面的预测可以看到,本工程运行后无环保拆迁。九、工程占地情况坪山110kv变电站建设需新征用土地8500m2,站址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站址处现为耕地,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本程新建输电线路全长11.8km,全线设杆塔44基,塔基占地约4400m2,属永久占地,塔基占地主要为旱地和林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3500m2、紧线场临时占地800m2。十、运营期工作人员坪山110kv变电站自动化程度高,为无人值班变电站,只设1名门卫值守。十一、施工组织措施1、交通运输(1)变电站110kv坪山变电站站址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距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约3.5km,距石阡至坪山仡佬族侗族乡的公路约30m,需新修进站道路从坪山至石阡x011县道引接,长约30m。进站道路采用4m宽的城市型道路,站内主要车行道路面宽4m,进站后可直通主变位置和110kv配电区,方便设备的运输和施工。(2)输电线路线路沿线有铜仁至石阡二级公路、石阡至坪山县级公路以及多条乡村公路可以利用,汽车运距为5.8km,小运距离为1.0km。2、施工工序(1)变电站施工工序主要为新建站外运输道路,场地平整、修建围墙、构筑基础、设备安装、站内附属建筑。施工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生活设施占地。施工周期约需1年,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2人左右,民工24人左右。(2)输电线路施工工序为拆除线路,施工便道建设、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施工期需临时占用土地(包括铁塔安装、放紧线通道、修路及施工人员临时建筑等占地)、砍伐少量林木、损坏庄稼、土石方开挖破坏地表等。施工周期约需3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0人左右,民工20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十二、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7。表1-7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序号名称单位变电站线路工程合计1占地面积永久m28500440012900临时紧线场m2800800塔基施工m235003500合计m285008700172002进站道路长度m30303挖方m33744152052644填方m33376140047765总建筑面积m2437.3437.36静态投资万元27271033376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坪山110kv变电站坪山110kv变电站为新建变电站,工程所在区域没有原有污染问题。2、输电线路本工程线路为新建工程,工程所在区域没有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1、地理位置石阡县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县城长约13公里,宽约2公里。石阡县东邻江口、岑巩县,南接镇远、施秉县,西接凤冈、余庆县,北靠印江、思南县,地理位置优越,全县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拟建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2、地形地貌石阡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阶梯状大斜坡狭长地带,低山多丘陵间有平地,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拟建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站址所在区域东北面高西南面低,地势同属丘陵地貌。3、水文石阡县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流11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0.9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温34.7,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so4hco3camg)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1920.421克/升,总硬度(德国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拟建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山腰过渡地带,附近无河流、湖泊地势比周围高,不受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影响。4、地质条件拟建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凤凰村茅坡组。工程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站址地表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无矿业活动,区域构造及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新建线路沿线主要基岩为寒武系中上统(2+3)灰岩,岩溶问题不可避免,岩溶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分布的溶沟、溶槽等,溶蚀深度一般在23m,局部可达34m,无规模较大的溶蚀洞穴存在。场地内岩溶属中等发育程度。线路沿线无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其他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线路沿线地质划分为:普通土占30%,松砂石占30%,岩石占40%。二、气候、气象条件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3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9.6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2.0度。年平均日照1124.7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速1.0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数54.7天,年平均冰雹日数0.5天,年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平均降雨量为1338.8毫米。三、植被工程区域属于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线路沿线区域植被良好,树种主要有松树、杉树和杂树。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植物。四、生物多样性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动物以家畜为主,经常出没的动物为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如麻雀、蝙蝠等。在评价区域内,未发现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1、社会经济结构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现辖汤山镇、本庄镇、白沙镇、龙塘镇、花桥镇、伍德镇、中坝镇、河坝场乡、国荣乡、聚凤乡、龙井乡、大沙坝乡、枫香乡、青阳乡、石固乡、甘溪乡、坪山乡和坪地场乡共18个乡镇。全县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2012年石阡县常住人口42.02万人,常住人口密度185.09人/平方千米。2011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1.5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99亿元,年均增长16.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5.97亿元增加到9.85亿元,年均增长10.09%;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36亿元增加到3.71亿元,年均增长22.08%;第三产业增加值从4.18亿元增加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21.8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51.9:11.8:36.3调整为2011年的39.4:14.9:45.7。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4.3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75亿元, 年均增长33.73%。财政总收入从2006年的0.7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1亿元,年均增长24.53%;地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0.5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亿元,年均增长18.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9.9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6.48亿元, 年均增长10.3%;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78亿元,年均增长28.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006年底的8.34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 33.82亿元,年均增长31.28%;各项贷款余额从2006年底的4.76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19.98亿元,年均增长31.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6年的2.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07亿元,年均增长19.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6876元增加到2011年的11755元,年均增长10.4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687元增加到2011年的3868元,年均增长15.47%。2、教育文化石阡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03所,其中完全小学105所(民办2所),教学点112个,初级中学18所(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民办1所),幼儿园57所(民办3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民办1所);有在校生79277人,其中小学40610人,初中20098人,普通高中7482人,中等职业学校1953人,特殊教育学校72人,在园幼儿9059人;有在职教职工4636人,其中专任教师:小学2285人,初中1220人,普通高中413人,中等职业学校68人,特殊教育学校22人,幼儿园117人;志愿和工人511人。二、土地利用现状石阡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等。三、文物古迹本项目变电站站址周围和输电线路沿线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四、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1、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石阡县甘溪乡南端,与施秉、余庆两县交界,总面积12635hm2。佛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场所,加之地史未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场所,因此,生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各类生物169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达16种。坪山110kv变电站位于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西侧,距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约1.5km。坪山110kv变电站站址处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本项目线路由坪山110kv变电站出线后向东北方向走线。变电站及线路建设对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无影响。2、鸳鸯湖景区鸳鸯湖位于石阡县汤山镇,离县城仅8公里左右,景区内森林密布、峡谷幽深、清溪浅流,是超脱嚣尘、爽心悦目的理想场所,更是青年情侣流连忘返的伊甸园。景区建有情人坡、相思林、情人十八湾、神仙洞、侗寨翘角楼、逍遥谷、鸳鸯湖、神庙、情侣小农庄等多处迷人景点。鸳鸯湖系修筑山坪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由于鸳鸯聚集在此而得名。鸳鸯湖内水面宽100米至200米不等,青山倒映、绿波荡漾,水天一色。时常可以看到上千对鸳鸯在湖中嬉逐戏水的场面。山坪水库成为鸳鸯栖息繁衍的天堂。如今景区建设日趋完善,前往垂钓、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本项目110kv玉石线“t”接至110kv坪山变110kv线路从鸳鸯湖景区西侧走线,距鸳鸯湖景区规划边界最近距离约0.3km,距主要景点神仙洞约2km,距鸳鸯湖约2.5km。本项目线路距景区内景点较远,线路建设不在景区观景点可视范围内,项目线路施工及营运不会对景区景观产生明显影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位于铜仁市石阡县,因本工程投运后不涉及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只进行了简单现状调查。经现场调查,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植被良好,沿线无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本项目站址及线路沿线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根据2012年度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石阡县境内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本次评价重点针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的现状监测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分析。电磁环境与声环境现状监测值详见附件4。对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分析评价如下。一、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首先根据设计、建设单位人员介绍本工程变电站的布置方式以及输电线路走向及沿线的居民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然后再会同设计以及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最后根据本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情况确立了具体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监测点位。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针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四个评价因子来确定居民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踏勘的结果,在110kv坪山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有2处居民敏感目标,在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有1处居民敏感目标,本次监测在敏感目标处设置了3个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另外,为了解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路径沿线及t接点处的电磁环境现状,在110kv坪山变电站拟建站址处、本项目拟建110kv线路下方及t接点处各设置了1个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本次布设的6个监测点位能够反映拟建变电站、拟建输电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水平。因此,监测点位布置合理。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2014年2月20日,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石阡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所在区域、输电线路路径沿线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掌握了该地区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具体监测方法和仪器见表3-1。表3-1 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仪器名称分辨率有效日期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监测仪器ehp50c/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电场:0.01v/m磁场:1nt2014.1.232015.1.22xddj2013-0108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28db(a)2014.1.262015.1.25201302002917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pmm9010干扰接收机0.01db(v/m)2014.1.272015.1.26xddj2013-010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监测方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 7349-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本次监测在变电站站址、线路沿线及评价范围环境敏感目标处共布设了6个监测点位,详见表3-2及附图3。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表3-2 监测布点一览表点位序号位 置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1坪山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处e、b、ri、n2石阡县坪山乡凤凰村茅坡组1号居民住宅外e、b、ri、n3石阡县坪山乡凤凰村茅坡组2号居民住宅外e、b、ri、n4石阡县枫香乡金丰村梨树坳组居民住宅外e、b、ri、n5t接点处e、b、ri、n6拟建110kv线路下方(坪山乡坪贯村立书屯组)e、b、ri、n注:注: e工频电场、b工频磁感应强度、ri无线电干扰、n-噪声。下同。(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 坪山110kv输变电工程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1坪山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处e5.610-4b1.510-5ex1.110-4bx610-6ey2.510-4by810-6ez4.910-4bz1.110-52石阡县坪山乡凤凰村茅坡组1号居民住宅外e6.310-4b1.610-5ex1.510-4bx710-6ey2.010-4by510-6ez5.710-4bz1.310-53石阡县坪山乡凤凰村茅坡组2号居民住宅外e1.1510-3b1.810-5ex2.910-4bx110-5ey4.410-4by6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