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1页
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2页
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3页
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4页
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评审材料)武 汉 钢 铁 公 司 炼 铁 厂 二 七 年 十二 月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决策分析在高炉炼铁的上料系统中,以齿轮箱驱动旋转溜槽进行布料的无钟炉顶系统以其布料控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无钟炉顶已取代钟阀炉顶而成为高炉布料的主流设备。如何充分发挥无钟炉顶的优越性,强化高炉的上部调剂功能,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武钢十分注重对无钟炉顶布料特性的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无钟炉顶的操作和控制,武钢的炼铁技术不断进步,冶炼水平不断提高,炉况维护不断改善,高炉利用系数从最初不足2.0上升到2.5,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节节攀升。武钢希望通过新建的七高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与控制,丰富和创新大型高炉无料钟炉的上部调剂功能,为各项炼铁经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特别要求七高炉的利用系数要在六高炉攻关目标2.5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大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和展开的。七高炉利用系数要在六高炉攻关目标2.5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首先要解决高炉的上料速度问题,如果仍按六高炉最大6.5批/小时的上料速度,按90吨批重计算,最高日产量只能达到8900吨,利用系数将很难大幅度突破。同时高炉会因各种原因引起低料线,如果上料能力不够,就没有赶料线的余地,高炉就不得不减风降压。提高上料能力能为高炉赶料线创造条件,降低低料线引起的铁损和燃料消耗。无钟炉顶布料控制优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无钟炉顶装配料效率及布料速度,使七高炉上料速度提升到7.5批/小时,生铁日产量达到10000吨以上。原料品种的堆比重、粒度、流动性以及料罐压力和称量值的波动对高炉布料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产生布料流量的偏移性振荡,导致实际布料时间、布料环及每环布料份数与工作矩阵不一致,即改变了炉料分布,造成了布料偏析。布料偏析会导致高炉顶温异常,炉况恶化;同时过长的布料时间也会影响上料主皮带的正常运行,耽误炉顶上料。这一切都不利于高炉上部调剂,给高炉高产低耗和稳定顺行造成威胁。对于大型高炉,这种影响尤其突出。目前武钢各高炉的布料偏差一般控制在10-15%,已成为高炉上部调剂和经济技术指标进一部提升的瓶颈。无钟炉顶布料控制的优化力争把布料控制的稳定性和布料精度都提高到95以上,为七高炉等大型高炉的炉况维护和经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提升打开空间。经济技术指标的提升必须以良好稳定的炉况和合理有效的上部调剂作为基础,布料控制的优化必须充分发掘无料钟炉顶的潜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无钟炉顶布料的操作和控制,并开发出适合大型高炉炉况调剂的多种布料调节方式,使高炉布料调剂操作形式多样、简捷明快、实时有效。围绕七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控制的优化,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3个目标:1. 提高炉顶装配料效率及布料速度,使高炉上料速度由以往的6.5批/小时提升到7.5批/小时以上;2. 提高布料控制的稳定性和布料精度,使布料误差由以往的15%减少到7%以内;3. 优化和完善无钟炉顶布料的操作和控制,开发新型布料控制方式,使无钟炉顶布料和上部调剂操作形式齐全(多样)、简捷明快、实时有效。二、 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措施无钟炉顶布料控制优化的基本方案是:优化无钟炉顶的工艺配置和功能配置,简化和完善工艺控制程序,实现稳定高效快速的布料控制;提高布料精度,达到精确的布料调节控制;优化和完善炉顶布料的操作和控制, 实现型式多样的布料操作调节与控制。为实现这些目标,课题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无钟炉顶料流跟踪模型,实现数字化的料流跟踪与控制,使料流信号更加直观,克服检测点波动导致的料流数据混乱,从而达到完善料流控制、方便高炉操作和监控的目的,大幅度减少无钟炉顶的故障停机。2. 建立无钟炉顶步序控制模型,优化和完善无钟炉顶的工艺控制,使炉顶装料、排料程序简洁明快,布料过程稳定高效快速。3. 建立无钟炉顶流量控制模型,引入流量反馈功能,实现布料流量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提高布料调节控制的精度。4. 建立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优化和完善无钟炉顶布料的操作和控制,并开发新型布料操作控制方式,使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与控制更加充实丰富、布料调剂手段更加准确有效。三、 课题研究的技术细节(一)、 无钟炉顶的料流跟踪方案实践表明,单纯通过硬点检测无钟炉顶的料流信号,其可观测性差,出错率高。建立料流跟踪模型使料流信号更加直观,能有效克服检测点波动所导致的料流数据混乱,既完善了料流控制,又方便了高炉操作和监控,同时也可大幅度减少故障停机现象。料流跟踪模型的设计要点是通过硬点检测(检测点)和软点控制(料流)来描述炉料在高炉上料环节(主皮带、翻板、料罐、溜槽、炉内料面)的运行,从而达到数字化的料流跟踪与控制的目的。料流数据模型定义为:批号矩阵号步号料种重量时间方向角度角位布料份数料头料尾。图1 皮带供料系统料流跟踪模型主皮带移动受料斗斗焦矿集中斗三检点二检点一检点料流长度料流间隔料流长度料头剩余时间装料准备时间料头时间料尾时间料尾剩余时间皮带带料时间例1:主皮带的料流跟踪方案1 料流在主皮带上的运行状况以时间(秒)标定,并通过集中斗闸门和三个检测点的动作来检测和修正。料流跟踪模型最多可跟踪主皮带上的三个料。2 主皮带上的料流信号控制分硬点控制和软点控制。硬点控制方式下软点用于料流检验和报警,软点控制方式下硬点用于料流检测修正和报警。硬点控制和软点控制可切换使用,一般选择软点控制比较可靠。3 料罐要料时,BLT向BP发要料信号,若集中斗有备料并且前一个料的料尾离开二检点或前一个料的料尾时间料流间隔时间,BP就可以开启集中斗闸门向主皮带排料,直到集中斗排空,延时关闸门。4 当料头到达二检点或料头剩余时间装料准备时间+5秒时,BLT启动装料准备程序,使移动受料斗及下面对应的料罐处于可受料状态,BLT不具备这种选择则报警。5 当料头到达三检点或料头剩余时间装料准备时间,BLT在受料之前无法完成装料准备工作,这时BLT发指令停主皮带并报警。例2:溜槽的料流跟踪方案炉料通过旋转溜槽以一定角位分布到料面上。料流跟踪模型按角度角位两种方法设定和切换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方式。一般将料面分割为11个角位。由于炉料的抛物线运动,角度-角位的对应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料线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料流跟踪模型通过角度-角位对照表和角度-角位转换的经验公式实现角度-角位的不间断映射。布料方式设定的目标始终是炉内料面的环型区域,用角位布料无疑更直观,而用角度布料将得到连续的径向布料区间。无钟炉顶布料角度-角位对照表角度品种线料角位1110987654321焦炭02米534946383329252117151224米494540353026231916141146 米4542383329252018141210大烧02米534946383329252117151224米494540353026231916141146 米4542383329252018141210小烧02米534946383329252117151224米494540353026231916141146 米4542383329252018141210图2 角度-角位对照表例3:炉内料面的料流跟踪方案料流跟踪模型设计了无钟炉顶布料报表,用来跟踪描述布料过程中实际料流在料面的的物理分布,以便于高炉操作者对布料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无钟炉顶布料报表装料时间批号矩阵号步号罐号品种排料时间开度流量角位角度布料重量1110997654321图3 无料钟炉顶布料报表另外,每布完一罐料,料流跟踪模型要求BLT-PLC将实际的矩阵号批号步号料种布料方向布料时间布料角度角位及其相应角位上的布料份量传送到上位计算机,形成历史报表供高炉操作者查寻分析。无钟炉顶系统引入料流跟踪模型,完善了料流控制,方便了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和监控,并大幅度减少了无钟炉顶系统的故障。(二)、 无钟炉顶工艺控制的改进无钟炉顶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况的稳定,建立无钟炉顶步序控制模型对增强炉顶工艺控制的稳定性、提高布料控制的速度和效率是必要的。1 工艺控制任务单元化:将炉顶装排料流程细分成众多基本单元,单元的编程具有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特点。2 工艺控制过程分层配置、异步调用,实现工艺控制多线程作业。3 优化控制链:以安全生产和快速布料为原则,根据控制设备及生产工艺链接基本单元,在安全联锁条件下,同级工艺顺序的动作同时启动。4 人工干涉布料控制:出现布料异常,在安全连锁条件下,允许链接某些布料操作的人工干预而不改变自动方式的控制参数和状态。5 装排料全过程引入时间预估时间检测时间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控制要料请求信号的发放。例1 :无钟炉顶装料程序装完料开始装料装料准备好手动选罐料流跟踪二检点罐位装料准备指令翻板放散信号关放散阀开上密阀开放散阀选进料路径翻板打至料罐翻板打至水平关上密阀选罐皮带空延延时图4 无料钟炉顶装料程序由BLT-PLC发出要料请求信号打开集中斗闸门,将原料排到主皮带上,通过主皮带上一号检测点开始料流跟踪信号显示,当料到达2#点时,炉顶开放散阀,料罐压力放散好,开上密封阀,上密封阀开到位后将翻板打到该罐并关放散,同时向槽下PLC发出准备好信号;原料到3#点后检查炉顶状态,如果炉顶没有准备好则停主皮带。否则对料罐进行装料,料尾信号来,延时关上料门,关上密封阀。并将翻板打到水平位,完成整个装料过程。例2 :无钟炉顶排料程序工长提尺探尺到米排料尾期开始排料均压信号禁止排 料 指 令 选排料路径关均压阀开下密阀开均压阀开 调 节 阀罐空延时全开调节阀开位延时关调节阀关下密阀提尺倾动旋转步进图5 无料钟炉顶排料程序放尺只要发出排料指令,就开始提料尺并将倾动调整到初始角度,同时对相应的料罐进行均压操作,以便打开下密阀。当倾动到位、旋转到步进角度时打开料流调节阀进行排料。料罐排空2秒后全开料流调节阀,延时2秒后放尺并关料流调节阀,最后关下密阀完成整个排料过程。例3 :要料请求信号的发放要料请求信号的发放必须考虑到料流在主皮带的运行时间,如果等到料罐排空或调节阀关闭时才向槽下发出要料请求信号,必将影响上料速度,根本不能适应高炉正常冶炼强度对上料速度的要求。要料请求信号安排在调节阀开到设定开度料罐均衡布料时发放,根据调节阀开度估算出排料时间,并综合排料到闷罐的切换时间装料准备时间和料流间隔时间,实时动态地计算出本罐的要料请求信号的发放时机。这种方法在协调好与BLT的装料排料及主皮带上的料流关系的基础上,既能获取最快的上料速度,又解决了因料流间隔时间过短导致炉顶未准备好装料而停主皮带的现象,为高炉的稳定顺行和提高利用系数创造了条件。无钟炉顶步序控制模型的建立,优化了无钟炉顶的工艺控制过程,使装排料程序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可调整性和可移植性。极大地方便了高炉的操作监控和人工调整,使炉顶布料速度明显提高,适应了大型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三)、 无钟炉顶布料流量控制的改进布料流量的偏移性振荡会导致实际布料时间、布料环及每环布料份数与工作矩阵不一致,即改变了炉料分布,造成了布料偏析。布料偏析会导致高炉顶温异常,炉况恶化;同时过长的布料时间也会影响上料主皮带的正常运行,耽误炉顶上料。这一切都不利于高炉上部调剂,给高炉高产低耗和稳定顺行造成威胁。对于大型高炉,这种影响尤其突出。通过引入流量反馈和建立无钟炉顶流量控制模型能有效克服这些系统因素的干扰,提高无钟炉顶布料流量控制的精度,从而为实现高炉的稳定顺行和上部调剂的合理有效创造条件。 无钟炉顶流量控制模型惯量实际开度计算开度FFF0流量给定流量开度映射驱动控制惯性调节流量检测开度流量映射流量反馈惯性反馈图6 无料钟炉顶流量控制模型1 流量给定环节:矩阵号步号料种布料方向布料时间布料角度角位及其份量流量给定重量炉顶称量值矩阵号步号料种重量炉料比重粒度粘湿度420mA420mA420mA称量处理器BLT输入模块BLT程序处理BLT布料矩阵槽下PLC图7 流量给定环节数据流程图压力补偿变送器料罐称量传感器称斗称量传感器 流量给定:F= W/T - F 其中:F为流量偏差,T为布料时间,可由布料矩阵给定,或由总布料份数乘每环布料时间(75S)计算出来。W为炉料重量,按重量方式布料时,取自料罐称量装置;按时间方式布料时,取自槽下传送值,这时只进行调节阀开度的设定而不进行调节阀流量的反馈控制。2 流量开度映射环节:料流调节阀开度与流量的对应关系为非线性曲线,选取流量-开度曲线上绝对变化率较大的拐点,将流量-开度曲线分割成几部分,则每一部分可按直线对待和处理,这便是流量开度曲线分段线性化的理论基础。流量开度曲线分段线性化后,流量-开度的映射及其反馈控制在计算机中很容易实现。一般选取九个拐点便足以满足流量开度曲线分段线性化的要求。分段线性化的流量开度曲线函盖料流调节阀的整个开关行程,保持了流量开度曲线的连惯一致性,拐点机动性强,选择面宽,检测调整方便。尤其重要的是,它为流量反馈环节提供了切入点。ABFbFFaSa S Sb(图8 流量开度线性化映射)S(度)0F(Kg/s) 分段线性化的流量开度曲线计算方法:(1) 计算流量:流量=流量给定流量偏差 即:F= FiF(2) 寻找线性段:即根据流量值确定它所在的线性段。如图中F(Fa, Fb)确定它位于(A,B)线性段。(3) 获取线性段特征值:(A,B)线性段的特征值有:Sa, Sb, Fa, Fb(4) 计算线性开度:S= Sa+(FFa)(SbSa)(FbFa)(5) 计算映射开度:设定开度 Si=S+S当流量小于截止流量(最小限幅)时,以截止流量作为输入进行映射:当流量大于饱和流量(最大限幅)时,以饱和流量作为输入进行映射。以上两情况都不进行流量的反馈控制。3 流量检测环节:实测的布料流量变化曲线如下:MFTCDEO A图9 恒定开度下实测的流量变化曲线NB(1) 炉料的密度粒度流动性及调节阀的出口压差决定了调节阀只有开至一定角度才有流量值,图中(O,A)段;(2) 只有当调节阀开至设定角度不再动作时,流量值才相对稳定下来,图中(A,B)段为开阀过程,(B,C)段为相对稳定的布料阶段;(3) 布料过程实质是无数次微小的悬料与蹦料的交替组合,因此恒定开度下的流量值具有波动性,如图中波峰M波谷N;另外,流量信号相对于PLC处理器的时滞性加剧了这种波动。(4) 布料尾期有一个全开调节阀的过程,体现在曲线上(C,D)段,流量值急速上升并随着炉料的排空而降至零。(5) 经过延时关阀,布料过程才告结束,图中(D,E)段流量检测程序:扫描设定时间间隔的流量称为随机布料流量,如上图的流量变化曲线为间隔时间设定5秒的的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称为5秒流量趋势曲线。时间间隔设定越小,流量波动越大,间隔时间小于5秒的流量趋势曲线波动太大,没有实际意义;扫描有效布料阶段的流量称为有效布料流量,必须对流量时间曲线进行砍头去尾削峰平谷的处理,才能得出精度较高的有效布料流量,这样的流量才适合用于流量开度映射和流量反馈;有效布料流量必须在恒定开度下实测,开度波动02度;有效布料时间必须大于设定例如50秒,以保证流量开度映射和流量反馈的精度;M005YES M006NO M005NOYES M003M003YES M003NOM004YES M004NOM002YES M002NONOYES M001布料阶段?总布料时间加1随机布料时间加1有效布料时间加1随机布料时间2秒?计算随机布料流量随机布料时间清零随机布料时间设定?随机布料时间清零重量2吨?开度波动+02?有效布料时间设定?有效布料时间清零计算有效布料流量结束流量检测流程图图10 流量检测流程图4 流量反馈环节:反馈控制的实质是偏差的计算和调整,并行成反馈闭环,相当于流量开度曲线在坐标系中沿横向和纵向移动,如图中虚线坐标。必须指出,流量反馈为负反馈信号,而开度偏差为正,仅仅是曲线开度对应于实际开度的差值,不参与计算和反馈,仅作人工调整。ABFbFFcFaSa S SbS(度)0F(Kg/s) C恒定开度下实测的流量图11 流量开度线性化映射流量反馈计算方法:(1) 计算线性开度:线性开度=实际开度开度偏差 即:S= SiS(2) 寻找线性段:根据线性开度值确定它所在的线性段。如图中S(Sa ,Sb)确定它位于(A,B)线性段。(3) 获取线性段特征值:(A,B)线性段的特征值有:Sa,Sb,Fa,Fb(4) 计算线性流量:线性流量:F= Fa+(SSa)(FbFa)(SbSa)(5) 计算流量反馈:流量反馈=实测流量线性流量,即:F=FcF(6) 流量偏差的调节:F=FiF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模型建立在流量的检测与反馈控制的基础之上,流量反馈控制的引入使无钟炉顶布料控制行成闭环,改善了布料控制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增强了布料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反馈控制的引入提高了布料精度,使无钟炉顶布料时间偏差严格控制在5秒以内,避免了布料振荡和布料偏析,为准确实施上部调剂创造了有利条件。(四)、 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方式的改进为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控制灵活多样的优势,提高高炉上部调剂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与控制。通过对无钟炉顶布料特性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具体炉型炉况的布料特点布料效果适用场合,七高炉探索实施了多种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方式,并总结形成自主开发的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1. 布料矩阵的优化矩阵是用于设定高炉装配料的格式化图形化的数据参数(数组)集合。通过操作矩阵,可确定周期性的入炉炉料品种成份份量及炉料在炉内料面的分布和堆积次序,从而实现高炉的自动装配料工艺和炉况的上部调剂功能。传统意义上一般由上位计算机分别在炉料准备PLC设定槽下配料矩阵在无钟炉顶PLC设定装料矩阵,当原料进入料罐时再进行信号综合。如果计算机或网络工作不稳,通讯矩阵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不能保证,高炉有可能执行异步矩阵乃至混料。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对无钟炉顶矩阵系统进行了优化:(1) 改进矩阵的发送路径,新方案由上位计算机通过炉料准备PLC统一设定槽下配料矩阵和炉顶装料矩阵,取消炉顶PLC的矩阵设定及绑定功能,炉顶PLC只接收到达主皮带的料流数据入罐,并以此料流数据布料。此方式能保证工作矩阵执行矩阵和料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 细分矩阵,将矩阵按区域分为槽下配料矩阵(BP矩阵)炉顶布料矩阵(BLT矩阵),按功能分为通讯矩阵工作矩阵,按工作方式分为执行矩阵缓冲矩阵。缓冲矩阵用于矩阵切换及料流数据的缓存。矩阵的细分能保证炉顶布料数据与槽下执行矩阵及入炉料流数据的准确同步。(3) 开发应急矩阵,矩阵是高炉装配料最核心的参数标,矩阵的设定发送与接收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确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为了精确实施自动装配料工艺和炉况的上部调剂功能,开发独立于上位机的应急矩阵系统很有必要。图12 无钟炉顶矩阵2. 角度角位布料的设定与切换布料方式设定的目标始终是炉内料面的环型区域,用角位布料无疑更直观,而用角度布料将得到连续的径向布料区间。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通过角度-角位对照表和角度-角位转换的经验公式进行无钟炉顶角度-角位布料的不间断映射,实现了按角度角位两种方法的布料操作、控制与切换。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还将角度角位布料延伸到扇形布料和折返布料,使它们能按角度角位设定的布料份数进行布料操作与控制。3. 布料操作的旋转步进控制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新增了布料操作的旋转步进控制功能,以此控制料流调节阀的开阀时机,从而使炉料在环形料面上均衡分布,避免产生环形偏料。旋转步进控制信号取自料罐空值到来时的旋转位置角度,并且分品种扫描,下次该品种布料时,当旋转位置角度的实际值与上次扫描的信号值之差大于(顺时针步进)或小于(逆时针步进)旋转步进角度时开料流调节阀,开始品种布料。布料操作的旋转步进角度从0度到180度可选,一般选择60度步进角度就可使炉料在环形料面上均衡分布,避免产生环形偏料。4. 分品种布料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通过矩阵、料线、角度-角位及流量-开度映射的分品种设定实现了按焦炭、大烧、小烧的分品种布料和布料份量的分品种显示与统计。5. 重量方式布料与时间方式布料的操作与不间断切换。重量方式是以炉顶称量值决定炉料在炉内料面的分布,正常情况下一般采用重量方式实现炉顶精确布料。重量方式下可进行流量的计算和反馈。时间方式是以槽下称量值决定炉料在炉内料面的分布,当炉顶称量装置工作异常时一般采用时间布料方式,时间方式下不能进行流量的计算和反馈。无钟炉顶操作控制模型不仅实现了重量方式布料与时间方式布料,而且也实现了两种布料方式的不间断切换。6. 恒开度布料与恒料流布料的操作与不间断切换。7. 无钟炉顶布料报表操作控制模型将实际布料的矩阵号批号步号罐号料种布料方向布料时间角度角位及其相应角位上的份量组合成布料报表供高炉操作者实时监控及查寻分析。 无钟炉顶布料报表装料时间批号矩阵号步号罐号品种排料时间开度流量角位角度布料重量1110997654321图13 无料钟炉顶布料报表8. 布料操作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布料操作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是是无钟炉顶布料控制模型的根本点和最终目标,基于上部调剂的需要,高炉操作要求灵活多样的布料矩阵以及相互间的快速切换。通过改进和完善原有布料方式探索新型布料方式以及实施新型组合布料方式,七高炉已成功实施定点扇形单环多环螺旋折返及其组合布料方式,并从容进行布料方式的切换。上部调剂功能的加强,对高炉优化布料、降耗节能、稳定顺行和提升高炉冶炼强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七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操作方式序号布料方式适应条件作 用1定点布料炉况异常,偏料严重,局部产生管道而崩料,长时间封炉后开炉时炉料下降不均。可以迅速纠正偏料,有利于恢复炉况,避免炉况恶化,彻底消除因偏料而附加大量净焦,降低能耗。2扇形布料周向下料不均,风口布局不合理,开炉恢复时料面不稳。可改善炉料分布,避免炉料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热制度失常,对炉况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3单环布料在倾动机构发生故障时仿大钟布料。一种应急布料方式,短时间内可维持高炉正常生产,使损失降至最低限度。4多环布料正常生产时可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灵活的优势,大幅度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并实现长寿目标。5螺旋布料正常生产时比多环布料更灵活,更有效。通过优化布料矩阵可使入炉焦比、煤比及利用系数等指标不断提高,生铁成本逐步下降,炉况更趋稳定。6折返布料正常生产时大幅提高煤气利用,使煤气中CO2提高到20%以上,从而提高焦碳负荷,降低入炉焦比和能耗,创造更优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7组合布料正常生产时智能化操作模式, 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和高炉专家系统自动实现高炉上部调剂功能,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图14 无钟炉顶布料操作方式例1 扇形布料的设定与操作 图15 扇形布料的设定与操作例2 折返布料的设定与操作 图16 折返布料的设定与操作四、 课题研究应用效果课题组总结武钢应用无料钟炉顶技术多年的经验,开发出适合大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