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doc_第1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doc_第2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doc_第3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doc_第4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指导意见为盘活我市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存量,改善质量,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支持我市农村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据上级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提高认识,增强不良贷款清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信贷资产质量,直接关系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度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几年来,我市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不良贷款逐年下降,经营规模逐年扩大,经营效益逐年提高,但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仍然是困扰我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主要症结。200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87,982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7%。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导致全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规模与效益不能同步增长,制约经营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站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巩固主力军地位的高度;站在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高度;站在提高经营效益,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提高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认识,增强不良贷款清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长期“攻坚”思想,从强化管理机制和清收措施入手,把清收 不良贷款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不懈,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明确任务目标,建立考核机制1、任务目标。以200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基数,以平均每年下降7个百分点的比率组织清收,争取利用五年的时间使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15%以内,达到人总行明确的“852”控制目标(附不良贷款清收五年规划表),扭转目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规模与效益不能同步增长的现状,使全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从目前的“规模效益”型向“质量规模效益”型转变,大幅度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创利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全市农村信用社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将任务目标按年度逐级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人头,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目标明确。针对现有存量的不良贷款,基数较高、清收任务较重的实际情况,为使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在第一年能有突破性的成果,市联社决定把2002年作为“不良贷款清收年”,将清收不良贷款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来抓,实行常年抓清收。全年计划下降不良贷款净下降10,000万元,下降率为12%。并按季度分解落实全年清收计划。根据资金流动的季节性特点,将年度清收目标分别按30%,15%,15%,40%的比例分解落实四个季度的清收任务。各县(市)、区联社对基层信用社要实行月任务、月考核、月奖罚、月兑现、月通报。信用社必须将清收任务落实到人头。2、建立考核机制。要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衡量员工绩 效的主要指标,把清收成果与个人利益挂钩进行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奖罚兑现。一是提高不良贷款清收指标在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分值。市联社对各县(市)、区联社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不良贷款清收指标的分值由上年的15分提高到30分;各县(市)、区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分值可自定,但不得低于25分。二是实行年中单项考核。为搞好“不良贷款清收年”活动,树立全辖广大干部职工常年抓清收的意识,各县(市)、区联社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对信贷人员(包括非信贷岗位的责任贷款清收人员)和基层社,本着“绩 效挂钩”的原则,实行月考核,月奖罚月兑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清收的积极性。市联社对各县(市)、区联社的单项考核按季进行。具体办法:每季度初各县(市)、区联社主任、主管信贷副主任和业务科长分别向市联社一次缴纳风险金1000元、800元、500元。季末根据清收任务完成情况,以通报或例会的形式兑现奖罚。完成任务的不奖不罚;未完成任务的按比例扣罚风险金。扣罚的风险金全额用于奖励当季超额完成任务的联社。清收任务考核连续计算,上期超额完成任务部分可顶下期任务。各联社的清收任务完成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市联社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无论额度大小,均给予通报批评,获得奖励的追回所得奖金,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对主要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三、摸清底数,划分责任,明确清收重点为全面掌握不良贷款结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掌握贷户、担保单位生产经营和资信状况,抵(质)押物现状和管理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清收或保全措施,各联社和信用社要统一组织,对存量不良贷款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签发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以保证贷款债权在法律上的时效性。通过调查摸底,本着“新陈划段,分段管理,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动态监控”的原则组织清收。以96年为界限,96年底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任务分解,奖励为主”的方式组织清收;97年以来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责任落实,处罚为主”的方式组织清收。今年的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着重解决好清收中的焦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职工担保、引荐、自批自贷的贷款要作为焦点问题加以解决;二是工商企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特别是行社脱钩前遗留的此类贷款,要作为难点问题组织清收;三是乡村统贷和农户中的走逃户贷款要作为重点问题,认真研究,寻求化解和保全的方法和途径;四是97年以来形成的责任贷款,要在落实责任人的前提下,正确掌握违规违纪责任贷款的认定标准,加大对违规违纪责任贷款的清收及内部考核力度。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清收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联社、信用社均要成立“不良贷款清收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挂帅、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对辖内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布置,做到目标明确,情况清楚,制定和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强而有力,具有可操作性。为加强对基层社清收工作的指导,各联社要制定领导包片、科室包社责任制,将基层社的清收工作与包片领导和包社科室的个人利益挂钩进行考核。2、实行领导包大户制度。各县(市)、区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和信用社主任、主管信贷副主任,每人要选择12个不良贷款欠贷大户,亲自帮助和指导信贷员进行清收,将辖内不良贷款欠债大户的清收工作切实抓在手上。市联社将定期调度领导包大户工作情况,推动全市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开展。为反映领导包大户的工作成果,逐级以季度报表(见附件)的形式上报领导包大户的工作成果,形成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所包大户的清收工作,纳入年度个人工作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自我评述;人事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包大户作为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的主要项目加以考核。各县(市)、区联社领导包大户,要着重帮助基层社解决行社脱钩前遗留的,基层社自身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基层社领导包大户,要着重解决好信贷人员独自难已承担和解决的,村、社集体统贷贷款清收和分解落实的难点问题。对领导包大户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市联社将作为各县(市)、区联社、基层社领导干部,评先、进级等评价个人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加以掌握。对人为造成大额贷款债权失去诉讼时效,应收回而未及时收回,保全措施未及时采取造成资金损失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失职责任。3、强化清收措施,加大清收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内部职工引荐、担保和自批自贷款的清收力度。此类贷款5万元以下的,对责任人限定还款期限,实行在岗清收。在限期内未完成清收任务的责任人,实行,“在职停薪”清收,直至还清为止。扣发的工资,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5万元以上的,限定还款期,限实行下岗清收。下岗清收期间只发生活费。在限定的还款期限内未收回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勉去职务,然后可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纪律处分;退休人员停发退休金。下岗清收期间扣发的工资或退休金可用于偿还贷款,还贷剩余部分对其保留终身追索权,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各基层信用社由主任负责据实填报内部职工引荐、担保和自批自贷不良贷款情况,累计5万元以下的报县联社,累计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由县联社报市联社。县、市两级联社要建立台帐,加强监控。在岗清收或下岗清收人员在清收期间,不得买断工龄,不能调离本单位。基层社主任对内部职工引荐、担保、自批自贷不良贷款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查实将予以免职。各县(市)、区联社职工,在基层社有此类不良贷款的要率先按上述规定处罚,限期不归还的不能再留在联社。此外,为保证此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不留死角,对调离原工作单位的本系统职工,由县联社视具体情况明确清收方式,责成调入单位对其进行考核。二是加大违规违纪贷款的清收力度。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对97年以来因跨区、跨片、顶名、冒名、超权限超抵押率,担保单位不具备担保主体资格或无担保能力等违规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逐笔明确责任人。无论额度大小,均实行“双停”(停职、停薪),按着“包赔责任制”进行考核,根据具体情况限定清收或包赔期限。对额度较大,情节较严重无法在限期内清偿的,要及时予以依法起诉,追究借款人、担保人还贷责任的同时,追究清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三是对97年以来发放的农户贷款,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属客观责任的可将清收责任明确到人,但采取任务清收的办法进行考核。如包村信贷员因工作需要等原因发生工作岗位变动时,新任的包村信贷员经逐笔调查,核实认定,对无疑义的农户不良贷款要承担起清收和管理的责任,以保持清收工作的连续性。对提出有疑义的贷款,信用社领导要亲自进行调查核实认定,确属违规违纪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由原责任人负永久清收责任,并按“包赔责任制”进行考核。四是对96年底以前发放形成的多年沉淀贷款,在分解落实清收任务的前提下,可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信用社经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贷户还款积极性”的原则,采取先收本金,利息暂时挂帐缓收或减收,不收加罚息等措施组织清收。特别是对还贷能力较弱,但有积极还款意识的农户,更要给予特殊的优惠(详见不良贷款清收奖罚办法的有关规定)。五是对97年以来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额度较小的农户不良贷款,可结合目前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利息全部收清的前提下,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在核定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内,发放新贷活化旧贷,体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原则。也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通过对有生产经营项目,有比较成熟管理经验和技术,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一定发展前途欠贷户的再支持,增加农民收,提高还贷能力,活化沉淀贷款。六是对生产和经营比较稳定,物资保证充足,有一定还贷能力,贷款风险较小,资金周转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和集个体工商业欠贷户,可实行活放活收,加速资金周转,防止人为逾期贷款的形成,但要坚决杜绝放贷收息,利转本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七是要加大依法清收的工作力度。对有一定还贷资金来源认帐不认还的赖债户;不积极配合落实债务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不依法起诉难以保全债权的关停企业;以及多次催收无动于衷的钉子户,要坚决予以起诉,依法组织清收。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大额不良贷款较多的联社,可抽调专人成立清收组织,专门负责对辖内大额贷款的依法清收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八是充分运用奖励机制组织清收。对96年底以前的不良贷款和97年以来责任人无法落实的不良贷款,可在内部职工中公布,内外勤打乱岗位界限,信贷员打乱村屯界限,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清收不良贷款。对收回无责任人贷款的职工,可给予奖励。对信用社自身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可以向社会(包括公、检、法等部门)公开招标进行清收,按着收回贷款额度和清收的难易程度给予一定的手续费。(奖励清收的有关标准规定详见奖罚办法)。九是对现有的抵贷资产要全面开展清理变现工作。抵贷实物较多的联社可集中组织进行拍卖,帮助基层社抓紧变现,活化资金。对变现收贷后形成的坏帐贷款,要及时进行划转,纳入呆帐损失科目进行管理。今后收回或处理抵贷物资要严格按着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对非关停、破产企业原则上不得搞以物抵贷,尽力避免以物抵贷造成资金损失;或力争将不可避免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十是要杜绝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现象发生。对新增的贷款在发放和管理上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