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考 考 点考 查 重 点命 题 焦 点 1.传统文化的 继承:传统文 化的特点及其 影响,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 2文化在继承 中发展:影响 文化发展的重 要因素,文化 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 一、命题内容 1对待传统文 化的正确态度 ; 2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 二、命题形式 以选择题为主 1.结合孔子像 落户首都天安 门广场,理解 对待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 2从儒学的“ 仁爱”观点与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理 念的思想之间 的联系,分析 传统文化的特 点及其影响。 一、传统传统 文化的继继承 1传统传统 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传统 文化的含义义 传统传统 文化是在长长期历历史发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具有 相对稳对稳 定性的文化。 (2)传统传统 文化的表现现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含 义 在一定社会 群体中约定 俗成、世代 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 惯 建筑,被 称为凝固 的艺术 文学艺术 ,被称为 民族精神 的火炬 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 形成的理 论观点、 学术思想 和道德观 念等 影 响 传统习俗对 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 生活产生持 久的影响 中国古代 建筑在世 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 页 中国传统 文艺具有 悠久的历 史,蕴藏 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 思想对今 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 念、生活 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 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 中华文化 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典 例 元宵节看花 灯、吃汤圆 ;端午节吃 粽子、赛龙 舟;中秋节 赏月、吃月 饼 北京菊儿 胡同、客 家围龙屋 以古代文 学、传统 戏曲、传 统绘画为 代表 “大同” 世界和“ 天下为公 ”的社会 理想 (3)传统传统 文化的特点 传统传统 文化具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传统传统 文化在世代相传传中保留着基 本特征,同时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时而变变。 传统传统 文化具有鲜鲜明的民族性。传统传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长期共 同生活过过程中创创造的,具有鲜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发展的精神纽带纽带 。 (4)传统传统 文化的影响 在社会发发展过过程中,随着生产产力的发发展和经济经济 、政治的变变化, 传统传统 文化如果能顺应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变迁,不断满满足人们们日益增长长的精 神需求,就能对对社会与人的发发展起积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变,传统传统 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进步、妨害 人的发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对待传统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态度 正确的态态度是:“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粕”,批判继继承,古为为今用 。面对传统对传统 文化,要辩证辩证 地认识认识 它在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 的精华华和糟粕。对对于传统传统 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发展要求的、积积极向上的内 容,应该继续应该继续 保持和发扬发扬 ;对对于传统传统 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东西,必须须“移风风易俗”,自觉觉地加以改造或剔 除。 问题探究1:传统传统 文化在世代相传传中是一成不变变的? 提示:传统传统 文化具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传中保留着基本特 征,但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够因时时而变变。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 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发展的重要因素 (1)影响文化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术 的进进步、思想运动动的兴兴起。其中科学技术术和思想运动动是就文化自身 的传传承而言的。 (2)教育是人类类特有的传传承文化的能动动性活动动,具有选择选择 、传传 递递、创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教育对对文化传传承的作用:教育通过对过对 受教育者的“传传道、授 业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传递给 下一代(选择选择 、传递传递 )。教育能够够以浓浓 缩缩的形式重演人类类在漫长长的历历史中走过过的认识认识 世界的过过程,使人们们在 有限的学生生涯中获获得既有的文化财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 化创创造(创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变变革,教育在文化传传承中的影响越来 越大。 问题探究2:文化继继承与文化传传承是一回事吗吗? 提示:文化传传承是指文化在继继承的基础础上发发展,在发发展的过过程中 继继承。文化传传承包括文化继继承和文化发发展两个方面。 (对应学生用书P120) 要点一 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1.传统传统 文化是在长长期历历史发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具 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的文化。 (1)具有鲜鲜明的民族性。作为为特定历历史发发展的产产物,传统传统 文化是 维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发展的精神纽带纽带 。 (2)具有历历史性、继继承性。传统传统 文化总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经济 制度 和社会制度紧紧密联联系的。没有文化的继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积累。文化 的继继承表现为传统习现为传统习 俗、传统传统 建筑、传统传统 文艺艺、传统传统 思想等方面的 继继承。 (3)具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传统传统 文化在世代相传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够因时时而变变。 2传统传统 文化的双重性:传统传统 文化如果能顺应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变迁, 不断满满足人们们日益增长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对社会与人的发发展起积积极作 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变,传统传统 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进步,妨害人的 发发展的消极的作用。 3对对待传统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态度 (1)在传统传统 文化认识认识 上的几个误误区 误误区一:对对待传统传统 文化的两种态态度:全盘盘肯定和全盘盘否定,传传 统统文化中优优秀的部分会成为为社会发发展的动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为社 会发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们既不能搞“传统传统 虚无主义义”,全盘盘否定; 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义”,全部继继承。正确的态态度应应是在对传统对传统 文 化深刻认识认识 和全面把握的基础础上,“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粕”,古为为今 用,洋为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陈出新。 误误区二:传统传统 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财富。 传统传统 文化是在长长期历历史发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具 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的文化。 传统传统 文化既有精华华,也有糟粕,传统传统 文化中的精华华,架起了我 们们前进进的阶阶梯,维维持着我们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们的民族认认同感, 为为我们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而传统传统 文化中的糟粕,则则是一种惰性 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钳制着我们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维方式,控制着我 们们的情感体验验和审审美情趣,制约约着我们们的价值值取向。 (2)对传统对传统 文化继继承的正确的态态度是:“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继承,古为为今用。面对传统对传统 文化,要辩证辩证 地认识认识 它们们在现实现实 生 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华和糟粕。对对于传统传统 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发展 要求的、积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应该继续 保持和发扬发扬 。对对于传统传统 文化中不 符合社会发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东西,必须须“移风风易俗”,自 觉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区 别 含义 一个民族在长期历 史发展中形成并保 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文化 某一民族在历史 和现今所共同创 造的能够代表其 民族共同特点的文 明成果的总和 特点 相对稳定性,有历 史性,继承性 地域性 参照 物 与现代文化相对与外来文化相对 性质有精华又有糟粕 是一个民族精神的 体现,是正面肯 定的 内容风俗、礼仪、信仰 、习惯等 文化精神和价值 系统 稳定 性 相对稳定发展变化的 联系 (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 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 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 民族性 (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 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1 (2011福建福州)弟子规规依据孔子的教诲编诲编 写而成, 教导导儿童为为人处处世的规规范,是我国传统传统 道德文化经经典。对对待弟子规规 的正确态态度是( ) A按照传统传统 ,承袭规袭规 范 B兼收并蓄,为为我所用 C批判继继承,推陈陈出新 D立足经经典,发发展实实践 解析 弟子规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有批判继承,推陈出新,C切题,答案选C。A、D不符合对待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排除A、D。B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是对待传统文化 的态度,故B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错选 B。其原因是将对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态度误认为误认为 是对对待传统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态度。 (2011东东北三省四市联联考)写春联联、对对春联联、贴贴春联联是中国传统传统 文化中的重要习习俗,为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庆气氛, 2011年春节联欢节联欢 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过电视 向全国的观观众征集春联对联对 句 ,引起全国观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乡 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为先,常回家看看”,这这些 春联联古意新思,借鉴鉴了对联这对联这 一传统传统 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扬了中华华 民族的传统传统 美德,又具有鲜鲜明的时时代特征,对对于弘扬扬中华华民族精神具 有积积极作用。这这表明( ) 要承认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注入时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大众传传媒为为人们传们传 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质载 体 传统传统 文化具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为为我们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 B C D 解析 题干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故排除。注入时尚元 素的文化作品并非是优秀文化,并非更具有生命力,故错。符合 题意,答案选C。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错选 A。其原因是理解能力欠缺,误认为误认为 说说法正确 。 要点二 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含义 所谓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所谓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 的发展,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的文化 更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2文化继继承和发发展是辩证统辩证统 一的关系 (1)继继承和发发展是同一个过过程的两个方面,继继承是发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发展是继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优秀传统传统 文化凝聚了该该民族世 世代代的创创造和智慧,是该该民族赖赖以生存和发发展的精神力量,一个民 族文化的发发展和复兴兴。离不开对优对优 秀传统传统 文化的继继承,离开对传统对传统 文 化的继继承,文化发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话。继继承的目的是为为了发发展,不能原 封不动动地承袭传统袭传统 ,必须须要把握时时代的脉搏,与时时俱进进,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发扬 ,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发展,即要“推陈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继承的基础础上发发展,在发发展的过过程中继继承。要把握好文化 继继承与发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继承传统传统 文化,积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义建设设的实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创造中继继承,在推陈陈中出新,创创造出既 具有时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新文化。 3教育在文化传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传递 文化传统传统 的功能。人类类文化具有一个重要 的特征,即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过遗传 方式获获得,这这就决定了人 类类文化从它产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是人类类 文化的传递传递 、保存和延续过续过 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过教育完成了文 化的保存、传递传递 ,才能在人类类的现实现实 生活中表现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值 ,才能出现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2)教育具有选择选择 、整理传统传统 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选择 文化的功能 主要是通过对过对 教育内容的选择选择 、对对教师师的选择选择 、对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 选择这选择这 几种途径来实现实现 的。教育对对文化选择选择 的同时时,也在整理着文化 。教育通过选择过选择 和整理,使人类类文化去伪伪存真,逐步系统统化,使其精 华华得以突出,从而显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现出更为为繁荣的景象。 (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创造文化的功能。不同文化的交流 ,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语言文字,而语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该该民族 的教育。通过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积极的选择过选择过 程,取 其精华华。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融合和创创新,为为文化的进进一步 繁荣打下了基础础。 (4)学习习型社会 核心内 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内容要 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必要性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促进社会 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整合,建 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 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特点 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 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 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 行学习 把握继继承与发发展的关系应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对待传统传统 文化,既要继继承,又要发发展。文化并不是在继继承之 后才发发展,而是在继继承的基础础上发发展,在发发展的过过程中继继承。继继承是 发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发展是继继承的必然要求。继继承和发发展是同一个过过程 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两个阶阶段。 (2)不能认为认为 只有抛弃传统传统 文化才能实现实现 文化发发展。继继承是发发展 的必要前提,发发展是继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们要实现实现 文化的发发展,实现实现 文化的超越,不断创创造满满足人们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但这这并不意味着要 抛弃传统传统 文化,因为传统为传统 文化中的精华华是中华优华优 秀文化发发展的根基。 所以我们对们对 待传统传统 文化的正确做法不是全盘盘抛弃,而是“扬扬弃”。 例2 (2011北京文综综)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 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遗产 , 重视视培养羌绣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传统艺术 的新传传人,鼓励编编排羌魂等 原生态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视继 承传统传统 文化是因为为( ) 传统传统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结晶 传统传统 文化是文化创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积累 传统传统 文化是维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发展的精神纽带纽带 A B C D 解析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源泉,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 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 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 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故选D。 答案 D 点拨 本题题考查查文化创创新这这一知识识点。解题题的关键键在于准确理 解传统传统 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继继承与发发展、创创新之间间的关系。本题题易错选错选 C。原因在于未准确把握传统传统 文化的继继承与创创新的关系。继继承是发发展 的必要前提,但社会实实践是文化创创新的源泉。 (2011山东东烟台)随着计计算机技术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键盘输 入取代 了手写汉汉字,汉汉字的日常书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击。光明网日前做了 “汉汉字书书写调查调查 ”,85.2%的被调查调查 者认为认为 ,全民的汉汉字书书写水平在 下降。如果请请你撰文谈谈书谈谈书 写汉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标题 可为为( ) A普及书书法,古为为今用 B书书写汉汉字,批判继继承 C立足实实践,创创新汉汉字 D书书写汉汉字,传传承文化 解析 A、B、C均说明在书写汉字上应该怎么做,D说明书写汉 字的重要性即传承文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D。 答案 D 点拨 易错选错选 A。其原因是分析、理解能力欠缺,未认识认识 到A说说 明的问题问题 是怎么做,不符合题题意。 (对应学生用书P122) 易错点: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理论分析:文化的继继承与发发展是同一个过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求人 们们在继继承的基础础上发发展,在发发展的过过程中继继承。 典例 (2011南京模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 度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加强文化教育,全盘继承 A B C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其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继 承”。 正确解答 错在“全盘继承”。符合题意。选C。 (2011山西太原)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过重大影响的学派 ,其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理学家重视对视对 理欲、心 物、义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逻辑论证 ,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 思维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义传统 。对对待新安理学,我们应们应 采取的正 确态态度是( ) A将其作为发扬传统为发扬传统 文化的立足点 B发发展壮大新安理学 C将其作为为文化创创新的源泉 D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粕 解析 新安理学为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切题,答案选D。新安理学既 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将其作为发扬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也不能发展壮 大新安理学,故排除A、B。C错,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不是新 安理学。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P122) (对应学生用书P122) 强国必先强教 背景材料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 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 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 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 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 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 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 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 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角度分析 “强国必先强教”,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 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 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教育以浓缩的形式 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 大。因此,强国必先强教。 练习提升 (2011连云港模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有许多,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 ( ) A教育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社会制度的更替 D思想运动 解析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 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 A (对应学生用书P122) 1(2011南京模拟拟)春节节是中华华民族的传统节传统节 日,中国人在春节节 时时都有张贴对联张贴对联 、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传统习惯 。由此可见见,传统传统 文化 ( ) A产产生于过过去,打上了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对稳 定性和鲜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时俱进进,不断创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历史文化成就的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宝山同洲模范学校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影视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办公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4)含解析
- 汽车配件零售店市场营销策划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考核试卷
- 电子清洗设备考核试卷
- 中国团膳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潍坊临朐招聘卫生教育系统部分事业编制及控制总量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级维保全部抽考题
- 2025年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
-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SLT 836-2024》知识培训
- 固定收益投资合同范本
- 夏季军营安全教育
-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 2025年度高校与公益组织合作项目合同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