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的觅食行为动物的觅食行为 主要内容 n n 最优化觅食最优化觅食 n n 觅食行为经济学觅食行为经济学 n n 对离散分布食物最适利用对离散分布食物最适利用 n n 最适搜寻路线和觅食的能量投入最适搜寻路线和觅食的能量投入 n n 觅食行为的可变性觅食行为的可变性 第一节第一节 最优化觅食最优化觅食 一个动物在取食前必须首先决定到一个动物在取食前必须首先决定到 哪哪儿去取食,取食儿去取食,取食什么类型什么类型的食物,什的食物,什 么时候么时候转移取食地点转移取食地点。 n n 食物的最适选择食物的最适选择 n n 食物质量对最优食物选择的影响食物质量对最优食物选择的影响 1 1、食物的最适选择、食物的最适选择 n n 最有利的食物:最有利的食物:衡量食物有利性的尺度衡量食物有利性的尺度:食物净:食物净 值(即食物总值减去搜寻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值(即食物总值减去搜寻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与处理时间(指从捕获猎物到吃下猎物所花费的时与处理时间(指从捕获猎物到吃下猎物所花费的时 间)之间的比值。间)之间的比值。 海滨蟹的食物-贻贝 鹡鸰的食物选择 w w以上以上2 2例表明,捕食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有利性更大的食物。例表明,捕食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有利性更大的食物。 海刺鱼的食物选择海刺鱼的食物选择 不同大小的海刺鱼分别选择不同大小的猎物(新糠虾)作不同大小的海刺鱼分别选择不同大小的猎物(新糠虾)作 为最喜食的食物(仿为最喜食的食物(仿KislalioguKislaliogu等等,1976),1976) 2 2、最适食谱、最适食谱 n n 在捕食者的食谱中应该包括有利性大的食物在捕食者的食谱中应该包括有利性大的食物 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有利性小的食物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有利性小的食物 ,这中间存在着一种最适权衡。,这中间存在着一种最适权衡。 最适食谱模型最适食谱模型 3)如果有利性食物的可获得性增加,那么最适食谱中的食物种 类数就会减少; 2)只要根据食物有利性和搜寻食物时间去县计算出单位时间的 食物摄取率,就可以知道最适食谱中的食物种类数; 1)搜寻时间和食物平均有利性将随着食谱范围的扩大而减小; 最适食谱模型最适食谱模型 1)捕食者总是偏爱较为有利的食物; 2 )当有利食物很多时,捕食者就会表现出更大的选择; 3 )捕食者拒绝吃有利性小的食物。 最适食谱的室内及田间试验最适食谱的室内及田间试验 n实验一:蓝腮太阳鱼 由此可知,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小的食物越来越不被捕食 实验二:大山雀 实验三:红脚鹬的野外观察 红脚鹬对食物的选择性随着大沙蚕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直 到完全拒绝吃小沙蚕。 3 3、食物质量对最优食物选择的影响、食物质量对最优食物选择的影响 n n 动物选择食物不光涉及到食物大小的选择,事实上,动物选择食物不光涉及到食物大小的选择,事实上, 动物有时是根据食物的营养质量来选择食物。动物有时是根据食物的营养质量来选择食物。 n n 对植食性动物来说,食物的营养质量问题更为重要,对植食性动物来说,食物的营养质量问题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植物常常缺少一些重要的营养成分,植食动这是因为植物常常缺少一些重要的营养成分,植食动 物只有靠严格的选择所食植物的种类才能达到各种营物只有靠严格的选择所食植物的种类才能达到各种营 养物摄入量的平衡。养物摄入量的平衡。 红脚鹬对食物质量的选择 植食性动物-驼鹿 植食性动物-黄鼠 扭角羚 Budorcas taxicolor 第二节第二节 觅食行为经济学觅食行为经济学 n n 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 n n 海滨蟹的食物选择与经济模型海滨蟹的食物选择与经济模型 n n 从取样中获得信息是减少觅食投资的一种行为适应从取样中获得信息是减少觅食投资的一种行为适应 n n 将饥饿风险降至最小将饥饿风险降至最小动物觅食的另一经济原则动物觅食的另一经济原则 n n 取食与危险之间的经济权衡取食与危险之间的经济权衡 n n 社会性昆虫觅食行为经济对策社会性昆虫觅食行为经济对策 1 1、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椋鸟的食物运量问题 椋鸟主要靠捕大蚊幼虫椋鸟主要靠捕大蚊幼虫 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来喂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来喂 养雏鸟,在生殖季节最养雏鸟,在生殖季节最 繁忙时,每只亲鸟每天繁忙时,每只亲鸟每天 要在鸟巢和取食地之间要在鸟巢和取食地之间 往返飞行多达往返飞行多达400400多次多次 ,一次次地把食物带回,一次次地把食物带回 巢中喂给雏鸟。巢中喂给雏鸟。 n n 亲鸟每次多带幼虫回巢就会减少往返次数,但椋亲鸟每次多带幼虫回巢就会减少往返次数,但椋 鸟是用喙以特定方式搜寻食物的,起初,它的搜鸟是用喙以特定方式搜寻食物的,起初,它的搜 寻效率很高,但当它的口里已含有幼虫时,搜寻寻效率很高,但当它的口里已含有幼虫时,搜寻 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每次收集的猎物太多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每次收集的猎物太多 ,其总效益不一定最好。,其总效益不一定最好。 n n 亲鸟一次带回几只大蚊幼虫最为合算?亲鸟一次带回几只大蚊幼虫最为合算? 往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往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往返时间不定的情况下往返时间不定的情况下 椋鸟食物运量椋鸟食物运量的试验的试验 2 2、海滨蟹的食物选择与经济模型、海滨蟹的食物选择与经济模型 n n 海滨蟹在选择贻贝时,贻贝太大海滨蟹在选择贻贝时,贻贝太大 破碎贝壳会花费很长时间,因而破碎贝壳会花费很长时间,因而 会使单位处时间的能量收入下降会使单位处时间的能量收入下降 ;贻贝太小,虽然破碎贝壳所花;贻贝太小,虽然破碎贝壳所花 的时间较短,但小贻贝的含肉量的时间较短,但小贻贝的含肉量 又太少又太少, ,经济上也不合算。经济上也不合算。 n n 海滨蟹对贻贝大小的选择往往是海滨蟹对贻贝大小的选择往往是 落在一定范围之内(以落在一定范围之内(以3cm3cm大小大小 的贻贝为中心)。如果海滨蟹需的贻贝为中心)。如果海滨蟹需 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个最适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个最适 大小的食物,那么吃一些更大或大小的食物,那么吃一些更大或 更小的食物反而能提高它的能量更小的食物反而能提高它的能量 总摄取率。总摄取率。 n n 当动物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觅食时,必定会借助当动物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觅食时,必定会借助 于性为适应减少觅食投资和提高觅食效率。于性为适应减少觅食投资和提高觅食效率。 n n 现在已经证实着红星为适应就是从取样中获得食现在已经证实着红星为适应就是从取样中获得食 物分布的信息,并依据这种信息作出有力的觅食物分布的信息,并依据这种信息作出有力的觅食 决策。决策。 3 3、从取样中获得信息是减少觅食投资、从取样中获得信息是减少觅食投资 的一种行为适应的一种行为适应 n n 19841984年年LimaLima研究了绒斑啄木鸟的取样行为。在研究了绒斑啄木鸟的取样行为。在 每根树干上都有每根树干上都有2424个洞,啄木鸟喜欢吃的种子个洞,啄木鸟喜欢吃的种子 就藏在洞内。啄木鸟事先并不知道哪些树干上就藏在洞内。啄木鸟事先并不知道哪些树干上 的洞是空的,所以它们在开始觅食时就必须收的洞是空的,所以它们在开始觅食时就必须收 集每一根树干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决定是集每一根树干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决定是 否应该在一根树干上继续搜寻下去。否应该在一根树干上继续搜寻下去。 绒斑啄木鸟取样行为的试验绒斑啄木鸟取样行为的试验 n n 最简单的试验安排最简单的试验安排 qq让一部分树干上的洞全是空的让一部分树干上的洞全是空的, ,而另一部分树干上的而另一部分树干上的 洞全都藏有种子(即作出洞全都藏有种子(即作出0 0或或2424的安排)。的安排)。 n n 观察结果,绒斑啄木鸟在作出正确的取食决策观察结果,绒斑啄木鸟在作出正确的取食决策 之前平均需要检查之前平均需要检查1.71.7个洞。个洞。 n n 另一个安排另一个安排 qq让一些树干含有让一些树干含有0 0粒种子,而让另一些树干含有粒种子,而让另一些树干含有6 6粒种子粒种子 (即作出(即作出0 0或或6 6的安排),或是让一些树干含有的安排),或是让一些树干含有0 0粒种子粒种子 而让另一些含有而让另一些含有1212粒种子(即粒种子(即0 0或或1212的安排)。的安排)。 n n 经过理论计算,最经济的觅食决策是在连续检查经过理论计算,最经济的觅食决策是在连续检查 6 6个(个(0 0或或6 6安排时)和安排时)和3 3个(个(0 0或或1212安排时)洞是安排时)洞是 空的时,就不要在这个树干上继续搜寻下去。空的时,就不要在这个树干上继续搜寻下去。 n n 观测值的平均数分别是观测值的平均数分别是6.36.3和和3.53.5, ,这与理论值很这与理论值很 接近说明绒斑啄木鸟能够利用所搜集的信息及时接近说明绒斑啄木鸟能够利用所搜集的信息及时 作出符合经济原则的觅食决策,使食物的净摄入作出符合经济原则的觅食决策,使食物的净摄入 率达到最大。率达到最大。 大山雀取样行为的实验取样行为的实验 n1974年Smith和Sweatman做了个实验:在室内一个大鸟舍 中安置6个藏有蠕虫的生态小区,蠕虫密度各不相同,然 后训练大山雀去搜寻蠕虫。 n结果:大山雀很快学会了把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食物密 度最大的生态小区内,但在其他有利性较差的小区内,他 们花费了比最优时间更多的时间。 n当生态小区的质量突然下降时,大山雀会转到第二个较有 利的生态小区觅食。这表明,大山雀似乎对每个生态小区 事先都取过样,并能把取样所获得的各生态小区相对有利 性信息储存起来,必要时加以利用。 4 4、动物觅食的另一经济原则、动物觅食的另一经济原则将饥将饥 饿风险降至最小饿风险降至最小 n n 俗话说俗话说“ “饥不择食饥不择食” ”,一个饥饿的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一个饥饿的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 往往会大大下降,此时它会吃一些平时不去吃或不喜往往会大大下降,此时它会吃一些平时不去吃或不喜 欢的食物。因为对处于饥饿状态的动物来说,饥饿风欢的食物。因为对处于饥饿状态的动物来说,饥饿风 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利于增加它能量储备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利于增加它能量储备 的食物都会减少它的死亡风险;相反,在饥饿风险较的食物都会减少它的死亡风险;相反,在饥饿风险较 小的情况下,动物对食物往往就会进行小的情况下,动物对食物往往就会进行选择选择和和挑剔挑剔, 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摄取率。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摄取率。 确定性选择和风险选择 n1980年,Caraco等人作了一个实验,在一个鸟舍中为黄眼 灯心草雀提供良种餐法供其选择:一种是风险选择(一半 机会得到4粒种子),一种是确定性选择(每次都能得到2 粒种子)。 n用两只饥饿的灯心草雀进行检验:一只是饥饿1小时后(2 粒种子刚好满足需要),另一只是饥饿4小时,它必须作 出风险选择才有机会获得维持生存的食物。 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鸟的取食决策发生 变化,即从确定性选择转变为风险选择。 捕食风险对社会行为和繁殖的影响 n艾鼬气味对根田鼠一般动作、探究、自我修饰及婚配 行为的频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各种行为累积 时间的作用则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艾鼬气味可提高 雄体及雌体一般动作及雌体亲密行为的累积时间;对 雄体自我修饰行为,以及雌体攻击、探究及自我修饰 行为的累积时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 n艾鼬气味能显著制约根田鼠对食物的摄入,并使其体 重显著降低。在艾鼬气味条件下,82%的配对根田鼠 产生显著的繁殖迟滞,其雄体附睾精子计数、雌体卵 巢指数及胚胎重量极显著地减低,相应地,雌体血清 孕酮显著地提高。上述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捕食风 险使田鼠类动物产生繁殖迟滞的假设。 5 5、取食与危险之间的经济权衡、取食与危险之间的经济权衡 n n 松鼠每次在地面捡到食物后总是要回到树上去吃松鼠每次在地面捡到食物后总是要回到树上去吃, ,就就 这样一次次往返于树上和地面之间。蚂蚁、豹、黄鼬这样一次次往返于树上和地面之间。蚂蚁、豹、黄鼬 等也有类似的行为。等也有类似的行为。 n n 松鼠的上述行为模式是在食物和安全之间求得的一种松鼠的上述行为模式是在食物和安全之间求得的一种 平衡。在就地吃食(牺牲了安全)和呆在树上不下到平衡。在就地吃食(牺牲了安全)和呆在树上不下到 地面(忍受饥饿)之间权衡。地面(忍受饥饿)之间权衡。 n n 理论上讲理论上讲, ,当往返移动对能量摄取率的影响比较小时当往返移动对能量摄取率的影响比较小时 ,松鼠应把食物带回树上去吃,以便求得绝对安全。,松鼠应把食物带回树上去吃,以便求得绝对安全。 n n 在人为投食实验中,如果食物很大且离树又近,松鼠在人为投食实验中,如果食物很大且离树又近,松鼠 总是把食物带到树上去吃;对小食物则常常就地吃掉总是把食物带到树上去吃;对小食物则常常就地吃掉 。 三叉鱼实验 Milinski和Heller (1978)用三叉鱼做 取食与风险之间经济权衡的实验: 饥饿的三刺鱼在正常情况下喜欢在水蚤 高密度区猎食,不饥饿时总是喜欢取食 低密度水蚤。 但是,当翠鸟模型从水族箱上方飞过后 ,即俄的三叉鱼便明显地转移到水蚤低 密度去觅食。 蓝腮太阳鱼实验 Gillian 1982研究了捕食风险对蓝腮太阳鱼选取食物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蓝腮太阳鱼75%的时间在水底取食,因为取食底栖无脊 椎动物比取食水面或池边浮游生物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但是,当把鲈鱼放到池塘中后,小太阳鱼大都转移到芦苇丛中捕食浮 游生物,而较大的太阳鱼继续在水底取食底栖动物。 Gillian研究表明,最有利于太阳鱼生存的行为对策是呆在比较安全的 芦苇丛中,以浮游生物为食,直到发育到一定大小后再回到池底觅食 底栖动物。 6 6、社会性昆虫觅食行为经济对策、社会性昆虫觅食行为经济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昆虫社会是否获得了成功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昆虫社会是否获得了成功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资源的利用率和这些资源被转,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资源的利用率和这些资源被转 化为社会新成员(新的职虫和雌雄虫)的效率。化为社会新成员(新的职虫和雌雄虫)的效率。 n n 蜜蜂科蜜蜂科昆虫采食的经济学分析昆虫采食的经济学分析 n n 蚁科蚁科昆虫对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昆虫对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n n 等翅目等翅目(白蚁)昆虫的经济对策(白蚁)昆虫的经济对策 (1 1)蜜蜂科昆虫采食的经济学分析)蜜蜂科昆虫采食的经济学分析 n n 熊蜂熊蜂( (BombusBombus spp.) spp.)的采食活动的采食活动 n n 采食对策主要是依靠采食对策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特化个体的特化采食技巧,通常采食技巧,通常专专 性利用几种植物资源性利用几种植物资源; n n 熊蜂熊蜂采访什么颜色的花同他们的遗传倾向采访什么颜色的花同他们的遗传倾向 性有一定的关系。性有一定的关系。 n n HeinrichHeinrich(19771977):让熊蜂只采访蓝色的):让熊蜂只采访蓝色的 花(花(1 1ll的蔗糖液的蔗糖液),重复),重复5050次,次,90%90%的熊的熊 蜂;用白花做实验,则要重复蜂;用白花做实验,则要重复250250次,才有次,才有 90%90%的熊蜂。的熊蜂。 n n 对食物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对资源的开拓对食物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对资源的开拓 和有效利用上,而不表现在对食物的直接和有效利用上,而不表现在对食物的直接 争夺上,竞争的成败关键是改进采食技巧争夺上,竞争的成败关键是改进采食技巧, , 而采食技巧的改进又是与采食工具而采食技巧的改进又是与采食工具舌舌 密切相关。密切相关。 n n 长舌蜂和短舌蜂长舌蜂和短舌蜂 n n 对资源数量的变化还能以特殊的行为机制对资源数量的变化还能以特殊的行为机制 作出适应性反应。作出适应性反应。 n n 三叶草实验三叶草实验 qq含蜜量含蜜量 qq停留时间停留时间 qq飞行距离飞行距离 蜜蜂蜜蜂借助于通讯提高采食效益借助于通讯提高采食效益 n n 虽然蜜蜂个体常常趋于特化,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蜂群虽然蜜蜂个体常常趋于特化,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蜂群 却能够对资源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它可以调动它却能够对资源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它可以调动它 的大部分成员的大部分成员( (工蜂)到一种报偿最高的植物花上去工蜂)到一种报偿最高的植物花上去 采蜜。蜂群对资源变化的敏感性和对报偿较高的植物采蜜。蜂群对资源变化的敏感性和对报偿较高的植物 的特化主要是依靠它们的侦察活动和通讯能力。的特化主要是依靠它们的侦察活动和通讯能力。 n n 蜜蜂的通讯方式,以园圈舞、字舞和摇摆舞等来表蜜蜂的通讯方式,以园圈舞、字舞和摇摆舞等来表 示蜜粉源的方向、远近等示蜜粉源的方向、远近等。 如蜜蜂採完花蜜后,回到蜂巢內告诉同伴蜜源的 方向和远近,距离近的跳圆形舞,距离远跳八字 舞(摆尾舞) (2 2)蚁科昆虫对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蚁科昆虫对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蚂蚁在觅食活动中常常需要个体间蚂蚁在觅食活动中常常需要个体间 的合作,其化学通讯的进化有助于它们对的合作,其化学通讯的进化有助于它们对 食物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作出极其灵活而有食物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作出极其灵活而有 效的反应。效的反应。 军蚁军蚁的的集体猎食集体猎食 n n 出猎方式:出猎方式:大群出猎大群出猎和和小群出猎小群出猎 n n 大群出猎大群出猎可以形成宽可以形成宽151520m20m,纵深,纵深1 12m2m的蚁的蚁 群;群;集体猎食可以制服较大的猎物,并有可能劫集体猎食可以制服较大的猎物,并有可能劫 掠黄蜂和其他社会昆虫的窝巢,比较有利于猎食掠黄蜂和其他社会昆虫的窝巢,比较有利于猎食 小而活动性较强的猎物(甲虫)。小而活动性较强的猎物(甲虫)。 n n 小群出猎小群出猎可以最有效的利用哪些成集团分布的食可以最有效的利用哪些成集团分布的食 物资源(其他昆虫的群体)。物资源(其他昆虫的群体)。 n n 招募能力:能在招募能力:能在30s30s内召集内召集5050100100只军蚁。只军蚁。 收割蚁寻觅种子的对策收割蚁寻觅种子的对策 n n 1 1)红农蚁红农蚁和和黑农蚁黑农蚁以踪迹信息素标记活动的以踪迹信息素标记活动的主干主干 道道在此范围内进行觅食,显然可以扩大觅食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觅食,显然可以扩大觅食范围 并能改进他们利用各类植物种子(集群的或分散并能改进他们利用各类植物种子(集群的或分散 的)的能力;的)的能力; n n 2 2)褐农蚁褐农蚁依靠景观定向和发达的时间补偿天文定依靠景观定向和发达的时间补偿天文定 向能力对分散的食物进行广泛的寻觅。向能力对分散的食物进行广泛的寻觅。 n加州农蚁的觅食方式:个体。 nVeromessor pergandei同时采取个体和集体 两种觅食方式:纵队旋转。 n好处:可以减少个体搜寻的重复率。 (3 3)等翅目(白蚁)昆虫的经济对策)等翅目(白蚁)昆虫的经济对策 n n 白蚁白蚁常常直接居住在食物资源的内部,故它们周围的常常直接居住在食物资源的内部,故它们周围的 食物资源几乎是无限的,虽然这些食物的可供利用的食物资源几乎是无限的,虽然这些食物的可供利用的 能值很低,但它们利用的效率却很高;能值很低,但它们利用的效率却很高; n n 直接生活在食物资源的内部不仅不需要在觅食上消耗直接生活在食物资源的内部不仅不需要在觅食上消耗 能量而且也不需在筑巢上消耗能量,取食的过程就是能量而且也不需在筑巢上消耗能量,取食的过程就是 筑巢的过程,两种功能合二为一;筑巢的过程,两种功能合二为一; n n 此外,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坚硬的保护壳,并使蚁群的此外,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坚硬的保护壳,并使蚁群的 增长不受季节性不利因素的影响。增长不受季节性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昆虫社会是 否成功? n衡量标准:资源的利用率和这些资源被转化 为社会新成员 q蜜蜂社会:一蜂一房,幼时内勤,大时外勤; q熊蜂社会:公共蜂房,小的内勤,大的外勤; q蚂蚁社会:个体、年龄、熟练程度 社会行为的起源 n昆虫社会性行为的起源 q筑巢行为 q独居性蜜蜂和社会性蜜蜂 q蚂蚁和军蚁 第三节第三节 对离散分布食物的最适利用对离散分布食物的最适利用 n n 选择在最有利的环境斑块选择在最有利的环境斑块 内觅食内觅食 n n 资源可被捕食者耗尽的环资源可被捕食者耗尽的环 境斑块境斑块 n n 行为机制行为机制 1 1、选择在最有利的环境斑块内觅食、选择在最有利的环境斑块内觅食 n n 环境斑块环境斑块类型:类型:1 1)质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环境斑块,)质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环境斑块, 除非捕食者的寿命短,否则这种环境斑块不太可能存除非捕食者的寿命短,否则这种环境斑块不太可能存 在;在;2 2)质量随着捕食者的活动而不断下降的环境斑)质量随着捕食者的活动而不断下降的环境斑 块,多数斑块属于这一类型;块,多数斑块属于这一类型;3 3)环境斑块质量可在)环境斑块质量可在 短期内因食物资源的自然周期波动而发生变化。短期内因食物资源的自然周期波动而发生变化。 n n 正如选择最有利食物那样,捕食者也会寻找最有利的正如选择最有利食物那样,捕食者也会寻找最有利的 环境斑块觅食。环境斑块觅食。 2 2、资源可被捕食者耗尽的环境斑块、资源可被捕食者耗尽的环境斑块 1)每一环境斑块内,事物都应当被耗尽到同一边 界值;2)这个边界值应当等于整个圣经的平均事 物摄取率,即E/T值。 理论检验(一)理论检验(一) 理论检验(二)理论检验(二) 3 3、行为机制(一)、行为机制(一)- 放弃时间和限制搜寻区放弃时间和限制搜寻区 n n 放弃时间放弃时间就是指捕食者从一次捕食到下一次捕食所能等待的就是指捕食者从一次捕食到下一次捕食所能等待的 最长时间。捕食者在环境斑块内的去留是由此决定的。为了最长时间。捕食者在环境斑块内的去留是由此决定的。为了 使觅食行为真正达到最优状态,捕食者还必须能够使自己的使觅食行为真正达到最优状态,捕食者还必须能够使自己的 放弃时间随着生境平均值的变化而变化。(黑顶山雀、斑鹟放弃时间随着生境平均值的变化而变化。(黑顶山雀、斑鹟 ) n n 限制搜寻区限制搜寻区就是把搜寻区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个就是把搜寻区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个 范围内不仅有食物而且食物密度较大。因此,限制搜寻区可范围内不仅有食物而且食物密度较大。因此,限制搜寻区可 能是一个最简单的行为机制,可使捕食者停留在食物丰富的能是一个最简单的行为机制,可使捕食者停留在食物丰富的 环境斑块内。环境斑块内。 行为机制(二)行为机制(二) - 小茧蜂的最适搜寻机制小茧蜂的最适搜寻机制 第四节第四节 觅食行为的可变性觅食行为的可变性 动物的觅食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动物的觅食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 的变化的变化, ,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 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是动物行为对环境适应的一个重要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是动物行为对环境适应的一个重要 方面。方面。 n n 动物的贮食的行为动物的贮食的行为 n n 觅食行为的个体发育觅食行为的个体发育 n n 觅食新技能的起源觅食新技能的起源 n n 动物的觅食技巧动物的觅食技巧 1 1、动物的贮食的行为、动物的贮食的行为 n n 在食物数量波动较大的地方,特别是在气候严在食物数量波动较大的地方,特别是在气候严 酷的地区,动物的贮食行为是很常见的。贮食酷的地区,动物的贮食行为是很常见的。贮食 行为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存环境总存在着周期性行为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存环境总存在着周期性 的食物短缺。的食物短缺。 n n 啮齿类动物,有些鸟类(啮齿类动物,有些鸟类(松鸦和啄木鸟松鸦和啄木鸟)等动)等动 物中有这种行为。物中有这种行为。 n n 渡鸦、山雀渡鸦、山雀和和兽类兽类 2 2、觅食行为的个体发育、觅食行为的个体发育 n n 每个动物在第一次独立觅食时都面临着掌握取食技能每个动物在第一次独立觅食时都面临着掌握取食技能 的问题,要是搜寻捕获和处理事物的技能达到娴熟的的问题,要是搜寻捕获和处理事物的技能达到娴熟的 程度并不是很容易的,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程度并不是很容易的,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n n 一般说来,亲代养育期的长短是同觅食技巧的难度呈一般说来,亲代养育期的长短是同觅食技巧的难度呈 正相关的。子代受亲代养育的时间较长其猎食对象就正相关的。子代受亲代养育的时间较长其猎食对象就 一般具有较强的防御和逃避能力。一般具有较强的防御和逃避能力。 n n 一般说来,觅食效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一般说来,觅食效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3 3、觅食新技能的起源、觅食新技能的起源 n n 动物的觅食的全部技能要靠大量的遗传行为和后天获得的动物的觅食的全部技能要靠大量的遗传行为和后天获得的 行为来维持,后天获得行为的产生成了行为演变的基础,行为来维持,后天获得行为的产生成了行为演变的基础, 也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种新的觅食技巧有可能也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种新的觅食技巧有可能 是独自起源的,但更可能是在原有行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是独自起源的,但更可能是在原有行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的。事实证明,动物借助于行为的可变性和适应性是可以的。事实证明,动物借助于行为的可变性和适应性是可以 学会利用一种新的食物资源的。学会利用一种新的食物资源的。 n n 山雀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学会了自己撕开奶瓶盖取食奶瓶山雀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学会了自己撕开奶瓶盖取食奶瓶 中的奶油。中的奶油。 n n 在没有啄木鸟的小岛上,在没有啄木鸟的小岛上,几种鸟类已经学会如何取食树皮几种鸟类已经学会如何取食树皮 下的虫子下的虫子。 n n 灵长类觅食技巧(灵长类觅食技巧(伊莫伊莫) 4 4、动物的觅食技巧、动物的觅食技巧 动物的觅食行为包括对食物的搜寻动物的觅食行为包括对食物的搜寻, ,捕食和处捕食和处 理三个方面。觅食技能的相对重要性依食物的特理三个方面。觅食技能的相对重要性依食物的特 性而有所不同。性而有所不同。 n n 动物的搜寻技能动物的搜寻技能 n n 动物的捕食技巧动物的捕食技巧 n n 食物处理技术食物处理技术 n n 对陌生食物的回避和试探对陌生食物的回避和试探 动物的搜寻技能动物的搜寻技能 n n 隐蔽的食物要求捕食动物具有更敏锐的感觉能力隐蔽的食物要求捕食动物具有更敏锐的感觉能力 和搜寻能力。和搜寻能力。 n n 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来说,捕食者通过觅食活动所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来说,捕食者通过觅食活动所 获得的能量将随着这种食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获得的能量将随着这种食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n n 特殊例子:特殊例子:大山雀大山雀和和小嘴乌鸦小嘴乌鸦 n n 食物有利性:食物有利性:对某种特定食物来说,捕食者通过对某种特定食物来说,捕食者通过 觅食活动所获得的能量将随着这种食物密度的增觅食活动所获得的能量将随着这种食物密度的增 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密度后,猎食这种动物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密度后,猎食这种动物 的有利性不再随着食物密度的增长而增长了。的有利性不再随着食物密度的增长而增长了。 动物的捕食技巧动物的捕食技巧 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捕食方法不同,客观上存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捕食方法不同,客观上存 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捕食策略: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捕食策略: n n 坐等或偷偷逼近猎物,靠出其不意取胜:多为独居坐等或偷偷逼近猎物,靠出其不意取胜: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试炼样题跟答案
- 林业生态维护与联合经营协议
- 2025年数控坐标镗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市绿化工程养护服务协议
- 2025年手织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业资源保护与监管服务协议
- 家具家居产品销售代理协议
- 智能家居设备采购安装规范协议
- 股东查账保密协议
- 影视行业剧本版权保护合同
- 2025年教师资格师德师风建设试题及答案
- 期中测试卷(1-5单元)(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 202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
- 2025-2030便利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届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
- 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统计表
-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校长讲话:“2574”工作实施思路!即两大抓手五项重点任务七个落实环节四个质量目标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清理报废渔船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