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优质课教案_第1页
说木叶优质课教案_第2页
说木叶优质课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 说木叶优质课教案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 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 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 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 2: 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 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 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 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赞 1 2007 回复 山稳水灵 336 位粉丝 2 楼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 “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 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 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四、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 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思考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 艺术特点。 讨论,结论:望月怀远 思考 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 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 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 五、布置作业:古代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所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 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除了前面列出的几首,请再找出一些,写一篇鉴赏性小论文。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 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探究活动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班级交流。 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刘禹锡石头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孟郊古怨别,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 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 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 ?古代诗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 ?请找出来,作专题研究。 研究方法: 阅读古诗,找出一两个常见意象。 作比较赏读。 召开诗歌鉴赏研讨会。 参读书目 : 诗集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集。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7 3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古代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所表现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请找出一些,试辨析并交流 研究方法: 朗读交流、品味交流、心得交流。 参读书目: 说“ 木 叶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 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2、筛选整合信息,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3、提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比较、辨析、品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达到预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的目的。 2、利用探究 问、比较优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诗歌鉴赏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质疑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习惯。 2、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受 古代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7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习惯。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受古代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三、 课堂类型新授阅读 六、 板书设计 七、 课后反思 一、导入 又到了秋风萧瑟 ,落叶纷飞的季节,往返在教室、食堂和寝室之间,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脚下窸窣作响的黄叶。古人钟爱落叶,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我们上学期也学过杜甫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写到了落叶,谁还记得,能为大家背诵一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落木”就是“落叶”,那么杜甫为什么舍“落叶”而用“落木”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林庚,著名学者、诗人,原籍福建闽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7 19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北京。历任厦大、燕京大学、北大教授,与季羡林 、吴组缃、李长之在早年并称为 四剑客 ,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为 北大中文四老 。北大教授葛晓音曾以 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来概括林庚的学术道路。1933 年秋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1934 年后又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教授的主要研究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他提出著名的论点 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 。著有唐诗综论等。本文就是节选自唐诗综论。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 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 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 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 鲸鱼碧海 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7 风,重视向汉魏 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少年精神: 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潮,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 林庚说, 少年没有苦闷吗 ?春天没有悲伤吗 ?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二、课文解读 1、整体感知: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现象 ? 第一部分: 木叶 为诗人所钟爱。 第二部分: 木 被人喜欢的原因。; b、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 气息。 ) 第三部分:总结: 木叶 与 树叶 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 研习课文 下面我们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我想让我们的男同学把第一至第三段的关键句子提炼出来,而第四至第六段就交给我们细心的女同学,最后一段最简单就留给老师解决。 两分钟阅读各自任务段落 1、 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引用的作用: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7 引出话题 2、 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 明确: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3、 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木叶”、“落叶”、“树叶”、“落木”等,其实主要是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对象。几者的主要区别关键字在“木”字。归纳起来就是:用“落木”舍“木叶”。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我们注意“木”字为诗人们所喜欢的原因。 小 结:第一至第三段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研究对象,列举了一系列现象,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究其根源。 4、 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 明确: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 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意即对第一个艺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7 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6、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注意上一段的 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 ?木 ?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小结: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针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论述,找到相关的答案,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艺术形象的领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含英咀华、寻幽探微 同学们掌握 了抓住文章关键句子于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这还不够,我们除了能够宏观把握全文,还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文中的切身之处仔细玩味,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读透,而不是一知半解。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含英咀华,寻幽探微。 1、“木”和“树”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7 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补充:比较“空阔”与“ 空旷”“空濛”。 2、“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明确: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密密层层浓阴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绿色饱含水分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