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PPT课件.ppt_第1页
《经济林栽培》PPT课件.ppt_第2页
《经济林栽培》PPT课件.ppt_第3页
《经济林栽培》PPT课件.ppt_第4页
《经济林栽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 经 济 林 栽 培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宜林地的选择 第二节 林地整地 第三节 栽培良种化 第四节 栽培技术 第五节 抚育管理 第一节 宜林地的选择 宜林地的选择是从整体生境中,选择局 部小生境的差异,如小气候、土壤是否洁 净及土壤类型(肥力、pH值、水分等), 小地貌,如坡向、坡位、坡度等。 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 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 区。 一、生态环境选择 可根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 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二、宜林地选择理论依据 (1)、植物群落演替依据 裸地 地衣 苔藓 草本 草灌 喜光木本 多层群落 经济林 不适宜 经济林 适宜 经济林 最适宜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就是使栽植的经济树种的生态学特 性和栽培要求,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 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经济树 种在该立地条件下和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较高产量水平。 “地”:指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包括自然环 境因子和社会经济状况两方面。 “树”:指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而且不应只考虑树种,还要进一步考虑 到品种和类型。 经济林栽培上的基本原则,如果违背, 即使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也不可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造林失败。 2适地适树的标准 定性标准:是指营造的经济林要实现成活 、成林、早实、丰产、稳产、优质、高效 的经营目标。 定量标准:包括营养生长(如树高、胸径 、抽条、发叶、生长势等)、生殖生长( 单产指标)。 通过调查计算,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树种 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尤其是同 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 比较,就能比较客观的评价所选择的树种 是否做到适地适树。 3适地适树的途径 A 选择途径: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 B 改造途径:改树适地(选种、引种驯化 、育种等)和改地适树(整地、施肥、土 壤管理等)。 改造途径的改造程度是有限的。 三、宜林地选择的方法 1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意义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具体林地影响该经济林 分生产力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貌(海拔 、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土壤类型 、母岩、土层厚度、肥力、水分),植被 (植物种类成分、组成、覆盖)等环境因 子。 根据环境因子间的差异,将其分别进行组 合,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类型,称之为 立地类型或立地条件类型。 划分立地类型主要是根据小地貌土壤条件 。 根据立地类型的不同,可进一步对其立地质量生 产力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各自适宜的树种和经营措施。 同一立地条件类型的林地具有相同的生产力并可采用 相同的造林和育林技术措施 。 2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 具体划分方法采用主导因素等级法。在主 导因素中再分3级,从中相互组合。 第二节 林地整地 一、目的与任务 整地包括林地的清理和土壤耕作(挖垦) 。 作用: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条件, 影响近地表层的温热状况,提高造林成活 率,促进经济树木的生长发育;保持水土 ;有利造林施工等。 整地步骤:砍(砍山)、烧(烧山、炼山 )、挖(挖垦) 二、整地的方法 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 1、全面整地(全垦):将准备栽种的林地 ,全部挖垦。 应用:只限于坡度较小,立地条件在中等 肥厚湿润类型以上,以及有在林地内间种 农作物习惯的地区使用。有利于机械操作 。 缺点:易引起水土流失。 2、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分为梯级、带状、块状3种方法。 (1)梯级整地:是最好的水土保持方法。 用半挖半填的方法,把坡面一次修 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 。 修筑前要先进行等高测量。 水平沟整地法:沿等高线环山挖沟 水平阶梯整地法:从山顶到山脚,每隔一 定距离沿山坡等高线,筑成水平阶。 梯面 内沟 削壁 垒壁 壁间 边埂 梯面:水平式;内斜式;外斜式 梯面为经济林种植带,其宽度因坡度和 栽培经济林木的行距要求不同而异。一般坡 度越大梯面越狭。 在坡度超过25以上,或石山不能应用梯土整地。 (2)带状整地:在坡度25以上的地段。 沿山坡按一定宽度放等高线开垦,带与 带之间的坡面不开垦,留生土带,每隔 3-5条种植带开1条等高环山沟截水。 (3)块状整地:较适宜在坡度大、地形破碎 的山地或石山区应用,平原也可。 按种植点的位置在其周围翻松一部分土壤以 利栽树成活。 此法灵活、省工,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小 ,但改善立地条件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差,蓄 水保墒的作用不如带状整地。 三、林地水土保持 (一)概述 林地水土流失主要由水蚀(地表径流)、风 蚀引起。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 地形:坡度、坡长和坡形(直线形、凸形、 凹形和台阶形)坡度大,坡面长,坡面 上水土流失量增加。 气候:降雨(时间、强度) 土壤:质地、土壤利用情况、土壤透水性 质地松散,抗蚀性低;质地黏重,抗 蚀形强。林地最强,草地次之,农地最弱 。土壤透水性影响径流量大小。 植被:抗冲性林地 草地 农地 2、人为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积极 的、起决定影响的因素。 (二)林地水土保持措施 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径流。 技术措施总的原则:通过控制地体因素, 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增加覆盖。 防止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是梯级整地,降 低坡度、缩短坡长,梯面栽树增加覆盖。 注意在梯面内侧挖竹节沟。 四、整地时间 选择适宜的季节。整地与造林不是同时进行, 而是比造林时间早1-2个季节,叫做提前整地 或预整地。 提前整地的优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降水,蓄水 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植物茎叶、根 系残体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便于从 容地安排造林生产。 第三节 栽培良种化 经济林良种化的意义 在经济林生产中实现良种化是 丰产的根本保证 优良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 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 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它具有生产 力高、受栽培者、销售者欢迎的特点。 经济林良种的概念和标准 良种的标准: 优质 丰产性 抗逆性 还应考虑经济树种的经济性状好,耐 贮藏、株型等指标。 良种选用的原则 首先在本地选择,选在本地适应性和适栽性都好 的当家品种。 本地没适当的品种或外地有更好的品种,要引种 也尽可能就近选用,如要引种外国品种,要严格 按照引种程序和要求进行。 根据群众的需要,良种应有早、中、迟熟的品种 配合。 为了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和提早收获,在繁殖方 法上要求采用无性繁殖,主要是嫁接繁殖。同时 应建立采穗圃,扩大繁殖。 良种化的策略 良种选育方针:立足本地资源,以选为主,选 、引、育相结合。 良种繁育途径:以采穗圃为主,采穗圃与种子 园相结合。 繁殖方法:以优良无性系为主,以无性繁殖为 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相结合。 基础材料:要做好现有众多种质基因资源的收 集、保留,建立各种类型的基因库。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栽植密度 2. 造林方式 3栽植时期 4栽植方法 5创建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 6 营造混交林 7 配置授粉树 内 容 提 要 一、栽植密度 (一)、概述 单位面积上栽植苗木的株数。 决定了群体结构,影响着光能利用、地力利用 ,直接关系着产量高低。 产量是植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生物量( 经济生物量)。单位面积产量就是该面积上每 一单株产量所积累的总和,WNW。 栽植密度要合理。 (二)确定栽植密度的依据 根据树种、品种和砧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 性,每一株林木应占土地的营养面积,不能 小于它自身的树冠投影。嫁接苗木使用本砧 的一般树形会小些,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 使用矮化砧,密度可加大,乔化砧要减小密 度。 立地条件类型的差异。同一品种,立地条件好的 宜稀,反之宜密。 经营条件与技术水平。经营条件好,肥水管理方 便的,可适当密些,反之则应稀些;技术水平高 的,可适当密些,反之则应稀些。除此之外,栽 植方式,整形修剪方法,间作及机械化管理等, 对决定栽植密度都有关系。 气候条件不同。栽植密度适当密些,可充分发挥 群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在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前提下,保证林内透光通风良好。 (三)矮化密植栽培 利用生物学、栽培学等手段,使树体矮小、树冠紧 凑、便于密植的一种栽培方法。 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 结果早,早见效益 树体矮小管理方便,密植提高单产 果实成熟早,品质好 品种更新换代容易,恢复产量较快 经济利用土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利于设施栽培 矮化密植栽培的途径: l培育矮化品种 l使用矮化砧木 l嫁接矮化品种 l矮化栽培技术:利用环境条件致矮;采 用人工致矮技术,如环割、环剥、环剥倒贴皮 、拉枝、拿枝、短枝型修剪、根系修剪等; 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致矮,生长延缓剂 和生长抑制剂。 矮化密植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矮密园的建园投资较高。 矮化砧抗寒、抗旱、抗风能力较差,不耐干旱和 多湿。矮密树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较高。 矮化栽培应十分注重选择适宜的枕穗组合。不同 枕穗之间,有时会因不亲和等原因,导致接口部 肿大,形成大脚或小脚现象,妨碍地上部、地下 部的物质交流,从而导致树势早衰甚至死亡。 砧、穗不亲和或亲和力低现象的表现形式 矮密树的枝叶量少,成花容易,光合产物较多地 用于花果的生长发育,如结实太多,会导致树势 早衰。 利用乔化砧进行矮化密植栽培时,在土肥水条件 较好的地区,控制树冠、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形 成等方面比较费工,而且要求较高的栽培条件, 栽植密度不宜过密,否则会影响园地土壤管理及 果实的成熟和品质。 二、造林方式 1、长方形栽植:当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一种 经济林造林形式,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通风 透光,便于机械操作管理及采收。 2、正方形栽植:株距和行距相等,优点是通 风透光良好,管理方便。但若用于密植,其树 冠易于郁闭,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且不利于间 作。 3、带状栽植(双行栽植、篱栽):一般2行为 1带,带距一般为行距的3-4倍。带内较密,群 体抗逆性较强。 正方形 三角形长方形 带状丛状 4、等高栽植:适于坡地采用。 5、计划密植:开始时栽植密度大,以取得 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当后期枝条交叉影 响永久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时,采用有计 划的间伐或间移,以保证永久树后期的稳 产。 三、 栽植时期 应根据各种树木不同生长特点和地区气候特 点而定。 幼树成活的生理条件,首要的是使幼树茎叶 的水分蒸腾消耗量和根系吸水的水分补充量 之间取得平衡。 最适合的栽植时期应该是茎叶水分蒸腾量小 ,而根系再生作用(生根能力)最强的时间 。 四栽植方法 1、植苗造林:将用各种繁殖方法培育的苗木上山栽 植。 按所用工具分为手工栽植及机械栽植 按所用苗木分为裸根栽植和带土栽植两种。 裸根栽植操作简便,省工,但栽植时容易根系变 形、弯曲和压土不紧。故栽植时要注意深浅适当 ,苗木根系舒展,土壤与根系密接。 带土栽植成活率高,幼林生长较快,但费工、成 本较高。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大苗移栽和珍贵树 种造林。 2、直播造林:将种子直接播种到林地上。 特点:不需经过育苗和栽植,造林方法简单 。 适用于种子来源丰富,发芽率较高、根系发 达,比较耐旱的树种。 在气候条件较好,土壤比较湿润疏松,杂草 不过于繁茂,鸟兽危害不严重的情况下,较 易获得成功。在一些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 山区和沙漠地区,采用飞机播种造林也获得 较好的效果。 3、分殖造林:利用无性繁殖方法,以树木 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 方法。又称分生造林。 优点是栽培技术简单,无须育苗过程,具 有省工和成本低的特点。但受无性繁殖材 料愈合生根快慢的影响,应用条件有限, 不可能用于大面积造林。 五创建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 (一)概述 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是在同一土地上使 用具有经济价值的乔木、灌木和草本作物 共同组成多层次的复合人工林群落,达到 合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形成相对稳定的 高产量、高效益的生态系统。 在栽培模式上,分混交、间作、混种3 种主要形式。 混交林:在同一块林地上栽培两种以上的树种 。 间作:在人工林地短期或长期种农作物(粮食 、经济作物、药材等),以林为主,以耕代抚 ,长短结合。 混种:在较平缓坡的农耕地零星栽培经济林木 ,但不能过于遮荫农作物。长期农林混种,以 粮为主,地上有粮,树上有果,农林并举。 经济林立体经营模式:组成林分的树种 、作物的种类搭配科学,表现出结构优 化、规范,并有与其相适应的栽培管理 、经营的配套技术,达到功能多样、效 益高的目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有普 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经营模式 1、以组成林分的结构和层次分 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灌木; 乔木草本;灌木草本 2、按经营分 经济树木药材经济作物 经济树木经济作物、蔬菜 经济树木茶叶作物(药材) 经济树木牧草养殖 经济树木(竹类)食用菌 经济树木养蜂农作物 3、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区:以水果为主,间种经济作物、蔬菜等 。 远郊区:以水果为主,结合经济作物、牧草、 绿化苗木、花卉等。 农村区:山区,用材林-经济林-农作物,经济 林-香料;丘陵,经济林-农作物,笋用竹林- 食用菌;平原,用材林-经济林-农作物,经济 林-农作物。 特产区:保持原来的产品特性,进一步提高质 量。 六营造混交林 1、混交树种的选择 先明确混交目的,再确定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林有长期混交和短期混交。在组成混交林 的树种中可以区别为主要树种(目的树种), 伴生树种和作物。 短期混交是指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去掉伴生树 种,保留一个主要树种组成纯林。 长期混交是林地自始至终保留两个或两个以上 主要树种。 正确配置树种必须了解各树种的生物学 及生态学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配;深根性树 种和浅根性树种配合;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 配合;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配合等。 2、混交方式: 株间和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规 则、不规则);不规插花混交。 七. 配置授粉树 授粉能提高结实率和质量。 雌雄异株经济林木,必需配置授粉树; 自花不孕或少孕,也需要配置授粉树; 为了利用异花授粉杂交优势,提高产量和果 实品质,也必需配置授粉树。 授粉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花期大致相同 ,且能产生大量发芽率高的花粉,以及撒 粉时间长,能互相授粉 与主栽品种同时进入结果期,且年年开花 ,经济寿命相当 授粉树一般按2030的比例,配 置时要注意分散均匀,同时注意风向、坡 向、上下坡。 第五节 抚育管理 内容提要 1.土壤管理 2.水分管理 3.养分管理 4.各生长时期的抚育管理 5.树体管理(见第八章) 6.病虫害防治 7.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8.现有低产林的改造 一土壤管理 1、林地间种 是在经济林地里利用其株行间的空隙地来间种收 获期短的农作物、绿肥等。 林地间种,栽植前必须较为细致地整地,栽培后 ,勤于中耕除草以耕代抚,使幼林抚育工作能顺 利进行,提高栽培质量。要注意水土保持。 在选作物时要因地、因树制宜,既要有利 于林木生长,又要兼顾作物收成;其次要 充分注意当地的生产习惯和社会经济条件 。 注意选择适宜的种植制度。不要过于靠近 林木。 2、林地耕作 成林后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冬垦。 (1)夏铲:要浅锄(深度约10cm),及时消灭杂草 ,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透气性和 蓄水保肥能力。每年一次。 (2)冬垦:一般深度要求20-25cm。 将大土块挖翻过来,让其冬季风化。加深熟化 土壤的作用,疏松土壤。 起到根系修剪的作用。 消灭在土壤中化蛹过冬的害虫。 要方法得当,适时适量 经济林开始结果后,要慎用化学除草剂,如要使用也要 有针对性,不能过量,不宜多年连续使用一种除草剂。 3、土壤污染的监测 土壤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农药 必测项目:汞、镉、铅、砷、铬5种金属和六六 六、滴滴涕及pH值等。 土壤污染程度主要依据测定的数据计算污染综合 指数的大小来定。分为5级: 1级(污染综合指数0.7),为安全级,无污染 。 2级(0.71),为警戒级,尚清洁。 可生产绿色食品 3级(12),为轻污染 4级(23),中污染 5级(3),重污染 二水分管理 目前经济林生产中还极少采用人工灌溉 (1)灌溉用水标准:要求清洁无毒,并符合 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 5084 1992)。只有符合12级标准的灌溉水才能生 产出绿色经济林食品。 (2)灌溉方法:山区开沟引水灌溉;丘陵区 和城郊区可采用喷灌或滴灌;干旱缺雨地区, 要建蓄水池。 (3)排水: 三.养分管理 1、经济林无公害施肥的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 无机肥料以多元复合肥或专用肥为主 科学经济有效施肥:以产定量,即通过树体和 土壤分析诊断,预计产量、土壤天然供肥量以 及肥料当年利用率等,算成各种营养元素的合 理施用数量。 2、施肥时期和方法 生产上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施用要早,追 肥施用要巧。 基肥是能长时期供给树木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 通常以迟效性的有机肥料为主,如农家肥、堆肥 、厩肥、麸肥及作物秸秆、绿肥等。在冬秋两季 结合土壤管理进行。 追肥又叫补肥。在施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果树各 物候期需肥特点,在生长季分期施肥的方法。目 的是既保证当年树壮、丰产、优质的需要,又给 翌年生长结果打下基础。 分为土壤追肥和叶面追肥。 成年树的追肥一般有以下几个时期: (1)花前肥。在早春萌芽前12周追施,以速效 性氮肥为主,适量配合磷肥,补充树体营养不足, 促进萌发、开花和新梢生长。 (2)花后肥(稳果肥)。在谢花后坐果期施肥。这 时正值幼果、新梢迅速生长期,是果树需肥较多的 时期。氮肥。 (3)果实膨大期肥(壮果肥)。一般是在生 理落果后至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期追肥。以速 效氮、磷为主,适量配合钾肥,以提高光合 效能,促进养分积累,加速幼果膨大,提高 产量和品质。这次追肥既保证当年产量,又 为翌年结果打下基础,对克服大小年结果现 象也有一定作用。 (4)果实生长后期肥(采果肥)。在果 实开始着色至果实采收前后施。 及时追施氮磷钾比例适宜的肥料, 可增大果实,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花 芽分化,还可延迟落叶果树落叶,提高 树体营养水平。 沟穴的位置一般在树冠投影处,幼树则离树体12m处。 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 挖沟时从树冠外缘向内挖,沟宽30-40cm,沟深10 -15cm,长度根据树冠大小而定。第二年沟、穴的位置 要更换。 全园撒施、灌溉式施肥 3、生物固氮、二氧化碳气肥 空气中的氮气要通过生物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 为增强林地固氮能力,间种豆科植物的同时,可 接种根瘤菌剂或带菌根菌的土壤。 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00g/g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就 会大大减弱。 国外常用的二氧化碳肥源有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液体二氧化碳,工厂废气和液化石油气燃料 等。由于在成本和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只限于温 室使用。 四.各生长时期的抚育管理 (一)营养生长期的管理 主要任务:进行营养生长形成树体,为开花 结果做好形态上和内部物质上的准备。 抚育措施:消灭杂草和疏松土壤,为幼林创 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培育良好的树形,良 好树形是丰产树必备的条件;做好肥水管 理,保证幼林快速生长。 除杂草和松土: 栽培后头2年,易受杂草侵害,所以每年要2-3次 除杂草,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杂草生长旺盛时、秋 季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第3年后每年抚育1-2次 。 全面整地的可结合间种和以耕代抚;带状和块状 整地的可只在原来整地范围内进行抚育;松土深 度一般为5-10cm,幼树20cm内的周围宜浅。 整形: 此外,补植、病虫防治。 这一时期抚育的好坏关系到进入结果期的早晚。 (二)结果始期(始收期)管理 特点:树体还未全部构建成,营养生长还 很旺盛。 任务:在保持树体健壮生长的基础上,实 现早日丰产。 抚育措施:此期一般停止间种;注意土壤 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补充。为增加林地肥力 ,可间种绿肥作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肥,改 善土壤理化性质。此外,每年还要进行土 壤管理。 (三)结果盛期(盛收期)管理 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易 出现营养的竞争。 任务:供应充足的肥水,调节营养生长与 生殖生长的平衡。 抚育措施:加强土壤、肥料、水分的管理 。经济林施肥主要在这一时期,要适时适 量。 (四)衰老更新期的管理 特点:收获量开始下降。 任务:更新复壮。(休眠芽的寿命) 措施: 1主枝更新:当主枝先端出现焦梢、枯 梢时进行,要分年度有计划进行,每年更新 1-2个大枝,3年内完成。方法 2主干更新:当进行2-3次主枝更新后, 已无法再复壮了,此时进行主干更新。主干 更新要注意时期和部位,分批进行。方法 主枝更新 从大枝中部或下部截 除枝梢或从基部去除枝干 促进新梢萌发,形成新的 树冠,重新结果。 五 树体管理(见第八章) 六 病虫害防治 防治策略:掌握规律,做好测报,适时防治 防治方针:以防为主,以早防为主,以林业技术防治 为主,以生物防治为主。原则上不使用农药,严禁使 用有残毒的农药。 1、农药使用标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先使用低 毒农药,有限度的使用中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 残留农药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 2、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生物防治:采用仍放养病害虫害天敌,灭虫防病。 七 植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