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天津农学院《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天津农学院《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天津农学院《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天津农学院《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装订线PAGE2第1页,共3页天津农学院

《自然地理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院(系)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世界地理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哪些特点?()A.以出口加工为主B.高度依赖资源进口C.注重科技创新D.以上都是2、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方面,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一座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以下哪个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A.海拔高度B.纬度位置C.坡向D.海陆位置3、在世界海洋地理的研究中,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生物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哪个洋流属于暖流?()A.加利福尼亚寒流B.秘鲁寒流C.西风漂流D.墨西哥湾暖流4、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关于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原因,以下哪种说法是恰当的?()A.非地带性现象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与太阳辐射能无关B.非地带性现象是局部小范围的特殊现象,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格局没有影响C.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理环境出现偏离地带性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没有规律可循,难以进行研究和预测5、在地理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评价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考试成绩,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成果?()A.课堂表现B.作业完成情况C.小组合作能力D.以上都是6、在自然地理的水循环研究中,海陆间循环对地球的水热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关于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以下哪一项更能全面地阐述其重要性?()A.实现水资源的更新和再分配B.调节全球气候,促进物质迁移C.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类地貌D.以上方面都十分重要7、在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时,以下哪种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A.合理的农业灌溉B.适度的森林砍伐C.过度放牧D.科学的城市规划8、在人文地理的人口地理学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时,以下哪个方面会面临较大的挑战?()A.教育资源配置B.劳动力市场C.住房需求D.文化娱乐产业9、在人文地理的人口迁移研究中,推力和拉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人口的流动。对于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以下哪项通常被视为城市的拉力因素?()A.就业机会多B.土地资源紧张C.农业生产效率低D.农村基础设施落后10、在大气环流的系统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其控制下的地区,气候通常具有以下哪种特征?()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炎热干燥D.寒冷干燥1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植被类型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热带雨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低纬度的沿海地区B.中纬度的内陆地区C.高纬度的寒冷地区D.干旱的沙漠地区12、在世界人口分布的研究中,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人口稀少。对于人口密集区形成的原因,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力最为显著?()A.自然条件优越B.经济发展水平高C.历史文化悠久D.政策鼓励生育13、在地貌学的研究中,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主要通过下蚀作用加深河道,侧蚀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形成影响不大B.河流地貌的形成是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河段,这些作用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C.河流的堆积作用只发生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其他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D.河流地貌一旦形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始终保持稳定的形态14、关于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对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商品率低D.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地区15、在分析世界主要的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时,以下哪种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A.发展公共交通B.拓宽道路C.增加停车位D.降低油价16、在气候资源的利用中,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潜力巨大。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选址,以下哪个因素是首要考虑的?()A.日照时间和强度B.土地价格和政策支持C.与电力消费市场的距离D.当地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成本17、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下哪种土壤类型与特定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关系最为密切?()A.红壤与热带雨林气候B.黑土与温带草原气候C.棕壤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D.荒漠土与热带沙漠气候1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担加工制造环节,而发达国家则侧重于研发和品牌营销。那么,这种产业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就业机会减少B.环境污染加重C.经济增长缓慢D.技术依赖加深19、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以下哪个因素对于花卉、蔬菜等园艺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A.土壤肥力B.市场距离C.地形条件D.劳动力数量20、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下哪种应用最能体现GIS的空间分析能力?()A.制作电子地图B.查询公交线路C.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D.进行卫星导航21、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非洲大陆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对于非洲贫困问题的根源,以下哪种分析更能全面地揭示其复杂的原因?()A.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B.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C.人口增长过快,教育水平低D.以上因素相互交织22、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以下哪种技术更能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以上技术结合使用2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数据库管理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出现错误?()A.数据采集设备故障B.数据录入人员粗心C.数据更新不及时D.以上都有可能24、在世界的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以下哪个国家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西班牙25、某地区的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较为广泛,以下关于该气候类型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其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来温和湿润的气流。那么,以下哪个地区最有可能是这种气候类型?()A.欧洲西部沿海地区B.澳大利亚西南部C.北美洲西海岸D.非洲南部沿海地区26、对于大气环流的知识,以下哪种大气环流形式对中纬度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了明显的四季变化?()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27、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以下哪个地区人口密集,其原因包括气候温和、地形平坦、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等多种因素?()A.亚洲东部B.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C.南极洲D.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28、在地理学科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的气候异常表现,以下哪一项更能准确描述其特征?()A.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B.全球气候普遍干旱C.部分地区暴雨成灾,部分地区干旱少雨D.只对南美洲西海岸气候产生影响29、在世界的主要山脉中,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著名的山脉。其对欧洲的气候和河流有哪些影响?()A.阻挡了寒冷气流,丰富了河流水源B.导致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减少C.改变了风向,使河流流向发生改变D.对气候和河流没有明显影响30、在地貌学的范畴中,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当一条河流流经山区时,以下哪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首先形成?()A.河漫滩B.V形谷C.冲积扇D.三角洲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1、(本题5分)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变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探讨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影响。2、(本题5分)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景观产生深刻影响。以某一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为例,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景观。3、(本题5分)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一定作用。以某一语言(如汉语)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4、(本题5分)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论述某一地区(如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形成过程以及对当地地形和水文的影响。5、(本题5分)论述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区位因素等方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1、(本题5分)分析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利用,如哈尼梯田、龙脊梯田等,探讨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2、(本题5分)阐述中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3、(本题5分)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不平衡,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4、(本题5分)简述地理教育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分析地理教育在促进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