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doc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仁化县周田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语感的研究”,努力探索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培养农村学生语感的兴趣,释放学生心灵,激活学生灵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知事物,唤起想象,调动情感实现审美,。学生品味文字的愉快感,只有当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领悟到文中所描绘的声、色、形的美妙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语感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人格,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都有帮助。关键词: 语感教学;考试题型;审美;乐读善品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目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语文考试题目大多是考核学生的素质能力。一直以来,农村中学生语感教学是一块薄弱之地。学生怕读,品味语言成了苦差事;教师怕教学生读美文和指导学生对语感审美而吃力不讨好。考试题目如: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结合自己身边事例说说与文章中心相符合的事;对句子进行品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子的等。对此题型的练习学生视而不做,做了随便,学生只是应付完成,没有审美的愉悦感。长期以来,这种“高耗低效”的难题给农村师生带来了太多的无奈。(二)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语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感教学要对学生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重视的问题“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二、课题研究目的(一)促进语文中语感教学的优化。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养成对事物审美的习惯。(二)在语感教学中,善于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学习语言,品味语感。三、理论依据及原则(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课程理念、。(二)原则: 分析性原则、 练习性原则 、 活动性原则。四、实验对象:八年级(1)班实验班对象为八年级(1)班,全班学生共42人,是平衡班(全年级共6个班)。语文综合能力与同年级其他各班相当。实验班学生年龄介于13-14岁之间,绝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因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及自身发展滞后的影响,品味语言水平普遍偏低。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紧扣语文版八年级的语感训练,设计以下的训练内容:(一)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二)结合自己身边事例说说与文章中心相符合的事。 (三)对句子进行品析。 (四)品文章标题(五)在口头表达中语感的辩论能力。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过程(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实验观察法 4、教育统计法 5、行动研究法(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2、32012、3) 开题、定诵读要求。 进行专项训练一、二、收集、整理师生资料。第二阶段:(2012、42012、5)进行专项训练三、四、收集、整理师生资料。第三阶段(2012、52012、6) 进行专项训练五、 资料装订成册。申报结题。七、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一)学生成绩为更好检验课题实验效果,我采用了单总体z检验法统计了实验班学生实验期间前、中、后测三个阶段的语文成绩,分别以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为前测、以期中考为中测、以第二次月考的成绩为后测。统计项目分品味语言得分和总成绩两项,具体情况如下:语感得分统计表时间统计前测中测 后测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第二次月考项目语感得分语感得分语感得分学生人数424242实验班平均分24.56校全级平均分2.534.4-0.51.51.6实验数据统计表明:课题实施前,实验班学生跟其他班级的语感基本一致;课题实施后,实验班学生的语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与训练下,实验班学生的语感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总成绩统计表时间统计前测中测 后次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第二次月考项目总成绩总成绩总成绩学生人数424242实验班平均分61.3164.0865.12校全级平均分61.0662.9561.650.111.133.14实验数据统计表明:课题实施前,实验班学生与本校同年级其他各级的语文能力基本相同;课题实施后,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成绩提高显著;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与训练下,实验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感水平同步提高。综合两项数据来看:学生语感能力与语文能力之间存在正关联,语文能力随着语感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笔者认为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把好语感教学这一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语文的一个障碍。从语感教学方式革新下手,提高农村中学语感教学的效率,开发农村中学学生语感的潜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是实现缩短城乡中学学生语文语感教学差距的一条路子。经过笔者一个学期的课题实验,实验班学生的总体语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不少学生的品析句子在班里辩论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大部分学生的语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期间实验班语文期末水平测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体情况见附表二)。实验班的总成绩平均分在后三次考试中在全年级均排名第二,总成绩平均分与全年级总成绩平均分的距离不断增大。总成绩平均分的对比情况如下表:班级期中考第二次月考期末考(检测去年试题)实验班(1)班64.0865.1266.19(2)班63.7660.1162.10(3)班59.7157.6764(4)班60.1555.8161(5)班62.8663.8262(6)班64.9666.4767.10校年级平分62.4262.563.73实验班的语感平均分在后三次考试中在全年级均排名第二。语感平均分的对比情况如下表:班级期中考第二次月考期末考(检测去年试题)实验班(1)班4.566.8(2)班34.55(3)班2.534.8(4)班3.545(5)班43.56(6)班4.15.26.9校年级平均分3.774.75.75(二)成绩分析1、确定了“语感”的具体内容。专项训练一: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专项训练二: 结合自己身边事例说说与文章中心相符合的事。专项训练三:对句子进行品析。专项训练四:品文章标题:专项训练五:针对社会的现象进行辩论比赛。2、找到了“语感”的相应途径。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此类型题目的解答:谈感受。对文章描写对象;对文章人物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自己身边事例说说与文章中心相符合的事。对此类型题目的解答:读懂文章的主题以及谈自己的经历。对句子进行品析。对此类型题目的解答:从内容看字面的表层含义;联系上下文表达的深层含义;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位置上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写作方法看词、修辞、句式等;从艺术效果看起到的作用。品文章标题对此类型题目的解答:品析修辞生动;点明中心,解释文章中心主题;设置悬念,引处下文,激起读者阅读兴趣;起线索作用。3、探索了“语文教学语感”的有效策略。活动发展策略结合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我们设置了有关语感专题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专项训练二(自己的事例):让学生更爱家人,爱身边的人。采用专项训练五(辩论会场面):周围的气氛使你想到了什么?在学生的语感中,随处可见。激发积极的策略。“语文教学语感”的开展,都从学生的学习题目出发,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专栏展示”进行专项训练一: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专项训练四:修辞方法的作用。学生喜欢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写作,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记多写的策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疏于动笔,丰富的知识记牢,除了课文中语感外,要求学生人人有日记本,天天动笔墨,培养学生“多看,多读、多写、多积累”的良好习惯。生活、农村见闻、景美、人更美,让学生踏遍家乡,寻找身边的故事,学语感,也学做人。八、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学生方面。1.激发了语感兴趣, 懂得了考试的答题技巧,懂得了语感的重要。学生说自己生活的经历,以“趣”激趣,让学生真正自觉“我心说我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学生的语感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能完整语文考试中的语感的题目,语感的专题练习做得生动而流畅,使用的好词好句越来越多了。在学校的演讲以及班里的辩论会中获奖人次越来越多。(二)教师方面。1.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增强了科研意识。 2继续阅读专业书籍,积累资料,深化认识,加强探讨,拓展思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3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努力探索,不断成长。九、结论1.构建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内容新体系,增添农村语感教学的气息。2.初步构建“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课堂教学新模式。十、思考与展望 1.“语文教学的语感”课题旨是将考试题型和社会语言实践联系起来。如何增加学生的语文素质?值得我们探讨。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较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3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定能很快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能进一步增强。参考文献:1黎雪芬、熊肇勤编著的语文教学专家刘清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2庄文中主编的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6页3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刚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4页附件材料背影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就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育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物质生活较好的孩子,他们不会懂得孝敬父母。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教导他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通过抓住文中父亲朴的语言、爬过月抬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去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难点: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解决办法:教师介绍有关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内容。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其中第一课时为重点)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 学生齐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牵动着母子两颗心,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问:这篇文章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回答:父亲送别时说的几句话;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父亲信中的话;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2、精读课文。 问:为什么这些地方令你们感动呢?请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你觉得父亲送别时说的几句话令你感动? 父亲的话普普通通、简洁明了。为什么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令你感动? 父亲是胖子还要爬过月台,他是多么努力呀、为什么父亲信中的话让你感动? 人都快要死了,作者会伤心、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令你感动?我把这三句话示范朗读出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何反映?学生齐答:他流泪了。我说:是的,无论是八年前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还是八年后儿子回忆父亲的背影,作者都流泪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一边回忆,一边流泪,一边书写。如果你此时是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