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美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一字出意境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 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 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 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 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 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 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 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常见意境举例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的美好;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 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 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 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 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 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 发哀情)。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 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 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意境 明情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 诗人心态,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本方法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 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 扩写成文。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 有: 山 水 柳 花 村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 “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 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 此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 从“重”“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 迷濛”之美;从“疑无路”可知,人 的心情有些“迷惘”。而“柳暗花明 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从“暗” 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 ”“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 惊喜”的因素。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 处,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 在草木上,草木愈见葱翠。清碧 的山泉在诗人身边迤逦而行,蜿 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人正感 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 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 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大漠浩瀚,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 这无边的苍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 间;长河蜿蜒,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 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着浑圆的落日 ,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感慨 万千。 孟浩然名片 姓名 简历 成就著有 名篇有 评价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 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 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孟浩然名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689 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 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 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 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 ,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 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 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 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 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 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 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 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释 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标榜归隐 性质的别业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 ,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用典。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 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 从船上到岸上再到鹿门山中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2、展开联想,说说山中是什么样 的景象?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请 用“山中有;江边有” 的句式来回答。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 ?作者是怎样通过意象的组合表达 这种情绪的?请结合其余三联的诗 句分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此二句,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 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悠然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 对比 佛门清静 尘世喧嚣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世人回村,诗人诗人 却离家归鹿门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 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隐逸自得之志趣。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 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 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 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 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 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 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表现出 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 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 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人 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 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隐逸超脱的情 趣外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愤郁 不平之气不平之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通过描写洞 庭湖周围的景色 ,借景抒情,表 达了希望有人引 荐、积极出仕的 愿望。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这首诗写“夜归夜归”的的“ 归归”途,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从世俗到 隐逸的道路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清淡干 净的笔墨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平淡 自然,优美恬淡自然,优美恬淡的意境,抒 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归隐的情怀志趣。 小 结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读 懂 诗 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这次的归隐,似乎是他生活 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诗人 并不是被逼出走,落荒而逃 ,也不是愤然离去。正是这 种从容的心境,才使诗人在 出发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平 和清静之景。 车马“闲闲”从容的心情 河水长流、草木繁生平和清静之景。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暮禽”都被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有人的感 情:怕诗人路上孤单,与诗人结伴同归。体现诗人归山 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缓缓地流淌着,陪“我” 前行;黄昏中的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沼泽,伴“我” 一道回家栖息 有流水和鸟儿的陪伴,诗人悠然自得。但归途漫漫,仍不免 孤单。渐渐地,他的心绪开始低沉,这时的他看到: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 归途中会遇到很多东西,诗人独独选择了这些。一切 景语皆情语,当归隐之地嵩山渐渐就在眼前,诗人心 中开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凉。 充满凄凉色彩的景物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 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 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知 人 论 世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 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 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 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 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 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 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 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 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 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 景物,构成了诗境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脱尽尘世烟火,但“ 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 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 始的悠然自得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 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 就越发感到凄清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风流:潇洒清雅。 中圣:古时嗜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见三国志徐邈传。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 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 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 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 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 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 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 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 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 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 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 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 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 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 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 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 。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颔联和颈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 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 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 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 。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 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拋弃了功 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 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 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 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 形神毕现。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 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 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 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 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实,李白的描 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 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 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 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高山”喻对方, 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 ,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 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 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赞,这是天性 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本诗语言自然古朴。首联看似平常,但格 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 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 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 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 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 泻,其中运用“互体”( 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 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耐人寻味:“弃 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 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 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 ,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 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辇 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 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热敏打印头驱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热熔不织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重大投资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晶可视对讲门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压缩管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缸垫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大型农场土地流转合同
- 公务员劳动合同样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树脂服装衬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供应链资金管理协议范本
- 《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 华为云DevSecOps质量效能白皮书
- 师德师风承诺书师德师风个人档案表
- TSN 解决方案白皮书
- 学生公寓服务培训课件
- 完整2024年开工第一课课件
- 2024年单招计算机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16-2023年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预防性试验课件
- 2024-2024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真题与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