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螳螂捕蝉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学会前后比较阅读,弄明白为什么少年能够使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从而认识到劝说别人应讲究方法。4.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三、教与学的准备教的准备:有关螳螂和蝉的短片学的准备:完成预习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欣赏了词如梦令、渔歌子,今天我们继续接触中国古代寓言螳螂捕蝉,看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又能收获些什么。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螳”、“螂”注意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要写的略小,右边是它们的声旁,分别是“堂”和“郎”。2补充课题,明白出处。(1)这是一个八字成语。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螳螂捕蝉,( )。(指名说,并尝试说说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及认识。)(2)指明出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韩诗外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原文:课件出示“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3)指生读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的精确与简练。齐读。(4)你还能说一个来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吗?(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3. 小故事,大道理。“螳螂捕蝉”是一个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相信通过大家的进一步学习,一定会弄明白。(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1.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明确标准: 正确、流利、有感情。 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2)检查自读情况: 先指名分小节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诸侯 :(注意侯与候的区别要讲清,理解“诸侯”的意思。) 沾 拱 禀bng报(禀的读音和字形要注意。)乘虚而入 侍奉(3)理解词语: 毫不介意 不堪设想 乘虚而入 恍然大悟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在书中做上记号。在划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分段理由。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较为合理且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划分方式。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研读故事的前因后果,把握课文重点,感悟少年形象。1. 默读课文思考:面对吴王伐楚,大臣们的意见和少年的意见一致吗?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他们的意见一致,都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但大臣们劝说失败了,而少年却成功了。)(1)你从哪看出来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大臣们劝说吴王,结果是失败。从第十二自然段中看出少年劝说成了。)(2)指名同学来有感情朗读第1节。思考:本节的三句话写了什么?从每句话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从“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看出大臣看问题比较全面;弊大于利; 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大臣说这句话的原因。 如果吴王是个理智的、开明的、民主的君王,他可能会怎么做?会怎么想?(畅饮美酒;重奖群臣)(同座讨论,全班交流。)可事实上吴王是怎么说的?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出示相关句子: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想象众臣劝说的场景,感受吴王的固执和暴戾)。 理解: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和“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理解两个“死”的不同含义。(词性:动词、形容词)从死字里感受出吴王的霸道、专制、固执和暴戾) 我来采访一下,如果你们是吴王?为什么非要攻打楚国呢?(预设: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 老师总结,进一步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一方,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时期,谁厉害谁就称霸一方。既然吴国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为什么到嘴边的肉不吃呢?所以吴王说“谁敢来劝阻我,就处死他”体会出吴王的霸道、专横、固执。面对如此暴戾的吴王,大臣束手无策。他们散朝之后会私下议论什么呢?生交流。(3)(出示课文12节)指名同学读第12小节。 这一段话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从这个结局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恍然大悟;太有道理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将故事的前后对照起来看,然后提出自己最想弄清楚的问题。(重点筛选出问题:吴王为什么突然由原来的固执变得恍然大悟呢?或为什么大臣没有奏效, 孩子的话却有效。) 他究竟用了什么样的妙招让吴王回心转意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2交流: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出示课文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板书:螳螂捕蝉 出示:9、11节“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指名同学来读 这些话对于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描写得非常形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相信你会有很深的感受。指名同学再来读,师生评析。预设交流: (“蝉”: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蝉的心情如何,练读体现蝉的心情 “螳螂”: “拱”、“举”;螳螂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黄雀”:“伸长”,黄雀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 现在,我们再读读少年的话,你觉得他的哪句话最关键?蝉的眼前的利益是:_ ,隐伏的祸患是:_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 ,隐伏的祸患是:_ 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 ,隐伏的祸患是:_ 吴王眼前的利益是:_ ,隐伏的祸患是:_ (交流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说说它们的利益分别是什么?祸患又是哪些? 连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这些动物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心理。那么“蝉、螳螂、黄雀”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谁来读读书上的话?谁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关系?(板书)(打)(啄食)(捕)蝉 螳螂 黄雀 少年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描绘出楚国、吴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乘虚而入)(攻打)楚国 吴国 其他诸侯 师小结:其实少年讲的这个就是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补上:“黄雀在后”)(2)师: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12节:(出示课文12节)生读,谈领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说说你的收获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考虑事情要全面。要瞻前顾后,不要见利忘义,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就是全盘考虑问题。) 师:看来,大家是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老师还有个问题? 你们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来,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每组推荐一位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得到的掌声最热烈。如果不知道怎么开头,可以借鉴老师给你的方式:出示:各位爱卿,_ _ 。我若攻打楚国,_ _ _ _。所以,我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 师:(待学生讨论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吧?哪位吴王愿意先声夺人,第一个早朝? 师:大王英明!(掌声,笑声。)大王是领导者他肯定会教训人如果以后开会他还会提起此事,作为反省他会说什么啊?(一个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做任何事情也要考虑身后的隐患)(大王我还要送一句名言给你们-人在幸福之中,不可忘记跟在后面的灾害或痛苦。)3. 小结:这位吴王把改变决定的过程说得很具体。还用上了书上的许多词语,还是一位很有文采的大王啊!来!掌声欢迎第二位吴王闪亮登场!4. 学生分角色朗读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一部分。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课文。(六)总结课文: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七)拓展延伸。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在课文内容教学完成后我会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1)自由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意思。(2)理解三个“其”。(3)找找哪句话生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齐读。(4)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哪句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齐读。2. 总结课文,引出话题:生活中、学习中,你有没有发现“螳螂捕蝉”的事情存在呢?指名交流。(如人们只顾开矿挣钱,不注重环保,山体植被被严重破坏;盲目引进化工项目,周边环境被污染,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困扰;学习时贪玩,一知半解,留下学习的隐患等。有的同学整天不学习,沉迷网络游戏;有的企业老板为了自己利益,掺假造假)3.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