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资料为你而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童趣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童稚 藐小微物 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 凹 凸 二、阅读(一)1.A解释词语。张 秋毫 拟 项 强 素徐 唳 怡然 方 鞭 驱 B翻译句子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蹲其身,使与台齐。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3、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怡然自得:_。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 庞然大物:_。5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二)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鹤唳云端 鞭数十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_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_ _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_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_ 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_ 6.第一段主要采用 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 。7.“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的意思是 ,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8.“唳”的读音是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_ _ (三)1、幼时记趣选自_ _,作者_,字_,苏州人,_ _代作家。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 余忆童稚时 B、 又留蚊于素帐中 故时有物外之趣 于土墙凹凸处 C 使其冲烟飞鸣 D、项为之强 E、 余忆童稚时 常蹲其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3、翻译下列句子。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_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_ _ 5、“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 _ 7、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任选一处)_ _ 三、中考题(2007福州)1.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丰富想像:_ 仔细观察:_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_ _四、比较阅读甲童趣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或(有人)请得以(用来)贴室中。至夜蚊愈多,往咎(责怪)道士。道士曰:“吾前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8甲文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沈复。(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项为之强( )( ) (2)鞭数十( )(3)果如鹤唳云端( )( )(4)方出神( )10甲乙两文中表示“我”的意思的词语各是什么?(1分)甲 乙 11从甲文中任选两个你最喜欢的成语写下来,并就其中的一个释义。(2分)成语: 释义: 12甲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1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甲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14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乙文这则笑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 的人。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 的人。15乙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和“留”之间的不同。(2分)驱:_ 留:_ 论语十则练习(2007年湖北武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为: (2)是知也 是: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满则覆 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翻译: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_ _ 山市练习一、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shn()景(2)县邑()(3)青冥()(4)飞mng()(5)高垣()(6)睥()n()(7)禅()院(8)y()时(9)连gn()(10)倏()忽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或凭或立,不一状。( )( )(3)层层指数( ) (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 4填空。(1)本文节选自_,作者是_代著名的文学家_,字留仙,别号_。(2)这篇文章以_为顺序,描述了_过程。先看到_,不久看见_,然后又看见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神奇。二、阅读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相顾惊疑 (2)裁如星点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 3文中的山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_ 4文章结尾为什么写早行者的所见?_ (二)5.“山市”从产生到消失一共经过 次景物变化,其中第 次规模最大,第 次写得最详。6.翻译下列句子。然数年恒不一见。_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_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_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_ 7.这次“山市”最早出现的是“ ”,最后消失的是“ ”一座。8.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_ 9.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_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词语积累 内集 儿女指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似 差(ch) 拟 。 未若 因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n)疏中的“ ”一门。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 的才能。四、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_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_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_ 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 期行 期日中 舍(sh)去 乃 。 时年 。 戏 。 客 。 尊君 。 委 。 君 。 家君 。 无信 。 引 。 顾(二)通假字 不:同“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 ”一门。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 ,更写出了他的 的道理。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_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_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_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_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_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_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_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_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_ _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2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过中不至(过: )去后乃至(乃: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元方入门不顾(顾: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_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_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_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_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_ (二)2.解释字词。期行(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尊君( )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智子疑邻一、词语解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 ) 坏( )2、不筑,必将有盗。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