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山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山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山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山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编号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1 年年 1010 月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目目 录录 一、建设基础一、建设基础.1 (一)产业背景.1 (二)产业人才需求.2 二、专业发展二、专业发展.4 (一)专业建设基础.4 (二)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5 (三)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9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0 四、建设内容四、建设内容.10 (一)总体建设目标.10 (二)具体建设目标.11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11 2.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1 3、探索系统培养,贯通人才培养通道.12 4、强化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 5、转变培养方式,强化人才培养素质.12 6. 建设教学团队,满足人才培养要求13 7.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3 (三)实施方案.14 1.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14 2.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17 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纺织生产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实现课 证融合。.20 4.建立齐鲁纺织研究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28 5.构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中、高职“阶梯式 3+2”培养模式,探索区域内中高职系统培养 29 6.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渗透“精纺细织”纺织产业文化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7.打造实习、就业“双基地”32 8.丰富实训基地内涵33 9.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35 10.规范专业社团建设,推行专业技能大赛,激发专业学习激情37 11.校企共同开发、享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平台39 12.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40 13.在校企合作联盟框架内,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41 14.建立“校友网络联谊会”平台,关注毕业生发展轨迹44 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45 (一)改革举措.45 (二)保障措施.49 六、绩效考核指标六、绩效考核指标.51 七、专业建设预算七、专业建设预算.57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项目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长:高 娜(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主任,教授) 崔殿文(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客座教授) 副 组 长:常 涛(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子斌(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客座教授) 徐建民(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客座教授) 组 员:邹生成(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泰丰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客座教授) 林 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副教授) 盛文中(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淄博兰雁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德义(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书记,副教授) 刘 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程显喜(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副主任,副教授) 曹 坤(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郭学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教授) 张 坤(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邢向东(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张洪亭(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副教授) 韩丽君(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讲师) 孙 钰(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讲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 - 一、建设基础一、建设基础 (一)(一)产业产业背景背景 纺织工业是山东省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山东 省“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现阶段重大 战略性发展产业。“十一五”时期,山东省纺织工业的生产总量和经济效益 取得较快增长,全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自主创新 能力明显提高,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节能减排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 2010 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 5895 户,比“十五”末增加 2196 户。 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布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呢绒和无纺布产量居全国第 三位,色织布、印染布、化纤和服装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实现销售收入与 利润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额居全国第三位。全行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国家 科技发明二等奖 2 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27 项、三等奖 56 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14 项、三等奖 45 项;省 科技发明一、二、三等奖各 1 项。拥有中国名牌 57 个,山东省名牌 156 个, 中国驰名商标 31 个,山东省著名商标 140 个,品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在“十二五”时期,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都把纺织工业列为重大战 略性发展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都为纺织产业的 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构建产业 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竞争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为建设纺织强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2 - (二)(二)产业产业人才需求人才需求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山东省纺织产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产 品档次提升、技术装备更新和产业链延伸,核心竞争力逐渐提高,但依然面 对诸多问题与矛盾,如低水平产能过大、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生产要素价格不断走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低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其中,劳动力缺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始终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已成 为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学历都不高,而且 企业与企业间不平衡,鲁东、半岛地区和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不平衡的现象 更明显,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 20%40%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项目组 对鲁泰纺织、魏桥纺织、愉悦家纺、泰丰纺织、东营三阳、东营天信、孚日家 纺、青岛即发等 25 家有代表性的纺织集团或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状况调 研。调查结果显示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平均比例仅为 7.1%;现代纺织技术 专业的高职生在企业中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技术工作与基础管理工作,排在 岗位前四位的分别是质检员、工艺员、试验员和设备维护员。以滨州周边地 区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为例,排前三位的是魏桥纺织约 300 人/ 年,鲁泰纺织约 130 人/年、愉悦家纺约 60 人/年,技术岗位需求排前三位的 分别是纺织产品的质量控制人员(56%)、工艺设计人员(40.1%)、车间班组 管理人员(36.6%)(见图 1-1),在这些技术和管理岗位上需持有纺织品设计 师、纺织纤维检验工、纺部工艺指导工、织部工艺指导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3 - 30.2 31 19.4 25.9 40.1 36.6 22.4 56 16.8 0102030405060 引进纺纱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 引进织造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 引进实验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 新一代国产设备操作维护人员 工艺设计人员 车间班组管理人员 纺织产品的试验检验人员 纺织产品的质量控制人员 纺织产品的营销人员 百百分分率率(%) 图 1-1 企业技术岗位需求情况 行业应当是一条环环相接的链条,纺织企业和纺织教育是现代纺织行 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主要环节。毋庸置疑,构建起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 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 代纺织产业体系,必须致力于现代纺织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纺织产 业培养出更多、更好、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快优秀纺织专业技术 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形成人才资源高地,提升纺织专业服务纺织产业经济 发展的能力,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 据业内专家分析,预计我省近五年内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将在 10000 人以上。目前,山东省开设“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 4 所高职院 校年毕业生数不足 800 人。因此,“十二五”期间,为早日实现由“纺织大省” 到“纺织强省”的建设目标,助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山东省纺织工业“十 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公共服务平台 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高技能人 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习培训基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已成为一项非常迫切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4 - 的任务。 二、专业发展二、专业发展 (一)(一)专业专业建建设设基基础础 我院纺织专业始建于 1978 年,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开 设此专业历史较早的院校之一,在业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是学院三大骨干专业群所属核心专业之一。培养的学生已超过 5000 多人, 现有在校生 510 人。自 2001 年开始招收 5 年一贯制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 业学生,并将传统的“纺织”专业改造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现拥有现代棉纺技术和纺织材料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现代织 造技术、纺纱工艺设计、织物结构与设计和纺织品检测技术四门院 级精品课程;2009 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2010 年“现代纺织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 年“现 代棉纺技术”教学团队及“织物类课程与实训”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 队。 目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纺织品设计”等相 关专业内在联系紧密,课程和技能训练项目相互交叉渗透,构建起以“现代 纺织技术”专业为骨干核心的纺织专业群,“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 展较好地带动了这些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 现建有纺纱、机织、纤维检测、纱线检测、纺织品检测、纺织品设计、纺 织品检测等一批具有先进仪器设备和一定科研水平的实训中心。与此同时,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一体”,采用“名校加名企育优生”的战略,大力实 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三阳纺织有限公司、山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5 - 东泰丰纺织有限公司、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兰雁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 团等 35 家省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2008 年 4 月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纺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2004 年 9 月与三阳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三阳 班”,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办学;2010 年 6 月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 作,联合办学并成立“鲁泰班”,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把人才培养 的标准进行量化,按照职业标准双方共同开发课程,鲁泰纺织派生产实践 专家讲授专业课程,鲁泰班的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毕业优先录用为职工;并设立“鲁泰教师奖”和“鲁泰学生奖学金”,打 造出“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有力的促进了 产学研工作,实现了“校企融合”,合作就业,校企双方达到“零距离”对接。 良好的社会美誉度使合作企业也纷纷在纺织服装系设立企业奖学金,如“韩 国姜德龙奖助学金”、“三阳奖学金”、“日本大金奖学金”,用以资助鼓励品 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专业信心,激发专业学习激情。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 生具有“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特点,就业率已连续五年 保持 100,校内人才市场反馈的供求比例达 1:8。 (二)(二)专业专业建建设设特色与特色与优势优势 1.校企合作办学成果显著 多年来,遵循“立足行业,服务全省,校企联动,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 坚持走“强特色、重内涵、上水平”的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名校加名企育人 才”的人才培养战略,注重与企业进行多方面合作,先后为山东泰丰纺织有 限公司、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举办 基层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和“金蓝领”培训班等四十多班次,培训人员达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6 - 2000 多人。在 2008 年成立“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基础上,2010 年 6 月与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办学成立“鲁泰班”。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逐渐形成了“依托企业、紧跟行业技术进步,服务企业、 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特色。形态分析法在纺织新产品设计中 的应用荣获济南市第十届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其 中减少纯棉纱棉结的技术、车间空调节能装置的改造等多项成果被企业利 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2.专业建设不断深入 2009 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作为学院重点剖析专业,顺利通过山东省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很好地发挥了专业建设引领辐射作用;2009 年又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2008 年来,主编或参编出版了国家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纺纱工艺设计、纺织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纺纱设备与 工艺、织造设备与工艺、纺织专业英语、色织工艺学和部级“十一五” 规划教材纺织企业管理。 3.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扎实推进 以服务山东纺织产业发展为宗旨,突出能力培养,构建了以岗位能力 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基本实现项目导向、任务 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注重过程考核,加强教学监控。现拥有现代棉纺技 术和纺织材料学2 门省级精品课程,现代织造技术、纺纱工艺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和纺织品检测技术4 门院级精品课程。 4.产学研特色初步形成 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建设了纺纱、机织、纤维检测、纱线 检测、纺织品检测、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等一批具有先进仪器设备和一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7 - 定科研水平的实训中心,为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教学做一 体”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2005 级学生在 2007 年全国高职高专面 料设计大赛中获银奖;2009 年全国纱线设计大赛中,2007 级现代纺织技术 专业学生获得优秀奖,这是众多参赛高职院校中唯一获得的奖项。 课题高职纺织类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 省第六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人力素质” 的现状和职业院校产教结合现状的研究荣获 2006 年度山东省省级教育系 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与学生发展的追踪调查、高 职纺织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调查报告和山东省高职院校纺织类专业双师 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研分别获 2009 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 二等奖;高职输出与企业需求的调研报告获 2010 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 调研成果二等奖;棉纤维性能检测设计方案荣获首届中国实践教学方案 设计大赛二等奖。自 2005 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120 多篇,EI 检索 3 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0 余篇;已鉴定或结题的教科研项目 10 多项;申请专利 5 项。2010 年获准省级以上课题立项 7 项(见表 2-1)。 表 2-1 纺织服装系 2010 年省级以上立项课题 课 题 名 称负责人批准单位 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林 英教育厅 高职纺织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李 泉教育厅 高职服装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谷为新省职成教所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机织技术课程改革研究郭学先省职成教所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德义省职成教所 高职织物小样实训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韩丽君省职成教所 高职纺织品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刘 华省职成教所 5.建有设施优良、共享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下设纺纱实训室、机织实训室、纺纱工艺设计实训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8 - 室、纺织品设计实训室、纺织产品检测实训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达 300 余 万元。学院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纺织纤维检验工、纺织设备保全 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见表 2-2),为专业教改提 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支撑。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情况见表 2-3。 表 2-2 校内实训室的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主 要 作 用 纺纱实训室 纺纱工艺与设备的调试与维护,了解纺纱设备的结构,并训练安装、 调试,能进行纺纱操作工、保全工鉴定。 机织实训室 机织工艺与设备的调试与维护,了解织机结构,并训练安装、调试, 能进行织造操作工、保全工鉴定。 纺纱工艺设计实训室真实性的纺织工艺设计 纺织品设计实训室 进行卷绕织轴、穿综、穿筘、定纹板及设计和织造小样;利用 CAD 技术进行织物设计和样品织造 纺织产品检测实训室 对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常用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对纺织品中的纤维 品种进行分析,能进行纤维检验工鉴定。 表 2-3 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一览表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丰纺织有限公司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兰雁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齐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山东昊龙集团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星集团 山东大海集团 6.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深入 不断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把成人大专学历班、成人中专学历班和 培训班都建到了企业,实现了厂中有校。教师不仅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理 论培训,同时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及横向课题研究等工 作,并及时将生产中的典型产品、技术问题、代表案例、岗位规程和技术标 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9 - 7.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 90%以上,首岗稳定率为 88%,就业率连续四年 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业内具有很高的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涌现出 了以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殿文、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理事会 秘书秦桂玲、山东岱银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宁传军、泰丰纺织集团公司副 总经理亓同丽、济南宏业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奎、原山东省纺织厅 供销公司总经理索桂森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体现出“综合素质高,动手 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特点。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 达到 100%。 (三)(三)专业发专业发展存在的展存在的问题问题 随着我省纺织产业及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校企 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 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专业建设还依然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建设与纺织产业协调发展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 2、产学研合作模式与行业技术应用的问题; 3、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问题; 4、中高职“递进式 3+2”纺织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衔接问题。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 备纺织产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拥有生产、设计、质量控制、基层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0 - 能力,能够从事原料选配、工艺设计、产品生产、质量检测、过程控制、生产 管理等工作的纺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建设内容四、建设内容 (一)(一)总总体建体建设设目目标标 以服务山东纺织产业发展为宗旨,适应区域内纺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和升级换代的需要,提升专业服务纺织产业发展能力,发挥专业引领辐射 带动作用,培养纺织产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行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 作联盟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精纺细织”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3 阶段 6 学期 9 单元”学工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创建中高职“阶梯式 3+2”培养 模式;推行“车间课堂”,渗透“精纺细织”的纺织产业文化;建立“鲁泰杯纺 织职业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组建学生“纺织专业社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校企联合建立“纺织产品虚拟工艺”、“纱线虚拟生产”、“织物虚拟生 产”实训室;完善专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建立由企业代表、行业代表、 校友会成员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委员会”,建立“校友网络联谊会” 平台。 通过两年建设,使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的基础上,建成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能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特色专 业。 (二)具体建(二)具体建设设目目标标 1.创创新新办办学体制机制学体制机制 实行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鲁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1 - 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泰丰纺 织集团等单位成立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完善治理结构。 2.推推进进校企校企对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一套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完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 学管理、质量保障、考核评价体系。 (2)实施“369”学工交替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3)构建以纺织生产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 实现课证融合;建成工学结合的现代棉纺技术等 6 门省级、院级精品课 程,形成精品专业课程群,并与企业共同开发相关教材、课件、视频、工艺 等教学资源,创建纺织专业教学资源库。 (4)加强产学研结合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依托纺织职业教育校企 合作联盟,建立“齐鲁纺织研究院”,下设“纺织工艺技术中心”、“纺织品设 计技术中心”和“纺织品检测技术中心”等三个中心,成立“功能纱线开发工 作室”、“面料设计工作室”,采取多种形式,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为企业完成 技术服务 10 项以上;申请专利 4 项,承担各类培训 3000 人日、职业技能鉴 定 300 人次;编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材 6 本;立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 题 10 项;完成校企横向科研项目 4 项;完成科研论文 20 篇,著作 2 部。 3、探索系、探索系统统培养,培养,贯贯通人才培养通道通人才培养通道 创建中高职“阶梯式 3+2”培养模式,中、高职与企业共同制定现代纺织 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注册入学、师资共享、校企共育、订单就业” 的中高职衔接通道,实现“专业衔接、内容融通、岗位对接”,系统培养纺织 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2 - 4、 、强强化化实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质量量 (1)完善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扩建纺纱实训室、机织实训室;新建快 速纺纱实训车间,使之成为校企共建、共管,并融学生实训、师生技术研发 和职业技术鉴定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2)推行“车间课堂”,渗透蕴含“精纺细织”理念的精神文化建设,强化 实验室文化、企业文化长廊、企业专班等环境文化建设,完善“民主、规范、 保障、激励”的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纺织专业社团”“ 纺织企业论坛”等行动 文化建设。 (2)建设依托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校企共管顶岗实习” 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密切联系特色中小企业,共同打造、新建 7 家实习、就 业“双基地”。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 100%。 5、 、转变转变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强强化人才培养素化人才培养素质质 (1)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完成现代棉纺技术等 6 门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2)纺织专业社团涉及学生面不少于 50%,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 课题立项不少于 15 项,完善“鲁泰杯纺织职业技能大赛”制度,使专业技 能大赛涉及学生面不少于 80%;“双证书”比例达到 100%。 (3)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纺织产品虚拟工艺”、“纱线虚拟生产”、“织物 虚拟生产”实训室。 (4)校企共同开发、享用专业教学资源,更新优化现代纺织技术网,形 成可供全国同类院校共享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平台,共同培育学生与 企业职工。 6. 建建设设教学教学团队团队, ,满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足人才培养要求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3 - 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建立校企人员互聘机制;培养专业 带头人 1 名,聘请行业高水平兼职专业带头人 1 名;培养 4 名骨干教师,3 名青年教师;通过培养和引进,使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双师素质教师与专业 教师比例达到 95%,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聘任 26 名兼职教师,确保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2。 7.实实施第三方施第三方评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价,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1)形成由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教 学质量管理三线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社会评校三方评价构成的“33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在“纺织职教联盟”内,建立由企业代表、行业代表、校友会成员组 成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委员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 价信息反馈到招生、教学、就业环节,形成“闭环全息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3)建立“校友网络联谊会”,关注毕业生发展轨迹。 (三)(三)实实施方案施方案 1. 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纺织职业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校企合作联联盟理事会盟理事会 (1)实行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成立理事会,完善治理结构 贯彻学院“名校加名企育优生”的战略,实行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理 事会成员由 9-11 人组成。理事会是纺织服装系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 理事会对纺织服装系的发展规划、投资融资管理、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4 - 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分配激励机制、机构设置、人事 任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逐步形成“方案共 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共同 发展”的融合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经学院党委批准后负责聘任或解聘纺织 服装系主任、副主任、财务负责人。对所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全责。 实行相对独立、经费包干、创收归己、完善税收、支配自主、日清月结、接受 审计的财务管理办法。 (2)实行全员聘任制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全员聘任制,由理事会提出行政班子人选(主任、 副主任、财务负责人)的聘任意见报学院党委审批后由理事会聘任,由行政 班子提出部门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的聘任意见报理事会审批后由理事会聘 任,由部门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共同提出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及一般行 政工作人员的聘任意见,经行政班子研究同意后报理事会聘任。 纺织服装系现有教职工仍按照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在编职工管 理,随着纺织服装系的发展,以后引进的人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聘任形式; 在职称评聘、创先争优方面由学院单独向纺织服装系下达指标,由纺织服 装系独立完成推荐工作;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打破干部的终身制, 打破教师的终身制,变干部的任命制为干部的聘任制,变干部的级别制为 干部的岗位制,真正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3)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执行理事会 决议并接受理事会的领导,对全系的行政工作负总责,并负责提名聘任或 解聘各部门负责人。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5 - 纺织服装系下设综合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建设办公室、技术 应用中心,各办公室及中心设主任一名,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成员担任,承担 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各办公室及中心主任由系主任提名理事会聘任。 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如文秘管理、会务安排、对外合 作交流、奖惩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据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带来的企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数量的变化, 合理配置学院的资源,使之与企业和市场对接。负责招生就业、学生顶岗实 习、学生教育管理及学生党团工作,并制定学生管理的各项考核细则,为学 生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设计咨询,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纺织专 业社团的建立、完善,做好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对接,将企业文化与校园 文化有机结合,将企业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创新 精神与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能力。 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 确定课程体系、合理开发课程和教材、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负责 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等工作;依据相关规定 聘用和管理兼职教师。 技术应用中心负责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发 展状况,确定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和内容,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横 向课题研究,负责研究成果在合作企业的推广应用,负责专任教师研修计 划的制定及教科研工作的责任制定与考核工作,为企业员工开发培训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6 - 及相关课程,负责在岗职工的学历教育,负责职业技能大赛的筹备、考级考 证等。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组织结构见图 4-1。 图 4-1 理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2.实实践和践和优优化化“循循环环培养、多位融合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立足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校企合作、产教 结合为切入点,实践和优化“循循环环培养、多位融合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 式。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7 - 图 4-2 “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4-2 所示)是指 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合作办学(鲁泰班、三阳班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合约,实习、顶岗、就业到合约企业,融学 生与员工为一体;企业实践专家参与核心学习领域的教学,教师在企业挂 职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融教师与师傅 为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发,学生在校的学习与 企业工作同步,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为一体;核心学习领域的学习即可 以安排在学校的实验、实训室,也可以安排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利用校企共 同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融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为一体;学校 与企业共同根据企业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制订课程评价标准,校企双 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融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为一体;建立校 企合作班的专用教室,把企业文化引入教室,同时合作班的学生积极参与 企业的各项活动,学校的活动也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8 - 化为一体;达到校企优势互补、教学生产融合的双赢模式。 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 企业需求、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该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 “369”模式(见图 4-3): “3”是“三阶段”,即认识企业阶段、专业学习阶段、企业顶岗阶段;“6” 是“六学期”即在校的三年,国家规定划分的六个学期,分别完成公共基础 课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企 业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岗位独立工作;“9”是“九单元”,即在六学期的基础上, 把第 2、3、4 三个学期分为前后两个单元,分别完成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训。 第一学期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并在最后 2 周安排到纺织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达到感性纺织、认识纺织 的目的;第 2、3、4 三个学期的前半个学期安排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教学 做一体室、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后半个学期安排与纺织生产紧密相关的核 心课程在实训车间中进行,专任教师与理事单位的实践专家合作,共同按 照行业技术标准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并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以纺织企业岗 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把需要掌握的知识 与技能融为一体,开设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将专业基本素质、 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边做边学的教学 模式,并最终通过相应的技能考核;第 5 学期在纺织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 生在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参 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 力,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校企统一管理考核,通过顶岗训练,实 现“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19 - 过考核颁发记载有其工作岗位、工作成绩、工资待遇的工作经历证书;第 6 学期学生在纺织企业相关工作岗位(操作员、设备员、实验员、工艺员、质 检员),在工作中选取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 图 4-3 “369”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达到学校与联 盟理事单位有机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与联盟理事单位共同根据 行业企业标准开发课程,并由双方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了边做 边学、学工交替的教学模式,达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3.构建以构建以职业职业能力能力为为目目标标、以、以纺织纺织生生产过产过程程为导为导向、基于向、基于职业岗职业岗位任位任职职 要求的要求的课课程体系,程体系,实现课证实现课证融合。融合。 (1)依托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项目组对近三年毕业生调查显示,87%就业于管理比较规范的山东省 大中型企业。通过对鲁泰纺织、泰丰纺织、三阳纺织、天信纺织、昊龙纺织、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20 - 德源纱厂等 6 家企业生产实践专家及人力资源主管的调研,确定了现代纺 织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见表 4-1。 表 4-1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主要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岗位工艺员、实验员、质检员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纺织产业 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拥有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基层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原 料选配、工艺设计、质量检测、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纺织高端技能型专 门人才。 岗位证书岗位证书 纺织纤维检验工、纤维梳理工、粗纱工、细纱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织布工等中、 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循环培养、多位融合” 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企校合 作”订单培养,企业提供未来就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校企双方 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形成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 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纺织职业能力 为目标、以纺织生产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见 表 4-2、表 4-3、表 4-4、表 4-5。 表 4-2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 1)纺织产品市场营销 2)纺织产品合同的签订 3)原料成本的核算 4)纱线成本的核算 5)织物成本的核算 6)原料质量的检测 7)原料的选配 8)纱线性能的预测 9)纺纱工艺的设计 10) 纺纱设备的配备 11) 纺纱生产工艺的实施与调整 12) 纺纱设备的操作与质量把关 13) 纺纱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14) 纺纱产品的质量测试与数据分析 15) 纺纱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6) 机织工艺的设计 17) 机织设备的配备 18) 机织物生产工艺的实施与调整 19) 机织设备的操作与质量把关 20) 机织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21) 机织产品的质量测试与数据分析 22) 机织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3) 车间温湿度的控制 24) 车间含尘量的控制 25) 车间噪音的控制 26) 纺织车间的管理 表 4-3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21 - 1)纺织产品市场营销 2)纺织产品合同的签订 纺织产品市场营销 3)原料成本的核算 4)纱线成本的核算 5)织物成本的核算 纺织成本核算 6)原料质量的检测原料检测 7)原料的选配 8)纱线性能的预测 9)纺纱工艺的设计 10) 纺纱设备的配备 纺纱工艺设计 11) 纺纱生产工艺的实施与调整 12) 纺纱设备的操作与质量把关 纱线生产 13) 纺纱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纺纱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14) 纺纱产品的质量测试与数据分析 15) 纺纱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纺纱产品的质量测试、分析与控制 16) 机织工艺的设计 17) 机织设备的配备 机织工艺设计 18) 机织物生产工艺的实施与调整 19) 机织设备的操作与质量把关 机织物生产 20) 机织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机织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21) 机织产品的质量测试与数据分析 22) 机织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机织产品的质量测试、分析与控制 23) 车间温湿度的控制 24) 车间含尘量的控制 25) 车间噪音的控制 车间环境的控制 26) 纺织车间的管理纺织车间的管理 表 4-4 学习领域的转换对照表 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纺织基础 纺织产品市场营销纺织产品市场营销 纺织成本核算纺织成本核算 原料检测原料检测 纺纱工艺设计纺纱工艺设计 纱线生产现代棉纺技术 纺纱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机织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分析 纺织设备的维护 纺纱产品的质量测试、分析与控制纺纱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机织工艺设计机织工艺设计 机织物生产现代机织技术 机织产品的质量测试、分析与控制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22 - 车间环境的控制车间环境控制 纺织车间的管理纺织车间管理 表 4-5 学习领域任务描述 序号序号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主要教学目标概述主要教学目标概述 1 纺织基础 1.熟悉纺纱所使用的原料; 2.掌握纺纱工艺的流程及纺纱的相关设备; 3.掌握机织工艺的流程及机织的相关设备; 4.熟悉针织的相关设备及工艺; 5.了解非织造布生产的相关工艺与设备。 2 纺织产品市场营销 1.具有单独进行纺织品营销的能力; 2.能与团队共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 3.能进行营销方案的规划。 3 纺织成本核算 1.熟悉影响原料、纱线、织物、销售成本的参量; 2.掌握成本计算的方法。 4 原料检测 1.掌握原棉的检测指标; 2.熟练使用仪器对原棉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 3.能对常用仪器进行维护、保养; 4.能对原棉进行等级评定; 5.掌握化学纤维的检测指标; 6.能使用仪器对化学纤维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 7.熟悉毛麻绢的检测指标; 8.能使用仪器对毛麻绢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 9.取得纺织纤维检验工高级以上证书。 5 纺纱工艺设计 1.能选配纺纱原料; 2.能预测所纺纱线的性能; 3.能确定纺纱工艺流程的; 4.能进行纺纱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5.能进行纺纱设备配备计算; 6.能利用书籍、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对新型纱线进行设计。 6 现代棉纺技术 1.熟练选择合适的加工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 2.熟练选择生产设备,根据原料性能选择开松、分梳设备; 3.能根据企业具体的原料、设备、人员情况安排生产工艺; 4.能根据工艺设计表,变换各工艺参量,并确保各工序设备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5.能熟练操作纺纱设备,并确保生产过程的无故障运行; 6.能在生产过程能及时发现半成品或成品中的疵品,并能准确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 理; 7.完整做好测试记录,并可接助计算机进行这项工作; 8.能利用书籍、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得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并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及交流表达能力。 9.取得纤维梳理工、粗纱工、细纱工中的一项中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7 纺织设备的维护 1.能进行纺纱设备的清洁、维护和保养; 2.熟练掌握一种纺纱或机织设备的维修保养; 3.熟悉至少一种纺纱或机织设备的揩车、检修; 4.取得中级及以上保全工职业资格证书。 8 纺纱产品质量检测 与控制 1.了解纺纱成品及半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 2.能进行纱线及纺纱半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在检测中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温 湿度的控制,能按规范操作检测试验仪器,能正确处理试验数据) ;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 23 - 序号序号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主要教学目标概述主要教学目标概述 3.能根据测试数据对半成品及纱线的质量进行分析,并能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相关措 施; 4.能根据 USTER 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5.取得纺织检测员技能资格等级证书。 9 机织工艺设计 1.用织物 CAD 绘制结构图; 2.能织制织物小样; 3.合理选择织造工艺流程; 4.正确选择与计算织造工艺参数; 5.合理织物设计规格; 6.正确计算织造设备配备; 7.能预测所织织物的性能; 8.取得纺织面料设计师技能资格等级证书。 10 现代机织技术 1.熟练选择合适的机织工艺流程; 2.熟练选择生产设备; 3.能根据企业具体的原料、设备、人员情况安排生产工艺; 4.能根据工艺设计表,变换各工艺参量,并确保各工序设备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5.能熟练操作纺纱设备,并确保生产过程的无故障运行; 6.熟练测试半成品质量和监控生产运行; 7.能在生产过程能及时发现半成品或成品中的疵品,并能准确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 理; 8.能按照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在其责任范围内根据企业要求实施维修措施; 9.能利用书籍、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得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并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及交流表达能力。 10.取得织布工中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11 机织产品质量检测 与控制 1.了解纺纱成品及半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 2.能进行纱线及纺纱半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在检测中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温 湿度的控制,能按规范操作检测试验仪器,能正确处理试验数据) ; 3.能根据测试数据对半成品及纱线的质量进行分析,并能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相关措 施; 4.取得纺织检测员技能资格等级证书。 12 车间环境控制 1.熟悉各车间对温度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