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院灭火紧急疏散预案.doc_第1页
省医院灭火紧急疏散预案.doc_第2页
省医院灭火紧急疏散预案.doc_第3页
省医院灭火紧急疏散预案.doc_第4页
省医院灭火紧急疏散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灭火紧急疏散预案1目的:为了严格管理消防工作,保障医院财产和职工、患者的人身安全,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增强防范和抵御火灾的能力,尽可能减轻火灾损失,做到有备无患,特制定本方案。2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医院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或其他自然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3职责:31在院保卫处的监督指导协助下,保安部负责制定并完善灭火、紧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32保安部制定防火检查相关制度报保卫处批准后执行,并按要求做好防火安全检查,协助科室做好火灾隐患的整改,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管理好消防器材及自动防火报警设施,保证消防器材及设施完好无损、正常运转。如发现消防器材及设施丢失或不能正常使用,应及时报告保卫处并提出整改意见。33各科室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把消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要求配备安全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建立健全防火管理组织、岗位防火责任制和相关工作制度,对所属的重要防火部位、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严格管理。努力落实防范措施、责任到人,积极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34各有关科室要密切协作,加强对新上岗人员(新调入人员、实习进修人员)临时工、季节工和重点工种人员及外单位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防火知识培训,重点工种做到持证上岗。35各义务消防队员在保卫处指导下开展工作,义务消防队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消防培训和演练,熟悉掌握医院指定的灭火、紧急疏散预案和消防设施的分布位置。36外来的施工单位应加强本单位所属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遵守医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区域发生火警后,迅速组织人员携带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当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撤离。4.火灾现场领导及分工:4.1总指挥:由院值班最高领导和项目执总担任,全面负责火灾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4.2副总指挥:由保卫处、保安部领导担任,协助总指挥的工作。4.3保安部工作人员:负责接报警、灭火器材的调配供应,设置火灾现场警戒,维持现场秩序和救援车辆、人员的引导工作及火灾事故现场的保护。4.4各义务消防队:由保卫处或各义务消防队长具体组织指挥,按各自的岗位分工保护设备、参加灭火,紧急情况下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转移物资。5、火灾的扑救5.1接警5.1.1报警电话火警电话:119. 保卫处值班电话:85988222监控室电话:85988354物业公司保安部值班电话:859881105.1.2自动火灾报警设备接收的火警信号由监控室值班人员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核查,对有值班人员的部位进行电话核查,对无人值班的部位通知保安部值班人员到现场核查,对核查无误的火警,分别报告保卫处和保安部值班人员、保卫处和保安部领导、119报警服务台、相关院领导。5.1.3对职工、患者或其家属发现的火警,先由发现人员就近取灭火器进行灭火的同时,通知保安部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立即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现场进行灭火,如火情难以控制,及时通知监控室,报119报警服务台、保卫处及保安部领导、相关院领导。5.2出警5.2.1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并携带干粉灭火器。根据起火的部位,决定是否带上消防水带及消防栓开关。(需带上消防水龙带及开关的部位:宿舍楼、单身楼、中心供氧、后勤、高压氧、家属院等)。5.2.2根据现场的情况,如是初期火灾赶到现场的人员能够控制,应及时安排人员使用必要的器材灭火。灭火后要核实是否确实没有留下火种,并将灭火情况报告保卫处和保安部领导。5.2.3如果现场的火势难以控制,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的同时,按预案的分工,及时安排人员从附近的室内或室外消防栓处接通消防水带,同时通知监控室值班人员报警。5.2.4监控室通知电工给着火部位断电。通知保安部人员及院的义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救灾。5.2.5先期到达的保卫处或保安部领导指挥灭火,院领导任灭火总指挥。领导未到时由保卫处或保安部值班人员负责指挥现场人员灭火、疏散人员和转移物资。5.2.6赶到现场的义务消防员要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根据任务分工分为四个组。5.2.6.1灭火行动组由着火部位的工作人员和保安部人员组成,负责灭火工作。5.2.6.2通讯联络组由保安部值班人员和监控室人员组成,负责报警、组织灭火救援人员、警戒火灾现场和引导消防队灭火工作。5.2.6.3疏散引导组由保安部、保卫处及医院指定部门的义务消防队员及起火部位的部分工作人员组成,负责从现场转移物资和引导人员疏散。5.2.6.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各医疗、医技科室的义务消防队员组成,负责带上必要的药品和设备到现场协助救助伤员。同时需注意物资的安全,防止丢失和损坏。5.2.7依据现场的情况,应就近接通两组以上的消防水带,一组灭火,一组控制火势的蔓延或给易燃、易爆物品降温,预防发生爆炸引发更大的事故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2.8现场的指挥人员应安排专人来规定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火灾现场、妥善安排脱离火场的人员,组织救护受伤人员。5.2.9保卫处、保安部和义务消防人员要对医院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消防灭火,疏散人员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6、火灾的处置原则和方法6.1初起火灾扑救的原则: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6.1.1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扑救,一举扑灭。6.1.2救人第一是指火场中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灾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的救人脱险。6.1.3集中兵力是指现场灭火责任人,要按照灭火预案把灭火力量集中于火场的中心,把灭火器材集中使用,以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火灾。6.1.4先重点、后一般是指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火场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人和物相比人是重点;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贵重物资是重点;火场上风方向和下风方向相比,下风方向是重点;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重点;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区域和普通区域相比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区域是重点;可燃物集中区域和可燃物较少的区域相比可燃物集中区域是重点。扑救初起火灾比较容易,扑救的基本对策与原则是一致的,无论是义务消防人员还是专职消防人员或是一般群众,要做到及时控制和扑灭初期火灾,主要是依靠现场施工人员和义务消防员,因为他们对本单位的情况最了解、最熟悉;只要方法得当,扑灭及时,合理正确的使用灭火器材,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减少灾害。6.2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而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就成为灭火的基本途径;要根据火灾现场物质燃烧的性质而采取灭火措施。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可把灭火的基本方法归纳为四种:即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6.2.1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体上,将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物体的燃点以下,使之停止燃烧,这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灭火剂主要是水。一般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火场上除了用冷却方法直接灭火外,还可以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燃烧。也可以用水冷却建筑物件、高压力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发生爆炸。6.2.2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氧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适应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和容器内的火灾。具体操作如下:6.2.2.1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6.2.2.2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充填燃烧区域。6.2.2.3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及设备上的部件来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进入。6.2.3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到安全地点,从而使燃烧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和电气火灾,采取隔离灭火的措施很多:6.2.3.1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6.2.3.2关闭设备或管道上的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6.2.3.3排除设备、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6.2.3.4阻止、疏散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6.2.3.5拆除与火源相连的易燃建筑,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6.2.4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用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燃烧链反应而使燃烧停止。采用此法可使用的灭火器有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要有足够的灭火剂喷射在燃烧区,使灭火剂参与阻止燃烧反应,在采取阻燃措施时,要同时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火场上具体采取什么方法灭火,应根据燃烧物质状态,燃烧特点和火场情况以及灭火器材装备的性能来确定。7、常见火灾的处置7.1可燃、易爆气体火灾的处置7.1.1火灾描述可燃气体、易爆气体着火后,火势猛、发展快、破坏力大,在强烈的热流面前,灭火人员不容易接近,对灭火兵力的部署和灭火设备的配备以及灭火战术的运用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和不利条件。7.1.2在生产、生活中,一旦发生易燃、可燃气体着火不要惊慌失措,应采取以下措施:7.1.2.1临时设置现场警戒范围,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7.1.2.2在泄露范围区域内,禁止使用各种明火,关闭所有点火源。7.1.2.3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防止引燃、可燃、易爆气体。7.1.2.4使用灭火剂或者土、沙掩埋封堵,可燃、易爆气体流散。7.1.2.5发生在室内的泄露事故,要采取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7.1.2.6在采取一定措施的同时,及时报警。7.2电器、电缆火灾的处理7.2.1火灾描述电器、电缆火灾主要是由电器及线路本身及其引燃周围可燃物。一旦着火则火速快、烟雾大,又是带电灭火,扑救有较大的困难。7.2.2电气火灾的处置重点是防止人员触电伤亡,同时尽快将火势控制住再行灭火,具体做法:7.2.2.1迅速切断电源,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时,要用专用工具剪断电线。7.2.2.2遇到电线落地情形时,要划定危险区域并有专人看管,以免触电伤亡。7.2.2.3注意高压电伤人和毒气熏人。7.2.2.4除使用灭火器等手段外,如是地表或电缆沟的电缆还可以利用土、沙埋的方法进行灭火。7.2.2.5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7.3油漆火灾的处置7.3.1火灾描述油漆属于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燃烧迅猛并伴有毒性烟气排放,并有一定的爆炸危险。7.3.2处置油漆火灾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灭火器进行有效的灭火。还要注意:7.3.2.1快速隔离或转移未燃油漆。7.3.2.2防止爆炸伤人。7.3.2.3防止毒气伤人。8、应急疏散火灾发生后,除了按照灭火程序进行灭火以外,紧急情况下还要疏散人员和物资。8.1人员疏散8.1.1疏散人员要有秩序地服从指挥人员和按疏导人员的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8.1.2疏散要有顺序。疏散应以先着火层,后以上各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每个病区的人员要按指定的疏散通道撤离。8.1.3疏散中禁止使用普通电梯,要徒步走安全通道。8.1.4所有医院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要保证所有患者安全疏散后再撤离。8.1.5对重点部位或科室要单独制定应急疏散预案。8.2物资财产疏散8.2.1对于那些可能扩大火势和爆炸危险的物资、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以及能影响灭火工作的物资,应优先予以疏散。8.2.2应紧急疏散的物资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档案资料;贵重的仪器、仪表;妨碍灭火的物资。8.2.3在组织、指挥人员抢救、疏散物资时,要有院方及保安部专人负责,使整个疏散工作有条不紊。疏散物资时,应首先疏散受火威胁最大的物资,疏散的物资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堵塞扑救火灾的通道,并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防止这些物资的丢失和损坏。9、火场自救9.1火场自救的方法9.1.1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弃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要先迅速做些必要的防护准备(如穿上防护服或质地较厚的衣物,用水将身上浇湿等,)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9.1.2脱险时,应尽量观察判明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9.1.3探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烟火封堵的情况,选择一条最为安全可靠的路线。如逃生必经路线充满烟雾,可做简单防护(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穿过烟雾区。9.1.4选择逃生路线时,应根据着火情况,优先选用最简单,最安全的通道。9.1.5如正常通道均被烟火切断时,可利用绳子等连接起来,拴在牢固的物体上,沿绳下到安全楼层或地面上。9.1.6如果处于二层楼的高度,在等不到救援而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有些也可以跳楼逃生。但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柔软物品,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自然落下。9.1.7在各种通道均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可以退至尚未燃烧房间,关闭门窗。还可以用衣物等将门窗遮挡,防止烟雾窜入。有条件时,要不断向门窗上泼水降温,延缓火势蔓延,等待救援。9.2火场自救应注意的问题9.2.1在室内发现外部起火,开启房门前,应先触摸门板,如果有发热或者烟雾从门缝窜入时,不要贸然开门,应缓慢开启,设法从其他出口逃脱。必须开门时,要在一侧利用门扇做掩护,防止被烟气熏倒或被热浪灼伤。9.2.2逃生时,要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延缓烟雾沿人们逃离的通道流通。通过浓烟区时,最好以低姿势前进或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9.2.3呼救时,除大声呼喊外还应挥动鲜艳醒目的物品,夜间还可以用手电筒等发光信号或敲击金属等物品,以引起其他人员注意。有条件的应通过各种通信工具按报火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