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9 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达到课标要求,复习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实词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虚词主要指: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等。2恰当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难以直译的句子,也可以意译,译出原文大意,力求通畅,努力做到文字优美。3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及主旨。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语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习题训练】(一)(2015 东营)(8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强而有力。儳():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 公伤股,门官歼焉。_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_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_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_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_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_(二)(2014 东营)(8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注释: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殊快:很舒服。 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左右:古代以左为上,以右为尊。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必先苦其心志 苦: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三)(2013 东营)(8分)【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僰(b),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伫,站立。佁然,静止貌。褫(ch),剥去,脱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元方入门不顾 顾 耻己之不如也 耻 思所以败之 所以 乃袖茅栗以往 袖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四)(2012 东营)(8分)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嵚(q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罴(p):棕熊。 澧(fng)、镐(ho)、鄠(h)、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烈火而焚之 烈火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3.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4.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五)【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老马之智可用也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分)(六)【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亲尝教以兵 许由无天下之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七)(甲)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 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侵晓窥檐语 可爱者甚蕃芙蕖则不然 自夏徂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3.(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4.翻译下面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分)6.(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八)【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放勋:尧的名。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便章:治理。百姓:百官族姓。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饬(ch):约束,整顿。功:事情。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分)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九)【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 【注释】赖:依仗,依靠。虎豹:像虎豹一样,特:只、仅仅。雄:首领。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所以:的原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 休祲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日(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C聂政之刺韩傀也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1. 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2. (十)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节选自容斋随笔)注:魏郑公:魏征。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十一)【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十二)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钱公辅义田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 求: 遗其子而已 遗: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3从(乙)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句子。(2分)4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2分)(十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月色入户。 户: 盖竹柏影也。 盖: 止午、未、申三时。 止: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安可为俗士道哉?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写月语句 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十四)(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渔人甚异之 异 便舍船 舍 停数日,辞去 去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2分)(十五)(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甘冒霜而停雪 停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十六)【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心: 不以物喜 以: 不可具状 具: 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1分)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1分)3.从岳阳楼记一文看,作者认为应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十七)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余浸:支流。 岩阜:假山。 芡(qin):水生植物。 富:丰饶的物产。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3)修竹森然以高 修:_ _ (4)以为陂池 以:_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3.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A:_ B:_4.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十八)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注释山阴:今浙江绍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n):县名,今浙江嵊县。经宿:一整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造门不前而返 2.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1分)3.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在描写方面有何异同点?(2分)(十九)【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茎啖 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釜:锅子。齑(j):腌菜或酱菜。啖:吃。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日煮粥一釜 (4)馈以佳肴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从下列(1 )(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二十)(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遏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屋舍俨然 俨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 愠: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古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2分)4从(乙)文看,陶渊明“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地方?(2分)(二十一)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 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组鸿勋与阳休之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猛浪若奔 奔: 窥谷忘反 反:家先有野舍于斯 斯: 负杖登峰 负: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下面句子所表现的情景(2分)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3请从表达方式与语言特色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两文的相同住处。(2分)4甲 乙两文段都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专题9 文言文阅读(一)10.答案:鼓:击鼓进军 歼:被杀死 重:再次 以:凭,靠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3.答案示例: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二)1. 使痛苦 就 追寻踪迹 却 2.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象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先给您。 3.甲文中的瞬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挠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4.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喻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三)1.回头看;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用来方法(手段等);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3.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四)却点燃大火即使认为鄙陋 看不上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那高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间房子合同协议
- 房屋赠予合同协议
- 采购合同垫资协议
- 购买渔船合同协议
- 车位推广合同协议
- 豆类销售合同协议
- 灯带购买合同协议
- 购电服务合同协议
- 白芍收购合同协议
- 拆旧工程合同协议
- Unit 3Keep Fit.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小米创业思考(商业思考)
- 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 2022年10月自考06779应用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 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方案(完整版)
- 往日时光(原版)钢琴双手简谱_钢琴谱_钢琴简谱
- 工地运输车辆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防控
- 2014—2015—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
- 《美在身边》PPT课件.ppt
- 2016年最新《援外出国人员生活待遇管理办》法
- 工程控制网测量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