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练习题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练习题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练习题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练习题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练习题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号卷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1、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地点。(1)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 (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 (3)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领一万多官兵到达的地方: (今 )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战役。(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曹军战船的战役: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战役: 【巩固练习】: 1.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3.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 A孙权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4.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5.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今天的( ) A广东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7.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 袁绍 刘备 曹操 孙权A B C D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10.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都发生在三国时期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 B C D11.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12.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汉末年以来,内迁得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羯、 、羌等陆续,历史上合称“五胡”。(二)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 ,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 公元 年 3、交战双方: VS 4、结果: 5、意义: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巩固练习】: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晋 C东晋D前秦2、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 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 匈奴入侵,攻灭西晋3、西晋的灭亡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有直接的关系?A氐族 B.匈奴 C. 鲜卑族 D.羯族4、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A.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5、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 ) 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A. B. C. D.6、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8、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A.六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1、4世纪后期, 族建立北魏,定都 。2、439年,北魏统一 (或统一北方)。(二)、北魏孝文帝迁都目的:为了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措施:(1) 汉话。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 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 汉姓。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与 通婚。(5)用 、律令。(6)学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2、作用:促进了黄河流域各民族 ,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巩固练习】: 1、北魏是我国北方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都 C洛阳 D建康3、下列少数民族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 氐族 匈奴 鲜卑族 羯族A B C D.4、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都 B周平王迁都 C明成祖迁都 D孝文帝迁都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 中央集权 C.发展经济 D.提倡汉化6、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窦固出击北匈奴 7、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封建化进程8、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 努力学习汉话 B.与汉族贵族通婚 C.负责推行均田令 D.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9、“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永生。”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10、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第20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领域时代人物代表作成就数学南朝农学北朝书法东晋绘画东晋石窟艺术北朝结合20课课本内容,完成学考P61要点检测的表格。【巩固练习】:1、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冲之最杰出的贡献是在( )A.数学领域 B.建筑领域 C.医学领域 D.文学领域2、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郦道元水经注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的造纸术 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的是( ) A、王羲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绘画 C、云冈石窟的浮雕 D、龙门石窟的浮雕5、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6、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以注重点睛传神来表现人物特征的画家,可用成语“画龙点睛”来反映他高超的绘画水平,他是( ) A、张仲景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羲之7、石窟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