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新版)湘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新版)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一选择题读黄河流域图,回答各小题。 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A.源头 B.C. D.2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3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秦始皇陵兵马俑 避暑山庄布达拉宫 黄山4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5黄土高原上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油菜 甘蔗 谷子6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7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水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8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是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B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C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D降水集中,多暴雨10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北抵长城,南连秦岭B.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是水挟带来的说法得到广泛支持C.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景观之一D.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11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指的是哪个高原的特点:(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1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夏季温暖凉爽,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3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二、综合题14读黄土高原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上地表景观多种多样,下列地表景观中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A黄土峁 B黄土梁 C黄土塬 D石林、石峰(2)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3)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其中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_ 。(4)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如何做? (至少两条) 15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高原,B _山脉,B山脉以东的地形是_平原。(2)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 )A一望无垠 B崎岖不平 C千沟万壑 D平坦广阔(3)黄土高原上主要的耕作区为( )A黄土塬 B黄土墚 C黄土峁 D黄土柱(4)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改善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分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夹带大量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著名的“地上河”,故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中游位于河口、桃花峪之间,故本题选择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2答案:D解析【分析】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而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有效的措施是生物措施,比如植树种草等。本题选择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3答案:A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省西安市,避暑山庄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省,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颐和园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市,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本题选择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旅游景点。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作物熟制。黄土高原主要在暖温带,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点评】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5答案:D解析【分析】黄土高原降水量少,主要种植的是耐旱的作物,比如谷子、高粱等,小麦的种植面积也比较大。故本题选择D。【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6答案:A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降水少,容易形成旱灾,夏季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而且多为暴雨,容易形成涝灾,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故本题选择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7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成因,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风力沉积。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因此,黄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缘是最好的证据,北风送土,填山没壑,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加上南方气候湿润加速土质分化,黄土颗粒越来越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8答案:D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其主要根源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大量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根本原因。9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的侵蚀作用强;2、地表为黄土,土质疏松,坡度陡容易被冲刷;3、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后没有及时恢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0答案:B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祁连山,北抵长城,南到秦岭,A正确;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C正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D正确,故本题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1答案:D解析【分析】我国地形复杂,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高原”,其中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是云贵高原的真实写照;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真实写照;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真实写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故本题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2答案:A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正确的是A。【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气候。13答案:D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恶性循环。所以选D。【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二、综合题14答案:(1)D(2)水土流失严重(3)土质疏松 植物稀少 降水集中 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4)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水库 修建堤坝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上地表景观多种多样,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塬是其主要的地貌类型;石林、石峰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表景观,故本题选D。(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导致黄土高原表面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3)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再加上人类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开矿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因此水土流失严重。(4)为了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做到:修建水库 ;修建堤坝;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等措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5答案:(1)黄土 太行 华北平原(2)C(3)A(4)生态建设 环境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据图可知:A为黄土高原;B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的地形是华北平原。(2)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一旦遇到强降水天气,极易引发水土流失,遭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导致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呈千沟万壑的形态,故本题选C。(3)塬、墚、峁是黄土高原主要的地貌类型。塬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峁,黄土墚、黄土峁、黄土柱等黄土地形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黄土塬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耕作区。(4)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