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辛弃疾词两首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1.体悟词人在水龙吟中表达的郁闷无奈的思想感情,理解词 人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斗之志。 2.品味词中重点语句,体会词人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 悲愤之情。 3.理解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深刻用意,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 1.连线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因而其词作多抒写力 图恢复统一的热情,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其词题材广泛,意境雄奇,形象生动,气魄宏伟,风格多样,豪迈非凡,把 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 辛”。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曾进奏美芹十论,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但遭投降派 掣肘。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2.探寻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之时。 辛弃疾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但南宋小 朝廷对他有诸多猜忌,而他仍怀着满腔热切希望,写了美芹十论 上奏皇帝。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宋史本传)为理由,不予理睬。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 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 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遂成此词。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 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 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临抗战前线,是 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 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4.古今异义 可惜流年 古义:可叹,令人感慨。 今义:令人惋惜。 5.词类活用 (1)遥岑远目(名词用作动词,望,看) (2)尚能饭否(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4)忧愁风雨(形容词用作动词,为而忧愁)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6.经典名句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本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牵动了词 人怎样的心绪? 思维激活第二问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并注意其中的“愁、恨、断” 等词。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提示 写到了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由无情之景写到 有情之景。 (1)词人由水写到山,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 他久蓄的愁苦。词人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 发内心的“愁”“恨”。 (2)“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词人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的意思,也表达了词人的愁苦心情。 (3)“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4)“游子”指自己。南宋统治集团对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词人 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的酸楚可想而知。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辛词长于用典。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提示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3.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思维激活先找出全词对比的几个方面,结合本词的主旨进行分析 。 提示 这首词使用了多处对比且各不相同,增加了词意的内涵。 本词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 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4)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 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丰富曲折,感情委婉深沉,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剖析 词人运用了拟人、移情及物的手法,既写山之形,又传山之 神。有的如碧玉簪,有的似青螺髻。“簪”,言其长,写出了山的挺拔 秀丽;“螺髻”,言其圆,写出了山的盘旋形状。这两个比喻,为山绘形 绘色。在词人看来,连这些无知无情的山,也因中原的沦丧而“愁”“ 恨”。通过看山人的感受来表现山之传神,情感深沉。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剖析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词 中以物比人,将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苦闷烘托出来。“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 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这个动作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 展的悲愤的情态展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 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剖析 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 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 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 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 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 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 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昭如日 月。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 剖析 词人从1162年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已经过了43 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 十三年扬州路烽火”。词人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 攻,占领了扬州一带,词人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 废墟。43年过去了,现在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 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 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词的下片连用几个典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思维激活找出几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结合词人的写作意图明确 中心。 提示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张翰的典故,反映了词人对 朝政的不满,一个“休说”表明了词人决绝的态度,以及收复江山的责任感。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通过许汜的典故表明了词人尽管难以 见用于朝廷,却渴慕刘备的英雄气概而厌弃许汜的胸无大志,申述了自己的志 向之所在。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运用桓温这一典故,一方面表达自己对 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表明了词人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 情。 三次引入典故,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也具体 地说明了全词的主旨,使读者对词人的“登临意”有了深切的了解。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2.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孙权与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 在这两个人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为什么两个人写得一详一略? 思维激活分析人物的特点,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 提示 (1)这两个人都是建立功勋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 是在北固亭起步的。 (2)表达词人抗金的主张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 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行为。 (3)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更表现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词 人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 样的人,这样的国君,自己正确的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3.词人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思维激活词人借古伤今,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伤心与愤慨之 情油然而生。 提示 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由此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 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 宋室臣民。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以文为词”的手法 (1)在章法结构上,本词善于收纵转折。词的起句破空而来,境界 开阔,气势宏大。通过所见、所想展现题旨,然后以“无人会,登临意 ”来收合,转出下片,下片更是层层转折,“鲈鱼堪脍”以“季鹰归未”转 ,“求田问舍”以“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转,而“倩何人英雄泪”又与 “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结构曲折而又严谨。 (2)在用典贴切达意上,本词既有张季鹰为吃鲈鱼而弃官归乡、许 汜求田问舍为刘备所羞、桓温感叹“树犹如此”的明用,又有“栏杆 拍遍”的暗用。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使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 丰富了词的内涵。 2.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起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是实写眼前之景, 却蕴蓄着深厚之情。接着遥望远山,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景中寓 情。采取移情于物的写法,写远山“献愁供恨”,以虚写手法把自己的 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这样整首词更加曲折有味,词的主旨更加深 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巧用典故,含蓄蕴藉 运用典故,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词全篇用典,事事切合主 题:借孙权创立大业抒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借刘裕表达抗敌 救国的决心;借元嘉草草北伐失败的故事,讽喻当朝要做好充分准备, 不可重蹈覆辙;而佛狸祠的情形则是警示当道,要坚定北伐的信念,否 则时日一久,风俗一变,收复失地便更加无望;而自比廉颇,借廉颇之事 表达自己人虽老,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 2.借古讽今 词中恰当地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即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 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 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 收复中原的不满。词人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独白 。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借怀古充 分地表现了词人的爱国之情。 寓情于景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的一大特色。学习 这种手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表达一种情感。 要做到情景交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只要 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如朱自清笔下的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小草便如孩子般顽皮。因此在写作中,也不妨让 景物像人一样说话、唱歌、欢笑这样一来,作文也会因这些景 物的多情而有了灵气。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何其芳在秋天中写“秋天游戏在 渔船上”,其中“游戏”一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做游戏般的轻松、自 在和欢乐。在写作时,力求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 (3)议论抒情,喷射激情。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进行间接抒 情能产生含蓄美。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如写 梅花:“不畏惧严寒,你是强者;不随波逐流,你是傲者;不保留芳香,你 是无私奉献者。”这段议论、抒情,直抒胸臆,尽情赞美,有间接抒情 所不可比拟的效果。 昨夜的一场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静静地看人来人往,叶绿叶红, 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红枫的森林。一滴清露,挂在枫叶间,浸润着 枫叶,陪着它寂寞,陪着它燃烧。且让那一树一树的火焰化作古筝, 让我的三千青丝为琴弦,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黎明,为你,柔柔地弹奏 一曲,红枫是暗夜里跳动的火焰,那筝声,只有你听得懂,因为昨夜我 并没有醉,是这满树的灿烂惊醒了沉睡千年的梦,梦醒时,我仍然无 法把握那份等待的情缘,无法看清那一瞬间的情殇。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 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 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 想,就这样飘浮在如火如荼的枫林里,期待你的马蹄声声敲碎黎明 的清冷,我与枫叶一起燃烧,洒落一地殷红的相思,片片散落你的行 囊,点点滴滴,串成今生的无悔。 拂晓,雾浓,霜重。整个枫树林嫣红如醉,醉得鲜红欲滴,醉得几近 透明。醉了的前世和今生里,寻寻觅觅,我,只愿是枝头最红的那一 片枫叶,点燃你的生命之火,照亮千年的轮回之路。 素材挖掘他山之石 (1)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 简捷而雄健地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 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 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 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 历史长廊,只留下词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 等话题中。 提示“生命的价值”“信念”“责任”“倾听心灵的声音”“生命的亮色” 素材挖掘他山之石 (2)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像辛弃疾一样大呼“杀贼”而死,留下星星 般闪亮的词篇。同为宋代抗金英雄,如今坐落于西子湖畔的岳王墓 ,每日里成千上万人顶礼膜拜是何等的风光。辛弃疾墓前树木稀少 ,野草恣意生长 你留住了生前身后名。只可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