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科学三下《传递信息》课件_第1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传递信息》课件_第2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传递信息》课件_第3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传递信息》课件_第4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传递信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递信息 1 1 信 息 的 传 递 一一. .微波通讯微波通讯二二. .卫星通讯卫星通讯 三三. .光纤通讯光纤通讯四四. .网络通讯网络通讯 2 2 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 一.信息的传播: 主要通过符号(文字、数字、图形、图象等) 或信号(语言、手势、电磁波等)载体传播。 古代: 烽火、快马、信鸽、口信等方式。 现代: 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方式。 3 3 一.现代的顺风耳电话 n观察电话机,有哪几部分构成? 4 4 电话博物馆 5 5 电话的组成:电源、话筒、听筒 话筒的构造:炭精盒、膜片 话筒-对着话筒讲话时,声音产生的产波引起话筒 中膜片振动,膜片时松时紧地压挤碳粒使其电阻时 大时小地变化,在电路中就产生了按声音振动变化 的电流. 听筒的构造:电磁体、膜片 听筒-从对方话筒处传来按声音振动而强弱变化的 电流时,听筒中的电磁体对膜片的吸引力时大时小 ,使膜片振动起来,发出和对方说话相同的声音.听 筒将电流信号变为声音信号. 6 6 n话筒: n 听筒: 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声音 膜片振动 碳盒电阻变化 电流变化 变化电流 电磁铁磁场变化 膜片振动 声音 7 7 动手动脑学物理 n 为什么要用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 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问题一:有部电话机,如果任意两部都 能互相接通,需要多少对电话线? 问题二:如果用电话交换机,只需要多少对 电话线? 8 8 电话交换机 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发展: 人工操作 电磁继电器控制 电脑程序控制 9 9 最早的电话机 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这台电话机的发明 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贝尔22岁时被聘 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语言教授。有一天,贝尔在实验时, 却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导通和截止时,螺 旋线圈会发出噪声。这个细节一般人是不会留意的,贝尔 却是有心人。他重复几次,结果都一样。贝尔茅塞顿开,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海中出现,“在讲话时,如果我能使 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声波的变化,那末用电传送语言不就 能实现了吗?”这个思想后来成了贝尔设计电话的理论基 础。他决计去求教当时大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亨利热 情地支持他,说:“贝尔,你有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理想 ,干吧!” 1010 两年过去了,贝尔与青年助手沃特森,经过无数次的 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贝尔正在锁眉沉思时。隐隐传来 一阵“吉他“的曲调,他侧耳凝神。听着,听着,豁然醒悟 。原来,他们的送受话器灵敏度太低,所以声音微弱,难 以辨别。“吉他”的共鸣启发了聪明的年轻人。贝尔马上 设计了一个助音箱的草图,一时找不到材料,就把床板拆 了下来,连夜赶制,接着又改装机器。一切准备就绪后, 贝尔在实验室里,将门关闭,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 一端,贝尔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听见了吗?沃特森。 ”沃特森喜不自禁,急呼“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这 时,两人欣喜若狂,向对方奔走,热泪盈眶,互相拥抱起 来。两个敢作敢为的青年,鹿服重重困难,终于把电话变 成了现实。 贝尔趁热打铁,经过改良,半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