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_第1页
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_第2页
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_第3页
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_第4页
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 目录摘 要1第一章 绪论21.1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与目的21.2 Pro/E介绍21.3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2第二章基于PRO/E压印机各部件的名称与设计32.1底板的设计32.2压垫的设计32.3立柱的设计42.4杠杆的设计42.5压杆的设计52.6套筒的设计52.8短立柱的设计62.9销轴的设计72.10轴的设计72.11手轮的设计82.12手柄的设计82.13凸轮的设计9第三章 基于Pro/E设计的立体零件图及工艺编排的选择103.1底板的加工103.2立柱的加工113.3手柄的加工123.4手轮的加工133.5轴的加工153.6销轴的加工163.7支柱的加工173.8杠杆的加工183.9压杆的加工193.10套筒的加工203.11钢印的加工213.12压垫的加工223.13凸轮的加工23第四章 零件装配成型25参考文献26致 谢275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基于Pro/ENGINEER的产品设计及加工,其中最主要部分是软件Pro/ENGINEER的应用既零件设计、加工与装配。除此之外其它的过程也有很好的应用,例如:仿真软件应用、操机、工艺编排等。由于论文的编写顺序是按实际工作中进行,主要的介绍了图纸的设计准则、PRO/E的草图功能应用、三维零件的创建等。本文通过详细的过程说明及大量的图片说明,让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PRO/E的产品功用。因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关键词】 Pro/E设计 工艺编排 压印机 装配第一章 绪论1.1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与目的本次课题是基于Pro/E压印机的产品设计及其加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零件设计的工艺编排并能掌握Pro/E软件的应用。1.2 Pro/E介绍Pro/e是美国PTC公司旗下的产品Pro/Engineer软件的简称。Pro/E(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PTC)的重要产品。是一款集CAD/CAM/CAE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三维软件,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最成功的CAD/CAM软件之一。Pro/e软件问世至今,一直是参数化建模领域的领先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三维设计软件,是中小企业CAD应用的最佳选择,目前PRO/E正在转型,向直接建模方向拓展,最新发布的软件名称改为CREO,兼有参数化建模和直接建模功能。1.3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而言,数控加工技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1. 数控加工加工效率高。 利用数字化的控制手段可以加工复杂的曲面。而加工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所以零件的互换性强,加工的速度快。2. 加工精度高。同传统的加工设备相比,数控系统优化了传动装置,提高分辨率,减少了人为误差,因此加工的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3. 劳动强度低。由于采用了自动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加工的全部过程是由数控系统完成,不象传统加工手段那样烦琐,操作者在数控机床工作时,只需要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劳动强度很低。4. 适应能力强。 数控加工系统就象计算机一样,可以通过调整部分参数达到修改或改变其运作方式,因此加工的范围可以得到很大的扩展。目前,数字控制技术与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数控技术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二章基于PRO/E压印机各部件的名称与设计我们设计的压印机为小功率手动压印机,可以用来做印章、印花等。其设计原理是利用杠杆传动设计:通过对手柄施加压力,然后杠杆将力施加到物体上,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下面我们将各个机构的设计准则分开讲述:2.1底板的设计底板主要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为了固定立柱等零件,应该有足够的材料厚度保持其刚性,我们选择了180mm*105mm*25mm的45#钢毛坯作为地板。为了更好的固定立柱,我们在其上设计有凹槽和孔,用来固定立柱和压垫,采用紧定螺栓的固定方式连接其他部分。考虑到圆形道具无法在平面内加工出标准直角,所以为了能使立柱正确的与凹槽结合,我们在凹槽的拐角处采用了突出圆角的方式,从而使直角零件能正确的与凹槽结合。如图2-1:图2-12.2压垫的设计压垫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承受压力和弹簧弹力,需要做往复运动,所以底板对压垫只起到导向作用,弹簧在压垫与底板之间工作,所以考虑到底板的导向作用和弹簧的工作位置,在地板上我们采用阶梯孔,压垫也采用阶梯轴的形式与底板进行配合。如图2-2:图2-22.3立柱的设计立柱被固定在地板上,主要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为其他零件提供刚性支撑,为确保其他零件拥有较好的刚性,所以立柱与地板之间采用左右双螺栓固定的形式,以提供足够的固定支撑。立柱上端为铰链机构,为杠杆的运动提供固定与支撑,为平衡杠杆对立柱的压力,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工作,我们把杠杆的工作位置设计在了立柱中间,所以立柱中间设计有与杠杆相同厚度的凹槽,既为杠杆的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保证了杠杆的工作稳定性,不至于在轴上产生轴向滑动,以至于影响工作。如图2-3:图2-32.4杠杆的设计杠杆的作用主要是把凸轮传递给它的压力传递给压杆,为了提供足够的压力,使压印机能正常的工作,此处杠杆我们采用省力杠杆,根据杠杆原理,我们确定了1:2的力臂长度比例,从而使杠杆输出的压力变为输入端的两倍,保证压印机有足够的压力。在杠杆的两端,我们采用圆弧形的突头与凸轮和压杆接触,从而减小了摩擦,保证了杠杠工作的稳定性。如图2-4:图2-42.5压杆的设计压杆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压力,压杆上端受到杠杆的压力,从而推动压杆往下运动,同时带动钢印往下运动。压印结束后,压杆在蝶形弹簧的作用下往上运动,同时带动钢印运动。压杆上端的直径要大于下端的直径,目的是与蝶形弹簧相配合,为保证有足够的弹力驱动压杆,我们选用20*42的蝶形弹簧提供弹力,压杆下端设计有螺纹孔,与钢印上端的螺纹相配合,从而起到固定作用。如图2-5:图2-52.6套筒的设计套筒对压杆起导向作用,其本身被固定在立柱上,采用双螺栓固定的方式与立柱相配合,套筒的左端加工有孔,与压杆相配合,起导向作用,上端面为蝶形弹簧提供刚性支撑。如图2-6:图2-62.7钢印的设计钢印,是主要的工作部件,上端有螺栓,与压杆底端的螺纹孔相配合固定,从而获得压力和稳定的工作导向。下端面与压垫配合进行压印工作。如图2-7:图2-72.8短立柱的设计 立柱与杠杆之间采用阶梯轴与孔配合的固定方式,为方便零件的装卸,阶梯轴的右端与螺母配合,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同时为方便夹具的使用,应在左端圆柱面加工出平面,以方便装卸。采用阶梯轴螺栓固定的方式,既能保证杠杆的灵活运动,又能保证有足够的固定刚性。此处立柱为手轮及凸轮的工作提供固定支撑,为保证拥有足够的固定强度,相同的,我们采用双螺栓固定的方式与底板进行配合,立柱上端设计有孔,与轴相配合,为手轮和凸轮提供支撑。如图2-8: 图2-82.9销轴的设计销轴的主要作用是与立柱相互配合为杠杆提供支撑,为方便零件的装卸,销轴的一端设计有平面与轴平行,可以方便的使用工具装夹,另一端设计有螺纹,与螺母配合从而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如图2-9:图2-92.10轴的设计主要在立柱的支撑下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把手轮的扭矩传递给凸轮,为固定手轮,轴的右端设计有平面,与手轮上的螺栓配合,从而固定手轮,防止产生径向滑动。左端设计有螺纹,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凸轮。如图2-10:图2-102.11手轮的设计手轮主要在手柄的带动下产生扭矩,手轮的平面上设计有螺纹孔,安装时平面应该与轴的平面保持平行,从而能够在螺柱的配合下与轴固定,手轮的正面设计有螺纹孔,用于与手柄相配合。如图2-11:图2-112.12手柄的设计手柄主要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手轮转动,它直接与人接触,考虑到人得舒适度,我们在手柄周围设计有圆弧形的凹槽,端部设计为圆弧倒角,防止对人产生误伤。同时手柄右端的螺纹可与手轮相互配合,使手柄能稳定的固定在手轮上。如图2-12:图2-122.13凸轮的设计凸轮在轴的带动下,产生扭矩,主要对压杆产生间歇性的压力,设计时考虑到压杆的运动距离,我们确定凸轮的最大直径为70mm,为保证凸轮工作的稳定性,我们采用平缓的曲线轮廓设计,从而使压杆工作更平稳。如图2-13。图2-13其加工后的处理我们也符合设计标准,进行了一些列的倒角、去毛刺等处理。第三章 基于Pro/E设计的立体零件图及工艺编排的选择3.1底板的加工3.1.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如图3-1:图3-1通过Pro/e软件,进行拉伸、去除材料、孔工具,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维立体图。如图3-2:图3-23.1.2加工工艺:选择180mm*105mm*25mm的45#钢毛坯,固定在加工中心机床。表3-1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下料185 110 302铣虎钳夹持12的立铣刀铣上表面200510003钻9.8的钻头钻 两个10的孔8058004钻10的钻头钻两个10的孔8058005铣用8的铣刀铣轮廓加工成型100312006铣用12的铣刀洗47和20的内圆和通孔200510008铣将工件沿X轴方向旋转180度用虎钳夹持工件并找正,用盘铣刀铣去上表面9铣用12的铣刀铣两个15的孔至深142005100010铣用12的铣刀铣长方体四周200510003.2立柱的加工3.2.1建模过程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如图3-3: 图3-3通过Pro/e软件,进行拉伸、孔工具、倒角,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维立体如图3-4:图3-43.2.2加工方法:选择60mm*20mm*77.5mm的45#钢毛坯,固定在加工中心机床上。表3-2 加工工艺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平面铣刀铣去上表面200510002钻用25的麻花钻钻26的孔5054003铣用12的铣刀铣26的孔200510004铣用12的铣刀铣长方体四周并倒角200510005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用铣去上表面200510006铣用12的铣刀加工C1的倒角并铣长方体四周200510003.3手柄的加工3.3.1按照图纸的要求,如图3-5:图3-5通过Pro/e软件,进行旋转、倒圆角、螺纹选项,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维立体图 ,如图3-6:图3-63.3.2工艺编排:选择20mm*55mm的45#钢柱体零件,装夹在数控车床上。表3-3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右边,装夹工件伸出27mm左右长度2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3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10004用G92将右边螺纹加工完毕20.16005调头装夹用G73将左边加工完毕0.226006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检查卸件0.1110003.4手轮的加工3.4.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图,如图3-7:图3-7通过Pro/e软件,进行拉伸、旋转、去除材料、孔工具,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维立体图,如图3-8:图3-83.4.2工艺编排:表3-4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12立铣刀铣去上表面200510002钻用18的钻头钻20的孔6064003铣用6的铣刀铣20的孔并倒角8058004铣用6的铣刀铣M6的孔8058005铣用12的铣刀铣工件四周并倒角200510006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用铣去上表面200510007铣用15的铣刀加工C1的倒角并铣长方体四周200510003.5轴的加工3.5.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图,如图3-9:图3-9此零件通过旋转、倒角、螺纹扫描、去除材料等工具绘制3.5.2工艺工艺:选择40*100mm毛坯。表3-5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右边,装夹工件伸出55mm左右长度2G72去除毛坯外圆的余量0.226003G70将外圆加工到尺寸长0.1110004调头装夹用G72将左边外圆余量去除0.226005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10006切断刀G94切出左边的槽0.126007用G92将左边螺纹加工完毕20.16008检查卸件加工后得到的图形如图3-11:图3-113.5.3.技术要求:(1)锐边倒角。(2)数控车床与加工中心结合加工。3.6销轴的加工3.6.1如图3-12:图3-12按照图3-12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图。此零件通过旋转、倒角、螺纹扫描、去除材料等工具绘制。3.6.2工艺编排:表3-6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右边,装夹工件伸出40mm左右长度2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3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10004切断刀G94切出槽来0.126005用G92将右边M10螺纹加工完毕20.16006调头装夹用G72去除毛坯的余量7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10008检查卸件加工后得到的零件如图3-13所示:图3-13技术要求:(1)锐边处倒角。 (2)数控车床与加工中心结合加工。3.7支柱的加工3.7.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图。如图3-14:图3-14通过拉伸、孔工具、去除材料等工具绘制出三维模型。3.7.2工艺编排:选择130.5*30*50mm的45#钢毛坯。表3-7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12立铣刀铣去上表面去除余料200510002钻用25的钻头去除毛坯大的余量5054003钻用6的钻头钻两个7的孔100412004铣用4的铣刀铣7的孔100512005铣用8的铣刀铣外表面以及四周100412006铣用5的球型铣刀铣工件斜面100312007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用铣去上表面200510008钻用11的钻头钻12的通孔100412009铣用4的铣刀精铣12的孔1005120010铣用8的铣刀铣外表面以及四周 1004120011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用铣去上表面2005100012钻用2的钻头钻两个2的孔2005120013铣用8的铣刀铣外表面10041200加工后得到的实体如下图所示,如图3-15: 图3-153.8杠杆的加工3.8.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图,如图3-16:图3-16通过拉伸、孔工具、去除材料等工具绘制出三维模型。3.8.2工艺编排:选择140*45*10mm的45#钢毛坯。表3-8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8立铣刀铣削上表面100312002铣用铣刀铣削上表面去除余料100312003钻用11的钻头钻12的孔90310004铣用4的铣刀精铣12的孔并倒角100412005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四周并倒角100312006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7铣用8的铣刀加工工件表面并铣削工件四周10031200加工后得到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如图3-17:图3-173.9压杆的加工3.9.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草图,如图3-18:图3-183.9.2工艺编排:选择40*72mm的45#钢毛坯。表3-9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右边,装夹工件伸出40mm左右长度2钻孔用10的钻头钻17mm左右的孔8058003切削右边孔内螺纹20.18004重新装夹伸出63mm左右,右边顶紧5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6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8007调头装夹用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8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8009检查卸件如图3-19:图3-193.10套筒的加工3.10.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草图,如图3-20:图3-20通过Pro/e软件的拉伸、孔工具等工具绘制Pro/e零件草图。3.10.2工艺编排:选择55*55*30mm的45#钢毛坯装夹在加工中心上。表3-10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平面铣刀铣削上表面2钻用23的钻头钻25的孔5054003铣用8的铣刀精铣25的孔并倒角 100312004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表面和四周100312005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6钻用6的钻头钻两个小孔100512007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表面和四周100312008铣虎钳夹持工件并表找正9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表面和四周并倒角10031200如图3-21:图3-213.11钢印的加工3.11.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草图,如图3-22:图3-22此零件旋转、去除材料、螺旋扫描等工具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过程。3.11.2工艺编排:选择45*20mm的45#钢毛坯,装夹在数控车床上。表3-11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加工下边外圆,用G91加工完毕0.226002调头加紧3切削右边孔内螺纹20.18004重新装夹伸出63mm左右,右边顶紧 5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6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8007调头装夹用G72去除毛坯的余量0.226008G70将外圆精加工到尺寸长0.118009检查卸件如图3-23:图3-233.12压垫的加工3.12.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草图,如图3-24:图3-24此零件利用旋转等工具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过程。3.12.2工艺编排:选择50*20mm的45#钢毛坯,装夹在数控车床上。表3-12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先加工右边部分,伸出14mm左右,加紧2用G91去除余料0.226003用G01加工完毕调头伸出8mm左右加紧0.2110004用G91去除余料0.226005用G01加工完毕检查卸件0.211000加工完成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零件,如图3-25:图3-253.13凸轮的加工3.13.1按照下面图纸的要求,用Pro/e绘制零件草图,如图3-26图3-26此零件利用拉伸、扫描等工具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过程。3.13.2工艺编排:选择40*22mm的45#钢毛坯装夹在加工中心上。表3-13 加工工序卡序号工序工序内容切削速度(F)背吃刀量(mm)转速(r/min)1铣虎钳夹持工件用12平面铣刀铣削上表面200510002钻用19的钻头钻20的孔6043503铣用8的铣刀精铣20的孔并倒角100312004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表面和四周100312005铣虎钳夹持工件并找正6铣用8的铣刀铣工件表面和四周并倒角10031200如图3-27:第四章 零件装配成型(1)利用Pro/e软件上的制造功能完成对各个零件的组装,图4-1:图4-1(2)完成组装后形成如图4-2的三维立体模拟图:图4-2参考文献:1高汉华.CADCAM应用技术:ProENGINEER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2-442王立新.ProENGINEER WILDFIRE3.0中文版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263黄小龙.ProENGINEER WILDFIRE3.0零件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4-354李高峰. ProENGINEER WILDFIRE4.0野火版辅助绘图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64-735钟日铭. ProENGINEER WILDFIRE3.0典型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7-566杨宁宁,孙江宏等著AutoCAD机械制图基础教程与实践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3-387王政编著. Pro/ENGINEER4.0完全学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8-94致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总能给我们认真的讲解。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张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张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另外,还要感谢和我一同设计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然后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才能将毕业设计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我们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锻炼了能力,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附件: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一)题目;(二)目录;(三)论文主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四)附录。具体分述如下: (一)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小节来编排。(三) 论文主体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以200-300个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其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2、正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1)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题的意义等。(2)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离题;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3)结论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中应对本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切,实事求是。4、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四)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它内容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一)书写规范1、 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符号用斜体。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如不得把“大学”简写成“衡阳师院”或“衡师院”。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8”。 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 插图应用Word文档绘制,或用CAD绘制后插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除外)。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堃.中国大学党报论文文献(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徐超.氧化锌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研究 学位论文硕士 2010:22-23贺敏强 表面分子印迹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博士论文2012张邦文, 谢长生,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6(11): 2131-2134注: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N报刊;D学位论文;S标准;P专利;EB/OL电子文档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序列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学加圆圈标注(如、)。(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2、页面设置:版心为297210mm;上下页边距均为3cm,左页边距为2.5cm,右页边距为2cm,装订边0.5cm;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3、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4、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系 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5、摘要(上空二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中文摘要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摘要(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6、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7、目录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目 录(黑体四号字)(自然空二行)1. (1)(黑体小四号字)1.1 (2) (宋体五号字) 1.1.1 (6) (宋体五号字) 2. (40) (黑体小四号字) 8、正文字体要求每章题目左顶边、黑体四号字;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每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9、行间距要求正文行距设置:设固定值22磅。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前1行、段后1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后0.5 行。10、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编写为:1. ,2., 3.,。节,编写为:1.1、1.2,2.1、2.2。小节,编写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 。正文字体、行间距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1 (黑体四号字,段前1行、段后1行)1.1 (黑体小四号字,段后0.5行)-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 1.2 (黑体小四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1 (黑体小四号字)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2.1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11、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顺序依次为:论文题目 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文后注(可省项)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格式见附件1,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见附件3,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格式见附件4,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中第11项的所有内容);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封底。2、 附件另行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目录;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封底。3、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四、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说明(一)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后下达给学生。(二)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是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选题要恰当,任务要明确,难度要适中,份量要合理,使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和研究内容。(三)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四)填写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1)工程设计类课题: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求、该学生的侧重点、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2)软件开发类课题: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课题:明确课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