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9 第一章 药剂学 第一节 绪论 大纲解读: 单 细目 元 1.概述 2.药物剂型与 DDS 要点 ( 1)药剂学的概念与 任务 ( 2)剂型、制剂、制 剂学等名词的含义 ( 1)药物剂型的重要 性 ( 2)药物剂型的分类 ( 1)药剂中使用辅料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栓剂、 气雾剂、软骨剂等。 ( 2)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各剂型中的具体药 品,如阿司匹林片、胰岛素注射液、红霉素软膏等。而 且把制剂的研究过程也称制剂。 ( 3)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 A 型题: 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 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 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答疑编号 911010101 答案:D 一、 绪论 3.辅料在药剂 的目的 中的应用 ( 2)举例说明液体和 固体制剂中常用的辅料 ( 1)药典的概念与发 展历程 4.药典与处方 (2)常用的国外药典 ( 3)处方药与非处方 药 5.GMP、GLP 和 GCP 概念 一、概 述 1.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 1)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 2)药剂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 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具体任务如下: 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2.几个名词的含义 ( 1)药物剂型(简称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 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如散剂、颗 二、药物剂型与给药系统(DDS)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做泻下药,但注射液静脉滴 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止痉作用。 ( 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起效快,常用于急救; 丸剂、缓控释制剂、植入剂等作用缓慢,属长效制剂。 ( 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 毒副作用,若制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缓、控 释制剂能保持血药浓度平稳,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 象,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含微粒结构的静脉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微囊 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 吞噬,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起到肝、脾的 被动靶向作用。 ( 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 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的晶型、粒子的 大小发生变化时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 治疗效果。 2.药物剂型的分类 ( 1)按给药途径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如散剂、片 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如注射剂、气雾剂(吸 2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入给药)、外用溶液剂、洗剂、贴剂、滴眼剂、滴鼻剂、 开发了每 13 个月用药一次的新型长时间缓释注射剂。 栓剂等。 这种分类方法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作为一类,与 临床使用密切相关。 ( 2)按分散系统 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液体药剂 的四大分散体系)、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 散型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 类制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 要求,甚至一种剂型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 ( 3)按制备方法 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这种分类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 4)按形态 1)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注射剂等; 2)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 3)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4)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形态 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 思考:本门课程所采用的章节安排是采用哪类的分 类方法? 答案:按形态分类,液体、气体、固体、半固体剂 型。 3.DDS DDS 研究的目的: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 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2)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羧甲基淀粉钠(CMS-Na)、 交联聚维酮(P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L-HPC 等具有超级崩解剂之称,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 粉的出现把药物的粉末直接压片推向了新的阶段;在皮 肤给药制剂中,月桂氮 酮(Azone)的问世使药物透 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更加活跃,有不少产品上市。 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没有辅料就没有制 剂) 1.药剂中使用辅料的目的 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 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 2.举例说明液体或固体制剂中常用的辅料 新型药用辅料对于制剂性能的改良、生物利用度的 提高及药物的缓、控释等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 1)在液体药剂中,表面活性剂、助悬剂和乳化 剂的作用早已为人所共识。 除了(吐温类、司盘类)聚山梨酯(吐温)、脂肪 酸山梨坦(司盘)、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常用表面活性剂 以外,波洛沙姆、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等的出现为静 脉乳的制备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注射剂中,聚乳酸 (PLA)、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体内可降 解辅料的出现使注射剂的迅速作用特点有了新的发展, 四、药典与处方 1.药典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 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并明确规定了这些品种 的质量标准,在制剂通则中还规定各种剂型的有关标 准、检查方法等。 ( 3)一个国家的药典反映这个国家的药品生产、 医疗和科学技术的水平。 ( 4)我国 1953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 (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为 2005 年版, 分为三册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 剂和单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 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为生物制品。 A 型题: 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 ) 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B.药典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 C.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D.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 E.一个国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这个国家的药 品的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 答疑编号 911010102 答案:D 2.常用的国外药典 美国药典:简称 USP,现行版为第 31 版(2008 年); 英国药典:简称 BP; 日本药局方:简称 JP; 国际药典:简称 Ph.In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为了统一世界各国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而编纂的,但它对各国无法律约束力,仅作为各国编纂 药典时的参考标准。 3 / 119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对药 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这也是国 际上通用的药品管理模式。 ( 1)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 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 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宣传。 ( 2)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 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经专家遴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公 布。 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 药专有标识。 非处方药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 物(简称 OTC)。(分为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红底 白字是甲类,绿底白字是乙类。)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生产环境;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 上的界定。 举例:儿童感冒药举例,一种是儿童百服宁(滴剂), 属于非处方药,医学名为氨酚伪麻滴剂;一种是强生公 司出的艾畅,属于处方药,医学名为伪麻美沙芬滴剂。 都是感冒药,但是主要功效是不同的,前者可以缓解感 冒引起的发烧,在成分上相对安全;而后者主要是缓解 感冒引发的咳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人是实行 GMP 管理的软件,也是关键管理对象, 而物是 GMP 管理的硬件,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 4)GMP 的三大要素是: 人为产生的错误减小到最低; 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 保证产品高质量的系统设计。 2.GLP ( 1)GLP 是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的简称, 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 2)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是指非人体研究,亦称为 临床前研究,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 ( 3)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非临床(非人体)的各种 毒性实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 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各种刺 激性试验、依赖性试验以及与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有关的 其他毒性试验。 ( 4)我国的 GLP 于 1999 年发布并于 1999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3.GCP ( 1)GCP 是 Good Clinical Practice 的简称,即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 2)药品临床试验(通常新药上市之前需要做四 期临床实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 行的药品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 及不良反应等。 ( 3)制定 GCP 的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 范,结果科学可靠,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第二节 液体制剂 大纲解读: 1.概述 五、GMP、GLP 和 GCP 1.GMP ( 1)GMP 是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 中译文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GMP 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 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 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 3)GMP 的检查对象是: 人; 二、 液体制剂 2.液体制 剂常用溶剂和 附加剂 3.低分子 溶液剂 ( 1)液体制剂的概 念与特点 ( 2)液体制剂的质 量要求 ( 3)液体制剂的分 类 ( 1)常用溶剂 ( 2)常用附加剂 ( 1)溶液剂制备方 法及注意问题 ( 2)芳香水剂制备 4 / 119 方法及注意问题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2)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处于稳定状 ( 3)糖浆剂制备方 法及注意问题 ( 4)醑剂、酊剂、 甘油剂等的概念 ( 1)高分子溶液剂 4.高分子 的性质 溶液剂 ( 2)高分子溶液剂 的制备 ( 1)溶胶剂的概念 ( 2)溶胶的构造与 5.溶胶剂 性质 ( 3)溶胶剂的制备 方法 ( 1)混悬剂的概念 与制备条件 ( 2)混悬剂的物理 稳定性 ( 3)混悬剂常用的 稳定剂与制备方法 ( 4)混悬剂的质量 评定方法 ( 1)乳剂的概念、 类型及特点 ( 2)乳剂常用的乳 化剂 ( 3)乳剂的形成的 理论 ( 4)乳剂的稳定性 ( 5)乳剂的制备 ( 6)乳剂的质量评 定 ( 1)搽剂 ( 2)涂膜剂 ( 3)洗剂 ( 4)滴鼻剂 ( 5)滴耳剂 ( 6)含漱剂 ( 7)合剂 6.混悬剂 7.乳剂 8.不同给 药途径用液体 制剂 一、概 述 1.液体制剂的概念与特点 ( 1)概念 1)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 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态,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3)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则形成非均匀 分散的液体制剂,这种液体制剂处于物理不稳定的状 态,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4)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均属于胶体溶液剂。 A 型题: 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 剂( )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答疑编号 911010201 答案:B ( 2)液体制剂的特点 优点: 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 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 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 年患者; 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 不足: 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 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较 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人防腐剂; 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 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 题。 A 型题: 液体制剂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 A.不能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 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C.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不易引起化学降解 D.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广泛,易于分剂量,但不适用 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E.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生物利用度降低 答疑编号 911010202 答案:B 2.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5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 制剂浓度应准确; 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 霉变; 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A 型题: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 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B.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包装便于患者携带和用药 答疑编号 911010203 答案:D 3.液体制剂的分类 ( 1)按分散系统分类(常用) 1)液体制剂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 两大类。 2)分散微粒大小决定了分散体系的特征。 3)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称为均相 液体制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如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 子溶液剂。 4)分散相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具有相界面液体制 剂称为非均相液体制剂,是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如 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等。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 液 微粒 体类 大小 特征与制备方法 型 (nm) 2)外用液体制剂:如皮肤用液体制剂、五官科用 液体制剂和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等。 溶液 剂 溶胶 剂 乳剂 1 1 100 100 500 混悬 剂 分子或离子分散的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溶解法制备 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 不稳定性,胶溶法制备 液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制 备 固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和 凝聚法制备 ( 2)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 液、滴剂等; 二、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和附加剂 1.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 1)极性溶剂:常用的有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等。 ( 2)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液 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 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 3)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醋酸乙酯 等。 A 型题: 半极性溶剂是( ) A.水 B.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答疑编号 911010204 答案:B 2.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 1)增溶剂 1)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 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 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2)增溶质:被增溶的物质。 3)增溶量:每 1g 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4)常用的增溶剂:聚山梨酯类(吐温类)和聚氧 乙烯脂肪酸酯类(司盘类)等。 ( 2)助溶剂 1)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 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 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第三种物质称 为助溶剂。 2)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药物形成络合物。 3)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 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 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 5%的水溶 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 KI 与碘 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 KI 3。 ( 3)潜溶剂 1)潜溶: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 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 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这种溶剂称潜溶剂。 2)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 聚乙二醇等。 6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3)潜溶剂能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两种溶剂间 发生氢键缔合或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 4)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 丙酯、丁酯)亦称尼泊金类。常用浓度为 0.01%0.25%, 这是一类很有效的防腐剂,化学性质稳定。 苯甲酸及其盐,用量一般为 0.03%0.1%。苯甲 酸未解离的分子抑菌作用强,所以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 果较好,最适 pH 值是 4.0。溶液 pH 值增高时解离度增 大,防腐效果降低。 山梨酸,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 0.02%0.04% (pH 6.0),对酵母、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 0.8%1.2%。 本品的防腐作用是未解离的分子,在 pH 值 4.0 水溶液 中效果较好。 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防腐剂使用浓度为 0.02%0.2%。 醋酸氯乙定又称醋酸氯己定,用量为 0.02% 0.05%。 其他防腐剂如邻苯基苯酚微溶于水,使用浓度为 0.005%0.2%;桉叶油为 0.01%0.05%;桂皮油为 0.01%;薄荷油为 0.05%。 型题: 关于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而在 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B.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几种酯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 作用,防腐效果更好 C.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对霉菌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可内服也可外用 D.苯甲酸其防腐作用是靠解离的分子 E.山梨酸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强 答疑编号 911010205 答案:D ( 5)矫味剂:常用的有天然的和合成的甜味剂、 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等。 ( 6)着色剂:常用的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 2)制备方法:溶解法和稀释法 ( 3)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药物虽然易溶,但溶解缓慢,药物在溶解过 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 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 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损失; 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因制备过程 而损失; 处方中如有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后 加入其他药物; 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使其 溶解。 A 型题: 关于溶液剂的制法叙述错误的是( ) A.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使其 溶解 B.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最后 加入 C.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加热、搅拌等措 施 D.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 解药物 E.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 答疑编号 911010206 答案:B 2.芳香剂 ( 1)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 的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 称为浓芳香水剂。 ( 2)芳香挥发性药物多数为挥发油。 ( 3)制备方法: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作原料时多 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作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 4)应注意的问题: 芳香水剂应澄明,与原有药物具有相同的气味, ( 7)其他附加剂:在液体制剂中为了增加稳定性, 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有时需要加入抗氧剂、pH 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三、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 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 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 1.溶液剂 ( 1)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 体制剂。 芳香水剂多数易分解、变质甚至霉变,所以不宜 大量配制和久贮; 芳香水剂浓度一般都很低,可做矫味、矫臭和分 散剂使用。 3.糖浆剂 ( 1)糖浆剂: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 用。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 85%(gml)或 64.7%(gg)(单位不同,数据不同)。 7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糖浆剂中的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也可以是药材的 提取物。 A 型题: 单糖浆含糖量为多少(g/ml)( ) A.85% B.64.7% C.67% D.100% E.50% 答疑编号 911010207 答案:A ( 2)质量要求: 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 45%(gml)。 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 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含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含少量轻摇即散的 沉淀。 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 一般可作矫味糖浆,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有时也用 作助悬剂,如磷酸可待因糖浆等。 ( 3)制备方法:溶解法(包括热溶法、冷溶法) 和混合法。 1)热溶法:是将蔗糖溶于沸蒸馏水中,继续加热 使其全溶,降温后加入其他药物,搅拌溶解、过滤,再 通过滤器加蒸馏水至全量,分装,即得。 热溶法有很多优点,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加,在加热条件下蔗糖溶解速度快,趁热容易过 滤,可以杀死微生物。但加热过久或超过 l00时,使 转化糖的含量增加,糖浆剂颜色容易变深。 热溶法适合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2)冷溶法: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 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的糖浆 剂颜色较浅。但制备所需时间较长并容易污染微生物。 3)混合法: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糖浆 剂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剂。 本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灵活,可大量配制,也可 小量配制。一般含药糖浆的含糖量较低,要注意防腐。 ( 4)应注意的问题: 药物加入的方法; 应在避菌环境中制备,各种用具、容器应进行洁 净或灭菌处理,并及时灌装; 应选择药用白砂糖; 生产中宜用蒸气夹层锅加热,温度和时间应严格 控制; 糖浆剂应在 30以下密封贮存。 A 型题: 关于糖浆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作矫味剂,助悬剂,片剂包糖衣材料 B.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 C.糖浆剂为高分子溶液 D.冷溶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 浆剂,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 E.热溶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死微生物 等优点 答疑编号 911010208 答案:C A 型题: 糖浆不可作为( ) A.矫味剂 B.粘合剂 C.助悬剂 D.片剂包糖衣材料 E.乳化剂 答疑编号 911010209 答案:E 4.醑剂 ( 1)醑剂: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 或外用。 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制成醑剂。 ( 2)醑剂中的药物浓度一般为 5%10%,乙醇浓度 一般为 60%90%。 ( 3)醑剂中的挥发油容易氧化、挥发,长期储存 会变色等。醑剂应贮存于密闭容器中,但不宜长期储存。 ( 4)醑剂可用溶解法和蒸馏法制备。 5.甘油剂 ( 1)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 溶液剂。 ( 2)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 3)甘油吸湿性较大,应密闭保存。 ( 4)甘油剂的制备可用溶解法,如碘甘油;化学 反应法,如硼酸甘油。 6.涂剂 ( 1)涂剂: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 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 大多数为消毒、消炎药物的甘油溶液。也可用乙醇、 植物油等作溶剂。 ( 2)甘油能使药物滞留于口腔、喉部的黏膜,有 滋润作用,对喉头炎、扁桃体炎等均起辅助治疗作用。 如复方碘涂剂。 7.酊剂 8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 1)酊剂: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 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 服或外用。 ( 2)酊剂的浓度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药 材)的酊剂,每 100ml 应相当于原药物 10g;其他酊剂 每 l00ml 相当于原药物 20g。 ( 3)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 漉法。 ( 4)注意事项 乙醇浓度不同对药材中各成分的溶解性不同,制 备酊剂时,应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性选用适宜浓度的乙 醇,以减少酊剂中杂质含量,酊剂中乙醇最低浓度为 30% (mlml); 酊剂久贮会发生沉淀,可过滤除去,再测定乙醇 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并调整至规定标准,仍可使用。 高分子溶液就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 网状结构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 如软胶囊的囊壳就是这种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 凝。凝胶失去网状结构中的水分时,体积缩小,形成干 燥固体,称干胶。 3.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制备高分子溶液时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 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 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 限溶胀。由于高分子空隙间存在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 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溶胀过程继续进行,最后 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这一过 程称为无限溶胀。无限溶胀常需搅拌或加热等过程才能 完成。 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这一过程称为胶溶。 四、高分子溶液剂 1.高分子溶液的定义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 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 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 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2.高分子溶液性质: ( 1)荷电性 ( 2)渗透压: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溶胶不同,有 较高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有 关。 ( 3)黏度与分子量:黏稠性大小用黏度表示。根 据高分子溶液的黏度来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式 中,K、a 分别为高分子化合物与溶剂之间的特有常数。 a e =KM ( 4)聚结特性:高分子的水化膜和荷电发生变化 时易出现聚结沉淀。 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 五、溶胶剂 溶胶剂: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 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细粒子在 l100nm 之间,胶粒 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系 统。 1.溶胶的双电层构造 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称为 双电层,也称扩散双电层。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 d 电位。d 电位愈高斥力愈大,溶胶也就愈稳定。d 电 位降至 25mV 以下时,溶胶产生聚结不稳定性。 2.溶胶的性质 ( 1)光学性质:当强光线通过溶胶剂时从侧面可 见到圆锥形光束称为丁铎尔效应。溶胶剂的混浊程度用 浊度表示,浊度愈大表明散射光愈强。 ( 2)电学性质: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或分散介质 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称为界 面动电现象。溶胶的电泳现象就是界面动电现象所引起 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 的。 将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向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也能破坏 水化膜而发生聚结; 其他原因,如盐类、pH 值、絮凝剂、射线等的影 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沉淀,称为絮凝现象;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 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 ( 5)胶凝性: 一些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如明胶水溶液、琼脂水溶 液,在温热条件下为黏稠性流动液体,当温度降低时, ( 3)动力学性质:溶胶剂中的胶粒受溶剂水分子 不规则地撞击产生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 4)稳定性:溶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主要 表现为有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但由于胶粒表 面电荷产生静电斥力,以及胶粒荷电所形成的水化膜, 都增加了溶胶剂的聚结稳定性。 3.溶胶剂的制备 ( 1)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常采用胶体磨进行制备。胶溶法亦 称解胶法超声分散法 9 / 119 ( 2)凝聚法 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药物凝聚制备溶胶 的方法称为物理凝聚法; 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制备 溶胶的方法称为化学凝聚法。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应控制 d 电势在 2025mV 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 六、混悬剂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 0.510m m 之间。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 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1.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凡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 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 应用时;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 药物时; 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等条件下,都可以考虑 制成混悬剂。 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 混悬剂使用。 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 含量应符合要求; 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 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混悬剂应有一定的黏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3.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 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愈大,动力稳定性就愈小。 增加混悬剂的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 质间的密度差,这就要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 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中微粒具有双电层结构,即有 d -电势。由 于微粒表面荷电,水分子可在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这 种水化作用的强弱随双电层厚度而改变。微粒荷电使微 粒间产生排斥作用,加之有水化膜的存在,阻止了微粒 间的相互聚结,使混悬剂稳定。 ( 3)絮凝与反絮凝 1)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 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 凝作用。 2)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 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 称为反絮凝剂。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 A 型题: 关于絮凝的错误表述是( ) A.混悬剂的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会阻碍微粒的 聚集 B.加入适当电解质,可使 x -电位降低 C.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D.为形成絮凝状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E.为了使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作用,一般应控制 -电位在 2025mV 范围内内 答疑编号 911010301 答案:D ( 4)结晶增长与转型 ( 5)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在同一分散介质中分散相的浓度增加,混悬剂的稳 定性降低。 温度变化不仅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还能 改变微粒的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沉降容积,从而改变 混悬剂的稳定性。冷冻可破坏混悬剂的网状结构,也使 稳定性降低。 4.混悬剂的稳定剂 ( 1)助悬剂 1)定义: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 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2)种类 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 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 桃胶等; 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如甲基纤维素、羧 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葡聚 糖等; 硅皂土; 触变胶。 ( 2)润湿剂 1)定义: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 剂。 2)常用:HLB 值在 711 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 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 (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絮凝剂,而产 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反絮凝剂。制备混悬剂时常 需加入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 10 / 119 的稳定性。 5.混悬剂的制备及注意问题 ( 1)分散法:是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 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 剂的方法。 注意: 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细度, 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 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 疏水性药物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 磨混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 磨等机械。 ( 2)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 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 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为使微粒细小均匀,化学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并应 急速搅拌。 6.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 1)微粒大小的测定 ( 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容积比(F)是指沉 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F 值在 10 之 间,F 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 3)絮凝度的测定: 絮凝度 b 表示由絮凝所引起 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b 值愈大,絮凝效果愈好。 ( 4)重新分散试验 ( 5)d 电位测定: d 电位的大小可表明混悬剂存 在状态。一般 d 电位在 25mV 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 d 电位在 5060mV 时,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 ( 6)流变学测定: 主要是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混悬 液的流动曲线,由流动曲线的形状,确定混悬液的流动 类型,若为触变流动、塑性触变流动和假塑性触变流动, 能有效地减缓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 A 型题: 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B.沉降容积比越小混悬剂越稳定 C.重新分散试验中,使混悬剂重新分散所需次数越 多,混悬剂越稳定 D.一般 d 电位在 25mV 以下,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 E.絮凝度越小混悬剂越稳定 答疑编号 911010302 答案:A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七、乳剂(重点) 乳剂: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 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 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 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其总表面积大, 表面自由能很高,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一)概述 1.乳剂的基本组成 1)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 三者缺一不可。 2)水包油()或油包水()型。也 可制备复乳,如或型。 水包油(/)或油包水型(/)乳剂的区别 /型乳 /型乳 剂 剂 通常为乳白 接近油的 外观 色 颜色 可用油稀 稀释 可用水稀释 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导电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2.乳剂的类型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类为普通乳、亚微乳、 纳米乳。 3.乳剂的特点 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 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 便;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 矫味剂; 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 激性;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 性; 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 分。 (二)常用的乳化剂 乳化剂应具备: 应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 的乳化膜; 11 / 119 药师圈 老实鱼头整理 应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乳化剂都不应对机体 产生近期的和远期的毒副作用,也不应该有局部的刺激 性;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 稳定性好。 1.乳化剂的分类 ( 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有较强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乳化能力强,性质 比较稳定,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 2)常用的有: 阴离子型乳化剂:如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等; 非离子型乳化剂:如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 卖泽、苄泽、泊洛沙姆等。 ( 2)天然乳化剂 1)亲水性较强,能形成型乳剂,多数有较 大的黏度,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2)常用的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 胶、卵黄等。 3)使用这类乳化剂需加入防腐剂。 ( 3)辅助乳化剂 1)是指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 化剂。 2)辅助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一般很弱或无乳化能力, 但能提高乳剂的黏度,并能增强乳化膜的强度,防止乳 滴合并。 3)常用的有: 增加水相黏度: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 增加油相黏度:如鲸蜡醇、蜂蜡、硬脂酸、硬脂 醇等。 2.乳化剂的选择 (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型乳剂应选择型乳化剂,型乳 剂应选择/型乳化剂。 ( 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 口服乳剂应选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或某些亲水性 高分子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应选择对局部无刺激性、长 期使用无毒性的乳化剂;注射用乳剂应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视频光盘复制品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安装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电影发行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熟料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篮球用品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养生养老旅游社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瓶装墨汁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钢琴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验光仪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2025-2030静脉手术装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生活中的一次模型PPT
- 煤化工概述-课件
- 2021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参考答案
- DB32 3709-2019 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
- 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级
- 《作文吹泡泡》-完整版课件
-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GIS)课件
- 康熙帝课件(模板)
- 正畸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2 第1课时 可能性|青岛版 (共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