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课件_第1页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课件_第2页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课件_第3页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课件_第4页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定义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 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 员。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 内血流倒流,远端静脉淤滞,继而病变表现 为下肢表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产生患 肢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严重者常伴有 小腿溃疡或浅静脉炎等并发症。 解剖与生理功能 1、下肢静脉 由浅静脉、深静脉、肌静脉和交通静脉组成。 (1)浅静脉 主要由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2条主干。 (2)深静脉 主要由胫前、胫后和腓静脉组成。 (3)小腿肌静脉 包括腓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 (4)交通静脉 解剖与生理功能 2、下肢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内有许多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 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3、静脉壁结构 由外膜、中膜和内膜组成。 4、下肢血流动力学 病因 1.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膜功能缺陷,如瓣膜缺如 或发育不全,因此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静脉瓣膜闭锁 不全使血液倒流,进一步影响其属支,最终造成静脉曲 张。 2.长期站立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血柱垂直 的重力对下肢静脉压力增大,同时回流可以直接造成大 隐静脉瓣膜破坏,因此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的 劳动者。 3.妊娠妇女或盆腔肿瘤患者,由于腹内压增高,下肢静 脉回流受阻,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发病机制 1.静脉本身因素 (1)静脉壁软弱和静脉瓣缺陷,是全身支持组织软弱的表现的一 部分,并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又缺乏 有力的支持,当静脉内压力增大时(如负重,咳嗽以及长期站立 等),此种情况易引起静脉扩张,近端静脉瓣产生闭锁不全,血 液向下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又逐渐破坏远端瓣膜,终致产生 静脉曲张,由这种情况发病者称为“原发性静脉曲张”。 (2)当浅静脉壁和瓣膜受外伤后,若愈合不良,可能影响管壁弹 性和瓣膜功能,而于受伤处发生静脉曲张。 (3)在老年人,静脉壁开始退化,亦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发病机制 2.静脉压升高 静脉本身虽无病变,但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而容 易发生静脉曲张。 (1)职业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者,作用于下肢静脉壁的血柱变 直,以致下肢静脉内压力显著增大;又由于经常采取直立体位 ,下肢肌肉收缩较少,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当其血量超过静脉 回流的负荷时,即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而发病。 (2)妊娠时子宫增大,盆腔内肿瘤和肿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亦 可引起浅静脉曲张。 (3)深静脉受阻(如股静脉血栓形成),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静脉曲张的位置和程度与局部静脉内压力高低及 管壁厚薄不同有关,由于病变的逐渐发展,其早期临床 表现是以症状为主,后期则以曲张的静脉表现和产生的 并发症为主。 病变下肢常感酸胀不适,沉重或疼痛,易疲劳,行走或 平卧时,由于腓肠肌收缩的挤压作用,血液易于回流, 静脉内压力降低,症状缓解。 临床表现 曲张静脉先行扩张隆起,进而弯曲,从而引起瓣膜闭锁 不合,而更增加其严重性,长久之后,中层肌肉为结缔 组织所代替,管壁变薄,扩张静脉可成为结节状,大隐 静脉曲张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并延伸至前肌和后面, 由于小腿大隐静脉管径较小,管壁较薄,所承受的压力 比大腿压力为高,故其程度与范围都较大腿为重,其分 支比主干更为严重,大腿静脉明显曲张时,往往提示其 主要瓣膜功能不全,如发生在大腿外侧面,则显示股外 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发生在大腿后内侧,则显示股 浅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小隐静脉曲张主要分布在小腿 后面和下部,并延伸至外侧和足背。 临床表现 单纯原发静脉曲张,又无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 全,多不发生肿胀;如果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也可出现轻度肿胀,其特点是经一天活动后出现 ,休息一夜后即减轻或消失。 辅助检查 1、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影像学检查 下肢静脉造影、血管超声检查等,可以判断病变性质、 部位、范围和程度。 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对轻度静脉曲张、症状又不明显病例 ,可以长期应用弹性绷带或绑腿裹缠小腿,以预 防其继续发展。 处理原则 2.手术治疗: 对重度静脉曲张而症状又较明显病例,应采用手术治 疗。但在术前一定要确定静脉曲张不是继发性的,而且 深静脉通畅。根据不同病情可采用: (1)高位结扎:适用于只有上端静脉瓣闭锁不全病例。结 扎大、小隐静脉上端可杜绝血液回流,使扩张的静脉不 致再度充盈。 (2)静脉剥脱及切除术:作高位结扎的同时,应将曲张的 静脉整段或分段剥脱或切除。 (3)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伴发交通 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处理原则 3.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 (1)慢性溃疡: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以及细菌感 染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使溃疡较难愈合。治疗时应:积极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如嘱患者平卧, 抬高患肢,劳动时用弹力绷带等;控制感染,如全身应用 抗生素及局部以0.5%新霉素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达到 清洁创面和减少分泌物的目的,有利于上皮生长,加速伤口 愈合;无分泌物可用0.5%新霉素软膏、鱼肝油软膏,亦可用 氦氖激光照射。 (2)静脉曲张性湿疹:应保持创面清洁,外用0.5%新霉素煤焦 油糊剂等。 处理原则 (3)静脉曲张性血栓性静脉炎:急性期可用抗生素预防感 染,局部热敷,或并用蛋白酶等。抬高患肢,减少活动 ,同时严密观察,如果发生血栓扩展,应施手术治疗。 若已成为慢性而又影响不大者可不必治疗。 (4)淤滞性皮下硬化症:可常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4片 ,3次/d,待肿块缩小后,可用手术剥离和静脉结扎。 (5)出血:抬高患肢,加压止血或缝扎止血。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能力 (1)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2)体位 (3)避免引起腹内压及静脉压增高的因素 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 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有无伤口及皮下渗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 2、早期活动 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可鼓励 病人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3、保护患肢 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健康教育 1、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 避免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避免肥胖;平时注意保持良好 的坐姿,避免久坐和久站;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 2、休息与活动 休息时适当抬高患肢;指导病人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 弹性。 3、弹力治疗 非手术治疗病人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手术治疗病人 一般术后宜继续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13个月。 饮食保健 1、静脉曲张一般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 2、应多吃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杂 粮、适量吃瘦肉、脱脂奶、鸡蛋白等,尤以绿色蔬菜、 海带、海蜇、紫菜、木耳、豆制品及含维生素B、C的食 物等,对病有益。 3、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纤维素高的食物,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