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理学概论 主讲人 崔刚 一、概述 1神经经病理学的定义义和范围围 神经经病理学是研究有关神经经系统统 疾病的病理学,包括神经经系统统疾病的 发发病原因、发发病机理以及生理上和形 态态上的变变化规规律。 神经经病理生理学 神经经病理解剖学 2神经经病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神经经病理学与神经经解剖学、神经经生物学、神经经 生理学、神经经内科学、神经经外科学等有密切关系 。 3研究方法 常规组织规组织 切片、荧荧光染色、相差显显微镜观镜观 察、 电镜电镜 技术细术细 胞培养、组织组织 化学、免疫组织组织 化学、 分子生物学技术术等。 4神经经系统统疾病的一些特殊规规律 病变变定位和功能障碍之间间关系密切 相同的病变发变发 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现 不同的综综合征及后果。 同一种病理改变变可出现现在不同的神经经系统统 的疾病中。 不同的颅颅内疾病可出现类现类 似的临临床表现现。 对对各种致病因子的病理反应较为类应较为类 似,表现现 为为神经经元的变变性、坏死,髓鞘的脱失,小胶质细质细 胞的激活,星形胶质细质细 胞的增生。 血脑脑脊液屏障和血管周隙(V-R间间隙)不仅仅 构成了一条天然防线线,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 了炎症的扩扩散。 免疫特点在于无固有的淋巴组织组织 和淋巴管,免 疫活性T、B细细胞均须须由周围围血液输输入。 二、有关神经经病理研究的实验实验 技术术 1材料 (1) 人体材料 (2) 实验动实验动 物模型的建立 (3) 神经细经细 胞培养技术术 2固定 中性福尔马马林 95%酒精 甲醛醛溴胺固定液 Zenker液 戊二醛醛 3常规及特殊染色 尼氏染色法(标准染色) 髓鞘染色法 (Loyez染色) 神经纤维经纤维 染色法 (PTAH染色) 胶质细质细 胞及胶质纤维质纤维 染色 (Cajal染色) 神经经原纤维纤维 染色 (银浸润法) 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 免疫组织组织 化学常用的标记标记 物: 神经丝经丝 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 NF) 神经经元特异性烯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胶质纤维质纤维 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S-100蛋白 三、神经经系统统疾病常见见的病理变变化 1神经细经细 胞常见见的病理 红色神经元 (Red neuron) 原因:神经细胞急性 缺血、缺氧和感染所 致。 表现:神经细胞核固 缩、胞体缩小变性、 胞质尼氏小体消失。 HE染色胞质呈深红色 。 鬼影细胞 (Ghost cell) 形态:神经细胞核溶解、核消失,有时仅见死亡细 胞的轮廓或痕迹。 周围性尼氏体溶解(Peripheral chromatolysis) 原因:急性感染、中毒和损伤早期。 神经细胞急性肿胀(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 原因:轴突损伤、病 毒感染、缺氧、 B族 维生素缺乏。 形态:EM下由粗面 内质网脱颗粒所致。 神经细胞单纯性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 神经细胞呈慢性渐进性变性和坏死,见于慢性神 经细胞病变。 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形态:神经细胞胞体固缩、消失,无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单纯性萎缩的特点: 粗大神经纤维先于细小神经纤维,远端神经纤维 先于近段神经纤维,神经细胞最后受累。 有人称 “逆行性死亡” 神经元跨突触变性 ( Neuronal transsynaptic degeneration ) 上游神经元变性坏死,使下游神经元缺乏经突触传 入的讯号而处于被剥夺的孤立的状态,终致该下游神 经元变性萎缩。病变常选择性累及一个或多个功能相 关的系统。 举例: 视网膜病变使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变性、坏死 外侧膝状体相应的神经元变性萎缩 神经细胞缺血 性变化 光镜:细胞体积缩 小,胞质内尼氏体 消失,胞核固缩, 核仁消失。 电镜:线粒体肿胀 ,内质网扩张,核 周质微空泡形成。 进而,核膜破裂, 胞质呈均质样变, 胞周呈细颗粒状。 神经细胞颗粒空泡变性 病变:老年痴呆病、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痴呆综合征、肌 萎缩侧索硬化。 光镜:HE染 色可见多个 小空泡,空 泡中心有一 个颗粒。 电镜:膜 包小体,半 透明的基质 内含有电子 密度高的颗 粒性核心。 包含体形成 脂褐素包含体 :源于溶酶体的残体 病毒包含体 如:狂犬病的Negri小体。 Negri小体 : 位于 神经细胞胞 质内呈颗粒 性卵圆形包 含体,嗜酸 性。 神经细胞结构蛋白异 神经细胞骨架蛋白异常 神经原纤维缠结 见于老年性痴呆 Lewy小体 见于震颤性麻痹 泛蛋白 (ubiquitin) 异常表达 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微管关联蛋白,Tau 蛋白的过度 磷酸化与老年性痴呆神经原纤维缠 结的形成有关。 Hirano 小体形成(肌动蛋白 actin 异常) 异常朊蛋白 (PrP) 的聚集 见于海绵状脑病。 泛蛋白(ubiquitin) 泛蛋白(ubiquitin)是一种小分子酸性 蛋白质,其分布甚广, 从细菌到哺乳类动物 体内都有。它的主要功用在于将细胞质中 即将被分解的蛋白质予以标示。例如用不 到的、折叠错误(misfolding)的、甚至于有 害的蛋白质,必须先将这些蛋白质进行泛蛋 白化,然后经由蛋白酶体加以清除。 Tau 微管相关蛋白 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是脑内神经 元细胞支架蛋白之一。其正常功能是促进微 管蛋白组成微管,并维持已形成微管的稳定 性。 Tau参与维持细胞形态、信息传递、细 胞分裂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轴突生长发育 和神经原极性形成的不可缺少因素。 2.神经轴索及髓鞘病变 髓鞘特殊染色法 Weil染色法 Loyez染色法 银浸润法 脱髓鞘病变(Demyeliantion): 染色不匀,粗细不等,结节或空泡形成。 膨胀、断裂,格子细胞形成。 神经纤维经纤维 常见见病理改变变: (1)Waller变变性 (2)脱髓鞘改变变 (3)神经经末梢(感受器)的病变变: 退行性变变化 神经经末梢肿胀、呈串珠状或螺旋状。 坏死性变变化 (轴索球形成) 增生性变变化 (创伤性神经瘤) 3神经胶质细质细 胞常见见病理改变变: (1) 星形胶质细质细 胞变变化: 星形细细胞肿胀肿胀 : 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表现, 见于缺氧、中毒、低血糖和海绵状脑病。 反应性胶质化 ( Reactive gliosis ) 损伤后修复反应 星形细细胞肥大、增生、胶质纤维质纤维 增生; 阿鹿兹兹海莫 (Alzheimer) 胶质细质细 胞形成 Alzheimer细胞(核大,有分叶) Alzheimer型细细胞(核小,不分叶) (2) 少突胶质细质细 胞变变化 功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 病变: 脱髓鞘(demyelination):已形成的髓鞘脱失 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髓鞘形成不良 急性肿胀肿胀 损伤的早期表现 增生形成卫星现象(satellitosis) 嗜银性蛋白包含体形成:泛蛋白过渡表达和Tau 蛋白过渡磷酸化 少突胶质细胞急性肿胀 (3)小胶质细质细 胞变变化 吞噬脂质质形成“格子细细胞” 或 “棒状细胞”形 成。 弥漫或局灶性增生; 噬神经细经细 胞现现象(neuronophagia); 形成胶质细质细 胞结节结节 。 (4)室管膜细胞的基本病变: 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局部室管膜细胞的 丢失,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充填缺损,形 成向脑室面突起的小颗粒,称颗粒状室管 膜炎( Ependymal granulation)。 细胞内病毒包含体形成 :多见于巨细胞病 毒感染 肿瘤性增生 神经系统疾病及研究进展 一、缺血性脑病(Ischemic encephalopathy) 1.概念: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 、失血、低血糖、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2.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 部位:大脑 脑干, 皮质 白质 细胞:神经细胞 星性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 神经细胞:皮质第3、5、6层细胞,海马锥体细 胞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最敏感。 举例: 大脑皮质的小锥体细胞 3-5min 小脑蒲肯野细胞 13min 延髓各中枢神经细胞 12 30min 脊髓神经细胞 45 - 60 min 神经细胞分化越高对缺氧越敏感,损伤越严重 。 完全坏死: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 不完全坏死:神经细胞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 3. 病理变化 10-12小时后: 神经细胞出现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和坏死(红色神经 元) 髓鞘和轴突崩解; 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1-2天后出现: 脑水肿、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出现泡沫细胞 。 3-4天后出现: 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和胶质化反应。 4. 缺血脑病的常见类型: 层状坏死 :大脑皮质第3、5、6层神经细胞坏死 、脱失和胶质化,引起皮质神经细胞层的中断。 海马硬化: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和胶质化 。 边缘带梗死 形成C性梗死区。该区位于大脑 突面,与矢状缝相平行,且旁开矢状缝1 1.5 cm 。 植物人 呼吸器脑 ,即全 大脑梗死但脑干 的各核团仍存活。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特点: (1)绝对细胞内寄生,不同病毒可定位于不同的细胞,或定位 于不同的核团。 如:疱疹病毒额叶及顶叶眶部神经细胞 乙型脑炎病毒大脑皮层、基底节和视丘的神经细胞 乳多空病毒少突胶质细胞,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软化 。 (2)主要细胞病变: 神经细胞溶解,形成筛状软化灶。 胶质结节形成或多核巨细胞形成 ( HIV阳性巨噬细胞 ) 形成病毒包含体 (3)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形成袖 套现象。 HIV感染的神经系统病变 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甚高,尸检发 现80%的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30-40%的患者 有神经系统症状,且10%的患者为首发症状。 感染HIV的单核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神经系统,直接损害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HIV直接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 1. 急性脑病、脑膜脑炎,较少见 。 2. 亚急性脑炎,又称亚急性HIV脑病和艾滋痴呆 综合征,常见。主要症状为倦怠、精神活动减 退、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最终发展成为严 重痴呆,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较少见,CT扫描见 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白质低密影,脑脊液 正常或淋巴细胞、蛋白稍高。 3. 脊髓病,可与亚急性脑炎同时存在。表现为痉 挛性截瘫、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 4. 周围神经病。可呈多发性神经炎、慢性感染性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样的临 床表现,多与艾滋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合并存 在。 主要的病理变化: 脑萎缩,以白质和基底核较明显。 髓鞘空泡化和脱髓鞘改变;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形成; 胶质细胞结节形成。 三、海绵状脑病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海绵状脑病是一类以朊蛋白为病原体的人 畜共患病,其共同特征是引起致死性中枢系统 的慢性退化性疾病。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大脑皮 质的神经细胞退化,空泡变性、坏死,被星形 细胞取代,呈海绵状。大脑皮质变薄,而白质 相对增多,故又称白质脑病。海绵状脑病在动 物最早发现的是羊瘙痒症,在人类最具有代表 性的是克-雅氏病。 海绵状脑病包括: 克-雅 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 库鲁病(Kuru)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Gerstmann-straiissler综合征(GSS) 痉挛性假硬化病,格斯特曼-施特劳斯病 动物疯牛病,羊瘙痒症等。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Prion(朊蛋白)的发现 1982年,Prusiner在感染Scrapie的仓鼠脑内,发 现了一种独特的大分子蛋白。通过修饰核酸及水解 蛋白等手段不能使之灭活,称之为蛋白酶传染因子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或蛋白感染素,缩 写为Prion,及朊蛋白。 Prion不同于病毒、拟病毒,对灭活病毒的理化 方法均有抵抗性,也无机体对朊蛋白存在细胞或体 液免疫的证据。这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分子在侵入 活细胞后,能大量复制自己,并引起传染性疾病。 因此提出了蛋白感染素致病学说,由此获1997年诺 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2) PrPc和PrPSc的生物学特征 朊蛋白( Prion protein, PrP ) 是一种糖脂蛋白,有两种形 式。一种是正常的细胞型 PrP ( PrPc ),分子量约 33-35 KD, 属蛋白酶敏感型。另一种是异常的致病型 PrP ( PrPSc ),具有 一定的抗蛋白酶特性。 PrPc 由253个氨基酸组成,含量最多的为甘氨酸,天门冬 氨酸/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酸/谷氨酰胺。 PrPc在粗面内质网合 成,经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表面。 PrPc分子大约含有42% 的-螺旋和3%的-片层结构。 PrPc是一种穿膜蛋白,在神经 细胞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 PrPc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但锚定于细胞膜表面提示 可能与细胞粘附、识别、脂质摄取以及信号转导有关。 PrPSc 分子量为27-30KD,是PrPc 被蛋白酶 切去67个氨基酸的产物。 PrPSc分子含有30%的 -螺旋和43%的-片层结构,形成“神经毒性区 域”导致蛋白异构病。 PrPSc非常稳定不易被降解,具有传染性。 PrPSc不含核酸,主要成分为抗蛋白酶的唾液 酸糖蛋白。其感染的最小形式为二聚体,比最 小的病毒小100倍。 正常的PrPc转变成致病的PrPSc的机制,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认为Prion不含核酸,它如何复制有以下几 种学说: (1)有人认为存在一个至今未发现的核酸或第二 种成分结合到PrPc上,促使PrPc转化为PrPSc; (2)有学说认为 PrPSc可结合到PrPc上,促使 PrPc转化为PrPSc形成二聚体,导致大量PrPSc形成 ; (3)认为Prion由蛋白质逆转译成DNA再合成子 代 Prion。 研究发现:人类控制prp蛋白的控制基 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称为PRNP基因 。PRNP个有一个全开放的阅读框架和 一个外显子。人PRNP基因突变的结果 使PrPc分子变成PrPSc。 在CJD和FFI患者中可出现PRNP第 178号编码子(coden 178)的点突变, 鸟嘌呤置换了腺嘌呤,使prp肽链中的 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所替代。 PRNP基因129号编码子(coden 129)具 有多态性。 若coden 129为编码甲硫氨酸(met)的纯合 子,加之coden 178点突变导致FFI; 若coden 129为编码缬氨酸(VaL)的纯合子 ,加之coden 178点突变,导致CJD; 正常人coden 129多为编码Met和VaL的杂合 子,coden 129的杂合子形成不仅可防止海绵状 脑病的发生,而且可抵御外源性感染。 海绵状脑病的发病机理: 朊蛋白疾病的核心是蛋白质构型由正常的PrPc 向致病的PrPSc转化,目前认为PrPc转化为PrPSc是 Prion 病变发生的基本条件。 PrPSc的蓄积是该病产生的始动环节。神经病 理改变表现为只有PrPSc蓄积的区域发生神经变性 改变,PrPSc蓄积量较高的区域其相应的空泡形成数 量较多。 PrPSc进入神经细胞,在溶酶体中沉积,进而 导致细胞损伤。研究认为,朊蛋白106-126位氨基 酸的肽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3病理变化 肉眼:大脑萎缩。 光镜:神经细胞质内和神经毡(neuropil, 指神经突起,胶质 细胞突起构成的网状结构)出现大量的空泡,呈海绵状外观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死亡缺失和反应性胶质化,但无炎 症反应。 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质,深部灰质,呈灶状分布。prpSC 蛋白沉积神经细胞内可用免疫组化显示,prpSC在细胞间质中 大量沉积形成枯颅斑(Kuru plaque)刚果红()、PAS( )多见于GSS小脑和变异性CJD的大脑皮质。 电镜: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内空泡状改变可 能是PrP病的最早改变。 4 临床类型及表现: (1)克-雅氏病(CJD) 多散发,发病高峰为70岁,临床 表现步态异常,肌阵挛,共济失调和迅速发展的痴 呆,平均存活期为7个月。 变性性克雅病:常见于中、青年人,早期出现幻 觉、恐惧感和怪异行为。病程缓慢,其病理变化和 克雅病相似,但无PRNP基因的突变提示可能为感 染所致 (与疯牛病发病有关)。 该病在移植角膜后经过一段时间后传染,后来发 现外科医师手术后亦得此病。1968年Gibbs和 Gajdusek首次由于CJD脑组织接种黑猩猩发病,脑 内的病理改变与患者无差异。 (2)格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 (Gerstmann-straussler syndrome) 该病由Gerstmann,Straussler及Scheinker 1936 年首次报道,该病变组织同样可接种于动物,但症 状、病程及病变与CJD有不同。 临床表现以慢性小脑共济失调为特征,伴有进 行性痴呆,病程长,数年而终。一般有家族史,多 发生在4050岁,病程210年。智力逐渐减退和小 脑功能失调症状。 (3)库鲁病(Kuru) 该病过去发生在新几内亚(New Guinea)Fore部 落,由于该地土著有亲人死后用死者的脑涂抹于口周 及眼周,并食用的风习,而使该病广泛传播,尤其妇 女及儿童。 1957年,由Gajdusek首先报道。近年来改变了该 种恶习,此病几乎灭绝。 主要症状为小脑功能障碍,常有全身抖动伴智力 障碍,最后痴呆而死。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早期症状多为失眠,继之出现共济失调,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木僵及昏迷。病程数月至三年。 四、Alzheimer病 (一) 概述: 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 称老年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大脑变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 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 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随人类寿命的延长 ,本病的发率呈增高趋势。 (二) 病理变化: 肉眼观:广泛脑萎缩,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 光镜下: 1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 SP为细胞外结构,直径20150m,HE染色为嗜伊红的 团状物,银染色显示清楚。最多见于内嗅区皮质,海马CA-1 区,其次见于额叶和顶叶皮质。 SP的典型结构:淀粉样蛋白,该蛋白的前体/A-4蛋白和 免疫球蛋白成分沉积构成内核,绕以大量变性的轴突,周边 含有许多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SP中心均一的嗜银团,刚果红染色()。 电镜下:SP主要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的轴突终末构成。 2神经原纤维缠结 神经细胞浆中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有 时在大脑皮质,海马锥体细胞内呈火焰状缠结,基 底核内神经细胞浆内呈丝团状缠结。 HE染色往往较模糊,呈淡蓝色,而银染显示清 电镜下:为双螺旋缠绕的细丝构成。 分布: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锥 体细胞内、Meynert基底核、蓝斑等。 意义: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是神经细胞趋 向死亡的标志。 神经细胞内出 现小空泡,内含 嗜银颗粒。 多见于海马的 锥体细胞。 电镜下示内膜 样边界的包涵体 ,每一个为半透 明的基质内含有 电子密度高的颗 粒性核心。 3颗粒空泡变性 4Hirano小体(平野小体) Hirano小体为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形 嗜酸性包含体,HE染色呈嗜伊红的棒状 结晶体,位于神经细胞突起与胞体相邻 接处,生化分析与免疫组化证实为肌动 蛋白(actin)多见于海马的锥体细胞是 一种老化现象的标志。 5广泛的神经细胞脱失和突触减少 研究表明:大脑皮质突触的丧失先于神 经元的丧失,突触丧失的程度与痴呆的相 关性较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与痴呆的 相关性更加明显。 6脑血管淀粉样变 脑小动脉壁内淀粉样物质沉积,并在其 周围可见淀粉样斑。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高龄人群中发病 率高,8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30,本病发病的可能 因素有: (1)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发病率越低。 (2) 遗传因素:10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有关的 基因定位于第21号(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19号(apoE4)、14号(presenilin1, Ps-1)和第1号 (presenilin2, Ps-2 )染色体上,大多数患者第14号染 色体上基因有突变。 (3) 神经细胞的代谢改变: 大量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淀粉样蛋白的沉淀,缠 结的神经原纤维中神经微丝,Tau蛋白等细胞骨架蛋 白呈过度磷酸化,铅含量的升高等。 (4) apoE4等位基因的过度表达是本病的危险因 子。 脂蛋白E(apoprotein)的4等位基因在某些患者 中过度表达,apoE4能促进类淀粉蛋白的丝状沉淀。 (5) 继发性递质改变 最主要的改变是乙酰胆硷的减少。 五、Parkinson病 (一)概述 Parkinson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又称震颤性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缓 慢进行性疾病,多发生在5080岁,临床表现 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 、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等 。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黑质和蓝 斑脱色是本病特征 性肉眼变化。 镜下: 黑质细胞变性和 脱失。 残留神经细胞中 有lewy小体形成。 路易包涵体 : lewy小体 位于胞浆内 , HE染色 呈圆形,中 心嗜酸性着 色,折光性 强,边缘着 色浅。电镜 下,该小体 由细丝构成 ,中心区致 密,周围较 松散。 (三) 发病机制 PD的发病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 受损(变性和脱失),多巴胺合成减少 ,以致多巴胺(抑制性)与乙酰胆硷( 兴奋性)的平衡失调,而PD患者存在一 种遗传的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易感性,导 致多巴胺神经元受损。 内在遗传因素: 分子遗传学研究认为Parkin基因位于 6q25.2-27,其cDNA含2960bp,包括由 1395bp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465个氨 基酸,有12个外显子,PD病人有37号外显 子的缺失。 PD病人存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MC -1)的缺失,而且这种缺损特异地发生于黑 质。 另一突变的 -synuclein基因被定位在4q21-23的 致病基因,编码synuclein蛋白,后者包括-、-、 和-三种亚型。 Synuclein在神经组织中广泛表达,-synuclein存 在于许多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突触末梢或细胞质包 含体中,多数学者人为它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变性过 程。 Synuclein基因第3号外显子第209位碱基鸟嘌呤错 义突变为腺嘌呤,导致- synuclein蛋白53位丙氨酸 突变为苏氨酸。丙氨酸本来位于-螺旋中,在-螺 旋的周围为-折叠,这种替换干扰了-螺旋的形成 ,使-折叠延长,聚集的-折叠可能有利于形成淀 粉样纤维结构,参与 Lewy 小体形成。 外在因素: 研究认为,与 PD相关的某些环境因素中神经 毒剂如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基 吡啶)可导致人类或实验动物黑质神经元的死亡 ,单胺氧化酶和自由基在PD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 另甲型脑炎后,动脉硬化、CO、锰、汞中毒 等可产生类似PD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世界音乐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体育学院《高等天然药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级阿拉伯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综合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交学院《智慧城市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西昌市礼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8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金属活动顺序的比较
- 2025建筑材料产品购销合同
- 2025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合同协议书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建设单位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图
- 发展心理学第四节-智力发展
- 压力管道检验计算案例
- 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工法解读
- 聚苯胺的结构和形貌表征分析结果
- 初中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4.狂欢之歌(15张)ppt课件
- 常用标准波导和法兰尺寸
- 改良ADA法脱硫原理
- (最新)四星级酒店标准
- 管道完整性管理实施方案(共2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