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邹和建课件_第1页
职业性肿瘤邹和建课件_第2页
职业性肿瘤邹和建课件_第3页
职业性肿瘤邹和建课件_第4页
职业性肿瘤邹和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肿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邹和建 2010年3月30日 教学要求 n熟练掌握 n我国职业性肿瘤的分类和相关致癌物 n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要求 n 掌握 n职业性肿瘤发生的特点 n 了解 n职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职业性肿瘤 n历史 n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 n18世纪,英国Pott,扫烟囱童工出现阴囊 皮肤癌 n19世纪证实:煤焦油致皮肤癌 n以后陆续多种化学物被证明可以致癌 职业性肿瘤 n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焦炉烟气、无机 砷、氯甲醚、铬酸盐(制造)、石棉 、联苯胺、苯、氯乙烯等有可能诱发 特定恶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n毒物肿瘤的对应关系 n石棉肺癌、间皮瘤 n联苯胺膀胱癌 n苯白血病 n氯甲醚肺癌 n砷皮肤癌、肺癌 n氯乙烯肝血管肉瘤 n焦炉工人肺癌 n铬酸盐肺癌 n累计接触期限:接触某种致癌物的时 间长度 n潜隐期(潜伏期):开始接触职业性 致癌因素到出现肿瘤症状的时间 石 棉 n石棉可以引起:肺癌、胸膜间皮瘤 n石棉肺并发肺癌资料 n英国 19291947年间,14.7%石棉肺患者死于肺癌; 1955年,39.4%,1963年,超过50% n美国也有类似报道,在接触石棉的工人中,307例死 亡者中,有17.3%死于肺癌 n我国石棉肺死亡者尸检并发肺癌者为26.92% 石 棉 n石棉可引起胸、腹膜间皮瘤。一般人群中, 间皮瘤极少见,而石棉工人,特别是接触青 石棉者,死于恶性间皮瘤可占全死因1% 9%。一般居民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n间皮瘤患者有职业性石棉接触史,即使短时 间,经长期潜伏期也可发生 n英、美、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在19591976 年间,共报告病例达4539例,我国近年来已 有石棉工人并发胸膜间皮瘤的报告 石 棉 n石棉肺所致肺癌的临床表现与非职业 性肺癌无区别。有人报告石棉肺所致 肺癌多发生于下叶,可能与石棉重力 、呼吸运动及下叶通气量大有关。以 周边型肺癌为多。组织学分型以腺癌 为多(19%43%),其次为燕麦细 胞癌和鳞癌。 石 棉 n间皮瘤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或有哮 喘、咳嗽及胸膜炎、胸腔积液等 n石棉作业工人肺癌及恶性间皮瘤主要依 据职业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病理 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 氯甲醚 n氯甲醚,又称氯甲基甲醚、二甲基氯醚 n生产中作为甲基化原料、聚合反应溶剂 n经口毒性属中等毒类 n对眼、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业 n吸入蒸气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 和肺水肿,并可因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 而死亡 氯甲醚 n氯甲醚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其遇水分解释放 甲醛和氯化氢有关 n氯甲醚本身具有弱的致癌性外,其致癌的部分 原因归结于混杂的双(氯甲基)醚 n不仅工业品氯甲醚常含有1%7%双(氯甲基) 醚,氯甲醚水解产生的甲醛可与氯化氢反应形 成双(氯甲基)醚。后者具有强致癌性,可增 强氯甲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氯甲醚 n慢性影响:长期吸入可见咳嗽、咳痰 和喘息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 n1993年法国报道:某厂从1958年起用工 业品氯甲醚生产离子交换树脂,至1986 年底258名工人中已发生肺癌11例,其 中10例为小细胞肺癌。 氯甲醚 n1993年法国报道:某厂从1958年起用工 业品氯甲醚生产离子交换树脂,至1986 年底258名工人中已发生肺癌11例,其 中10例为小细胞肺癌。 n目前IARC已将氯甲醚(工业级)列为 肯定的致癌物,靶器官为肺部。我国也 已将氯甲醚(二氯甲醚、一氯甲醚)引 起的肺癌列入职业病名单。 苯 n苯可引起白血病 n诊断过“职业性苯中毒”的患者出现白 血病均诊断为职业性肿瘤 n苯接触期:1年,潜隐期:1年 职业肿瘤的诊断原则 n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 n肿瘤诊断明确无误 n原发性肿瘤 n肿瘤部位与接触毒物的靶器官一致 n肿瘤须经病理或影像学,或腔内镜检查确诊 职业肿瘤的诊断原则 n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接触史 n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n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职业性肿瘤毒物接触年限(年)潜隐期(年) 石棉肺癌710 石棉间皮瘤115 联苯胺膀胱癌13 苯白血病11 氯甲醚肺癌14 砷肺癌36 砷皮肤癌55 氯乙烯肝血管肉瘤11 焦炉工肺癌110 铬酸盐肺癌14 职业性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