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1页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2页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3页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一问题教学模式的由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生学习、求知能力的关注,各中小学都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1999年,笔者在连续带出了二届高三毕业班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感觉到最令我困惑的现象有几个:1教师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并且自己认为较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但学生下课依然有一些问题不明白;而且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觉得上课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了。2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非常幼稚的问题,或者是我们教师觉得存在明显错误的方法,真不明白学生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正确的思路不用,偏偏选择一条错误的解题方法。3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却屡屡犯错,难道仅仅是记忆力不好、学习不专心等因素造成的吗?仔细反思以上这些现象,我觉得问题主要就是出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上,简单的说,在上一节课前,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他们最需要老师解答的疑惑是哪些?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想,如果不是来源于学生无非就是二个途径:自身的经验和教学参考书。但面对全国各种层次的学校和各地区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怎么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难点呢?必须加强师生间课前的沟通和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要解决好也绝非易事,它同样也困扰了我许久,我觉得,要切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解决好二个问题:1要了解你的学生上这节课最想了解的是什么?2要了解对某个问题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师的教学和备课才能切实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方法也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有了这些也不难解决上面提到的三个困惑的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也不是完整的,所以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难免有失偏颇。教师上课如果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有些看似严密、科学、符合逻辑,但未必能与学生的思维“合拍”。所以,老师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真实思路和想法,然后有针对性的组织自己的教学,有目的性的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难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二问题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现状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马赫穆托夫最先推行问题教学法,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反思。目前的问题教学研究很广泛,形式也各有千秋,但其操作和实施程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后,应围绕教学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进入学习状态。2教师提出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学科认知活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课堂设计和相关作业,用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认识活动,达到在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情况。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的整个解决过程进行回顾,回顾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学习内容,并阶段性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总结报告。我们参考了同行的研究成果,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做了两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情景的创设不是由教师来完成,而是直接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仅仅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第一步首先由学生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第二:教师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性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依据这些来进行课堂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并不一定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程度相似的不同届学生,教学内容依旧有变化,也就是说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其本质的改变就是由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化成学生的主体地位。三问题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1课前预习报告: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工作、了解学生自学时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借鉴了同行的经验,重点改革了课前预习工作,在当年的高一学生中推出了课前预习报告的形式,形式是一张16k纸的表格发给学生,每节课一张,并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教材,在预习过程中,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概念或者是必须记忆的内容。列出不理解的概念和内容,提出自己的猜想或想法。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列出其中的疑难问题,并说明自己对此问题的想法。如果是复习课,要求对本章节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从属关系,并用表格或树形结构表示出来。如果是教材以外或拓展性的课外问题,要求尽可能的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参考书后再提出,并且要有自己初步的看法或猜想。2预习报告的批改和分析: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焦点预习报告制度的实施,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所面对的压力无疑是较大的,其首先表现在时间的投入上,既然学生付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就希望有所收获、有所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对预习报告的批改也必须是高要求的,在批改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每张预习报告必须批改,同时记录下学生的原始问题,其一是资料保存,备查;其二是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的设计服务;其三是做好问题的分类,以便及时总结。2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表达方式五花八门,再加上一些文字描述的不甚全面、逻辑思维的不尽严谨,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剔除一些干扰因数,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寻找出共性的东西,展示和发现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对我们教学的组织无疑是最关键的。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预习报告上直接回答;有些在课堂上回答;个别课堂上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则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加以补充;有些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就给他们指出方向和参考书籍,或者鼓励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把它写出来。这样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反馈,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都具有了针对性,课堂上能突出重点,教学任务的完成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率都明显提高。例如:动量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为什么用动量来量度物体的运动就很不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物理量不是已经把物体的运动描述的很清楚了吗?为什么还要引入动量?例如:共振一节的预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对教材中多次提到的“固有频率”的概念不清楚,那么这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就很难把共振的原理弄清楚。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始料不及的。究其原因,我们教师在讲解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时,对固有频率这个概念虽然也强调过,但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遗忘的很快,所以对固有频率这个概念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好复习。我感到这是上好共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3课堂教学的组织:选择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类型问题安排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预习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诱导式:例如在布朗运动一节的预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本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的推理过程提出了疑问,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严密逻辑思维的好机会,所以就改变了平常的教学内容,直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来猜想花粉的运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结果学生的看法果然不同,学生的猜想首先是各种扰动、其次是生物的活体、再是内部分子运动的不均衡性。显然都和教科书上的结论不一致。然后教师再根据现有的条件否定某些猜想的不正确性,告诉学生科学探索就是这样在错误中不断靠近真理的一个过程。开放式: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通常安排一课时,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教学上内容不多,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道预习题:“挑战牛顿第三定律”,请每个同学寻找我们生活中是否有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这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同学都举出了看似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生活实例,教师归纳总结出13个具体实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既加深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的发现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探究式:这种教学方式采用的最普遍,一般我们都是根据学生预习的问题,教师归纳后,提出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一般不要求每个知识点都讲解到位,但学生疑难的问题一定要重点探究。以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不一定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例如曲线运动一节,学生预习的疑难问题主要有三个:1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如何确定? 2合外力方向、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方向有什么关系?3对书上表述的各种运动形式真正意义的理解,例如: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其中第二个疑难问题可以归纳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按照常规,第三个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学生有疑问,说明掌握的不好,所以我们还是把它做为重点内容来处理。4总结、反思和提炼:检验课前问题解决于否、尚存在哪些问题每章的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一般老师都会安排学生对这章内容的复习巩固,这时我们会把这一章中有价值、能引起学生思考或者有探讨价值的学生问题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大家,并集中解答或者点拨部分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去思考和探索。考试是检验学生情况的重要手段,对考试情况的反馈,我们也设计了专门的试卷订正表,要求学生对错误的题姆不但要知道正确的答案,而且要说明错误的原因。其目的也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什么没有掌握,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四问题教学模式的成效问题教学的模式,我们从1999年开始分别在4届11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中探索和试行,通过课前预习报告,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有要求,但课堂上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则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加以补充,近年来我们已经开出了6个课外讲座。例如:光速的测定月相变化的成因和现象分析质子的发现等。学生的问题,如果可能,我尽量不直接予以回答,而是给他指出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你需要的知识,指明了方向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有些是他们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我就鼓励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在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许多课堂上无法领会的东西。经常将学生的小论文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发表,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这既是对写文章同学的一个肯定,又对更多的同学起了一个示范作用。近年来有十多位同学写出了小论文,例如:水为什么会转动、纸片下落的原因分析、关于“加功率”的讨论、“打水漂”现象的力学原因运动单摆的周期和回旋乒乓。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也带动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曾在两个平行的理科实验班中做过跟踪统计:高 一高 二上期中上期终下期中下期终上期中上期终下期中下期终实验班(12)班72.370.177.478.979.470.482.285.8对照班(11)班72.069.679.482.176.367.378.385.6由上表可以看到,基础几乎相同的两个平行班,在近一年时间后产生明显差异,以后逐渐稳定,说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收获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收集了近千个学生问题,作为原始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参加研究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两位教师有20多篇论文在各种杂志上公开发表,前期的一个研究课题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认知策略研究获得省二等奖,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05年获得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五问题教学模式的反思通过预习我们发现,学生的许多想法完全是出乎我们教师意料的,很多我们认为必然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而这些往往又是我们备课时容易忽视的地方,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疑惑,并在课堂上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疑惑,这也是当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是当务之急。同时怎样用学生能接受的浅近的语言和方法向他们介绍这些知识,而又不违背科学,这对我们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在自学中多次提到黑洞、天体运动、卫星发射、光的本性、多谱勒效应已及相对论方面的问题。要高质量的完成预习报告,对学生个体的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在2002、2005、2007、2008四届理科实验班中实行,效果比较好。但在2002届的普通理科班中效果就不甚理想。说明这种教学模式还需不断改进,我们设想:根据往届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问题以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每节课编制若干道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掌握程度。希望能够通过每节课前的练习完成情况来直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大量的批改时间,又增加了预习工作的可操作性,希望通过不断改进把这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广到更多的班级中进行。作者简历:励箭生,男,中学高级教师参考文献:苏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2期。关键词:物理 问题教学 研究 实践key word: physics inquiry teaching study practice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历时多年,以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发展,关注课堂操作,在经过大量的、反复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实践操作模型,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abstract: as the goal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o bu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