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b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c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d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惟奋无资,单车就路。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ab c 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5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答: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答: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文天祥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见故相江万里 b君其勉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其如是,孰能御之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翻译: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魏公子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为王言乐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5翻译下列句子(1)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2)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杨业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倜傥:不拘于俗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生聚:百姓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南向:由南向北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 抚膺:拍着胸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帝以业老于边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nbs, p;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 良乃入,具告沛公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再率帐下士力战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以业老于边事。 (2)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冯唐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人,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注毂g 车轮的中心部分 阃kn 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彀gu 张满弓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官率将,善李牧 善:友善b独无间处乎? 间:私下c是以兵破士北 北:北方d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主:统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唐具以实对 b. 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四美具,二难并 今君乃亡赵走燕 c. 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 d 跪而推毂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唐具以实对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鄙人不知忌讳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乃以唐子冯遂为郎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b冯唐敢于直言,曾当众让文帝难堪过。c冯唐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译文:_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译文:_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注偃蹇:高傲。 择:弃。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奉少昊 奉:供奉 b.问所去失 去失:损失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责让:批评指责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不为章句 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悉以豕偿之 以观夫子之志耳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下面能全都表现梁鸿的节介的一组是 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居庑下,为人赁舂 a. b. c. d.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得到世人的称颂。 b.梁鸿不小心失火,就去找蒙受火灾损失的人家,赔偿人家的损失。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可梁鸿并不接受。c.梁鸿因为孟氏之女的相知和仰慕,娶了孟氏之女,希望可以到深山过隐居生活。 d.文中举案齐眉表示恭敬,后来表示夫妻相敬。由恭敬的举案齐眉,到相敬的举案齐眉,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2分) 译文: (2)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3分) 译文: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阳城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渐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缣, 细绢。死职,为忠于职守而不惜去死。苛细,繁杂琐屑的政事。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诣官而诣城决之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b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土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 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译文: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尹翁归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瓮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汉书七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法:文章格式 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案事:案子 c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中伤:受到毁谤 d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治理:政治太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后去吏居家 b. 遂召上辞问 昂其直,居为奇货 莫辞更坐弹一曲c. 除补卒史,便从归府 d.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乘楼车,从吏卒 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 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独伏不肯起。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征拜东海太守。 不敢见其邑子。 a b c d 4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既晓文尚武,又善击剑,人莫能当,因此依恃霍光在市场斗殴闹事的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捣乱。 b尹翁归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不卑不亢,应答如流,赢得田延年好感,而被委以官职。 c尹翁归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核事发奸,穷根究底;查办案子,合乎法度,重在罪证。d廷尉于定国想将两同乡嘱托给尹翁归,与之言谈终日竟不敢提及。尹翁归廉洁无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译文:_ (2)不敢见其邑子。 译文:_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陈轸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3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河东补习学校文言文阅读训练郑当时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僦,运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b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名:名称 c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匮:缺乏 d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 阗:充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以武安侯、魏其时议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常引以为贤于己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推毂士及官属丞史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c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d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译文: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译文: 【孔奋】1d(句中的“退却”古今都指畏难后退;其余三项,“扰乱”,现在有搅拌,使混乱不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政局不稳,纷扰混乱;“通货”,现在指货币,在文中指通商贸易,做买卖;“清洁”,现在指没有尘土污垢,在文中指清正廉洁)2b(两个“既”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已经”“之后”。其余三项,a项前一个“相”字,在这里都偏指一方,可译为“他”;后一个表“互相”。c项两个“而”字,前一个是连词,可译为“并且”或者不译;后一个是转折连词,译为“但是”。d项的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译为“把”;后一个是介词,译为“因为”。3c(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4a(“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5(1)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的,(向他学习的)。(“见敬重”应该译为“被敬重”,“拜太守”应该译为“被拜为太守”,“改操”应译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参考译文】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孔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实行清正廉洁,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孔奋抵达京城后,被任命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用他们作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始终没有顾及,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加倍努力与贼人作战的。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美他,任命他为武都太守。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都已经被大家敬重,等以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的)。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嫉恶扬善。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像对待仇人一样,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文天祥】1、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2、d(a因:于是,副词/凭借,介词。b其:可要,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假如,连词。c以:凭的身份,介词/因为,介词。d与:跟、和,均为介词)3、b(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4、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5、(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注意:词语庶;句式定语后置句。)(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注意:两处省略;古今异义词“左右”;虚词“遂”和“以”。)【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魏公子】1c(a“从此”在这里是两个词,跟随这(两个人);b“妄人”,这里应该理解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这里是“面子、颜面”的意思。)2c(两句中的“其”字,前一个是人称代词,他的,后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a两个“以”字,都表示承接关系;b两个“乃”字都表示转折关系;d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3 c(本题可用排除法。表明信陵君门客不敢劝说他的原因,是毛、薛二公劝说信陵君的话,排除包含这两句的选项,就只有c项正确了。)4b(平原君耻笑的不是毛、薛二公,而是信陵君;另外,“整装离他而去”的说法也欠妥当,因为从后面看,信陵君只是准备离开。)【参考译文】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