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doc_第1页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doc_第2页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doc_第3页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doc_第4页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我国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2001年颁布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在实验区进行的教学实验也有3年的时间,这期间,一线教师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到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小到在某个地方找不到某一种实验材料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很正常,由于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非常大,所以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从教材编写人员到教研员、一线教师都会面临新的挑战,下面主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1 课程改革能够走多远?这是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个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态度和决心。为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向大家通报两件事:1)2004年6月上旬,教育部同时召开了两个会议:一个是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电视电话工作会议,教育部的领导代表教育部对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改革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第8号)文件的龙头和抓手,教育部决心要“抓住机遇,乘势快上”,推进课程改革。同时对教育部前期课程改革取得的阶段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部署了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进程。课程改革按照预订的计划坚定地走下去。另一个会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会,会议要求各个学科的标准研制组要根据中共中央的第8号文件的精神修改课程标准。现在各个学科课标的修订已经基本完成,等待教育部正式颁布。正式颁布以后课程标准将在封面上取消“实验稿”的字样,这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顺利地度过了实验阶段,将在全国全面推广。2)2004年9月下旬,教育部两次召开了关于中考改革工作会议,参与的人员包括各省、地市的教研室的主任和一些主管负责人,会上研讨和部署了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推进中考改革的工作。在会议上,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再次强调课程改革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上向大家通报的事实,反映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态度和决心。下面就课程改革能够走多远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是时代的产物,课程改革(域者说教学改革)将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根据我们(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5060年来国内、国外生物学课程发展的研究,中学生物学课程大概每经过1015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明显的进步或变化。因此,不管是世界上还是我们国内的发展都表明,生物学教育(科学教育)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原有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基础教育的课程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作为理科课程这样的变革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科学教育(包括生物学教育),如果长期处于一个落后时代的状态,这个民族也将处在一个非常危险境地。我国的政治家以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将“科教兴国”纳入到国家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对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的重视。课程改革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代表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利益作出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希望全体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坚定参与课程改革的态度和决心。2 应把学科知识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这个讨论会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引起社会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判断。就生物学科而一言,我们过去在宣传“课标”的时候并没有单独宣传知识目标有多么重要,而是把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这三维的课程目标看作一个整体,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沿着三维目标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于“是否轻视知识”的讨论首先来自学术圈中,有专家发表文章讨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否重视知识,由此引发关于知识与课程改革的讨论。在实践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的确也出现了在个别的课堂上有学生热烈参与的活动,却忽视某些教学目标的落实,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象,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在制定生物课程标准时的一些基本想法。l)我们在谈重视知识或轻视知识的时候,不能笼统地谈“知识”,应首先对知识进行分类,然后再具体讨论应该重视哪些知识。 结论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教学内容当中,结论性的知识就是告诉学生“是什么”(what),过程性的知识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how),后一部分知识对于一个人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当我们期望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时,这部分知识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中就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事实性知识与概念、原理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一些标签性的知识或是一些名词性的知识,如某一孤立的生物学现象、生物体的某一特定结构的名称等。另外一部分知识是构成生物学科的原理、规律、概念等知识,如基因、染色体、自由组合规律等,这些对学生理解生命科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今后面对生活、面对职业的选择和学生学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记忆的规律来看,事实性的知识比较容易忘记,很多实事性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很快被遗忘,而概念、原理这样的知识需要人们一定程度的理解,并随着这些知识的不断运用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这些知识不断加强。 零散性知识与核心知识 有些生物学知识是零散的、琐碎的,例如,某一个动物在某一地区的俗名是什么。与此对应的另外一些生物学知识则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主要作用,是构成学科知识框架的核心主题,如遗传、进化、生殖、发育等。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零散知识与核心知识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用一些零散的、事实性的知识去支持或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形成核心知识。在教学当中选择什么样的零散的、事实性的知识,地域性的差异非常大,这样的选择权利通常要留给一线教师,不适合在国家的指令性教学文件中作统一要求,而对于核心知识“课标”则应该有明确要求。 过去重要的知识与现在重要的知识 某些知识在过去的时代中可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知识(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对今天的中学生和普通公民来说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有些知识却会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生物学课程工作者来说应该能够把握这种变化。 公民知识与专家知识 在设计中学生物学课程时,还会从另外一方面来分类知识,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来看,有些学科知识属于公民知识,即与公民生活、工作、决策关系密切的知识;而另一些知识属于专家知识。例如,不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分类时,对每一种植物都能准确地讲出它的种名和分类地位,因为这是对植物分类专业人员的要求,而对公民,要求他们了解分类的原则、方法、工具及理解生物多样性即可。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学生都具备专家的知识。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在强调重视知识的时候不能笼统而言,而要区分应该重视哪些知识。在“课标”中既重视了结论性知识又重视了过程性知识,这是第1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增加了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正是因为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实践中会对一线的教师形成新的挑战。第2个变化,在研制生物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加强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观点,并且在这样观点的指导下,设计了生物课程标准的知识框架,例如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十大主题,就是生物学中的核心知识,它体现了我们的基本认识和观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3个必修模块也是生物学中核心的主题。在突出核心知识的同时,我们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删除了或者淡化了一些零散性知识、标签性知识和事实性的知识。由此说明,我们研制课标时仍然重视知识,但强调的是要重视那些对学生理解生物学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我们在内容选择上更加看重的是中国公民(中学生)今天和明天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内容也是大大加强了;在公民知识和专家知识上的选择上,我们立足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公民知识的选择。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知识的要求确有变化,这个变化使课程的内容与课程的目标更加吻合。就这一变化而言,我们不仅重视知识内容的重新选择和分布,更加注重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今后持久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也是义务教育中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要完成的共同的教学目标。新的生物学课程完全能为完成这一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表现在课程的要求上,它更加强调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核心知识,更看重学生能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面对今天的世界,去解决问题、作出决策。这样的要求比让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文、背诵书本上的一些事实要提高得很多,也难得多。从古到今都有书呆子”,什么是“书呆子”?只会背书,没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就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是“书呆子”的一种替换词,我们不期望我国今天的教育,动用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去培养新一代的“书呆子”,这一点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上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知识内容完全遵从了学科逻辑来描述,如大家所熟知的初中十大主题到高中的必修或选修模块的基本结构都体现了学科逻辑,这也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课程标准研制组在知识问题上的态度。今后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策略的问题,多数教师面临的挑战将直接是课程中新知识带来的挑战。综上所述,在我们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时候,我们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没有丝毫的降低,中国的生物学教育在过去百年所积累的传统、优势在今天依然要继承发扬。3 教师可以只注重教学过程,而不必考虑教学结果吗?这种想法的确有悖于我们设计新课程的初衷。为什么要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的活动。我们强调学习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期待学生有更好、更高的学习成果。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教师不应该以强调了学习过程的精彩,而忽略了对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视。在课程标准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或建议活动,都没有那种脱离课程目标的活动,也没有只是追求学生参与而设计的活动。实践中,教师应该将过程和目标统一起来。4 倡导探究式教学是否要摒弃讲授、演示等教学方法?“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为落实“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倡导探究教学时,并没有否定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讲授)的作用和价值。在科学教育中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其各自的特长。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很难说是完美无缺的。这是因为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群体,人与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差别非常大,不同的人可以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有效地学习,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在班级授课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但在诸多教学方法之中,探究式教学策略仍然是科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够更好地实现生物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教师认为在探究式的教学中教师说的话少了,教师做的事情少了,看上去教师使用探究的方法比讲授法更容易了,但这是一种错觉。实际上,探究教学是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最高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也要面临更多的、自己毫无准备的、来自学生的回答,这将直接挑战教师的专业知识、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和控制能力。目前,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要上好一节“探究课”,一定要认真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要(比准备常规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备课。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或一个学期中,“探究课”的频度不宜过高,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中采用探究策略的同时,其他内容的教学仍然可以辅以讲授、演示等基本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探究教学策略的能力是以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等基本教学技能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很难相信这样的教师会把一节探究课上好。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也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5 关于中考改革的问题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改革的工作已经启动,前期的工作成果生物2004中考命题指导意见书已经出版,指导意见已经明确地指出根据“课标”的生物学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要求,而且也列举了一些样题。针对中考,教研员需要做两件事情,第1件事:要了解教育部相关的指导性的文件,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的所有科目(包括生物学)都在中考科目范围之内,各地实施中考时,由各地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