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电网发展 “十三五”规 划 目目 录录 1 前言前言1 1.1 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1 1.2 规划的内容和范围.2 1.3 规划的依据.3 2 xx 电网电力系统现状电网电力系统现状.4 2.1 电源.4 2.2 电网.7 2.3 存在的问题.8 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电力供需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电力供需分析10 3.1 “十二五”以来xx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0 3.2 “十二五”以来xx电力需求现状分析.12 3.3 影响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变化的因素分析.13 4 电力电量需求预测电力电量需求预测17 4.1 电量预测.17 4.2 负荷预测.25 4.3 电力电量预测结果.28 5 电力平衡分析电力平衡分析31 5.1 电源建设情况.31 5.2 xx分县(市)电力平衡情况33 6 电网规划电网规划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39 6.1 指导思想.39 6.2 基本原则.39 6.2 发展目标 40 7 高压送电网规划高压送电网规划54 7.1 “十三五”期间 500 千伏电网规划.54 7.2 “十三五”期间 220 千伏电网规划.55 7.3 “十三五”期间高压送电网建设汇总.58 7.4 远景展望.59 8 高压配电网规划高压配电网规划61 8.1 “十三五”分县市 110 千伏电网规划.61 8.2 “十三五”期间高压配电网建设小结.64 8.3 110 千伏生命线工程68 8.4 中心镇电网规划.69 9 无功规划无功规划73 9.1 容性无功规划.73 9.2 感性无功规划.75 10 电气计算电气计算76 10.1 潮流计算.76 10.2 短路计算.83 10.3 稳定计算.85 11 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86 12 输变电项目建设规模与投资估算、财务评价输变电项目建设规模与投资估算、财务评价94 12.1 输变电建设项目.94 12.2 投资估算.94 12.3 财务评价.95 13 结论结论96 13.1 结论.96 - 1 - 1 1 前言前言 1.11.1 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电网的供电能力,提高电网的供 电可靠性,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电网建设合理性、电 网运行经济性的要求,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满足居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电力的需求。 电网规划应认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用电的远景需求,研究 和制定电网的整体和长远发展目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 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并从调查研究现有电网入手,解决电网的薄 弱环节,重视电网建设的过渡和衔接。远期规划是近期规划的发 展目标,近期规划是远期规划的基础。 电网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以安全可靠为基础,适度超前, 突出整体经济效益,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设计、建设都应符合 电网总体规划的要求。电网规划还应合理利用现有的电网资源, 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对电力建设的需求和有关要求,认真分析规划 实施的可行性。 xx 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 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 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xx 市政府致力于将 xx 建设为 长三角南翼地区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特色制造业基地和浙 江西南部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xx 市的经济稳步发展,实现 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基础 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国民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 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xx 市的电力电量需求日益增大,浙 - 2 - 江省电力公司加大了 xx 电网的建设力度,电网建设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电网外部建设环境的变化,再加之 “上大压小” 、 “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施,xx 电网的发展面临着 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为此,xx 市电业局相继开展了“十二五” 电网发展规划和 20082012 年电网发展规划、2030 年目标网架 规划的研究工作。 为加快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促进我省电网又好又快地可 持续发展,按照浙江省电力公司 2009 年电网规划工作意见 (浙电发展(2009)567 号)的安排和公司电网发展暨综合计划 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好地指导“十二五”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使 得近远期电网能够更好地衔接,需要在现有电网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电网存在的不足及新的电网规划发展要求,在省电力公 司的统一部署指导下,编制了xx 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 1.21.2 规划的内容和范围规划的内容和范围 xx 市设莲都区 1 个市辖区,辖青田、缙云、遂昌、松阳、 云和、庆元、景宁 7 县,代管辖龙泉 1 市。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 族自治县。全市共有 62 个镇(畲族镇 1 个) 、119 个乡(畲族乡 6 个) 、9 个街道、118 个居委会和 3489 个村民委员会。xx 市以 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 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 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积 17298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 88.42%, 耕地占 5.52%,溪流、道路、村庄等占 6.06%,是个“九山半水 半分田”的地区。xx 电网供电范围为 xx 全境。 规划设计范围包括 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设计以 2015 年为设计水平年,展望到 2020 年。 “十二五”期间考虑逐年 - 3 - 过渡。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电力需求预测、 “十二五”输变电项目 建设规模、电气计算、新技术应用、远景年目标网架展望与投资 估算、投资效益分析等。 1.31.3 规划的依据规划的依据 1、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4、浙江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5、浙江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6、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规划(2009 年版) 7、浙江电网及 xx 电网 20082012 年发展规划 8、xx 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9、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20012009 年 xx 市统计年鉴 11、20012009 年 xx 电力局统计年鉴 1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相关的规程、规范 2 2 xxxx 电网电力系统现状电网电力系统现状 2.12.1 电源电源 xx 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全地区水利资源可开发量占浙江省 可开发量的三分之一,流经境内的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 闽江、交溪六大水系均有水电开发价值,其中瓯江水系横贯全境。 - 4 - 至 2009 年底,xx 市电源装机容量共 245.71 万千瓦,其中 6000 千瓦及以上水电装机 176.471 万千瓦、火电装机 0.6 万千瓦, 6000 千瓦以下水电厂装机 68.639 万千瓦,无 6000 千瓦以下火电 装机。目前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站有滩坑电站、紧水滩电站、石 塘电站和玉溪电站等,其中滩坑电站装机 320 万千瓦通过 220 千伏滩坑-鞋都线、滩坑-瓯海线送出至温州电网;紧水滩电站装 机 65 万千瓦,通过 220 千伏紧水滩-xx2 回线、紧水滩-宏山线 与主网相联;石塘电站装机 32.6 万千瓦、玉溪电站装机 22 万千瓦,均以 110 千伏电压等级上网。 2009 年 xx 市电厂装机容量情况详见表 2.1。 - 5 - 表 2.12009 年 xx 市电厂装机容量情况单位:万千瓦 6000kw 及以上电厂6000kw 以下电厂 县市电厂 水电火电水电火电 玉溪电站 4 开潭电站 4.8 雅一电站 0.845 其他 0.614.13 莲都区 小计 9.6450.614.130 龙宫洞电站 1 其他 4.331 缙云县 小计 104.3310 金坑电站 0.96 大亦坑电站 1.26 双坑电站 1 五里亭 2.8 滩坑电站 60 外雄电站 4.8 其他 1.8365 青田县 小计 70.8201.83650 成屏电站 1.3 成屏二级电站 0.76 应村电站 3.2 碧垄源电站 1.26 金竹电站 0.64 周公源一级 1.26 周公源二级 2.5 周公源三级 1.6 其他 9.7145 遂昌县 小计 12.5209.71450 谢村源电站 2.25 安民电站 1.66 其他 4.587 松阳县 小计 3.9104.5870 瑞洋一级电站 1.52 瑞洋二级电站 3.2 均溪二级电站 1 井惠口电站 0.64 岩樟溪电站 2.7 其他 10.96 龙泉市 小计 9.06010.960 - 6 - 表 2.1(续)2009 年 xx 市电厂装机容量情况单位:万千瓦 6000kw 及以上电厂6000kw 以下电厂 县市电厂 水电火电水电火电 南阳二级电站 0.8 贵南洋电站 0.64 冯家山电站 0.64 马蹄岙电站 0.72 大岩坑电站 3.6 左溪一级电站 3.2 左溪二级电站 1.26 黄水电站 1 其他 8.92 庆元县 小计 11.8608.920 沙铺砻电站 2.5 石塘电站 7.8 金坑口电站 1.6 紧水滩电站 30 其他 2.94 云和县 小计 41.902.940 白鹤电站 3.3 英川电站 4.75 上标电站 1.6 上标二级电站 1.126 龙川 1 三枝树电站 1.26 岭头桥电站 0.64 毛洋电站 0.64 景润电站 0.64 温头口电站 0.8 其他 11.22 景宁县 小计 15.756011.220 176.4710.668.6390 xx 总计 245.71 7 2.22.2 电网电网 至 2009 年底,xx 电网通过 4 回 500 千伏线路、8 回 220 千 伏线路与系统相联。其中 500 千伏万象变由双龙瓯海 2 回线 双开口接入;220 千伏遂昌变由双龙遂昌 1 回线接入系统, 并通过遂昌宏山 1 回线与 220 千伏宏山变相联;220 千伏仙 都变由方岩安洲 2 回线双开口接入系统;另有温泉枫树、 金华xx、楠江青田 3 回 220 千伏线路与外网相联。 截至 2009 年底,xx 有 500 千伏万象变电所一座,主变容 量 150 万千伏安,500 千伏输电线路长度约为 391.348 公里; 220 千伏变电所 8 座、主变 14 台、总容量为 222 万千伏安, 220 千伏输电线路长度 738.638 公里(xx 境内) ;110 千伏变电 所 30 座、主变 45 台、容量 179.55 万千伏安,110 千伏输电线 路总长 1446.084 公里。 2009 年 xx 全社会最高供电负荷 102.8 万千瓦,全社会用 电量 50.43 亿千瓦时,分别较上一年增长 13.54%、6.33%。 2009 年 xx 市 500 千伏变电所主变容量情况见表 2.2-1 2009 年 xx 市 220 千伏变电所主变容量情况详见表 2.2-2。 2009 年底 xx220 千伏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详见附图 1。 表 2.2-12009 年 xx 市 500 千伏变电所情况 单位:万千伏安 序号变电所名称主变容量变电所投产年份 1 万象变 175 2008 年 2 万象变 175 2009 年 合 计 150 8 表 2.2-22009 年 xx 市 220 千伏变电所情况 单位:万千伏安 序号变电所名称主变容量变电所投产年份 1 xx 变 15+18 1986 年 2 宏山变 215 2003 年 3 遂昌变 215 2005 年 4 青田变 215 2005 年 5 仙都变 215 2006 年 6 枫树变 218 2007 年 7 鹤溪变 115 2008 年 8 睦田变 118 2009 年 合 计 222 2.32.3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以来,xx 市电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电网供 电能力大大加强。2009 年,随着 500 千伏万象变的增容、220 千 伏睦田变以及象睦 4p27 线等基建项目的相继投产,使 xx 电网的 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给 xx 电网提供强有力的电源支撑,一定 程度上避免了 220 千伏电网的大功率远距离输送,提高电网的供 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以及运行经济性,改善了 xx 电网的电能质 量,有利于 xx 水电的送出,充分发挥 xx 地区水电在浙江电网中 的调峰作用。 万象变作为 xx 地区唯一的 500 千伏电源点,重要性非常突 出,虽然 2009 年进行了增容,但若其中一台主变发生故障被迫 停运,在用电高峰期间将有 20 万千瓦负荷受限,在丰水期时期 则有 120 万千瓦小水电送出受限。 xx 地区地域广阔、面积大,电网呈现为负荷密度小、供电 线路长、线径小、和省网连接口子少、网架单薄、抗自然灾害能 力低等特点,部分输变电工程建设后使电网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 加强,但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薄弱环节和矛盾仍存在。 9 2.3.1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xx 属于多山地区,台风、雷暴、山火、冰灾等自然灾害较 平原地区频发。2009 年因台风、雷暴、山火、冰灾等自然环境影 响,造成多次线路拉停、设备跳闸和设备损坏。气候比较干燥发 生由于山火原因被迫停运线路较多,同时由于 xx 山区受雷暴影 响,线路跳闸和高压熔丝熔断情况发生的比较多。2008 年初遭受 五十年一遇的冰灾,xx 电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2009 年虽然 对 220 千伏线路、110 千伏线路进行了补强,但在 2009 年 11 月 中旬由于连日低温降雨造成部分主网线路覆冰严重,仙东 1207、 丽青 2333、青楠 2330(楠江变侧) 、紧西 1068 线路相继跳闸, 除仙东 1207 线 11#塔头折断,光缆已拉断,导线有两相已断掉进 行了抢修外,其余线路均于当时重合或强送成功。 xx 电网抗灾能力仍显不足。 2.3.2 网架结构薄弱 2009 年,xx 地区有 500 千伏变电所 1 座,境内 220 千伏变 电所仅 8 座,由于 xx 地域较广,220 千伏线路均较长,且多为单 回路。220 千伏主网主要通过双龙遂昌线、温泉xx 线、金华 枫树线三回 220 千伏长线路与金华电网相连,网络结构较为薄 弱。 2.3.3 局部变电容量不足 xx 小水电众多,其中径流电站约占总容量的 52%,调节能力 差,受季节及气候影响较大,故常出现丰水期电力大量外送,平、 枯水期需大网主供的供电特点。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xx 用 电负荷迅猛增长,枯水期 xx 电网 220 千伏主变降压容量已显不 足。 10 2.3.4 电压质量有待提高 因 xx 电网负荷和电源的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区域水电多, 但负荷小,有些区域水电相对较少,但负荷较重,加之 xx 电网 供电半径大,潮流受季节影响大起大落,电压波动大,电网难以 维持正常运行水平,严重威胁供电设备安全,影响用户的电能质 量,尤其是紧水滩升压站所供县市电压,受紧厂开停机影响明显。 2.3.5 局部小水电送出存在问题 xx 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水电开发的进度较快,目前共有 水电装机 245.71 万千瓦,除滩坑电站(320 万千瓦) 、紧水滩 电站(65 万千瓦)以 220 千伏电压等级上网,其余约 155.71 万千瓦装机均以 11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上网;而 xx 地区部分 220 千伏、110 千伏网架较薄弱,存在因主变容量或导线截面限 制而导致部分县市在丰水期有电送不出的情况。例如:220 千伏 xx-紧水滩 2 回线路导线截面仅为 300mm,水电大发时除了送出 紧水滩电站电力外,还承担送出龙泉、庆元两县剩余电力的任务, 还有可能升压送出云和、景宁的部分剩余电力,导线截面和升压 站主变容量均难以满足送出要求。 3 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电力供需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电力供需分析 3.13.1 “十二五十二五”以来以来 xxxx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 年,xx 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 “三市 并举”发展战略,加快推进 “平安 xx” 、 “法治 xx”建设,努力 11 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了“十 二五”发展良好开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 进展,财政、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社会 事业全面进步,市场价格涨幅平稳,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顺利实 现。 3.23.2 “十二五十二五”以来以来 xxxx 电力需求现状分析电力需求现状分析 2006 年 xx 市全社会最高负荷达 66.8 万千瓦,增长 10.2%, 全社会用电量 35.87 万千瓦,增长 19.1%。其中全市第一产业用 电量 0.2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5%;第二产业用电量 26.36 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 21.2%;第三产业用电量 3.73 亿千瓦时,同比 增长 18.8%;居民生活用电 5.5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5。 2007 年 xx 市全社会最高负荷达 77.4 万千瓦,增长 13.8%, 全社会用电量 41.3 亿千瓦时,增长 15.0%。其中全市第一产业用 电量 0.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1.5%;第二产业用电量 30.1 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 14.2%;第三产业用电量 4.5 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 21.6%;居民生活用电 6.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7。 2008 年 xx 市全社会最高负荷达 90.5 万千瓦,增长 17.5%,2008 年全社会用电量 47.4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95。其中工业用电量 34.0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56%,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7.3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27%。按产业 划分,第一产业用电 0.2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72%,第二产业 用电 34.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89%,第三产业用电 5.23 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 15.54%。 2009 年 xx 市全社会最高负荷达 102.8 万千瓦,增长 12 13.6%,2009 年全社会用电量 50.4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其中工业用电量 35.6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7%,城乡 居民生活用电量 8.2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4%。按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用电 0.22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5.9%,第二产业用电 36.1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5%,第三产业用电 5.84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11.7%。 2010 年,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挑战和困难明 显增多的情况下,xx 市经济仍延续较快增长的势头。在经济发展 的良好态势下,预计 xx 市的用电量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 3.33.3 影响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变化的因素分析影响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变化的因素分析 3.3.1 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经济的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增长,经济增长的速度也直接 影响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 “十二五”以来,xx 地区经济社会保 持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 “十二五”以来,xx 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20052009 年第一产业结构占比持续下降,从 25.8%下降 到 10.7%,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占比不断上升,分别 从 37.4%、36.8上升到 48.1%、41.1。经济结构的调 整使得 xx 地区用电结构的比例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十二五”以来,xx 经济结构变化对电网负荷及负荷特性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负荷及负荷特 性变化有较大的影响。xx 市区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工业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占比一直较大,年 最大负荷增长较快,负荷率水平也较高。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 整,第三产业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新动力,第二产业负荷率水平将 13 呈缓慢下降趋势。 3.3.2 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加速推进,xx 市工业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新格局逐步形成。 2009 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 220.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814.87 亿元,同比增长 11.5。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前提下,xx 市着力于扶持重点、 支柱产业,工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行业覆 盖广、竞争优势明显、经济规模大,产业特色十分显著的产业群 快速集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皮革、化工、五金机械、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年产出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由于工业用电用电量大、用电性质较为稳定,电力负荷在月、 季度内变化不大,比较均衡,近期工业用电比重的提高,能够抬 高电力负荷率,降低峰谷差。 3.3.3 用电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 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 xx 市用电结构的比例也发生了进一步 的变化。在 2009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所占的比例为 0.471.711.616.3, 第一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 量比重增大。 第一产业用电量虽然已从 2000 年 0.17 亿千瓦时上升到 2009 年 0.22 亿千瓦时,但由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较快,其占比依 然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用电的增长略高于全市的用电增速;第 三产业用电在全市用电量占比呈徘徊上升趋势;居民用电在全市 14 用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这几类用电负荷的特性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同时受气温、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使得 xx 市的负荷特 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xx 电网 20002009 年分行业用电量情况见图 3.3。 -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全社会用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用电 图 3.3 xx 电网 20002009 年分行业用电量情况 结合图 3.3 分析,xx 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二产业用电占主导地 位,从 20002009 年平均比重为 71.8,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 用电比重小,xx 电网日平均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均略有上升趋 势。从用电结构看,皮革、化工、钢铁、建材等用电增长是导致 日负荷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居民用电也有所上升,但工 业用电结构调整的幅度更大,从而导致日负荷率上升。 3.3.4 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xx 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 2000 年的 7960 元提高到 2009 年的 19018 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由 2000 年的 2590 15 元提高到 2009 年的 5703 元。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 高,以及多年来刺激需求、培育消费热点的累积性效应日益显现, 居民消费结构省级明显。目前,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器材等 的消费增长迅速,已成为较为稳定的消费热点。未来社会的中产 阶层将会进一步扩大,家庭消费将加速从万元级迈向十万元级, 将直接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3.3.5 节能降耗 由于 xx 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的加速期,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提升,重工化趋势加快,能源消耗 水平处于较快上升通道。 近年来,xx 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发展与保护取得了双 赢。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 12.7%。34 个行 业大类中,有 17 个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 2005 年末累计减排 13.4% 和 14.12%。 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能)继续大幅度增长。生活用电这部分能耗不直接带来 gdp 的 增长,对完成节能降耗影响较大。 3.3.6 电价变化的影响分析 从销售电价方面分析,对负荷曲线的影响主要在于峰谷电价 的推行。对于每年均高速增长的居民用电量来说,居民峰谷电价 的实行很好的发挥了“移峰填谷”的作用,对缓解电力供需紧张, 尤其是缓解夏季电力供需紧张状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近年来电力供应的持续紧张,开始在大工业用户和普通 工业用户中推行三费率电价,用价格的杠杆调整了供求,促使用 16 户“移峰填谷” ,合理用电。从工业低谷售电量的稳步增长可以 看到三费率电价的实行对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电价水平预测,随着居民峰谷电价及工业企业三 费率电价的继续推行,将会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用 电也会更加趋于合理。 4 4 电力电量需求预测电力电量需求预测 “十二五”初期,xx 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2006 年、 2007 年增长率分别为 13.7%、15.6%,2008 年受国际经济危机影 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回落,仅为 11.8%;2009 年随着国家 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 结构政策的实施,xx 市经济还将保持增长态势。 2009 年,xx 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505.68 亿元,同比增长 1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值由 2005 年 的 14.3:44.8:40.9 调整为 10.9:48.6:40.5。 4.14.1 电量预测电量预测 在本报告中,将采用产业产值单耗法、时间序列法、弹性系 数法、人均电量法等方法分别对 xx 市的用电量进行预测。 4.1.1 产业产值单耗法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2009 年,xx 市第一产业产值为 58.06 亿元,占全年地区生 产总值的 10.7%,其产业用电量为 0.22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 量的 0.4%,产值单耗为 37kwh/万元。 预计“十二五”期间,xx 市第一产业的产值单耗将呈缓慢 下降的趋势。 17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2009 年,xx 市的第二产业产值为 260.93 亿元,占全年地区 生产总值的 48.1%,其产业用电量为 36.16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 用电量的 71.7%,产值单耗为 1386kwh/万元,与 1990 年相比, 年均降低 54kwh/万元。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产业的宏观调控,先进工艺和节能技术的 进一步推广应用,预计“十二五”期间 xx 市第二产业的产值单 耗总体仍将呈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2009 年,xx 市的第三产业产值为 223.03 亿元,占全年地区 生产总值的 41.1%,其产业用电量为 5.84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 电量的 11.6%,产值单耗为 262kwh/万元。 预计“十二五”期间,xx 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单耗将保持小 幅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2011 年 xx 市 gdp 将达到 643667 亿元,2015 年将达到 9691065 亿元。经产值单耗法 计算分析,2011 年 xx 市的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5861 亿千瓦时, 2015 年将达到 8695 亿千瓦时,详细的预测结果见表 4.1.1- 13。 18 表 4.1.1-1 产值单耗法预测结果(高方案)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地区生产总值 542596667750850955106514392032 第一产业产值 6369758291100109130173 第二产业产值 2602893253674174715277271016 第三产业产值 219239267301341384429583843 地区生产总值单耗 926914909904899894889839759 第一产业产值单耗 393634323028262313 第二产业产值单耗 13571307128712671247122712071107897 第三产业产值单耗 257258259261263265267291351 全社会用电量 50546168768595121154 第一产业用电量 0.20.20.30.30.30.30.30.30.2 第二产业用电量 35.337.841.846.552.057.863.680.591.2 第三产业用电量 5.66.16.97.99.010.211.416.929.6 居民生活用电 9.010.311.613.215.117.219.323.033.3 注:1)2009 年为实绩数据; 2)产值、产值单耗、用电量的单位分别为亿元、kwh/万元、亿千瓦时,下同。 表 4.1.1-2产值单耗法预测结果(中方案)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地区生产总值 542591655730821917101713211856 第一产业产值 636874808896104119158 第二产业产值 260287319357403452503667928 第三产业产值 219236262293330369409535770 地区生产总值单耗 926914909904899894889839759 第一产业产值单耗 393634323028262313 第二产业产值单耗 13571307128712671247122712071107897 第三产业产值单耗 257258259261263265267291351 全社会用电量 50546066748290111141 第一产业用电量 0.20.20.20.30.30.30.30.30.2 第二产业用电量 35.337.541.045.250.355.560.873.883.2 第三产业用电量 5.66.16.87.68.79.810.915.527.0 居民生活用电 9.010.211.412.914.616.518.521.130.4 表 4.1.1-3产值单耗法预测结果(低方案)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地区生产总值 542 585 643 710 792 878 969 1202 1679 第一产业产值 63 67 72 78 85 92 99 108 143 第二产业产值 260 284 313 347 389 433 480 607 840 第三产业产值 219 234 257 285 318 353 390 487 697 地区生产总值单耗 926 914 909 904 899 894 889 839 759 第一产业产值单耗 39 36 34 32 30 28 26 23 13 第二产业产值单耗 1357 1307 1287 1267 1247 1227 1207 1107 897 第三产业产值单耗 257 258 259 261 263 265 267 291 351 全社会用电量 50 54 58 64 71 79 86 101 127 第一产业用电量 0.2 0.2 0.2 0.2 0.3 0.3 0.3 0.3 0.2 第二产业用电量 35.3 37.1 40.3 44.0 48.5 53.1 57.9 67.2 75.3 第三产业用电量 5.6 6.0 6.7 7.4 8.4 9.4 10.4 14.1 24.4 居民生活用电 9.0 10.1 11.2 12.5 14.1 15.8 17.6 19.2 27.5 19 4.1.2 时间序列法 改革开放以来,xx 市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现了由温饱 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几年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 良好态势,极具后发优势。以纳爱斯为代表的地方工业迅速发展, 形成以竹木加工、电力、钢铁、采矿、医药、造纸、鞋革、羽绒、 机械、五金为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食用菌、水干果、茶叶、高 山蔬菜等绿色食品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xx 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社 会文明安定,生活环境也日益完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显 现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实施, 预计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内,xx 的用电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经计算分析,2011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5863 亿 千瓦时,2015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75101 亿千瓦时, 详细的预测结果见表 4.1.2。 表 4.1.2时间序列法电量预测结果单位:亿千瓦时、%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高 方 案 用电量 50.8 56 63 71 81 91 101 120 147 增长率 7.2 10.0 12.0 13.0 14.0 13.0 11.0 2.4 2.1 中 方 案 用电量 50.8 55 60 67 74 81 88 104 120 增长率 7.2 8.0 9.5 10.8 11.0 9.8 8.4 2.3 1.4 低 方 案 用电量 50.8 54 58 63 67 71 75 88 92 增长率 7.2 6.0 7.0 8.5 7.5 6.0 5.0 2.2 0.5 注:2009 年为实绩数据。 4.1.3 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地区总用电量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比值, 是反映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宏观指标。 20 19902009 年,xx 市 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 13.3%,用电量的年均 增长率为 12.4%,19 年的平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0.98。分时段 看,19902000 年,xxgdp 年均增长率为 11.3%,用电量年均增 长率为 9.0%,平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0.78;20002009 年, xxgdp 年均增长率为 13.4%,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 16.2%,平均电 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20%,其中 2003 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更是 达到了 2.02。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地区工业发展是相对应的。2003 年 xx 市人均 gdp 首次突破 1000 美元,说明 xx 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 重要时期。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加速并向现代化转型期,无 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后发国家,无一例外存在电力生产增长 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生产弹性系数超过 1 的情况;随着经 济逐步走向成熟,弹性系数将逐渐下降。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应的。1998 年以前, xx 地区经济以低耗能的轻工产品为主导,用电的增长落后于经济 的增长,除个别年份,电力弹性系数均小于 1;1998 年以后,随 着冶金、建材和重化工等耗电量大的产业蓬勃发展,用电的增长 大大快于经济的增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 1。随着经济的不 断发展,xx 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逐渐下降。 经计算分析,2011 年 xx 市的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6264 亿千瓦时,2015 年将达到 8694 亿千瓦时,详细的预测结果见 表 4.1.3。 21 表 4.1.3弹性系数法电量预测结果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高 方 案 用电量 50.4 57 64 72 80 88 94 110 118 用电增长率 6.3 13.0 13.0 11.3 11.3 9.9 7.5 4.0 0.7 gdp增长率 7.2 10.0 11.8 12.5 13.3 12.4 11.5 7.9 3.5 弹性系数 0.87 1.30 1.10 0.90 0.85 0.80 0.65 0.50 0.20 中 方 案 用电量 50.450 50 50 50 50 50 102 110 用电增长率 6.3 6.3 6.3 6.3 6.3 6.3 6.3 2.7 0.7 gdp增长率 7.2 7.2 7.2 7.2 7.2 7.2 7.2 5.4 3.5 弹性系数 0.87 0.87 0.87 0.87 0.87 0.87 0.87 0.50 0.20 低 方 案 用电量 50.456 62 67 74 81 86 95 102 用电增长率 6.3 10.4 10.8 9.5 9.8 8.7 6.7 2.2 0.7 gdp增长率 7.28.0 9.8 10.5 11.5 10.9 10.3 4.4 3.4 弹性系数 0.87 1.30 1.10 0.90 0.85 0.80 0.65 0.50 0.20 注:用电量的单位为亿千瓦时,用电增长率的单位为%,gdp 增长率的单位为%。 4.1.4 人均电量法 1990 年 xx 市人均用电量为 234 千瓦时,2009 年则达到 1959 千瓦时。19902009 年,xx 市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长约为 12.0%。 总体来看,xx 市人均用电量偏低,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预计当 xx 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左右时,其人均用电量将达到 2000 千瓦时左右。 经计算分析,2011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5971 亿 千瓦时,2015 年 xx 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66105 亿千瓦时。 22 表 4.1.4人均电量法预测结果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高方案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50 62 71 79 88 96 105 139 150 人均用电量(千瓦时 /人)1958 2400 2720 3040 3355 3675 4000 5200 5600 人均gdp(元/人)21061 23060 25687 28792 32502 36399 40436 53932 75642 中方案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50 59 65 70 75 80 86 117 129 人均用电量(千瓦时 /人)1958 2300 2490 2680 2868 3058 3250 4400 4800 人均gdp(元/人)21061 22850 25228 28030 31398 34936 38611 49484 69070 低方案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50 57 59 60 62 64 66 96 107 人均用电量(千瓦时 /人)1958 2200 2260 2320 2380 2440 2500 3600 4000 人均gdp(元/人)21061 22641 24768 27269 30294 33473 36786 45036 62497 xx总人口数(万人) 257 259 260 260 261 262 263 267 269 人口历年增长率( %) 0.8%0.5%0.4%0.4%0.4%0.4%0.4%0.3%0.1% 4.1.5 电量预测小结 根据上述 4 种预测方法得到的各规划期 xx 市的全社会用电 量,综合分析并确定各规划年的用电量见表 4.1.5。 23 表 4.1.5xx 市电量预测结果表单位:亿千瓦时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十二五十二五 十三五2030 时间序列法 50.4566371819110112014713.2%12.6%3.4%2.1% 产业产值单耗法 50.454616876859512115412.6%11.7%5.0%2.5% 弹性系数法 50.457647280889411011813.6%10.6%3.3%0.7% 人均用电量法 50.4627179889610513915015.5%11.2%5.7%0.8% 规划高方案 电量综合电量综合 50.457657281909912214213.7%11.5%4.4%1.5% 时间序列法 50.455606774818810412012.8%9.9%3.4%1.4% 产业产值单耗法 50.454606674829011114112.4%10.9%4.2%2.4% 弹性系数法 50.456637077849010211013.3%9.8%2.6%0.7% 人均用电量法 50.459657075808611712914.6%7.6%6.5%0.9% 规划中方案 电量综合电量综合 50.456626875828910912513.3%9.5%4.2%1.4% 时间序列法 50.4545863677175889212.3%6.8%3.2%0.5% 产业产值单耗法 50.454586471798610112712.2%10.0%3.2%2.4% 弹性系数法 50.45662677481869510213.1%9.1%2.1%0.7% 人均用电量法 50.45759606264669610713.6%3.0%7.9%1.1% 规划低方案 电量综合电量综合 50.45559646974789510712.8%7.3%4.0%1.2% 24 4.24.2 负荷预测负荷预测 报告采用时间序列法和负荷利用小时法分别对 xx 市的供电 负荷进行预测。 4.2.1 时间序列法 如前述章节所描述的,xx 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稳步增加。因此在近期一段时间内,xx 市最高供电负荷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经计算分析,2011 年 xx 市全社会最高供电负荷将达到 120124 万千瓦,2015 年将达到 166185 万千瓦。 表 4.2.1时间序列法负荷预测结果单位:万千瓦、%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02030 高 方 案 最高负荷 102.8 112 124 139 155 170 185 240 303 增长率 13.6 9.0 11.0 12.0 11.0 10.0 9.0 4.1 2.5 中 方 案 最高负荷 102.8 111 122 136 149 163 176 223 272 增长率 13.6 8.0 10.0 11.0 10.0 9.0 8.0 3.6 2.1 低 方 案 最高负荷 102.8 110 120 132 144 155 166 205 241 增长率 13.6 7.0 9.0 10.0 9.0 8.0 7.0 3.1 1.6 4.2.2 负荷利用小时法 1990、1995、2000、2005 年 xx 负荷利用小时数分别为 6252、5624、5401、4972 小时,年均递减 85 小时左右。 一般来讲,当供用电相对缓和时,负荷的利用小时较低,而 在供用电紧张时,负荷利用小时数就较高。因此,在近期金融危 25 机影响渐渐消除,产业全面复苏的情况下,电力需求将急剧增加, 负荷利用小时数也将呈现增加趋势;2009 年负荷利用小时数为 5291 小时。但是,随着生活用电负荷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夏季降温 负荷及冬季取暖负荷的增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平均负 荷率将逐步降低,负荷利用小时也随之下降。预计在“十二五” 期间,xx 负荷利用小时数还将保持较高水平, 。 经计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买卖二手房认购协议书
- 家庭房屋装修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公司信用担保合同样本
- 住建部合同样本样本
- 个人借用汽车合同样本
- 精装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资料
- 中学“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 信封供货合同标准文本
- 主题班会教案:积极心态-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教案
- 会计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对5S管理成果的记录和展示
-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简介
- JGT541-2017 建筑隔震柔性管道
- 小学校本课程-三省吾身教学课件设计
- 《沧浪之水》阅读分享
-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帐(参考模板)
- 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 风力发电风机拆除方案
- GA 1814.4-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4部分:重点场所
- DB15T 3062.1-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河套灌区
- 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