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与控制 医院感染在医务人员中的认识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人认为医院感染 与已无关。 有些领导的认识差距更大,认为院感是只化钱无“收益”的工作。 出现院感事件不是说明事实真相,而是千方百计掩盖和隐满事实真相 ,唯恐家属闹和对受害者的赔偿(香港实事求是讲清楚)。 我市有个别医院今年已连续几次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不合格,在这 样医院做手术肯定是要发生医院感染的。 医院感染人人有关,可以说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任何学科。希望通过这 次学习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引以警视的作用。 百姓对医院感染比较关注,但在学校、幼儿园内发生感染却麻木不仁 ! 医院感染定义 A、广义: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 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 感染地点-医院 感染对象-病人(住院、门诊、急诊) 陪护、探视 医务人员 B.窄义: 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医 院 A B C 潜伏期 潜伏期 (1)入院前不存在,入院后获得; (2)住院过程中获得,出院后发病; (3)与诊疗操作相关; (4)与医务人员、医疗设 施、医院环境 中的病原体同源; (5)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医院感染统计对象 包括与感染相关的所有人群,由于门诊 病人探视者及陪护人员在医院内停 留时间短,院外影响因素多且不易 追踪。因此一般医院感染统计对象 仅限于住院病人,在医院暴发发生 时才将医院工作人员列为调查对象 。 分类 按病原体来源分: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医院感染 按预防的难易度分: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可预防性 感染 难以预防 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外源性 感染: 传染性疾病 如 (SARS) 输注性感染 如乙(丙)型肝炎 病原体来 自于: 外环境 其它病人 污染的医 用设施和 医务人员 手 植入物相关感染 如人工关节相关 感染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源 内源性感染包括: v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v细菌移位 主动移位 被动移位 v潜在病原体活化(HSV CMV TB) 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29种): 1973年 轮状病毒世界范围的婴儿腹泻 1975年 细小病毒B195号病 慢性溶贫的再障危象 1976年 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急性小肠结肠炎 1976年 Ebola病毒埃博拉出血热 1977年 嗜肺军团菌军团病 1977年 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 1977年 空肠弯曲杆菌肠炎 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续) : 1977年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 1980年嗜人T细胞病毒1型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198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使用阴道栓相关的TSST 1982年O157:H7出血性结肠炎 1982年嗜人T细胞病毒2型白细胞白血病 1982年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续 ): 1983年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 1986年环孢子球虫顽固性腹泻 1988年 人疱疹病毒6型突发性玫瑰疹 1988年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 1989年 查菲氏埃立克体埃立克体病 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 1991年Guanarito 病毒委内瑞拉出血热 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续) : 1992年O139霍乱弧菌O139霍乱 1992年巴尔道体猫抓病 1993年汉坦病毒分离株汉坦病毒肺出血热 1994年Sabia汉坦病毒 1995年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 1997年TTV肝炎病毒TTV肝炎病毒 1997年Ebola virus埃博拉出血热 2002年SARS冠状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感染源 v病人 v病原携带者 v自身感染源 v环境储源 v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 v接触传播(直接、间接) v呼吸道传播 v消化道传播 v血液/体液传播 易感者 v所患的原发病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v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v接受了抗菌药物的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 蘅 v侵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屏障破坏 病原体种类 v71%由细菌引起,21%由病毒引起,5%由真菌引起 ,3%由寄生虫引起。 v细菌中50%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不动杆菌、沙 雷菌属、假单胞菌、沙门菌属。 v革兰阳性细菌:60%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 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暴发最多;还有 VRE(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的流行。 (美国19841995年发表的555篇文章统计表明) 病原体种类(中国) v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流行最频繁 v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流行也常见 v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流行报道最多 vSARS 感染类型(美国) v菌血症:20% v胃肠道:18% v皮肤:13% v肺炎:12% v外科切口:10% v病毒性肝炎:7% v脑膜炎和泌尿道:各占5% v其他:10% 感染类型(中国) v胃肠炎、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多见 v流行多发生于新生儿、免疫抑制病人和ICU 病人 常见传播方式 v共同来源 v带菌者传播 v交叉感染 v空气传播 v其他方式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 1.入院 发病 具有明显潜伏期者平均潜伏期 无明显潜伏期者48小时 时间 2.诊疗操作所致病原体扩散 阑尾炎切除术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 诊 断 要 点 3.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如:输血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4.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病原 体或新的部位感染 如 肺炎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曲 菌感染 5.分娩过程或出生后发生的感染 诊 断 要 点 下述不属于医院感染 非生物因子所致感染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病原体自然扩散 (如肝脓肿穿孔所致膈下脓肿) 脓毒血症的迁延病灶 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的感染 诊 断 要 点 标准预防 隔离 将感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不 能实现的措施。 隔离预防目的 是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 及媒介物中播散 防止和限制传染因子直接或间接 地传播给易感者。 标准预防隔离 把所有病人(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不包括汗液、除非被血液污染)、破 损的皮肤、黏膜等一律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物质,凡接触这些物质时均须采取适 当的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以降低医 务人员和病人、病人和病人间的微生物 传播的危险。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 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 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 v目的:既达到减少病人间相互传播病原体的危险 ,也达到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蒙受感染风险的目的 。 v标准预防已被广泛使用,并付诸实施,确见成效 标准预防:主要具体措施 1、洗手和手套的应用 2、隔离衣的应用 3、口罩、眼罩和面罩的应用 4、医院环境、病室的通风和消毒保洁 5、反复使用的设备、器材的消毒 6、病人生活用品、床单位的保洁与消毒 7、药物与食品的安全处置 8、相关规范、制度等的制定和执行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v1. 接触隔离: v2. 空气隔离: v3.飞沫隔离: 空气隔离 气溶胶传播: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5m 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或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的病原微生物。如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 。 措施: 1、尽可能使用负压; 2、通风的单间,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6次; 3、进入此类环境应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 等高效型口罩; 4、病人只能呆在隔离室; 5、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 飞沫预防 目的:经飞沫传播的病原体,直径多大于5m。 措施:1、患者入住隔离室;2、限制活动;3、同 一病种可同居一室;4、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5 、工作人员带口罩;6、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 如是中央空调,每小时新风量应在30M3/人。 适用病种:B型流感杆菌感染(包括脑膜炎、脑炎 、会厌炎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感染(包括脑 膜炎、肺炎、会厌炎与脓毒血症),咽白喉、支 原体肺炎、百日咳、肺鼠疫、链球菌咽炎与肺炎 ,猩红热。还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 腺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与风疹病毒所致感染 。 接触预防 目的:减少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微生物。 措施:1、如有条件病人住单间或同病种住一间 ;2、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接触时穿隔离衣、接 触前后或离开病房时洗手;3、限制病人户外活 动;4、适当的环境和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 适用于:胃肠、皮肤及创伤感染。皮肤感染包括 皮肤白喉、疱疹病毒感染、脓肿、蜂窝织炎、 褥疮、虱病、疥疮、婴幼儿的葡萄球菌感染、 带状疱疹、以及病毒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隔离预防技术 手部卫生 手套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环境控制 隔离室 手部卫生 v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 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 v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v正确的手卫生能减少感染的传播 近年来发现:国内外的医护人员在需要 洗手的情况下往往不洗手或不会洗手! 美国的多项研究表明,在开展正确的洗 手运动前,仅有20-40%的医务人员正 确洗手。 医生、护士的手不但可能在病人间传播 病菌,也可能在威胁自己的健康。 一个发现太迟了的大问题 v洗手使5岁以下的儿童肺炎发病率减少50%; 使15岁以下的儿童腹泻的发病率减少53%。 v据报道,医务人员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 可使手部的细菌数减少60%90%;并使医院 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 v国内报道,护士的洗手率平均为 16.36%12.95%;且在去卫生间前后、下班 前、喝水和就餐前的洗手率最高,达 65.24%43.62%;而在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 作前仅为11.55%26.21%; 洗手 v目的:消除污垢、有机物和暂居菌 v方法:肥皂(或清洁剂)均匀涂抹,用力相互摩 擦双手,15Sec以上,使双手两面各指每一个部位 (包括皱襞)涂擦到,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发挥作 用。洗手过程要避免水花飞溅。洗毕,干手,并 关闭水流(如脚控、自动自动关闭系统或避污纸)。 “干手”方法:风干机最好,但时间长(需30Sec ),且有噪音;纸巾尚好,布巾较差 医务人员应作全社会 手部卫生的楷模 Medical staffs should be the model of hand hygiene to the society 六步洗手法 v第一步:淋湿手及手腕用肥皂或酒精掌心掌心 摩擦 vv第二步:右手掌盖住左手背来回摩擦第二步:右手掌盖住左手背来回摩擦掌心掌心手背手背 ,双手交替双手交替 vv第三步:第三步:手掌对手掌,手掌对手掌,双手交替;双手交替; v第四步:手指相扣、摩擦 vv第五第五步步:左手抓紧右:左手抓紧右拇指旋转摩擦拇指旋转摩擦,清洁皱折处,清洁皱折处 ,双手交替;,双手交替; vv第六步:以右第六步:以右手指尖和拇指手指尖和拇指在左手掌内前后旋转在左手掌内前后旋转 摩擦注意清洁皱折处,双手交替摩擦注意清洁皱折处,双手交替 使用肥皂(洗手剂)和水洗手 v手部明显有赃物时,或有明显沾染了血液、 蛋白质或其它体液的痕迹时 v饭前和便后 v怀疑或者接触了炭疽杆菌或其它芽孢杆菌时 使用手消毒剂 v直接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如查体,测量血 压,护理,扶持 v插入血管导管带无菌手套之前和之后 v插导尿管、气管插管之前和之后 v接触病人碰过的物体或医疗器械之前 v接触或沾了血液、蛋白质或其它体液,但没 有明显沾染痕迹时 v摘下手套之前或之后 v含醇类或醋酸氯己啶(胍类)复配的手部抗菌 消毒液; v有效碘含量为5000mg/L的碘伏溶液; v75%的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 v氧化电位水; v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用于手消毒的其他消毒剂 。 v不可用含氯、过氧乙酸等对手有损伤性的消毒 剂(我们在消毒监测中经常碰到,实际上他们 平时不洗手,监测时随便用消毒剂消毒)。 常用手消毒剂 选择手卫生产品:参考因素 v效果 v可接受性 特性 刺激和干燥 v易于采购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MMWR 2002; vol. 51, no. RR-16. 洗手剂降低手上细菌的能力 Adapted from: Hosp Epidemiol Infect Control, 2nd Edition, 1999. 0.0 1.0 2.0 3.0 060180 分 0.0 90.0 99.0 99.9 log% 细菌降低 醇基擦手剂 抗菌肥皂 普通肥皂 消毒后时间 基线 较好好更好 普通肥皂 抗菌肥皂 醇基擦手剂 醇基洗必泰擦手剂 v防止湿肥皂二次污染手 湿漉漉的肥皂盒和反复兑装使用的洗手液瓶,都 会在潮湿环境下变成细菌的培养基。正确存放的方 法是:肥皂用后应当用网兜或纱布吊起来悬挂晾干 ,切勿放在水池边的肥皂盒里,以免让洗手变成二 次污染的过程;洗手液开封后两个月内最好用完, 否则细菌容易滋生,尤其是致病菌存活后污染双手 ;不要反复往空瓶内添加洗手液而不更换包装瓶, 这样极易使致病菌在瓶口存活,从而导致整瓶洗手 液被污染。洗手后不要直接用手关水龙头,手不可 碰其它物品。以免洗手后再次污染。为方便关水可 用感应式或手扳式水龙头。 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因素 护士好于医生,护士好于护工 一般科室好于ICU 工作越忙,依从性越差 怀疑洗手的价值 缺乏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 手部受刺激 手部干燥 缺乏洗手技术指南,或督导管理 n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 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己手上的细菌转移 给患者的可能性,并可以预防医务人员 的手变成传染病菌的媒介 手套 v但需注意: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病人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渗漏始终未 解决,有报道:乙烯手套4-63%的渗漏 , 乳胶手套3-52%,戴双层手套并不能 弥补此缺陷。 手套 戴口(面)罩及护目镜可以减少 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 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 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n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防水和颗粒滤 过性、 细菌滤过率 nN95 口罩是 NIOSH (美国国家职业 安全健康协会)认证的 9 种防颗粒物口 罩中的一种 现代概念的医用口罩的主要用途 v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 液、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 v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 隔离衣 v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后,为防止皮肤黏膜 暴露危险和污染衣物,或将微生物在患者 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患者使用 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 使用的部件应丢弃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v 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 理程序,在彻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 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 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 床 侧设备 环境控制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南 v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 发生职业暴露感染。 v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 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 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v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 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 v 任何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 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迅速报告院感科 v 院感科应迅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发生职业暴 露的经过,指导医护人员填好血(体)液职业 暴露个案登记表。 v 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情况,在诊治前 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v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 、与疾病控制一科联系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 及时得到确诊报告。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v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 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 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v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 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对注射、抽血操作的人员配备血管钳。 v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 人员。 v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 中,以防刺伤。 v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v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 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医务人员应当戴 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面罩、防护眼镜; 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v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 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 刺伤。 v8、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和交接手续,送交有 资质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单位处理。病原体培 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首先 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处理,然后按 感染性废物处理 v对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废物和垃圾应用双层塑料袋包 装。 v医疗废物已集中处置的单位,一次性废物不需消毒 和毁形。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v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v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 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 冲洗。 v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 液,如70%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 洗干净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vv 1 1、 立即进行立即进行局部局部处理。处理。 vv 2 2、 立即向院感科立即向院感科报告报告。 vv 3 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HIV阳性患者,或无乙阳性患者,或无乙 肝、丙肝、肝、丙肝、HIV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立即给发生职检测结果,感染科应立即给发生职 业暴露的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开具乙肝、丙肝、HIVHIV检测检测单。单。 vv 4 4、如、如患者患者无无乙肝、丙肝、乙肝、丙肝、HIVHIV检测结果,患者的检测结果,患者的 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HIV检测检测 vv 5 5、如为、如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保密。院。院 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由疾病,由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治疗指导。 消毒方法: v(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物理作用,使微生 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达到消毒或灭菌目的。 (1)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急用或无 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也可用之。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后进行 灭菌,效果可靠。常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 金属和陶瓷制品等的灭菌。 (3)煮沸法:水平面应高于物品表面。水烧沸后 开始计算时间,一般持续15分钟30分钟。可用于 不怕潮湿、耐高温的食具、用具、搪瓷、金属、玻 璃、橡胶类物品。 (4)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效果 最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和 耐潮湿的物品。 v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 臭氧及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 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1)日光曝晒法:常用于衣服、书籍、床垫、毛 毯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消毒法:常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 消毒。紫外线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紫 外线灯应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允许使用的无 臭氧灯管。不要争小便宜购买劣质的或已淘汰的灯 管。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为30分钟至60分钟。新灯 管强度应在90 uw/ cm2以上。旧灯管强度应在70 uw/ cm2以上。紫外线灯每立方米安装1.5W。长宽 高1.540(或30)=灯的盏数。不能靠墙安装,最 好离地面1.8米2.2米,灯距墙大于1米,灯与灯之 间2米3米。每二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 v(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利用臭氧的强大氧化作 用而杀菌。 (4)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应用射线或 高能电子束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v(5)开窗通风:通过开窗换气,一方面可以把各 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单位 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减弱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 袭力。一般开窗通风持续30分钟。开窗时间以上午 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因为这 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集在大气底层的有 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当然,开窗 通风时风速不宜过快,用开启窗门的大小来调节风 速,以不超过0.15米秒为宜。从感觉来看,在这 样的风速下,人体不会感觉空气在明显流动。 v3.微波消毒灭菌法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 ,可使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 起互相摩擦、碰撞,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 消毒灭菌的目的。多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 、化验单据及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 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微波不能用于 金属物品的消毒。 4.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用 不同的气流方式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 气中的尘埃,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主要用 于烧伤病房或手术室等。 v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法:用易溶于水的消毒剂配置成规定的浓度, 擦拭被污染的物品。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每次 消毒时反复擦拭2至3遍。 (2)浸泡法:将需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完全浸泡在有 效浓度的消毒液中,达到规定时间,消毒浸泡时间为30分钟 ,灭菌浸泡时间为10小时。适用于耐湿不耐热物品的消毒, 如玩具、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3)喷雾法:将化学消毒剂喷洒在空间中进行消毒。每 平方米喷液量为100毫升。 v(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气化,在规 定的时间和浓度内利用消毒剂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用于室 内物品、空气及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利用灭菌剂气体,在密 闭容器内,经标准的浓度、温度和时间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消毒时应使用专用的灭菌器械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v消毒注意事项: v1、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尽可能用物理方法。如 压力蒸汽灭菌、通风、太阳曝晒、煮沸、紫外线照 射等等。 v2、用化学方法消毒时,预防性物体表面消毒用有 效氯500mg/L;终末消毒用有效氯1000mg/L- 2000mg/L。浸泡消毒用有效氯250mg/L -500mg/L 。用量筒按说明配制。因为消毒液不稳定,温度越 高挥发越快,出厂时间的长短也影响其浓度。应用 消毒液测试卡测试浓度。做到浓度、剂量正确无误 。 v3、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眼罩、 手套,穿防护服和长筒雨靴。 v5、喷药前应关闭门窗,保藏好食物,收藏贵重物 品,喷药结束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 v6、各种消毒应做好记录。 消毒液的配制 v1、按要求选择好消毒剂后,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认定原液浓度(即有效成份比例) v2、明确有效成份含量单位:说明上未标明单位的 ,如5%,固体为100克重量里有5克有效成份;液 体为100毫升里有5克有效成份。有单位标明的按标 明计算。 v3、将各种单位换算成一种单位:1公斤等于1000克 ,1克等于1000毫克;1升等于1000毫升 v4、计算配比倍数:原液浓度稀释浓度 液体例题:有效氯为5%的施康,配制成500毫 克/升的消毒液3500毫升,如何配制。 1、换算单位:有效氯5%的施康,即在100毫 升里有5克有效氯,因为稀释后是500毫克/升 ,因此5%=5/100即为50000毫克/升(1000 毫升) 2、计算稀释倍数:50000毫克/升/500毫克/升 =100倍,用原液1毫升,加水99毫升的比例 ,即能配成上述浓度。 3、计算原液用量:3500毫升/100倍=35毫升 4、量取原液35毫升倒入特定容器后,将水加 到3500毫升,就可直接用于消毒。 固体例题:有效氯为25%的漂白粉,配制成500毫克/ 升的消毒液3500毫升,如何配制。 1、将单位换算一致:有效氯25%的漂白粉,即在100 克漂白粉里有25克有效氯,同理,在1克漂白粉里 有0.25克(250毫克)有效氯。 2、计算每升水加漂白粉数量:500 毫克/升/250毫克/ 克漂白粉=2克漂白粉/升水,即在1升水里加2克漂白 粉,就等于500毫克/升的有效氯。 3、3500毫升=3.5升, 3.5升2克/升=7克漂白粉 4、称量漂白粉7克,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将水加到 3500毫升,加盖澄清后用上清液消毒。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1995 v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2月15日批准, 1996年7月1日实施。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环境空 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 消毒剂、污水、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 防疫机构。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 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v环境类别 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cm2 医护人员手cfu/cm2 v 类 10 5 5 v类 200 5 5 v类 500 10 10 v类 15 15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土壤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宫颈肿瘤的病理学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档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汽车购车贷款合同范本
- 郑州商学院《高分子科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超声基础原理知识
- 楼盘房屋销售方案范本
- 2025标准中介房屋租赁合同(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后脚踏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中年级版)
- 中职语文 大国工匠——彭祥华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喜达屋明星服务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610
- 电子显微分析试题集1
-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 服装面料采购合同
- 斯伦贝谢定向钻井和旋转导向
- 大学语文(高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中玉 44 论读书 第四十四课 论读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