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专业精品资料]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3/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1.gif)
![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专业精品资料]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3/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2.gif)
![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专业精品资料]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3/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3.gif)
![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专业精品资料]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3/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4.gif)
![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专业精品资料]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9/3/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b4c4f6c3-c357-4b83-9d0d-416c7a50b5a15.gif)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与养生经络与养生 温 岭 市 中 医 院 李 正 祥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四、“冬病夏治”简介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段时期以来,“全民养生热”持续升 温,养生保健图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若能以 科学的健康观念引导百姓,以合理的生活方 式指导百姓,应当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然而,畅销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充斥市 场的许多保健书目,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 迷人眼”的景象,不仅良莠不齐,更经常出 现观点相互矛盾的现象,让读者无所适从, 不少人表示“越读越糊涂”。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不少养生保健图书为了吸引读者眼球, 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诸如“肉块能 吃死人,最好喝肉汤”,“海产品皆有毒”, “不能吃豆腐”等雷人观点被书商作为卖点刻 意放大。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些出版商为了给作者包装一个扎眼、 卖座的身份,可谓煞费苦心,名号也五花八 门:“担任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 首的保健医生”、“祖传若干代名医世家”、 “著名民间奇医”、“健康教母”等称号层 出不穷。而这些经过媒体、书商层层包装的 所谓专家,则迅速成为中老年人信奉追捧的 “偶像”。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前段时间刚刚从“神坛”掉下来的“京城最贵 名医”张悟本,更是给盲从“伪中医养生”的人 们当头一棒。随着张悟本的诸多虚假身份被揭 穿、养生理论被推翻,公众在“批张”之后看到 了其背后的公司、团队在利益驱使下,对张悟 本及养生理论所进行的精心包装、炒作和夸大 宣传,从而也逐渐认清了愈演愈烈的 养生乱象背后的种种问题。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如火如荼的养生市场,或火爆、或偏激、 或疯狂、或盲目,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百 姓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对于百姓的这 些需求,是因势利导还是因噎废食?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孩子 想聪明、女人想漂亮、人们想健康长寿,这是人 之常情,因此应该顺应全社会对于养生知识的需 求,进一步以更有序、科学的方法来开展中医养 生保健知识的推广。也就是说,追求聪明、美丽 、健康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有科学精神作为指 导,这种科学精神是指不轻信、不迷信。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传统中医养生知识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 且价格实惠、可操作性强,因此很容易为百姓所接受 。但中医讲究的是科学养生、个体化养生、综合养生 。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百姓的中 医药素养,提高百姓的鉴别能力,当全民的中医药素 养达到了一定水平,所谓“专家”的无稽之谈就只能成 为跳梁小丑的表演。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 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 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 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 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 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 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 则取太冲等穴。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 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 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 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疗法通常是指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 础的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 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刮痧、导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 些外治法,也就是中医外治疗法。 (二)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 络 经 脉 络 脉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经 脉 十 二 经 脉 奇 经 八 脉 十 二 经 别 十 二 经 筋 十 二 皮 部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 二 经 脉 手 三 阴 经 手 三 阳 经 足 三 阴 经 足 三 阳 经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手 太 阴 肺 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足 太 阴 脾 经 足 阳 明 胃 经 足 厥 阴 肝 经 足 少 阴 肾 经 足 少 阳 胆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 经 八 脉 督 脉 任 脉 冲 脉 带 脉 阴 跷 阳 跷 阴 维 阳 维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络 脉 十 五 络 脉 孙 络 浮 络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 足少阴肾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商阳 迎香 隐白 心中 少泽 睛明 涌泉 胸中 关冲瞳子髎大敦 肺 中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 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 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 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 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容易感冒找肺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 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 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 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布于 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 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2.手厥阴心包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3.手少阴心经 (心烦心痛找心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 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 、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 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4.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疾病找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 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 、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5.手少阳三焦经 (奇难杂症理三焦)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 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穴在颈、侧头部。首穴 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 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6.手太阳小肠经 (吸收不好找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 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 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 经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7.足太阴脾经 (疲劳透支健脾经)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 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 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 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8.足厥阴肝经( 情志抑郁疏肝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 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 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 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9.足少阴肾经 (精气不足找肾经)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 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穴位于胸腹部任脉 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 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 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0.足阳明胃经 (消化不良找胃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 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 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 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1.足少阳胆经 (节结肿瘤通胆经)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 。其中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 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 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 、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 、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 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2.足太阳膀胱经 (颈肩头背靠膀胱)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 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 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 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 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 和热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督脉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 、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 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五)督 脉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 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 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任脉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六)任脉 “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特殊部位。 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第三个穴位的专称; 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针灸通过经脉、气血、 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主治特点 :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指主要 以骨节为标 志,将两骨 节之间的长 度折量为一 定的分寸, 用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 法。不论男 女、老少、 高矮、胖瘦 ,均可按一 定的骨度分 寸在其自身 测量。 1 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 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 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4.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 位方法,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八)学习经络的意义 1.经络能阐明病理变化 (1)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外敌入侵,无论他是从 天上来,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他越过国门后,要想往 纵深发展,进入城市、乡镇,必须要有路可走,这个就是 经络了。 (2)经络是内脏疾病互相传变的途径:甲城市的恐怖组织 要向乙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条通道,这就是经络。如肝 病犯胃、犯肺;肾病凌心、射肺;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通 道相连。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八)学习经络的意义 1.经络能阐明病理变化 (3)经络是内脏疾病反映到体表的途径:我们的五脏六腑 都藏在里面,看不到,摸不着,如有病了,怎么办?我们 总不能天天打开腹腔看看那个器官出了毛病,怎么办?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器官的经络与体表的联系,只要看 体表的反映点,就可以知道这个器官是否患病。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八)学习经络的意义 2.经络能指导诊断和治疗 (1)指导疾病诊断:临床上,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 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 据。因有的器官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有明显的压痛或结 节状、条索状的反应物。 如:肠痈可在阑尾穴上有压痛; 胆囊疾病在胆囊穴有反应; 肺脏有病在肺腧穴有结节或在中府穴有压痛; 消化不良在脾腧穴有变化; 乳腺病在背部有红点。 以上都说明经络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作用。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八)学习经络的意义 2.经络能指导诊断和治疗 (2)指导临床治疗:经络学说被广泛地用于指导临床各科 的治疗,特别是对针灸和按摩,更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 义。在针灸取穴时,常根据经络的循行方向,进行上病下 取,下病上取,表里互取等。 在处方用药时,常根据药物归经的理论用药,很多时 候用“引经药”。引进药是在运用一大批治疗药物时,运用 一味药做向导,将其他药物的功效带到你需要的地方去, 这个做向导的药物就是“引经药”。 谢谢 谢谢 ! ThanksThanks ! ! 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 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 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 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 保健活动。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艾灸疗法简单易行,安全舒适而无 任痛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中医最 古老的医疗保健奇术之一。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通过艾灸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 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补益 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使正气自然不绝, 脾土自然肥沃,肾水自然充盈。润养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长寿。该灸法最 适合自我养生保健,春夏每周12次,秋冬 每周23次。若能持之以恒,便可以延缓衰 老,延长青春。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关元穴 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 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 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 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 2030分钟。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灸盒灸关元穴 命门穴 功能: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 之下 与脐相对,是人生命力的中 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 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 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 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穴。 灸法: 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 2030分钟。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灸盒灸命门穴 中脘穴 功能: 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 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 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 状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 2030分钟。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中脘穴定位 足三里穴 功能: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 前缘一横指。 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 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 2030分钟。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艾条灸足三里 四、“冬病夏治”简介 四、“冬病夏治”简介 四、“冬病夏治”简介 n“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 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减缓发作 乃至控制病情的一种特殊疗法。 n“冬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种疾病,它的 病机特点是阳气不足。 n“夏治”是在夏天或长夏炎热的时间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术 加以预防与治疗,包括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中药外治, 食疗、艾灸等多种综合手段。 四、“冬病夏治”简介 1.“冬病夏治”概念 冬病夏治方法 内调 外调 其他 中药汤剂、膏滋药 食 疗 针、灸 运动疗法 精神调摄 起居调摄 天灸贴敷 春 夏 养 阳 四、“冬病夏治”简介 冬 病 好发于冬季,或在 冬季发作、加重。 春秋季节多发 ,与受凉明确 相关的疾病 与寒冷相关 的疾病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反复感冒、急慢 性支气管炎、肺 气肿、肺心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病、老 年畏寒症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四、“冬病夏治”简介 n“天人相应”理论 n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 n 经络学说 四、“冬病夏治”简介 .“冬病夏治”理论基础 n n 内经内经理论认为:人与自然关系非常密切,生理论认为:人与自然关系非常密切,生 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协调统一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协调统一 。 n n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理论: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理论: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 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 生之道中获知的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之理。 四、“冬病夏治”简介 2.1 “天人相应”理论 阳气的萌动生发则在春季,正如阳气的萌动生发则在春季,正如素问素问至至 真要大论真要大论指出指出“故阳之动,始于春,盛于故阳之动,始于春,盛于 暑暑;故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故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 ,各差其分,各差其分”。 四、“冬病夏治”简介 2.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 管子形势解云: n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 n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 n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n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 四、“冬病夏治”简介 2.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 n n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生于春,旺于夏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生于春,旺于夏 ,收于秋,而藏于冬。收于秋,而藏于冬。 n n 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 n n 生长属阳,收藏属阴,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要顺其生长之气以养所以春夏要顺其生长之气以养 阳,使阳气充沛,顾护阴精;阳,使阳气充沛,顾护阴精;秋冬则顺其收藏之气以秋冬则顺其收藏之气以 养阴,蓄积阴精,确保春夏生发有备。养阴,蓄积阴精,确保春夏生发有备。 四、“冬病夏治”简介 2.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 灵枢灵枢经脉经脉曰曰“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 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 明确指出经脉与内在五脏依次相系,与外在六腑明确指出经脉与内在五脏依次相系,与外在六腑 分别连属。分别连属。 经络沟通于脏腑体表之间,并借以行气血,营阴经络沟通于脏腑体表之间,并借以行气血,营阴 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 的平衡。的平衡。 四、“冬病夏治”简介 2.3 经 络 学 说 疾病发生后既可由表入里,又可由里出表,内外疾病发生后既可由表入里,又可由里出表,内外 的入里出表,多以经络为传变的途径的入里出表,多以经络为传变的途径 通过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通过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 敷等中医的特色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阴阳虚实敷等中医的特色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阴阳虚实 和经络功能。和经络功能。 “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 可不通可不通”。 四、“冬病夏治”简介 2.3 经 络 学 说 3. “冬病夏治”的作用 n鼓舞正气。 n驱逐宿邪(寒、痰、湿等邪)。 n疏通经络、活血通脉。 n温经散寒等作用。 n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融 会贯通,皮肤肌肉濡养温煦而防病治病。 四、“冬病夏治”简介 温热药 贴敷 以阳克寒 ,扶益阳 气,可驱 散患者体 内的“阴 寒留饮” 之气 使失衡阴 阳达到稳 态,将“冬 病”之邪消 灭在蛰伏 状态 人体阳 气得天 阳、温 热药相 助 调和脏 腑阴阳 ,调整 机体免 疫功能 和内在 平衡 四、“冬病夏治”简介 3. “冬病夏治”的作用 “三伏三伏” ”阳盛达到极点,此时,人体经络阳盛达到极点,此时,人体经络 气血健旺,皮肤毛孔完全开放,用药也易于气血健旺,皮肤毛孔完全开放,用药也易于 吸收,是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吸收,是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 ,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 “药物艾灸药物艾灸” ”借助性热芳香走窜药物的作借助性热芳香走窜药物的作 用,以经络穴位为通路直达体内,补阳助阳用,以经络穴位为通路直达体内,补阳助阳 ,以消阴邪宿邪。,以消阴邪宿邪。 四、“冬病夏治”简介 3. “冬病夏治”的作用 4.“冬病夏治”的常治病种 目前公认的“冬病夏治”三伏贴药效果较好的疾病: 1.哮喘(寒性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菏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化学试题5月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泰兴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十一次网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预测金卷数学试题理(湖南卷)含解析
- 西昌学院《秘书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丹东第十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学期期初模拟训练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宿舍文化节活动流程
- 技能培训经典案例分享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下肢血管溃疡的治疗和护理
- 2025年建筑工程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示例
-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 《新农技推广法解读》ppt课件
-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文本汇总
- 色谱、质谱、联用
- 剑桥BEC中级真题第四辑TEST1
- 毕业设计(论文)-CK6150总体及纵向进给和尾座部件的设计
- 施工项目人员任命书(范本)
- 苯酐装置国内同类装置事故案例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旋转》练习题
- 智慧树知到《开启疑案之门的金钥匙司法鉴定》见面课答案
- 结构化面试技巧(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