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73p)_第1页
医学课件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73p)_第2页
医学课件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73p)_第3页
医学课件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73p)_第4页
医学课件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73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 小组成员:03(2)陈锦铭 丁国栋 陈伟练 江燕飞 03(3)麦凯欣 03(4)陈东 肾小球的正常结构 肾小球滤过膜 毛细血管有孔内膜 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 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 肾小球基底膜 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 分 脏层上皮细胞 足细胞 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 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 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 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 来源:大众医药网 肾小体电镜像 14500 来源:大众医药网 成人肾小囊和肾小球:成人肾小囊和肾小球(ABS法 )。BC,灌注不完整的肾小囊;所指入为肾小囊壁层 上皮细胞核的压痕;G,肾小球;Af,入球小动脉;Ef ,出球小动脉;EC,肾小管。 From: 成人肾小球:成人球状肾小球(ABS法 )5002.7。入球小动脉(Af )口径比出球小动脉(Ef)者约粗2倍;入球出球小动脉之间可见系膜 区微血管(MA),由网眼细小(所指)的毛细血管网组成;G为肾 小球。From: 肾小球 From:大众医药网 From:大众医药网 肾小体电镜像 14500 PB足细胞体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朱秀雄教授 )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以肾 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一种 比较常见的疾病。 肾小球肾炎可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 性肾小球肾炎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肾。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 病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或肾病变是全身 性疾病的一部分,如红斑狼疮性肾炎、过 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发生机制 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的沉积( 80%)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后,可通 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肾小球损伤。引起肾 小球损伤的主要介质包括抗体、补体、 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 系膜细胞和凝血系统等。 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小球肾炎基 本上有两种方式:抗体与肾小球内固 有的不溶性肾小球抗原或植入在肾小球 内的非肾小球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结合 形成免疫复合物;血液循环内形成的 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为: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陈东 陈伟练 陈锦铭 麦凯欣 丁国栋 讲解者 江燕飞 膜性肾小球肾炎 (men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病变特点:肾小球弥漫性毛细血管壁增厚,上皮下出现含有 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 发病机制: 慢性免疫复合物型 两类: 已知抗原: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 未知抗原: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85) 似大鼠Heymann肾炎 有自身抗体形成(IgG) 本病为免疫复合物长期、缓慢沉积于上皮细胞下 一般不引起炎症细胞反应,而通过补体的终末成分C3bC9是补 体的攻膜系统,导致基底膜损伤。 免疫荧光显示有颗粒状IgG、C3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亦是本病的免疫学特征之一 临床表现: l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l起病隐匿,少数有前驱感染后发病。15%20%以无症状性蛋白 尿为首发症状,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l原发性膜性肾病有两种严重的合并症: 高凝血症和肾静脉血栓形成 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新月体肾炎 沉淀物基膜上皮细胞 期体积较小 分布不均 无明显的增生致密物区 足细胞突起 融合 期体积较大,大量的 电子致密物分布, 致密物有的陷入基 膜致密层 致密物之间有明显 的基膜增生形成钉 突样结构,基膜增 厚 足细胞间突起大 部分融合,足细胞 表面有假绒毛形 成 期 电子致密物较多,且 体积不等,位于增厚 的基膜内,有的电子 致密物周围可见呈虫 蚀状较窄透亮区 基膜增厚,包绕电 子致密物 足细胞间突起广 泛融合,胞质内微 丝增多,其表面可 见假绒毛 期 电子致密物形状不等 ,大小不一,融合在 基底膜内 系膜基质明显增多足细胞间突起广 泛融合 结构特点 分期 病理分期特点 病理过程分期: 摘自:赵福弟. 洪建跃. 刘玉和. 韩庆荣. 刘军. 陈瑞军. 王彩琴.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形成之管见 电镜下病理分期 特点 光镜的形态特点:肾小球基本正常,GBM有增厚 (PASM染色) 膜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观察,可见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状突起形成) 图片来自www.med.cmu.ac.th/student/ patho/Kamthorn/243.html 图片来自:/Article/principle/Class138/Class306/200404/14443.html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电镜下: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物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免疫荧光染色FITC-IgG 图片来自:/html/2005/8/hu087616555998500227496.html (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典型的颗粒状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沉积 IF:IgG、C3沿血管襻分布,颗粒状(免疫荧光) 图片来自:www.med.cmu.ac.th/student/ patho/Kamthorn/244.html Membranous GN is an immunologically mediated disease in which deposts of mainly IgG and complement collect in the basement membrane and appear in a diffuse granular pattern by immunofluorescence, as seen here . 膜性肾小球肾炎:IgG沿毛细血管基底膜呈细颗粒状沉积(ABC免疫组化) 图片来自:/figure/200506/139130.html (膜性肾小球肾炎-生物谷图片) 免疫组化染色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 化或病变轻微。 电镜观 察未找到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也未 发现肾 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其病因和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电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部分足突消失 5000 足突消失不仅见于脂性肾病 ,也常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 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 经过治疗或蛋白尿等症状缓 解后,脏层上皮细胞的变化 可恢复正常。 胞内高尔基器和内质网 增多,并可见脂滴。细 胞表面常有多数微绒毛 形成。 /Article/principle/Class138/Cl ass306/200404/14444.html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病变特点:为局灶性,往往从肾皮质深部近髓 质部分的少数肾小球开始。早期仅少数肾小球 受累,其他肾小球无明显病变或病变轻微。病 变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的部分毛细血管萎陷, 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系膜内和毛细血 管内常有脂滴和玻璃样物质沉积。有时可见吞 噬脂类的泡沫细胞聚积。 根据硬化的部位,可分为: (1)门部FSGS,硬化区位于血管极处; (2)顶端部FSGS,硬化区位于尿极部; (3)塌陷性FSGS,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皱缩,肾小 球上皮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及增生; (4)细胞型FSGS,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袢有内皮细胞 和系膜细胞增生,导致部分毛细血管袢管腔闭塞,病 变肾小球的上皮细胞增生和空泡变性; (5)非特殊型FSGS,只具备FSGS的一般特点,无上述 类型的特殊病变。 光镜:病变肾小球呈局灶节段性分布, 病变部分系膜基质增多呈无细胞性硬化 ,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 门部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血管极 部位硬化(PASM400) 邹万忠,董葆,肾活检的病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好医生网 玻璃 样变 PASM染色,膜性肾病,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 基底膜和系膜间质呈黑色,对基底膜的显示尤为 精细(PAS400) 邹万忠,董葆,肾活检的病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好医生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部分萎缩,系膜增宽、硬化、玻 璃样变,相应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 电镜: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足细胞 剥脱,病变部位毛细血管袢塌陷,系膜 基质增多,有时伴有电子致密物。 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的一段硬化,玻璃样变 350 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电镜 4000) 邹万忠等,塌陷性肾小球病三例临床及病理报告 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足突融合。(电镜 5000) 邹万忠等,塌陷性肾小球病三例临床及病理报告 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常伴血尿及高血压甚至肾功能损伤。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变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 多,系膜区增宽,其间常有数量不等的 中性粒细胞浸润。增生的系膜组织侵犯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增厚,腔狭小, 肾小球丛呈分叶状 光镜: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增 生的系膜组织侵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壁增厚,腔狭小,血管球小叶间隔增宽 ,肾小球丛呈分叶状。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增生的系膜组织侵犯毛细 血管,毛细血管壁增厚,腔狭小,肾小球丛呈分 叶状 448 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弥漫重度增生,广泛插 入,基底膜弥漫增厚,双轨征形成(Masson400 ) 邹万忠,董葆,肾活检的病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好医生网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广泛 插入,基底膜增厚及双轨形成(PASM染色)。 为上图之放大(PASM染色)。 电镜: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增 生的系膜组织沿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内皮 细胞之间向毛细血管周围部分伸展,甚 至环绕全部毛细血管壁,使毛细血管壁 增厚。肾小球内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 系膜增生及系膜插入,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电镜5000)。 根据沉积物的部位,可将膜性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分为3型: 型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内 侧,内皮细胞下,大小不等,常聚积成 大团块状。系膜内和上皮细胞下偶然也 可见有少量小而不规则的沉积物。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电子致密沉积 物,部分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20000 电子致密 沉积物 足突 消失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型示意图 肾小球系膜增生并侵入周围毛细血管,血管壁增 厚,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型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在基底膜致密层内有高电子密度的粗 大呈带状的沉积物。故这型肾炎又称为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或致密沉积物 病。 毛细血管基底膜致密层内有高电子密度致密沉积物,粗 大呈带状(D) 邹万忠,董葆,肾活检的病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好医生网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型示意图 肾小球系膜增生并侵入周围毛细血管,血管壁增 厚,毛细血管基底膜致密层内有高电子密度致密 沉积物,粗大呈带状 型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皮细胞下 和上皮细胞下都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并 可伴有基底膜断裂。 临床表现:症状不一,常有血尿、蛋白尿 。约半数起病时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并常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有些病人 的血清补体降低,故又称为低补体血症 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弥漫性系膜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为特点的肾 小球肾炎。 分类: (1)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高一低”症状 : 高度浮肿,高脂血症、高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大白肾肾脏体积增大,颜色变浅,呈现大白肾外观 光镜下的病理变化 系膜细胞 增生伴基质 增多. 电镜下的病理变化 系膜区的增宽 系膜细胞增生伴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可见电 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 可显示不同的改变,在我国最常 见是IgG及C3沉积,在西方国家 表现为IgM和C3的沉积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 又名:Berger病(1968,Berger报 道) 原发性 病因不明 存在家族倾向 继发性 见于过敏性紫癜、肝病、 肠道疾病等 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也可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硬化性病变 肾小球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 多,基底膜塌陷玻璃样物质沉积,伴脂滴和 泡沫细胞 IgA为主的系膜区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 IgA肾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2)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 (3)薄基底膜肾病 (4)过敏性紫癜肾炎 病理学角度:须靠肾活检电镜检查与 IgA肾病鉴别 以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