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doc_第1页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doc_第2页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doc_第3页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doc_第4页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选定时间窗口 21:16-21:31窗体底端图表:天宫一号将在日日之间择机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编制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北京飞控中心所有飞控技术状态全部冻结,所有问题全部归零,所有数据全部封存。”北京飞控中心主任、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陈宏敏介绍说,“作为这次任务的飞控神经中枢,北京中心担负着组织指挥、控制计算、数据处理、信息交换和长期管理等工作,我们万事俱备,只等天宫的到来。”延伸阅读中国航天迎来稳步发展新时代昨天下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详细介绍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流程,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将进行两次对接试验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经两次变轨进入高度约为公里的近圆轨道,进行在轨测试。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将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初步选拔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航天员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训练,训练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我国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能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的英姿。2020年前后在轨组装60吨级载人空间站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今年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后,后续任务规划是:第一,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第二,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第三,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本体质量60吨级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载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中国已经开展了载人登月的有关概念研究和综合论证工作,但尚未列入政府计划,也没有具体时间表。访总设计师张柏楠:解码“天宫一号”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高可靠性能的最新代言,“天宫一号”在突破技术难关、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大幕的重大工程中,承担了哪些任务,又作出了哪些贡献?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也验证了很多创新尝试,这些都足以让它在历史长卷中留下浓重的一笔。”两项重要使命据张柏楠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第一个低轨道、长寿命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设计寿命为年。整个飞行器分为两个舱,前舱实验舱是全密封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后舱则是资源舱,内置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和能源。实验舱密封的航天员活动空间有立方米,较之以往的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小空间而言,有了很大扩展,更加适合航天员长时间居住。“天宫一号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主要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和组合体控制技术,二是作为空间实验室的雏形,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为将来空间站的建设打基础。”张柏楠说。据介绍,“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首先要配合神舟八号飞船突破交会对接技术;而一旦对接成功,神舟八号飞船停靠关机,转由“天宫一号”控制两个飞行器飞行,这时又要考验其组合体控制技术。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是空间实验室的一个雏形,无论是现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还是后续陆续发射的载人航天器型号,主要任务都是要验证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为将来建造空间站打基础。交会对接的“班组长”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扮演着一个引导者和指挥管理者的角色,就像一个团队中的“班组长”,始终掌控着工作进度和进展。当神舟八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始搜寻和探索“天宫一号”的倩影之时,“天宫一号”就会相应地向对方提供引导信号,告诉对方“我在这里”,并始终给追踪飞行器提供引导信息。等到双方终于“敖包相会”,实现对接后,神舟八号飞船就将“大权”上交,安心地停靠在“天宫一号”身边,按照其指令和控制来飞行。这时,“天宫一号”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班组长”的职责,不仅要控制好自己,还要照顾并控制好神舟八号的状态,也就是突破组合体控制技术。“完成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并非易事。以前卫星也好、飞船也好,都是自己管自己,而现在天宫却不能再独善其身。”张柏楠解释道,对接成功后,“天宫一号”要为神舟八号飞船供电,起码满足瓦的供电能力,以补充飞船能源不足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对将来空间站整个能源系统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技术进行试验验证。整个组合体的姿态和轨道也都要由“天宫一号”来统一控制,控制重量翻了一番,等于从轻装上阵到负重前行,无论是指令还是遥测,双方都要重新适应。试验长征的“先遣兵”张柏楠说,俄罗斯礼炮号到礼炮号,前后反复试验,不断进行空间站技术验证,并最终完成和平号空间站的建设工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最小的试验样本突破关键技术,并获取最大的实验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这也就意味着,“天宫一号”这位空间站建设的“先遣兵”,无论是从自身装备还是承担的任务而言,都非等闲。“天宫一号”里有很多未来空间站会用到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大型控制力矩陀螺。据张柏楠介绍,飞船短期飞行靠发动机控制,中型卫星靠动量轮控制,而空间站这种大型空间设施则要靠力矩陀螺才能控制。此外,“天宫一号”应用的电池发电效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