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2.5米层1号面单柱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1页
西区2.5米层1号面单柱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2页
西区2.5米层1号面单柱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3页
西区2.5米层1号面单柱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4页
西区2.5米层1号面单柱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区25米层1号接续面xxxx矿业有限公司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西区2.5米层1号接续面编 制 人:编制时间: 2012年6月18日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矿 审 批 意 见矿审批意见矿长:生产部门机电部门安检部门通风部门地测部门技术负责人县(区)煤管局审批意见生产部门机电部门安检部门通风部门副 局 长技术负责人目 录第一章 概况 6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下关系6第二节 煤层10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11第四节 地质构造14第五节 水文地质14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因素15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15第二章 采煤方法 16第一节 巷道布置16第二节 采煤工艺18第三节 设备配置24第三章 顶板管理 25第一节 支护设计 25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33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35第四节 矿压观测 37第四章 生产系统 38第一节 运输 38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40第三节 排水51第四节 供电 53第五节 压风系统 55第六节 通信照明 57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8第一节 劳动组织 58第二节 作业循环 58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0第六章 煤质管理61第一节 煤质指标 61第二节 提高煤质措施 61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62第一节 一般规定 62第二节 顶板管理 68第三节 防治水 74第四节 爆破管理 75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79第六节 运输管理 83第七节 机电管理 85第八节 初采初次放顶 89第九节 其他 95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97附: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的水平、采区、标高、几何尺寸采煤工作面为西区采区设计2.5米层1号接续面(以下简称2.5米层1号面),为投产面2311面的接续面,开采煤层为2.5米层,采面上限标高+32.5米,下限标高+1.0米,走向长210米,倾斜宽90米。预计开采时间:2012年7月上旬二、工作面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在井田的西南侧,地面标高在+72 - +95米左右,地表为露天边坡。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对地面无大的影响。四、对相邻采区、采面影响该工作面上顺槽13米为2311投产面采空区,上顺槽应有压力显现,回采后工作面压力往东移动,工作面距采区回风道20-30米内,有压力增大情况。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水平名称西区0水平采面名称西区2.5米层1号接续面地面标高+72- +95井下标高+1.0- +32.5地面相对位置露天边坡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无影响井下位置与四邻矿关系东为231区风道,西、南为井田边界,北为投产面2311面采空区走向长米(m)210倾斜长度(m)90面积1890036第二节 煤层情况一、煤层厚度:最大1.6米,最小为0.8米,平均1.2米。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n62e,倾向为nw,倾角1315。三、煤层结构:本采区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的节理发育,煤层无夹石层。四、煤种、煤质煤质分析结果煤质化验报告单送样单位阜新高海矿业有限公司报出日期2009年6月29日全水分()6.7水分()4.89空气干燥基灰分()19.39空气干燥基灰分()20.39干燥基挥发分()31.08空气干燥基挥发分()41.05干燥无灰基全硫()0.42干燥基弹筒发热量(j/g)25378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mj/kg)25.30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mj/kg)23.92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cal/kg)5720收到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化验室检验报告2)主要用途经以往勘探和矿山生产实践已查明,本井田煤种牌号为长焰煤,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基本相近,以半亮型、半暗型为主,褐黑至黑色,暗淡状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煤质牌号为长焰煤,适用于一般工业用煤及民用煤。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一、煤层顶板:0.2-0.3m页岩伪顶,直接顶为砂页岩,厚度3.5上覆老顶817米。二、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均为砂页岩、砂岩,厚度618米。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其煤层特征如下表:煤层煤厚(米)层间距(m)顶板岩性底板岩性大小平均1.3米层1.261.221.24937砂岩、砂页岩、砂砾岩砂岩、砂页岩1.5米层1.501.351.43砂岩、砂页岩砂岩、砂页岩8172.5米层2.452.152.30砂岩、砂页岩、砂砾岩砂岩、砂页岩6181.0米层2.201.201.70砂岩、砂页岩砂页岩1854高德二分层1.821.551.70砂岩、砂页岩砂页岩1518高德三分层1.050.730.89砂岩、砂页岩砂岩、砂页岩四、综合柱状第四节 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回采,无断层、褶曲、陷落柱及火成岩侵入。第五节 水文地质 地质提供人: 我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区内地表无河流。矿井水的充水因素为开采煤层周围有老塘积水,直接充水水源为第四系冲积层水和基岩裂隙水。现我矿正在进行抽水,部分老塘积水已抽出(2011年11月30日,水位降至-6.0米)由于我矿与原高德一井老空区相通,我矿井深部-6.0米以下为水淹区,因为我矿与一井老空区相联通,深部开采时受一井积水控制,积水排出后仍有可能局部积水,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探放水,防止瞬间小量突水。现我矿正在-61水平和-90水平进行探放水工程。矿井涌水量最大75m/h,正常为68m/h。本工程在太东一号断层以西,地质提供界内无采空区,无大量涌水。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制后采”的原则。影响回采的因素 根据省煤管局文件关于对阜新市地方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一、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属低沼气矿井,根据本矿实际监测,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3.89m3/t,绝对涌出量0.193 m3/min。二、煤尘爆炸指数,自然发火期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鉴定报告,该矿煤尘爆炸危险性,属爆炸。煤层自燃倾向性,属类自燃三、地温情况:在安全规程规定之内。四、冲击地压:无冲击地压及应力集中区。五,因该面位于采新区,周围无采空区旧巷,所以周边对该采面无采动影响。六、地质部门的结论:地质条件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工作面地质储量:1.2902101.3=2.95万吨工作面可采储量:2.9595%=2.81万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服务年限 =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2.81(万吨)/0.7=4个月 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采区运输道和回风道布置在采面同一煤层中(2.5米层),两巷间距90m,巷道倾角1315度,净断面4.6m2,采用木棚支护。工作面回采留设15m采终保护煤柱。采区内沿煤层布置工作面运输道和工作面回风道,通过开切眼(回采工作面)贯通,构成回采工作面生产系统。该采面为正规壁式采煤。二、工作面运输道:净断面4.6,木棚支护,铺设一台ssj650/22型皮带运输机(222kw),工作面1台窄40t刮板运输机,运输道一台窄40t刮板运输机作为转载运输。三、工作面回风道:净断面4.14,木棚支护,进料、行人、回风。四、开切眼:净断面4.16,单体木帽点柱支护,运料、行人、通风,开采。五、采面运输:由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煤运到2.5米层1号面运输道转载溜子,再运到运输道ssj650/22型皮带运输机(222kw),由皮带机运输到溜煤眼,然后由西区集中皮带道皮带运输到主井煤仓转载道,进入主井煤仓,再由主井皮带运输到地面。六、硐室及其他巷道:采面运输道,西区2.5米层1号面运输道以里设配电峒室一个,峒室内装设各种配电开关和乳化液泵,长度6米,断面6.0,峒室内使用工字钢棚支护支护。第二节 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壁式采煤方法)2.5米层1号面采用爆破落煤,其工艺过程为:工作前准备打眼装药放炮攉煤支护移溜子回柱放顶。1、打眼爆破爆破落煤平均采高1.2米,循环进度1.0米,日2.0个循环。使用两台打眼风煤钻(一台备用)打眼,炮眼角度为:炮眼与煤壁夹角65-75度,在垂直面上向底板方向保持5-10度的俯角,为了不崩倒支柱,使水平方向最小抵抗线进向两柱的空档。炮眼布置方式:炮眼采用两排眼即“三花眼”,沿走向方向布置,这样爆破装煤效果及抛到采空区的煤较少,炮眼深度1.2米,爆破深度1.0米,装药量顶眼、腰眼为0.35kg,底眼为0.53kg,煤软时,可减少。每个炮眼封泥长度不小于0.5米。爆破方法:采用串联法连线,一次装药可分组起爆,详见爆破图表。(1)工作面放炮要由下至上分段,段内由下至上依次放炮。(2)工作面放炮段长度不得大于15m,顶板破碎处,要缩小放炮段长度,必要时一炮一维护。(3)放炮前要在工作面上下两侧设好警戒人,警戒人由放炮员亲自接送,警戒距离爆破地点直线不小于100,拐弯不小于75m。(4)放炮崩倒的支柱要立即扶起,重新打牢,否则停止放炮。(5)放炮后,若出现大于0.5m3的大块,必须砸碎,以防撞倒支柱伤人,放炮员必须执行自联自放制度,放炮钥匙必须随身携带。2、攉煤(1)攉煤工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净帮顶的浮石和伞檐。打牢临时顶子,柱间距3.0m,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临时顶子间距要适当缩小。(2)攉煤时,必须煤帮找直,底板找平,不准丢顶煤和浮煤,进度满足规程要求。(3)攉煤时发现丢炮及瞎臭炮,必须及时通知放炮员处理。3、推移溜子(1)推移溜子工作要在支护完整牢固下进行,需翻临时顶子时,严格执行先打后翻的原则。(2)随攉煤随推移溜子。(3)溜子要平、直,过渡段弯曲均匀,保证运行正常。(4)推移溜子设专人负责,机尾移完后立即打好压顶子,以免机尾拉起造成事故。(5)刮板运输机弯曲段长10-15m.(6)移机头时,溜子停止运转,机头移完后大好压顶子在运转。4、支护(1)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与木顶帽支护顶板,单体排距1.0m,株距1.0m。最大控顶距为3.2米,最小控顶距为2.2米,。(4)支护工作紧随推移溜工作进行,由下至上支护,支柱打在硬底上,有柱窝0.15m,并找好1-2度迎山角,给足初撑力。(5)单体必须用顶帽支撑,顶帽规格:40020050;如遇拉沟、掉顶必须用木料刹严接顶。(6)单体注液前,必须用注液枪冲洗三用阀的注液嘴。(7)支柱的搬手一律沿倾斜向上,注液嘴朝向老塘。(8)单体严禁超高使用,发现单体泄漏要及时更换。(9)单体打牢后必须挂好防倒绳,并要经常检查防倒绳是否牢固。5、 回柱、放顶(1)工作面达到最大控顶距4.2m时,开始回柱放顶,最大控顶长度(既放炮段)不得超过15m。(3)回收前,在回收地点超前5.0m打好新的密柱,并且每隔3.0m留一个安全出口。(4)回收工作由下至上分段,段长15m,每段内由下至上依次回收,回收地点与支柱的距离大于15m,回收分段点必须在顶板完整处。(6)回收后,老塘悬顶如果达到走向2m,倾斜10m,必采取人工强制放顶。(7)打挑顶眼人员不许进入老塘作业,挑顶炮随回柱随放。(8)回出来的单体,严禁倒放,对于不能使用的单体要及时外运升井。6、回柱放顶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从下往上、先里后外、由采空区向工作面的顺序,逐行逐排回撤支柱,严禁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内作业。回柱工作必须由队长和有经验的工人一道参与作业,由队长指挥并负责安全工作,值班长现场监督,否则不予回柱。回柱时,队长必须指定专人做为回柱工的监护人,对顶板来压情况和安全状况进行观察和处理。回柱前必须将密柱打到位,并将密柱外部人员作业场所的安全处理好,卸压支柱必须更换,缺柱补柱,安全出口疏通,方可进行回柱。每一次只能回一根柱,回每一根柱前,必须首先观察顶板和选择并清理好退路,待顶板稳定及退路完好后,再回第二根柱。工作面来压有冒顶预兆时,严禁回柱放顶,必须将所有人员撤离工作面,待压力稳定,经值班长及队长检查处理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回柱时至少二人操作,一人观察顶板及支架周围情况,一人回柱,回柱人员和观察人员都必须站在被回支柱的斜上方,且有支架掩护的安全地点进行操作,观察人员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它工作,回柱人员要听从观察人员的指挥。回柱绞车放在上顺槽内并保证通路畅通,把钩后,回柱工、监护人及其他所有人员必须退到支架完整、无崩绳、崩柱、甩钩、断绳抽人等情况的安全地点,回柱工方可发出紧绳信号,将支柱拖至适当位置,发出停车信号,停止紧绳,取出支柱并码放到指定地点,严禁进入采空区内拣柱。回柱期间,必须重新指定工作面,严禁回柱和采煤在同一工作面进行。回柱前队长必须填写回柱申报单,领导同意后方可回柱。加强技术培训,回柱工必须是熟练工,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两道回收(1)上、下两道超前工作面20m加强支护,给一梁三柱棚。棚距均为1.0m,上、下川备棚时,要用木料刹严顶板。(2)两道回收要与工作面切顶线一致,不得超前回收或滞后切顶密柱。(3)顶板压力大时,采用回柱器回收,回柱器必须吊挂牢固,钢丝绳要拴牢。(4)回收时,先加固好回收处外侧的棚子,一次只准回收一架棚梁或棚腿。(6)上下两道,超前支护打好后,要将帮顶锚杆铁木垫板拆除,以利于自然冒落充填。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w=lshrc =901.21.30.95=133.4t式中:l工作面长度,取90米s循环进度,取1.0米h采高,取1.2r煤的密度,取1.3t/m3c工作面采出率,取95%第三节 设备配置工作面使用设备配置,见表3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功率kw备注风煤钻zqst-35/202台1.2备用一台浮化液泵qrb-80/202台37备用一台刮板运输机sgb402台40皮带运输机ssj650/221台222kw钢顶梁2.4米20备用5根单体液压支柱dz10-25/80633棵备用50棵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支护设计一、工作面的支护设计1、参考本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工作面矿压参考,见表7。2、工作面支护强度pt=9.81hrk (公式取自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9.811.22.55 =147.2n/式中:h采高,1.2米r顶板岩石重力密度,2.5t/m3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石厚度与采高比,一般48现取53、单体液压支柱实际支撑力rt=kgkzkbkhkr =0.990.950.901.00.95250 =201.0kn式中:kg支柱工作系数,取0.99kz支柱增阻系数,取0.95kb支柱不均匀系数,取0.90kh采高系数,取1.0k倾角系数,取1.0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50kn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见表6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项目液压支柱木支柱工作系数kg0.990.5增阻系数kz0.950.7不均匀系数kb0.90.7高采系数kh2.2m0.90.9角系数ka450.850.854周期压力计算 计算直接顶应有厚度 h=m/(kp-1)=1.2/(1.6-1) =2.0m m-采高。- kp -碎胀系数取16 h-直接顶厚度m 该面直接顶厚度是3.5米,大于所需直接顶厚度,所以没有周期来压。 几种岩石的碎胀系数岩石名称 初始kp 残余kp砂 1。061。15 1。01-1。03碎煤 1。2以下 1。05粘土页岩 1。40 1。10粘土 1。2以下 1。03- 1。07砂质页岩 150180 110-115硬砂岩 150180 本表取自采煤学(煤炭工业出版社)表7 工作面矿压参考表序号项目单位同煤层实测本面选取或预计1顶底板直接顶厚度m3.53.5基本顶厚度m8-78-7直接底厚度m6186182直接顶初步垮落步距m993初次来压来压步距m2626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220220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140140来压显现程度不明显不明显4周期来压来压步距m2020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220220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300300来压显现程度不明显不明显5平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 /m2116116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70706直接顶悬顶情况m11.37根/。可见支护密度满足要求。二、选择支护材料1、最大控顶距时顶板下沉量: sr=mupmax=1.20.013.2=0.038mu-待定系数取0.01,pmax-最大控顶距3.2mm-采高1.2m2、最大最小采高支拄校核h大=m大-b- a=1.6-0.05-0.05=1.5mh小=m小- b - a=0.8-0.05-0.05=0.7m大最大采高1.6m, m小最小采高0.8mb-顶帽厚度0.05ma-卸载高度0.05m根据上述计算选用dw10型单体液压支柱,其适用采高范围1000mm655mm伸缩行程320mm,额定工作阻力250kn,可见该型号单体的支撑力和支护高度都符合需要。额定工作液压50mpa,初撑力75-100kn,泵站压力15-20mpa,油缸直径80mm,底座面积113c,直径120mm。选用木顶帽规格40020050mm。三、乳化液泵站1、泵站选型、数量选用qrb-80/20型两台乳化液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其额定压力20mpa。公称流量80l/min,电机功率37kw。2、泵站设置位置:设置在工作面运输道。3、泵站使用规定(1)泵站必须安放平稳,固定牢固,停放在顶板完整,无片帮、无淋水处。(2)坚持使用乳化液浓度配比仪,乳化液浓度必须保证2%-3%,曲轴箱内润滑油合格,油位在油线之间,油槽内润滑合格,油绳放置合理,并有合格的过滤网。(3)泵站压力表动作灵活,压力达到额定值,必须保证不低于18mpa。(4)泵件、泵箱、液压管路无漏、串液现象。(5)曲轴箱内温度不得高于50度,不低于5度。(6)泵站必须设专人看管并进行培训。采煤方法走 向 长 壁工作面长70落煤方式炮 采倾 角20循环进度 10采 高0.81.6米作业方式三八作业制放煤高度顶板管理自 然 跨 落 设备型 号及 数量采煤机支护形式单体顶帽液压支架支护高度 0.65- 1.0端头支架端头支护上端头工作面运输机sgw-40t 1台下端头下川运输机单体支柱型号dw10转载机sgw-40t 1台皮带机ssj650/22 1台顶帽型号木顶帽皮带机规格40020050mm皮带机2.5米层1号面支护材料明细表项目型号数量使用地点备用合计单体支柱dw10450棵工作面50棵单体:580棵dw1080上、下川木顶帽40020050mm450块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设备表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工作面选用dz10型单体液压支柱和木顶帽支护,顶帽规格50030050mm排距1.0米、柱距为0.8米,最小控顶距2.2米,最大控顶距3.2米,最小控顶时,三排支柱,最大控顶时,四排支柱,回柱放顶后,回到最小控顶时支护。工作面倾角15,支柱迎山角为1。二、切顶支护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采用单体密柱切顶,切顶密度打在放顶线一侧,密柱可根据情况打牢斜撑子,防止矸石推如工作面三、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1、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在采煤过程中,必须检查并注意顶板及周围情况,若发现明显来压现象必须停止采煤工作,加强工作面支架的维护,适当加密工作面支架,在煤帮每隔1.0米,打好带帽靠帮顶子,在采空区沿切顶线,每隔1.0米打好穿鞋带帽的戗顶子。待老塘垮落后,顶板压力正常时,再恢复采煤工作面,停采前,工作面必须是最小控顶距,并打好靠邦顶子。2.工作面顶板出现拉勾抽条现象时,必须及时打好临时顶子,用木料接实顶板,并且将工作面达到最小控顶距。如出现掉顶,由班队长指挥又两边向中间处理。处理前先将掉顶区域级周围的支护加强。现场有专职通风员检查瓦斯。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一、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超前工作面煤壁20米范围内的运输道和回风道,架设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使用钢做顶梁,临近工作面10米,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打“一梁四柱”,后10米打“一梁三柱”,1.0米一架。二、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工作面单体数量900.84+45+402=450+45+80=575棵其中:工作面450棵,密柱45棵,上下川超前支护前80棵。按规定备用10%的单体,共计575+58=633棵2、木顶帽计算900.84=450块 存放地点:存放在工作面回风道,距工作面30米处。 2.5米层1号面第四节 矿压观测1、加强矿压观测,成立矿压观测小组,组长为技术负责人,成员为地测人员等。观测小组必须做到以下要求:要求人员组织到位,培训到位,观测仪器落实到位。主要观测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顶底板移近量, 顶板压力的变化,超前压力的范围及变化,直接顶冒落效果,周边巷道支护的变化 。找出来压来压规律。2、矿压观测人员每班测出的数据,由地测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要及时将工作面情况向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总工汇报,采取应急措施。3、观测人员要不定期对支柱抽查,发现支柱初撑力低,有权让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二次补液,否则不准作业。4、观测人员发现支柱工作阻力达到额定阻力或有相当一部分支柱安全阀开启现象,提醒作业人员采取措施或撤离工作面,并向井长和调度室汇报。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运输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1、运输设备及装、转载方式工作面使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道刮板运输机转载到采面运输道皮带采面溜煤眼西区集中皮带道煤仓转载道主井煤仓主井皮带地面。2、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材料运输由主井提升设备运入至主井0车场0运输巷防爆柴油机车231区运输道下部装车口采面运输道(人力)运至工作面。二、运煤路线工作面使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道刮板运输机转载到采面运输道皮带采面溜煤眼西区集中皮带道煤仓转载道主井煤仓主井皮带地面。三、辅助运输路线材料运输由主井提升设备运入至主井0车场0运输巷防爆柴油机车231区运输道下部装车口采面运输道(人力)运至工作面。四、运输系统、详见图69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一、通风系统1、风量计算(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932.0 =38.6m3/min式中 :l00 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100 m3/min; q 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93 m3/min; k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备用风量系数2.0。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6013.84=230.4 m3/min式中: v - 工作面平均风速 1 m/s; s - 工作面平均断面面积3.84 m2。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 =429=116 m3/min式中: n 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29人。 (4)按炸药用量计算=257.5 =187.5式中: a 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7.5 kg。 (5)确定工作面风量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工作面风量为240 m3/min。(6)按风速进行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qmi n= 0.2560s = 153.84= 57.6 m3/min。式中: s - 工作面的平均断面3.84 m2。 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qmax= 460s =2403.84 = 921.6 m3/min。57.6 m3/min 240 m3/min)921.6m3/min 验算结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为240 m3/min。2、通风路线新鲜风流由主井0车场0运输巷1号面运输道工作面乏风由工作面1号面回风道231区风道+100风道+85大巷+95回风大巷+117总排风道+147总排风道风井主扇3、通风系统图详见图二、瓦斯防治(一)瓦斯检查(设点、次数)工作面瓦斯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班对工作面瓦斯检查的次数不少于二次,且检查时间应均匀。(2)检查瓦斯后应及时记录测定结果,放炮做到“一炮三检”。(3)采面上三角应设置便携式瓦检仪或甲烷传感器,且读数准确有效。(4)工作面需测定瓦斯及二氧化碳的地点为:工作面进风流;工作面风流;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5)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6)停风工作面恢复供风后,必须通过通风、瓦斯检查员检查,经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7)经分析确定不宜瓦斯检查员检查的地点,未经相关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进入检查。(8)停风工作面恢复供风后,必须通过供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米的巷道内,只有瓦斯浓度符合规定时,方可开启。(9)矿井临时停风时,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撤到主要进风流中,等通风且气体浓度符合规定后,方可进入工作面工作。(10)当工作面气体浓度超限时,瓦斯检查员必须告诉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出人员,待采取措施、气体浓度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进入工作地点工作。(二)瓦斯检测(1)瓦检员要按规定的地点、次数、检查方式进行检查,严禁空班漏检和假检。(2)瓦检时应测定作业地点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温度,并及时准确填报瓦检报表和各种记录。(3)工作面爆破时,瓦斯检查应在工作面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的风流中进行。(4)瓦斯检查时,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先消除隐患再进行检查。(5)在采面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6)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7)工作人员要进入工作地点前,应先观看瓦检牌板,当工作地点瓦斯超限时,不得进入工作地点。(8)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通电启动。(9)瓦检员交接班要在指定的地点进行,交清当班情况。(三)瓦斯监测1、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配备和使用:(1)区长、技术人员、班组长、通风员、安检人员及放炮员等8种特殊作业人员入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如有报警现象(甲烷报警点为1%)必须进行处理。在工作面上隅角设置便携式甲烷报警仪。(2)爆破工下井担任爆破工作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在爆破地点每次爆破时进行一炮三检工作,并做好记录。(3)当班的班组长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并把常开的报警仪悬挂在掘进工作面5m范围内无风筒一侧,当报警时,停止工作,进行处理及时汇报。(4)机电流动电钳工下井担负机电维修工作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在检修工作地点20m范围内检查甲烷气体浓度,有报警现象时,不得通电或检修。2、甲烷传感器及甲烷断电仪的配备和使用:系统选择:选用长春东煤机电研究所研制生产的kj78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套。(1)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安t1设在距工作面不大于10m的回风道内,回风侧甲烷传感器安t2设在回风道中间上山交叉点以里1015米内。(2)报警值:t11.0%;t21.0%; 断电值:t11.5%;t21.0%;复电值:t11.0%;t2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系统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2、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帮不得小于200mm。三、综合防尘系统对工作面、运输道、风道均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1、防尘管路系统:地面消防火水池(200m3)主井0车场0运输巷工作面上川(下川)工作面2、防尘措施:运输道、回风道、工作面上下川均设2寸防尘管路,每隔50米设1寸支管,在运输设备转载点设喷雾,工作面及上下川内煤尘必须每班及时清扫,并洒水消尘,装载时喷雾。3、隔绝瓦斯、煤尘措施(1)各处喷雾及水幕要有效地打开使用,且喷雾效果要良好。(2)距工作面上下口60200米之内(距上下川出口5070米),距巷道顶板100-150mm处全断面悬挂总长度不小于20米的隔爆水棚,棚间距11.5米,保证有200l/的水量。(3)每周检查一次隔爆水袋,当水少时及时补水,当煤尘大时及时换水。四、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在主要设备电源线上安设开停传感器,上川安设ch4、co等传感器,通过地面kj78n监测系统,对工作面气体成分和生产情况等进行连续监测。两巷安置的瓦斯、co等探头必须完好准确,并定期进行校正,以实时监测工作面气体及温度等情况;工作面回风侧布置的探头监测应通至上隅角,并每天抽样检查气体成分,并及时上报相关人员及部室,当有co气体超限、温度升高、有煤焦油等味时,应立即上报矿调度及相关部室,并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撤出相关人员。(二)综合防灭火措施当工作面长时间停产或工作面接近收尾时,加强工作面各处气体监测,防止发火,并应适时采取注浆、注氮、均压等防灭火措施,当工作面发生意外火灾时,应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并现场就地取材,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火灾或控制火势,同时通知撤出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人员。1、 形成工作面防火管路,根据工作面推进度上下两顺每隔78m预埋灌浆高顶管,埋设高顶管时要求角度为75,高顶管要带好顶帽,以便及时对老塘进行防火灌浆。2、工作面上、下川设置好永久防火门,备好门扇、水泥、黄土等材料。3、设置专职防火检查工和瓦斯检查工,对巷道高顶和每个钻孔内ch4、co、co2、t进行检测。 4、气体取样工对回风道、工作面和采空区进行取样,化验分析,掌握气体浓度变化规律。5、高温地点的处理:(1)针对巷道松动圈氧化位置、程度、厚度与风速的关系及瓦斯涌出量等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工作面风量,减少风速,降低氧化层位置。(调整风量必须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2)对高温钻孔注卤粉,卤粉与水的配比浓度为33%,即卤粉与水的配比为1:3。(3)对有高温隐患的巷道区段进行挑顶喷浆,要求喷浆厚度不少于100mm。6、利用灌浆高顶管向工作面老塘灌浆,(高顶管埋设距离在老塘以里10-15米以上)保证灌浆质量,严禁有空白区的地方。7、工作面开采前,提前开副帮把氧化煤体放下,防止副帮煤体氧化造成高温隐患。消火管路系统:地面消防火水池(200m3)主井0车场0运输巷工作面上川(下川)工作面五、安全监测系统、防尘、消防火、管路布置图见图第三节 排水工作面涌水均自行流入运输道临时水仓由潜水泵排至0运输巷,顺水沟流至0车场,然后再流至-61井底水仓,由井底水仓水泵排至地面。第四节 供电我矿电源引自阜新市东郊变电所不同母线段的东红线10kv和东安线10kv经架空线路引至本矿。一条使用,一条备用。形成相互备用的双电源。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分区域供电方式。共分三个区域。分为地面、主井、副井井下。地面、副井井下区域供电变压器(均设两台一使一备)设在地面。 由地面配电站高压开关pbg-100配出的两条myjv22-8.7/10kv-350mm2-750m电缆将10kv电源由主井引入0变电所ksgb-500变压器,然后再引入西区配电点。用电设备及负荷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电压v功率kw计1小水泵2ba-9 台11272.22.02刮板机40型台266040 803皮带运输机ssj650/22台1660222444乳化液泵qrb-80/200台266037 375信号照明zxz8-2.5台11272.5 5.0计168用电设备负荷为168kw。供电系统图附后第五节 压风系统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房设置的1台20m3压风机主井0车场0运输巷工作面上川(下川)工作面第六节通信照明一、通信系统矿井设调度值班室及值班人员,设一部40门调度电话总机,井下设10部电话分机。其中:采煤工作面运输道、风道各一部,4个掘进工作面各一部,主、副井、136井下绞车房、0车场、变电所、-61井底车场、-61水泵房各一部,均为防爆型电话。地面装设10部电话分机,其中:矿长办公室一部,矿值班室一部,生产、技术、机电、通风办公室各一部,主、副井把钩房各一部,矿灯房一部,监控室一部。压风机房,主扇房、变电所各一部。另外,还有2部直接电话,调度总机与市线电话装设中断线,便于外界联系。二、照明系统运输系统、各转载点等安设照明。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一、作业方式:采用“三八”式作业制。二、劳动组织(见表5)第二节 作业循环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表6)表5 劳动组织图表一班二班三班合计带班领导1113班长1113放炮员1113打眼工3339攉煤工77721支护工77721移溜工2226电钳工2226泵站工1113合计25252575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7 表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工作面倾斜长度m902工作面走向长度m2103采高m0.81.64煤层生产能力t/1.565循环进度m1.06循环产量t140.47月循环数个608月进度m609日产量t280.810月产量t842411工作面可采期a412在册人数人8713出勤人数人7514出勤率%8615回采工效t/工3.7416坑木定额m3/t0.117摩擦(液压)支柱丢失率%018金属顶梁丢失率%19火药定额t1.2公斤21雷管定额t2.0发第六章 煤质管理第一节 煤质指标 经以往勘探及矿山多年生产实践,已查明该井田开采煤层煤种牌号为长焰煤,经该矿采取生产煤样化验结果,见分析结果煤质化验报告单送样单位阜新高海矿业有限公司报出日期2009年6月29日全水分()6.7水分()4.89空气干燥基灰分()19.39空气干燥基灰分()20.39干燥基挥发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