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峰农机: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金桥农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部门:投资管理部报告日期:二零一零年一月三日目录第一章投资概况.5第一节项目简介.5一、项目概况.5二、投资主体.5第二节投资内容.8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10第一节发展农机流通的背景.10一、宏观政策的长期扶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速.10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意义.11三、农机行业背景情况.13四、农机流通业面临的问题与机遇.24第二节农机市场趋势预测.25第三节政府农机工作指导趋势.26第四节项目投资的必要性.27第三章市场竞争分析.29第一节金桥农机客户群分析.29一、主要客户种类.29二、市场结构分析.30第二节与东三省区域内主要竞争对手比较.31一、吉林省华兴农业机械有限公司.31二、辽宁亿丰农机有限公司.31三、黑龙江农垦天阳农机有限公司.31第三节金桥农机经营状况分析.32一、项目所在地农机销售状况.32二、项目所在地农机市场情况.32三、公司经营概况、主要财务指标及税收政策.33第四章标准化直营店建设规划.36第一节标准化直营店布点原则.36一、区域选择.36二、城市选择.36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3页三、商圈.36四、场地.37五、物业.38第二节店面总平面设计.39一、总体规划布局.39二、交通组织.40三、总平面方案设计概述.40四、建筑.41五、标准化直营店平面规划.41第三节人员编制与培训.43一、人员编制.43二、岗位培训.43第五章项目实施计划.45第一节整合期重组实施计划.45一、投资基础.45二、资金保障.45三、组织结构.45第二节营运期营销策略实施计划.46一、销售网络、分销渠道的策略与实施.46二、广告促销策略与实施.47三、营销服务团队建设策略与实施.48第三节营运期网络拓展实施计划.49一、单店筹建与实施.49二、区域网络拓展计划.50第六章效益评价.51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51第二节社会效益评价.52第三节投资项目结论.53第七章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54第一节主要风险因素.54一、经营风险.54二、行业风险.55三、市场风险.55四、政策风险.56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4页第二节主要风险对策.56一、针对经营风险的对策.56二、针对行业风险的对策.57三、针对市场风险的对策.58四、针对政策风险的对策.58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5页第一章投资概况第一节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峰农机”)拟以增资扩股及收购原有股东部分股权的方式投资吉林省金桥农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桥农机”)并将原金桥农机改组为“吉林省吉峰金桥农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峰金桥”)。二、投资主体(一)金桥农机金桥农机成立于2001年,是吉林省农委领导下的省农机总公司,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总公司部分专业人才投资组建,致力于供应现代农业装备的专业化农机公司。金桥农机重点专业经营国内外名优品牌的系列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各种农机具(梨、耙、旋耕机、播种机、复式作业机等)。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第一大股东即该公司董事长刘波先生,1989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毕业,一直在吉林省农机总公司工作,曾短暂担任总经理一职。2001年改制后成立金桥农机。公司现有人员76人,设有拖拉机部、农具配套部、农机技术维修服务中心、市场营销与客户培训部等。其所控制相关公司重点经营农用工程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牧草机械(约翰迪尔、纽荷兰、法国库恩、德国克拉斯、日本世达尔),种子加工机械,秸杆青贮加工机械,水稻、玉米、大豆收割机(久保田、洋马、韩国、国际等),植保喷药机、水利排灌机械等现代农业装备。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起,金桥农机连续五年参与了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供应服务工作;2005年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机流通企业网站();2006-2008年,金桥农机分别被农机业界著名的美国约翰迪尔、中国一拖等拖拉机生产企业授予“优秀经销商、优秀服务站”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年被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评定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百强企业。2008年又凭借企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6页业实力成功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招标,参加全省农机示范区和补贴项目的供应服务工作。(二)吉峰农机吉峰农机创立于1994年,正式运营于1998年。2008年1月,经四川省工商局核准,公司体制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销售国内外名优现代农业装备及相关农村机电产品的农机销售企业,主营业务为传统农机、载货汽车、农用工程机械、通用机电产品等现代农业装备的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具备国家一级农机营销企业资质。目前公司股本为8935万股,员工逾千人,2008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单位,是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吉峰农机连锁网点现已覆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10余个省(市、区),代理了国内外几百家优秀农机生产企业近千余个系列产品。目前,吉峰农机拥有直营连锁门店近百家、加盟连锁店近700家、服务农业对象稳定在50多万户。“吉峰”已成为我国农机流通行业最知名的专业化农机销售品牌。2009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认定本公司为农机流通连锁类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公司作为农机流通业的品牌在行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9年9月29日正式通过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10月30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目前我国农机流通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针对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小、散、乱、弱、缺”的行业现状,多年来,公司把“推动行业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公司的战略使命,遵循“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坚持创新,率先在行业内实践以直营卖场方式连锁销售农机并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近五年来经营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在2006年被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和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列为“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是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鉴于公司在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积极表现,2008年11月被四川省人事厅、农机局授予“全省农机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行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已在农机流通连锁经营领域成为销售区域最广、销售规模最大的农机销售服务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公司已具有较为发达的零售网络体系、先进的商业连锁经营模式、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突出的人力资本优势,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品牌声誉,由此形成以下五大核心竞争优势: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7页1、零售终端网络布局优势发展零售终端网络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多年来,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西南地区农机流通强势品牌号召力,通过重组与联合,实现行业内优秀人才和网络资源的同步整合,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零售终端的网络建设。公司以庞大的零售终端网络为依托,逐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2、连锁经营模式优势公司成功将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农机流通领域,一方面积极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借助专业化分工优势,经过较短的时间公司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农机流通行业中最大的专业农机连锁类销售企业。通过长期探索,2005年,公司明确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并不断完善使之适合于农机流通领域。公司近三年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74%,总资产复合增长达38.57%、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29.96%。3、专业技术服务优势随着现代农业装备的普及和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农业装备的维修及售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技术要求将越来越复杂,因此,市场对具备相当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农机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型公司的需求日益强烈。一直以来,公司坚持“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并一直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措施,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公司现有的1000余名员工中有近2/3以上人员具备农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近三年公司累计为农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8万多人次,累计维修工时约13万小时。随着公司连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销售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培育有稳定服务需求的农户超过40万户,为公司继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优势、升级完善农机维修服务平台、并成为今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增长点提供坚实的基础。4、管理优势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公司一直坚持“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管理理念,通过股权开放与分享,牢牢吸引和控制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管理人员,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公司立足于人才本土化战略,已经建立灵活的岗位人才复合培养机制与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上市后将进一步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凝聚优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8页秀的农机销售和服务人员,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5、品牌优势公司在农机流通行业经营多年,在连锁化、规模化、服务多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发展中,得到了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制造商和用户的高度认可,形成公司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农机展销会、推广演示会、发机仪式,长期不懈地推广、宣传与良好的售后服务,使吉峰农机“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为核心内涵的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深入人心。同时,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向上游客户及时回款,与农机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品牌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升。第二节投资内容吉峰农机拟以增资扩股及收购原有股东部分股权的方式进入金桥农机(以下简称“本次投资”),并获得金桥农机45.5%的股权。吉峰农机增资入股金桥农机及部分股权转让后,金桥农机更名为“吉林省吉峰金桥农机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核定为准),本次投资的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以下简称“本次投资完成”)起,吉峰金桥的全部股东权益由新老股东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一)吉峰农机充分考虑金桥农机原有股东的历史贡献及多年经营所形成的无形资源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其预期收入规模、预期盈利能力、品牌效应、营销网络、公共关系、经营人才、客户资源、产品代理及补贴经销资格等),在参考金桥农机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价值的基础上按1:3.6比例溢价增资。(二)本次投资的增资方案为:金桥农机在现有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大写:壹仟万元整)的基础上,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468万元(大写:肆佰陆拾捌万元整),金桥农机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1,468万元(大写:壹仟肆佰陆拾捌万元整)。由吉峰农机以货币资金人民币1,684.8万元(大写:壹仟陆佰捌拾肆万捌仟元整)全部认购该次新增出资人民币468万元(大写:肆佰陆拾捌万元整),其中人民币468万元(大写:肆佰陆拾捌万元整)用于认缴金桥农机新增注册资本,其余部分人民币1,216.8万元(大写:壹仟贰佰壹拾陆万捌仟元整)计入金桥农机资本公积,归本次投资完成后的全体股东共同享有。金桥农机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均自愿放弃优先认购权。(三)2010年1月31日前,由吉峰金桥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大写:伍佰万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9页元整)、溢价人民币300万元(大写:叁佰万元整)收购注册资本为200万元成立的吉林省现代农业装备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销售服务公司”)全部股权并纳入吉峰金桥的全资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0页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第一节发展农机流通的背景一、宏观政策的长期扶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速(一)宏观政策扶持为农机行业发展提供长期保障我国在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国家加大扶持“三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化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1年开始,中央连续多个“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多次提到农业机械化对稳定农村工作、提高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自200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及各级地方财政支持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获得了强大的成长动力,广大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购买农机等生产工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表1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预计中央农机购置补贴4080130150-180增长额20405020-60近三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情况(亿元)表2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预计销售收入1532176020272300销售增长率13%15%15%13%近三年来我国农机销售收入增长购置补贴增加情况(亿元)从表1、表2可以看出,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逐年增加,农机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农机行业整体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速度,就业增长也达到了20%,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1页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它行业的增长速度。2、有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3、有市场需求自2004年到2009年的连续六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购买农机具予以补贴”、“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的政策,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构建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农民购机热情和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市场需求剧增,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增多、产销两旺。(二)内外因的强力推动并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1、外因拉动随着国家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的脚步加快,连续几年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翻番的增长,2009年更是在2008年40亿补贴额度的基础上一举突破130亿元的历史性总量,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的实施将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形成外部宏观政策强力的拉动力,同时该补贴制度的实施也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农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内因驱动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内因推动力:一是人口结构转变成为催化剂,在我国农村形成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妇孺搞农业”的局面。这也预示了我国将由劳动力供给过剩向结构性短缺的时代转变;二是农业机械化升级带来的新挑战,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才刚跨过40%的门槛,距2020年达到65%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在上述两力驱动下必将迎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期。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意义(一)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国家对农机生产及销售的长期扶持政策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促进法),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2页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该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以法律形式长期确定“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将成为我国的长期国策。(二)法律允许并鼓励农业机械销售与服务的社会化、规模化以及技术现代化在农机促进法中国家支持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推广农业机械产品,应当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同时国家明确规定鼓励跨行政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应当根据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需求,提供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三)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对农机研发、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的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的扶持政策在农机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3页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投入,并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四)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对影响农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进行完善农机促进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中央连续六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由此可见,中央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常抓不懈的决心。三、农机行业背景情况(一)近年我国农机市场概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正在形成,农业结构更加协调。一批新农机、新农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200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4140.92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6.11%。拖拉机保有量1579.59万台,比2003年增长5.7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1.56万台,比2003年增长14.7%;大中拖配套农具189.03万台,比2003年增长11.89%;小型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4页拖拉机1468.03万台,比2003年增长了5.1%;小拖配套农具2317.44万部,比2003年增长9.14%;联合收割机40.66万台,比2003年增长12.25%。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20.75亿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1.94%、28.84%、20.36%,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7%。200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8539.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6。拖拉机保有量1679.37万台,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9.56万台,比上年增长25.1%;大中拖配套农具226.73万台,比上年增长19.94%;小型拖拉机1539.81万台,比上年年增长4.89%;小拖配套农具2479.74万部,比上年增长7%;联合收割机47.70万台,较上年增长17.31%。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21.96亿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0.15%、30.26%、22.63%。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1728.34万台。田间作业机具发展较快,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67.63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6.78万台,比上年增长19;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19万台,比上年增长40.6。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3.45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5.4、32.0、25.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拖拉机保有量1834万台,增长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4万台,增长9.7%;大中拖配套农具293万台,增长10.7%;小型拖拉机1650万台,增长5.7%;联合收割机61万台,增长7.1%。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4.3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7%、33%、27%,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40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过40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开始向主导地位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低到40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为主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为主转变。200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40万台,增长17%;小型拖拉机1660万台,增长2%,联合收割机71万台,增长12%;机动水稻插秧机20万台,增长28%。大中型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保持较项目可研报告(绝密)2010年共58页,第15页高增幅,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6.5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61.8%、35.3%、3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45%。这是连续第5年增长水平超过1.5个百分点。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农机市场产销两旺。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自建国后到2006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