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doc_第1页
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doc_第2页
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doc_第3页
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doc_第4页
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好就业与社保工作,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对待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这两个100年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当中,我以为人是关键性的因素,民生的改善是重要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更的美好的愿景,这十个更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以为,这十个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在这十个更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个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我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成长进步的机会。大家知道,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一项基本制度,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统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消除后顾之忧,下面我就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共铸中国梦谈一些想法。 一、就业民生之本首先谈谈就业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就业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自2002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来,在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简单地概括了一下,主要表现在这么以下三点: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十年间,重振新增就业累计达到了1.1亿人;二是城镇等级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三是就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劳动力加速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2012年底,农民工的总量达到2.63亿,比2003年底增加1.52亿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2年的50:21.4:28.6,调整到2012年的33.6:30.3:36.1,从这个数据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产的就业比重在迅速地下降,三产的就业比重在得到不断地提升,有效地扩大了就业规模,那么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就业局势仍然保持了总体的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达到72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农民工外出就业达到了1.7亿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也就是说,在当前经济形势增速在回落的情况下,就业还是保持了比较好的势头,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保持了就业趋势的稳定。这10年,我们还妥善安置了3千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有效缓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对此,国际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现代就业理念,世界各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最好结合。但我们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又处于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劳动力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经常和国外的一些同事进行交流,我们讲,我们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千多万人,他们听了之后都不大相信,以为我们把小数点点错了,因为大家可以想一想,上千万的国家,就是说人口,在世界上也不是很多的。欧洲一些大国人口也就是五六千万。同时,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交织在一起,也给就业带来了严峻地挑战,解决好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上我非常简要地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国家就业的基本情况,下面我想重点讲一讲下一步我们就业工作的一些考虑。党的十八大将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确立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这就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那么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对就业的梦想和期盼是什么呢?我们理解,可能主要是这么三条:一是就业的机会更加充分,二是就业更加稳定和就业质量更高,三是就业环境更加公平,我不知道我们理解的对不对,我就围绕着这三条展开说一说。(一)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一,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充分就业是就业工作的基本目标,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的供给仍然处于高峰,就业总量的压力依然很大,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去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20到59岁就业年龄人口仍在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峰值,从那之后我们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口要开始下降。那么十二五期间,正是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大群体上,一是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均在700万左右,占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我们从供给的角度说,每年需要安排城镇新增就业大约是2500万人,2500万人里边大约有1500万是青年,是以学生为主的青年,这1500万当中700万是高校毕业生,那么大约还有700多万是属于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和城镇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那么这一块学生就占了1500万,还有每年从军队退役人员大约50万。还有企业关闭、停产、重组富余出来的一些人需要重新安置。再加上我们还有900多万的失业人员,加在一块每年需要解决2500万人的就业。二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刚才我已经讲到,我们现在农民工的总数去年底是到了2亿6,2亿6当中的1亿6是在外出打工,还有大概是9千多万,是在本地就近就地打工,从当前以至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有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那么每年大约转移多少呢?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确定的规划是每年再转移800万,这是第二个群体。三是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难度比较大。我刚才讲到,我们大概还有92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还有一些40岁、50岁的人员,家庭困难人员,残疾人员,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在这样一种压力下,要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必须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什么是就业优先战略呢?就是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来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我们认为,解决好就业问题,前提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只有把经济蛋糕做大了,就业的蛋糕才能够做大。过去3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带动了就业快速的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速趋缓,但是仍然处于预计的区间内,大家可能都看到了,昨天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数据,其中gdp的增长上半年是7.6,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上半年平均是7.6,这个增速还是在不断地回落。我们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扩大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央强调,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时,要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的需要,就是要使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还要设法提高就业的弹性,使既定的经济增速更多地拉动就业,这是因为在同样的增速下,不同的产业结构拉动就业的效果是不相同的。有的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吸纳就业的空间有限,而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比较强。我们测算了以下,近年来,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近70万各就业岗位。二产能带动多少呢?我们测算是大约能带动60万左右。可以看出,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比较强的。因此,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来扩大就业的容量。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增加就业的规律。新一届的政府李克强总理明确地提出,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是要专方式、调结构,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就业的稳定,也就是稳增长的核心和关键是要稳就业。从这个金融危机以来,包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大家可能也看到,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经济在缓慢地复苏,当然更多的国家是不确定、不稳定,但是有一种现象,就是无就业的复苏,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我们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能够产生良性的互动。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这就是我们集扩大就业的优先战略。那么省市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方方面面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从2002年出台以来,经过不断地调整、扩展和充实,形成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那么这个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的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就业,实现企业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共赢;二是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我们也做过分析和测算,如果一个个体经营者,不仅是他创业,那么他能够带动三到五个人的就业,那么如果你要开办一个私营企业,我讲的是小微企业,那么能带动多少人就业呢?大约能带动20到30人的就业。所以我们讲,创业对就业来讲它是一种倍增的效益,为了鼓励创业,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资金缺乏的可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同时鼓励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的便利、腐化和跟踪的服务;三是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一些大龄、身有残疾、家庭困难等就业的困难群体,他们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对他们给予特殊的扶持。对灵活就业的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提高其就业的稳定性,政府投资开发的工艺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四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在结合经济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同时,还通过财税、金融、社保、培训以及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等多项政策的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这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支持。这个积极的就业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此外积极的就业政策还包括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内容,那么通过政策引导,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市场供求的合理匹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改善民生的重要方略,为更好地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目的就是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汇集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来共同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让更多的百姓受益。这是就业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使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充分的机会就业,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就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二)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下面我讲就业第二个问题,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也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更高质量的就业,我认为可以从这么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更高质量的就业它包括这么五个方面:一是充分的就业机会;二是公平的就业环境;三是良好的就业能力;四是合理的就业结构;五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更高质量的就业我认为有这么五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从微观层面来讲,也就是说从老百姓这个角度来说,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意味着就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还能够通过就业来获得自身的发展,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理解这个更高质量的就业。所以这既是每个劳动者的热切期盼,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为什么要提出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我以为这是中央基于对就业情况分析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我们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不仅要充分的就业,而且还要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这应该讲,对我们就业是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近年来,就业领域的一个新变化,就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现象同时并存,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供求错位和劳动力技能与岗位需求的不相适应,这个大家能够经常看到,一个方面就业难,难在哪呢?主要是大学生就业,一个方面是招工难,难在哪呢?主要是一线的普通和技能岗位的工人招工难。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市场的供求错位和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这一现象的背后,实质上反映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对就业的期望和诉求在不断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大多希望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能够对口,以便发挥自身的所长,有比较好职业发展空间。新一代农民工也更加注重职业的发展、薪酬待遇、工作条件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过去我们老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出来打工挣钱回去盖房子,娶媳妇,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要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希望融入城市。而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产业结构是以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人力资源增加的就业岗位大部分都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的一线普工和服务人员,技术含量和薪酬待遇比较低,难以满足劳动者日益提高的就业预期。所以中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就是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就业的新期盼。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则有赖于经济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就业的质量,增加就业的稳定性。 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呢?我认为重点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只有产业结构升级了,才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的时期,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推进四化同步,关键是技术升级、人才升级,这为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瞄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治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等,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你比如服务外包产业,就是治理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的承包国,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外包,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到去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从业人员是428万人,其中在从业人员当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就是291万,占总数的67.8%,而且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光是服务外包企业,包括我们现在的网络。大家可能都知道阿里巴巴,就是马云创办的这么一个企业,当然现在非常有名的淘宝网,很多人都在网上购物,就是这个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的人数是非常多的。我们特别希望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能够创造出更多,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就是既是智力密集型也是劳动密集型这样的工作岗位。也只有这样的工作岗位,才能够适应刚才我讲的我们供给的角度来说,每年1500万的青年学生需要就业。所以这个是第一条,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当中,创造更多的适合我们国家现在劳动力需求的就业岗位,才能够保障我们实现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第二,必须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当前,很多技术技能型岗位,都存在着缺人的现象,根据我们部今年一季度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各技能等级的求人倍率,这是我们一个术语,叫求人倍率,也就是岗位空缺的数量与求之人数的一个比率,都大于1。就是求人倍率都大于1,这表明了什么呢?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更是达到了2.72、2.31和2.13。也就是说,有这么多的空岗,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在实地调研中,很多企业也反映,开出高薪给予优厚的待遇,却仍然是一人难求,这不仅浪费了来之不易的岗位资源,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的转换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从改革教育体制和加强职业培训两个方面来下功夫,在改革教育体制方面,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当中,明确地指出,要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的机制。要使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我们社会,与我们的生产实践要相适应,这确实需要在教育方面要进行改革。那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职业培训,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使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每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训,每个创业者都能够参加创业培训,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通道。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在职业培训方面还非常大的发展的空间。大家可能也知道,像德国、像瑞士、像奥地利,都是制造业的大国,特别是在精密仪器仪表,高端的装备制造这些方面,他们堪称一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职业教育发展得非常好,有大量的技能人才。我们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和高等学校的学生,当然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也设身处地为每一位老百姓去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大学上不了上大专,都不愿意去送到中专或者职业院校。而恰恰我们现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这个学生就业率是非常高,都在95%以上。甚至在校期间就被企业订购一空,而且很多是订单式的培训。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的人才,而技能型的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院校来进行培养。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职业院校的培训。这是我讲的第二点,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第二点。第三,必须依法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方面守法意识在逐步地增强,用工行为逐步趋于规范,但在部分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甚至拖欠工资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依法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内容。那么做好这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这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就业稳定性和劳动权益的保护,当前的重点是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及履行的质量,同时严格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二是要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这是重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诉求表达的机制,我们将继续与公司集体协商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覆盖面,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的机制。三是要健全落实劳动标准体系,这对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将适时地修订完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劳动条件标准,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的管理;四是要为劳动者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这在后面我还要详细地讲。对于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还要完善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地融入城市。实际上现在劳动者在择业的时候也非常看中一个方面,就是他工作的环境,这几年国际劳工组织始终倡导一个理念,叫体面劳动,体面劳动里面一个非常重要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体现对人的尊重。所以刚才我讲的第三个问题里面,就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稳定工作,还要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也就是说企业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加以人文关怀,要严格地遵守劳动的法律法规,要签订劳动合同,要上社会保险,要加强劳动保护。这是就业方面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三)实现更公平的就业下面讲就业的第三个问题,实现更公平的就业,为什么要提出实现更公平的就业,这是因为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者发展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增强全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公平,反对各种就业歧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对此都做了专门的规定,特别是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专门设有一章就是公平就业,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确立了公平就业的原则和制度,对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做出了规范,明确了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时的法律救济的途径,为了落实这些法律,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多项促进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的相关政策,这些法律和政策,为促进劳动者公平就业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真正地实现公平就业,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大量的存在。你比如性别的歧视,院校的歧视、年龄的歧视、户籍的歧视,甚至还有内部招聘或者萝卜招聘等等。我在和一些高校毕业生座谈的时候,学生反映最强烈的一个是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主要指的是对女生的歧视,再一个就是院校的歧视,不是985 ,不是221,用人单位基本不考虑,院校的歧视,就是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这些问题既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制,进而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和谐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相关制度和政策还不够完善,部分用人单位公平就业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执法监察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明确提出,政府要创造环境,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在扩大横向流动的同时,增强纵向的流动,切实促进全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这个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叫纵向流动,就是什么事纵向流动呢?它指的就是每一个劳动者,不论你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不论你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他们都应该有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发展的机会。比如说个人向上的流动叫纵向流动,人员横向的流动我们机关、事业、企业横向地流动。所以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强纵向流动。就是说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对实现就业的公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感到越是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越是要高度重视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我们将始终坚持公平就业的基本原则,把它作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采取更有利的措施,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有这么几点:第一,进一步完善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目前尽管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对反对就业歧视做出了明确地规定,但是由于这些规定还比较原则,最就业歧视行为的行政处理手段不多,使得发生就业歧视问题时难以有效地处理,下一步要针对社会反映比较多的就业歧视问题,逐项细化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违法行为的统筹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无视法律规定,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性别、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性的条件,特别是对院校的歧视毕业生反映强调,亟待解决。就业公平首先是机会的公平,名牌大学不应成为求职者的准入限制,下一步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和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招牌过程中的歧视、限制以及欺诈的行为,及时纠正院校歧视、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不公平的现象。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第三,规范国有单位的招聘行为。在公务员考路方面,实行(00:53:15)必考,公平竞争的机制,社会上对此是高度认可的。也就是我们党政机关,就是公务员队伍,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后就开始实行公开招考,建立了凡进必考的机制,确实一方面保证了国家公务员的入口,另外一方面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这是公务员考路方面,我们还是要坚持凡进必考。在事业单位招聘方面,已经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暂行规定,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抓好落实,对国有企业的招聘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地规范,前不久,国务院下发的35号文件,已将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作为重点内容,强调要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的监管,促进就业的公平,我们要认真地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在公务员考路方面,坚持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制度,在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方面,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规定,严厉惩处违规、违法的行为,在国有企业招聘人员方面,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除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外,反对就业歧视,实现更公平的就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的基础上,劳动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定,增强维权的意识,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动员媒体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努力创造尊重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反对一切就业歧视的社会氛围。以上我从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实现更加公平的就业这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我国就业的情况和我们的一些工作考虑我们认为,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实现更充分、更稳定、更高质量和更公平的就业,需要党和政府持续地推动,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地参与,更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奋斗,我们希望每一个劳动者都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管、择业关,发扬劳动创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希望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切实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就业工作,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汇集和激发促进就业创业的正能量。这就是我讲的关于就业工作。 二、社会保障民生之安下面我再谈谈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持续地发展。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领域,而其中社会保险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制度,在目前法定的五项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最为重要,因为养老和医疗是覆盖全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主要是覆盖部分的职业群体。那么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这个新要求我概括了一下,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方针、一个重点,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方针就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么一个基本的方针。一个重点,就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应该讲,也是十八大对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从工作层面讲的。那么我们也换了一个角度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从老百姓的角度对社会保障有期望、梦想,我们归纳了一下,是不是有这么四条。一是社会保障要人人享有;二是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要稳固地提高;三是社会保障要公平合理;四是社会保障要安全可靠。我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说一说。(一)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问题是覆盖面的问题,也就是推动制度安排,从无到有,覆盖群体从少到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以企业为重点,改革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并逐步把覆盖面扩大到成为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和灵活的就业人员。党的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们先后建立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实现了制度安排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和发展。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上一个5年期间,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农村,把农民的养老和医疗制度建立了起来。因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到 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中国又是一个农村和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如果农村和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就根本无从谈起。以新农保为例,就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简称新农保为例。2009年才开始试点,当年的试点面是全国线的10%。2010年扩大到22%,那么2011年,开始提出进一步扩大试点,扩大到60%,后来又进而提出全覆盖。也就是说一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居多数的国家,我们仅仅用了3恩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新农保,对全部农民的全覆盖。可以说,这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史上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大事。那么到2012年底,医疗保险覆盖了城乡13亿人以上,其中职工和退休人员是2.6亿,城镇居民是2.7亿,新农合是8个亿,加在一起覆盖了13亿,那么也就是说,全民医保基本实现。那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7.88亿元,其中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是3亿,城乡居民是4.84亿,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的人数也都成倍地增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计划,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的路,这一巨大的成就举世瞩目。因为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德国开始,政府时期建立的,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面,不断地发展完善,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是从上世纪90,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安排才做出了一个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我们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道路。所以我觉得,对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取得的成就,首先应该充分地肯定。因为我们在社会保障推进的过程当中,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要先把制度建起来,然后我们再解决覆盖人群从少到多的问题,然后我们再解决待遇水平由高到低的问题,这是我们一个基本思路。当然,同时我们也情形地看到,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上我们还有欠缺和遗漏,以养老保险为例,2012年全国人口是13.54亿人,扣除0到15岁的我们一共有2亿4千4百万,和劳动年龄内在校的学生有7100万,应该纳入参保范围的是10亿3千9百万元,再扣除,已经有其他养老制度保障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军队武警,5660万元,实际上应该那数参保范围的应该是9亿8千万元,我们目前参保的是7亿8千8百万元,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但是仍然还有近2亿人还没有参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什么概念呢?养老保险还不是全民覆盖,要耨扣除在校学生无论你是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再扣除6岁以下的儿童,把这些都扣除是多少呢?一共是要扣除3个多亿,应该纳入参保范围的是9个多亿,我们现在近8个亿,我们还有近2个亿没有纳入。购买力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我们现在叫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但是养老保险,我们现在的覆盖率是不到8亿人,覆盖面是80%,仍然有20%没有参保。我们分析,城乡大约各占一半,没参保的人员大部分是就业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医疗保险也还有约几千万人游离在制度之外,这些不足就是现实与人民群众梦想之间的差距,对此我们要加倍努力,极早缩小这一差距,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尽快实现新农保、城居保,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我们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再扩大覆盖面1亿人左右,争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持续地推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重点是非公单位的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户,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加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的社会保障。同时,针对加重服务业,网络创业和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特点,抓紧研究他们参加社保的政策;第三,研究把目前对城乡居民的自愿参保政策调整完善为更富有引导性的全民参保登记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同时培育和提升群众的社会户籍意识。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就是人人享有,里边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养老和医疗,医疗我们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养老我们还没有做到,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现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待遇水平,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近十几年来,国家不断地提高社保的待遇水平,以企业退休人员为例,1998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只有413亿元,2004年达到647元,2005年到2013年我们连续9年上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水平,到今年达到多少了呢?到今年已经达到了1900元。再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例,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的标准,从07年人均不低于40元,到今年,也就是5年后,我们已经提高到人均补助280元。同时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的诊疗项目、用药范围、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都在不断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此外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也明显地提高。但是,目前的社保水平与群众的预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地表现在还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困难,还有一些群众因病或因伤致贫、反贫,对此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工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动为重要的参数,形成有规则、有规划的调整社保待遇的机制,使社会各类成员都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你比如有的地方反映,我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确定的由国家发给的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过低了,这是因为在制度的试点初期,基于国家的财力,只有较低的标准才能够极早地实现制度的全覆盖,随着制度的普及,也要统筹考虑新农保养老金水平的提高,同时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社保待遇水平要符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我们国家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保待遇水平要与此相适应。所以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开空头支票做过高的许诺,这样才能保证社保体系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原来北欧国家社保的待遇水平是比较高的,当然他们的交税交的也是比较高的。这次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来之后,都对他们的社保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所以这些国家也在调整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第二,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的激励机制,社会保险是一种互助共进,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制度安排,他不是国家包起来的福利制度,所以待遇水平的提高不能全靠政府,个人和单位也有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考虑了待遇水平,以交费挂钩的机制,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养老保险要交够15年才能够领取待遇,但是这是最低的门槛,但有些人员和单位就产生了误解,以为交了15年就行了,就开始停交,实际上他的一个机制是什么呢?你多交多得,长交多得,你少交只能少得。所以你交15年就停交了,将来你到了60岁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你领取的份额也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在你年轻的时候,有工作能力的时候,有收入的时候,你应该为自己的将来的养老提前做出安排,也就是多交多得,长交多得。它这是本身它是一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的这种机制要求。所以下一步我们还要强化多交多得,长交多得的机制。再比如你以新农保为例,新农保我们现在设计的是农民一年我们设计了从100块到500块五个档次,现在有些和城镇居民和在一块就100块到1000块10个档次,你自愿选,你也可以选一年交100,你也可以选一年交1000或者交500,如果你只交100块只交15年,那么你个人的帐户是多少呢?只有1950元,也就是说个人交了1500元,政府补贴450元,利息我们忽略不计。个人养老金按照规定是除以139,也就是60岁以后预期寿命的余命,我们按照139个月来计算,每个月只有14块,加上政府给的基础养老金55块钱你才能够得到69块钱。而如果你选择比较高的档次 ,就500元来交费,你交35年个人的帐户至少有18500元,也就是说个人交了17500元,政府至少补贴了1050块,那么再除以139,每个月就有133元的个人帐户养老金,我这讲的都是个人帐户,没有讲政府给的基础养老金。这个实际上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你选择较高档次的交费,政府的补贴也相应多,个人帐户积累也比较多,将来我们个人帐户在投资运营的话,你所分红也比较多,这样你将来从个人帐户领取的待遇也就比较多,再加上政府给的基础养老金,才能保障你晚年的基本生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对选择高档交费的,提高政府的补贴,对交满15年后继续交费的也要增加补贴或者基础养老金,鼓励和引导群众持续参保、长期交费,以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 第三是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的发展,政府组织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只能定位于保障基本生活,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来讲这还是不够的,还要大力发展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现在这个方面发展远远不足,比如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目前仅覆盖了1800多万职工,绝大多数退休人员只是靠基本养老金,因此,政府要实施更有利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促进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同时依法依规,监管市场的运行,使更多的群众从多层次保障体系中能得到更好的待遇。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它的定位是保障你的基本生活,我们还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性的社会保险,来提高你的这种待遇水平,那么这个方面我们现在发展的确实还不够。国外一般他是社会保障是三支柱的理论,第一个支柱强制性的政府和(01:20:19)个人交费构成的基本养老金,第二个支柱就是不同的职业群体,包括企业的,包括公务员的,甚至包括教师的、军人的,就不同群体他有职业年金,这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商业保险,你收入更高你还可以参加商业保险,它有三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现在一个是叫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一个我们就是希望大力发展职业企业年金,来作为补充的养老保险,这是我社会保障里面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待遇水平的问题。我这里面特别希望强调的就是我们这个待遇水平,一个方面通过完善制度,通过经济发展,来使我们待遇水平能够不断的得到提高,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考虑国情,考虑发展阶段,就是我们毕竟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个发展中国家,为了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所以我们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开空头支票,也不能做过多地许诺,这是我第二个方面想强调的; (三)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更加注重公平,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地健全和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群众诉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来主要是有没有保障,能不能保障基本生活,现在更加关注是不是公平,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制度公平问题,主要是养老制度的安排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是企业部分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同乐人员存在的待遇差,也就是双轨制的问题。二是区域公平问题,主要是跨地区流动中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结算的问题。三是城乡公平的问题,主要是养老和治疗保险制度融合和待遇统筹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给大家做一点说明:第一,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那么社会上热议的所谓双轨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产生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待遇水平的差别。也就是说,这个待遇差主要是两种制度造成的,企业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退休养老制度。深入分析一下,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有三个,首先是人员的结构不同,大家都懂这个道理,不是所有的人无论学历高低,工作年限长短,贡献大小,都要拿一样的养老金,那就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了,但同类人员之间的待遇水平应该大体平衡,大家反映集中的是同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和织物大体相当,退休后在企业的待遇要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由此看待遇差集中于部分群体,而不同类的人员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机关事业单位(01:25:13)和企业待遇差,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相同类人员相比较而出现的这个问题。其次,工资制度不同,改革以后,企业有了充分的工资分配的自主权,而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的结构不同,如果只看他们基本工资计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水平是相当的,但是加上按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计发的退休生活补贴,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了。第三,待遇计发的办法和调整机制的不同,企业基本养老金与职工整个职业生涯缴费长短和多少相挂钩,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是按照职工退休前最后的一个月工资一定比例计发的,并随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整而进行调整。这个就是主要的原因是这三个方面。待遇差的问题虽然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但如果发展下去,差距进一步拉大,必然导致更大的矛盾,所以我们在不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水平、努力缩小待遇差距的同时,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不仅是你和待遇差的需要,也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的内在要求。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性也在增强,完全由单位自保退休人员的制度难以长期地维持,需要走社会保险的道路;第二,退休费单纯以最后工资挂钩,不能充分反映工作人员任职长短和贡献大小,需要改革完善计发办法;其三,待遇调整应当与工资调整脱钩,而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整体提高和物价水平相联系,这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待遇调整的不正常,也有利于促进总体的社会公平。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待遇差和双轨制的问题我们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总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为了摸索经验,中央2008年部署,结合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现在五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这是公平性的问题,公平性里面不仅仅是这一个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社会上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双轨制待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