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_第1页
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_第2页
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_第3页
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_第4页
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新闻产业行政管理新闻产业行政管理 一、新闻产业化改革 “新闻事业”这个词有两层意思。首先,从我国文化政策和法规的角度看, “事业”与 “产业”相对应;其次,从我国国家编制管理的角度看, “事业”与“行政” “企业”相对 应。 (一)新闻事业(一)新闻事业 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它们 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能,不从事生产,所需经费由国家预 算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等开支。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 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工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事业,特指没有生产收入,不进行 经济核算,全部经费由国家预算支出中的事业费开支的机构和组织,即各类文化、教育、 出版、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单位。 事业单位的定义:国家为了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个定义表述了现阶段我国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 (1)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不是局部的、某一部门或团体的利益,这就同以自身为目 的的企业区分开来。新闻媒介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对社会进行正确舆论导向,当然是非 常重大的公益目的。 (2)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这个特点说明了事业单位在 组织系统上必须直接或间接自国家政权派生,直接或间接隶属于国家机关,又说明了事业 单位在资产所有制上必须是国有制,在设立以后也不可能吸纳外来资金,因为它不可能实 行只有企业才能实行的任何形式的合资、合作或股份制。 (3)为社会服务。行政机关的职能是管理,事业单位的职能是服务。新闻单位是通 过提供新闻服务来满足人民的相关需求。 (二)新闻产业(二)新闻产业 产业是指通过制造产品或提供货物和劳务以获得收入的生产线组织的集合体。我国政 府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 业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 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在我国被列入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文 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 外围层和相关层。其中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 务被列入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 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相关层是指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大众传播媒介服务在文化产业核心层中占据主体地位,被称为传媒产业或媒介产业。 由于传媒主要是以其传播的内容来为公众服务的,所以又被称为内容产业。新闻媒介是大 众传播媒介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全部。 由于我新闻媒介具有特殊性,在政策、法规上历来是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区别对待的。 承认新闻业的产业性质,也就是肯定了新闻单位作为生产性组织的属性。新闻单位既是思 想宣传机构,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取得赢利,实现自我发展并创造社会财富 的经济组织。 (三)新闻单位资本改革(三)新闻单位资本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单位长期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是指新闻单位在 编制上仍然是隶属于国家机关、实现国家要求的公益目的的事业,新闻采编业务实行事业 单位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企业管理体制,成立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 (1)由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我国新闻单位已有最初的广告、发行等单一经营发展 到广告、发行、印刷、其他经营等多种经营。 (2)由自有资金到吸收业外资金。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为业外资本的进 入开辟了通道。既然新闻单位被允许具备各种与自身业务有关的企业、公司,而这些企业、 公司又是与新闻采编分开的,那么只要所举办的企业、公司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太多限制 或者寻求的合作者符合准入条件,它们同其他业外资本在这方面的合作、合资当然是合法 的。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 认为,新闻单 位的可经营部分转制为企业后,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比如, 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务公司、酒店等可经营部分吸收业外资金。 (3)由合作合资到上市融资。新闻单位既然可以将经营部分与业外合作合资,那么 也应当可以向社会融资。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 (试行) 认为,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 传媒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比如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广 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歌华有线股份有限公司、博瑞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青传媒股份有限 公司等。 (4)由剥离上市到整体上市。剥离上市,是将媒介置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 制之内,被认为是坚持媒介内容业务的正确方向,不受商业利益干扰的必要做法。但是这 种做法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符,不符合上市公司资产独立完整、权属关系清晰的要求,造成 采编成本和经营收益的冲突,束缚了传媒单位整体的发展。本世纪初文化体制改革启动, 一些传媒单位开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终于实现了整体上市的突破。 (四)新闻体制改革(四)新闻体制改革 (1)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在新闻单位中,中央、省、 地级党委机关报,中央、省、地级广播电视台及其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是我国新闻传播活动 的主干,也是思想宣传阵地的核心,事关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必须由国家重点扶持,置于 党和国家的直接管控之下,被确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 刊和电视剧制作单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等为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 (2)多数报刊社转制为企业。中国证券报、电脑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 中国保险报、中国电力报、辽沈晚报、半岛都市报、中国机电商报社等报刊转制为企业。 (3)新闻单位的“可经营部分”转制为企业。改革试点中,主管部门提出,党报、 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事业单位性质不变,但是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 可经营部分,可以剥离转制为企业。解放日报旗下已有多个企业,并且与社会企业实行紧 密合作。 (4)电台、电视台以直播分离作为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 展的意见提出:可以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 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 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转企后的节目公司除了向本台提供节目外,还要向其他电台、 电视台,面向网络、音像、移动等多媒体市场开展节目营销。 (5)出台有关资产、税收、融资、职工待遇等各项政策。 (6)界定市场准入,调整所有制结构。 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 , 在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原则之下,明确规定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 “鼓励和支持” 、 “允许、可以”和“禁止”三种情况。 二、报刊印刷经营管理 (一)印刷经营许可(一)印刷经营许可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业管理条例 、 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的规 定,经营出版物印刷业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企业的名称、章程;有确定的业 务范围;有适应业务需要的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厂房建筑面积不少于 800 平方米;有能够 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注册资本不少于 200 万元人民币;有必要的出版物印刷设备, 具备 2 台以上最近十年生产的且未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自动 对开胶印印刷设备;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生产、经 营负责人必须取得省级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印刷法规培训合格证书 ;有健全的承印验证、 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印刷业经营者资格 的审批,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印刷业总量、结构、布局规划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 人经审核批准,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印刷经营许可证向公安部门提 出申请,经核准,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后,持印刷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向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 (二)印刷合同制度(二)印刷合同制度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印刷出版物的,委托印刷单位和 印刷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印刷合同。订立出版物印刷合同,双方都是必须具有一 定法定资格的特殊主体,委托人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受托人必须是依法取得出版 物印刷经营许可证。未依法取得出版许可证的单位、未依法取得出版物印刷经营许可证的 单位,都不具备订立出版物印刷合同的主体资格。报刊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取得许可证的 单位印刷报刊,出版物印刷单位不得接受非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委托印刷报纸、期刊。 (三)承印验证制度(三)承印验证制度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规定,印刷业经营者接受委托印刷各 种印刷品时,应验证委印单位及委印人的证明文件,并收存相应的复印件备查。这些证明 文件包括印刷委托书或者委托印刷证明、准印证、 出版许可证 、 商标注册证以及委印 人的资格证明等。 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图书、期刊的,必须验证并收存由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统一格 式,由省级出版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并加盖出版单位公章的图书、期刊印刷委托书原件。 图书、期刊印刷委托书必须加盖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和印刷企业所 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的备案专用章。 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报纸的,必须验证由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由省级出 版行政部门核发的报纸出版许可证 ,并收存报纸出版许可证复印件。 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报纸、期刊的增版、增刊的,还必须验证并收存国务院出版行 政部门批准出版增版、增刊的文件。 出版单位委托印刷出版物的排版、制版、印刷(包括重印、加印) 、装订各工序不在 同一印刷企业的,必须分别向各接受委托印刷企业开具图书、期刊印刷委托书 。 (四)承印登记制度(四)承印登记制度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业管理条例 、 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规定,印刷业经 营者应按承印印刷品的种类在印刷登记簿上登记委托印刷单位及委印人的名称、住址, 经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委托印刷的印刷品的名称、数量、印件原稿(或 电子文档) 、底片及交货日期、收货人等。印刷业经营者应在每月月底将印刷登记簿登 记的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五)印刷品保管制度(五)印刷品保管制度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的规定,印刷业经营者对承印印件的 原稿(或电子文档) 、校样、印板、底片、半成品、成品及印刷品的样本应妥善保管,不得 损毁。 (六)印刷品交付制度(六)印刷品交付制度 根据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的规定,印刷业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印刷委托书或委托 印刷证明规定的印数印刷,不得擅自加印。 印刷业经营者每完成一种印刷品的印刷业务后,应认真清点印刷品数量,登记台账, 并根据合同的规定将印刷成品、原稿(或电子文档) 、底片、印板、校样等全部交付委托印 刷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留存。 (七)印刷残次品销毁制度(七)印刷残次品销毁制度 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 、 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的规定,印刷业经营者在印刷经营 活动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或出版行政部门报告。 印刷业经营者对印刷活动中产生的残次品,应按实际数量登记造册,对不能修复并履 行交付的,应予以销毁,并登记销毁印件名称、数量、时间、责任人等。其中,属于国家 秘密载体或特种印刷品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销毁。印刷业经营者使用电子方法排 版印制或打印国家秘密载体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办理。 三、报刊发行 (一)报刊发行许可(一)报刊发行许可 设立出版物总发行企业或其他单位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确定 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以出版物发行为主营业务;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应的组织 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国务院新闻出 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 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的营业面积不少于 1000 平方米;注册资本不 少于 2000 万元;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最近三年内未 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除出版物总发行企业依法设立的 从事总发行业务的分公司外,总发行单位应为公司制法人。出版物总发行单位可从事出版 物批发、零售业务。 设立出版物批发企业或其他单位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确定的企 业名称和经营范围;有与出版物批发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 应具有中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 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有与出版物批发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其中进入出版物批发市场的单店营业面积不少于 50 平米,独立设置经营场所的营业面积不 少于 200 平方米;注册资本不少于 500 万元;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 信息管理系统;最近三年内未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除 出版物发行企业依法设立的从事批发业务的分公司外,批发单位应为公司制法人。出版物 批发单位可以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 设立出版物零售企业或其他单位、个人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确 定的名称和经营范围;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当具有初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国务院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有固定的经营 场所。 设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其他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应具备下列 条件:有确定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符合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注册资本不 少于 300 万元,其中从事全国性连锁经营的不少于 1000 万元;有 10 个以上的直营连锁门 店;有与出版物连锁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 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资格;有与出版物连锁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其中样本店的经 营面积不少于 500 平方米;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最 近三年内未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 出版物发行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根据拟设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 分别按照设立出版物总发行、批发、零售单位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出版单位设立发行本版出版物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出版单位须持出 版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及分支机构设立地址、人员情况等相关材料于分支机构设立后 15 日内到分支机构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二)报刊邮发(二)报刊邮发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报纸、期刊交由邮政企业发行,邮政企业应保证按照合 同约定及时、准确发行。 根据邮政法和邮政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内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是邮政企 业的业务之一。报刊社根据报刊发行的范围向指定的邮政企业出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出版 和领有报纸、期刊登记证的证明,邮政企业向读者征订、预收报款、投递上门,也可在邮 政局各分支机构、报刊亭零售。邮政企业有接办发行能力的,应当与报刊社遵循平等互利、 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报刊发行合同。 办理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是邮政企业的特殊服务业务之一。未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 邮政企业不得停止办理国家规定的报刊发行业务;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暂时停止办 理或限制办理的,邮政企业应及时公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国家对邮政企业提供特殊服务给予补贴,并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督。 (三)报刊发行管理(三)报刊发行管理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规定,出版单位可发行本出版单位 出版的出版物,不得发行其他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出版单位对本版出版物具有总发行 权。出版单位不得向无出版物总发行权的单位转让或变相转让出版物总发行权,不得委托 无出版物批发权的单位批发出版物或代理出版物批发业务,不得委托非出版物发行单位发 行出版物。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行下列出版物:含有禁止内容的违禁出版物;各种非法出版物, 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印刷或复制的出版物,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报刊名称出版的 出版物,非法进口的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专有出版权的出版物;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明令禁止出版、印刷或复制、发行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上述所列出版物的 征订、储存、运输、邮寄、投递、散发、附送等活动。从事出版物储存、运输、投递活动, 应接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内部发行的出版物不得公开宣传、陈列、展示、销售。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只能在本系 统、本行业或本单位内部免费分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行。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发行活动中应遵循公平、合法、诚实守信的原则, 依法订立供销合同,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 须遵守下列规定:从依法设立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发行进口出版物的,须从依法设立的 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将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至少保存两年,以 备查验;不得超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不得张贴和散发有法律、法规 禁止内容的或有欺诈性文字的征订单、广告和宣传画;不得擅自更改出版物版权页;出 版物经营许可证应在经营场所明显处张挂;利用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应在 其网站主页面或从事经营活动的网页醒目位置公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登载 的有关信息或链接标识;不得涂改、变造、出租、出借、出售或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出 版物经营许可证和批准文件。发行进口出版物的,必须从依法设立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 位进货;其中发行报刊的,必须从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 货。 四、广播电视网络经营管理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纲要指出,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 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 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 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指出,非公有资本可建设和经营 有线电视接入网,参与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从事上述业务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 须控股 51%以上。非公有资本可控股从事有线电视接入网社区部分业务的企业,但是不得 投资和经营有线电视传输骨干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管理的通知指出,广播电视传输网 络的管理,应严格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传输公司,接受信息产业主管部 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不得进行行政干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建设,要搞好与国家通信主干网、专用电信用和新建网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利用现有通信 网络,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均不得自行批准新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项目,确 需新建的,要严格按程序上报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指出,广播电视传输 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广播影视网络要在确保传输好 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大力发展 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 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 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影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指出,建 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以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为基础,以省、自治区、直 辖市为单位组建公司,地(市) 、县相应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传输 业务。 广电总局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参与有线网络整合的 各方要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和 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理顺产权关系,形成规范有效的有线网络运营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 统一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国有广播影视单位应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保持控股权和 主导权。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所辖市、县广电出资单位委派或联合委派的人员应占有 合理的比例。有线网络整合后,要认真履行已经确定的收益分配方案或办法,有利于广播 电视有线网络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特别保护好地市县广电部门的利益。参与网络整合的省 广播电视台(总台、集团)或电视台,应通过增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 2005 年 3 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电子信息产 业集团共同组建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国有线) 。广电方面持股 55%,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集团持股 45%。该公司拥有 4 万多公里的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联系着除港澳台地 区之外全国各省级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连通着全国 300 多万公里有限电视网络。 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省级广电部门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 单位制作。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的单位制作的广 播电视节目。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应当经广电总局批准,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后,方 可制作电视剧。 (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国家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国家鼓励境内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 (不含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 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经批准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企 业,凭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业务增项手续。已取得许可证的机 构需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向分支机构所在地 的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另行申领许可证 ,并向原审批机关备案;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分支 机构的,无须另行申领许可证 。依法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经营广播电视节目无 需另行申领许可证 。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只能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其他已取得 许可证的机构不得制作新闻类节目。 (二)电视剧制作许可(二)电视剧制作许可 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含广播电 视台,广播影视集团)和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机构,可以制作电视剧,但 须事先另行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 由省级以上广电行政部门核发,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 属机构直接向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限不 超过 180 日。特殊情况下经发证机关批准后,可适当延期。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应将核发情 况报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 有效期限为两年,有效期届满前,对持证机构制作的所 有电视剧均有效。电视剧制作机构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六部以上单本剧或三部以上连续 剧(3 集以上/部)的,可按程序向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申请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 资格。 电视剧制作单位制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必须按照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的有关 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摄制工作。电视剧制作单位应当制作完成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规定 数量的国产电视剧后,方可与港澳台或外国合作制作电视剧。 (三)电视剧制作备案(三)电视剧制作备案 国产剧、合拍剧的拍摄制作实行备案公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 直接备案的制作机构,在将其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备案前,应当经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制作机构,可以申请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持有电视剧制 作许可证(甲种) ;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地(市)级以上电视台;持有 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机构,其他具备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 资质的 制作机构。 申请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应提交下列材料: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或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申报表 ,并加盖对应的公章;如实准确表述剧目主 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不少于 1500 字的简介;重大题材或涉及 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等敏感内容的,应出具省 级有关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的书面意见。 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审核申请备案公示的材料,在规定受理日期后二十日内,通过国 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政府网站公示。申请备案公示的电视剧内容违反规定的,不予公示。 制作机构应按照公示的内容拍摄制作电视剧。制作机构变更已公示电视剧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的,应依照规定重新履行备案公示手续;变更剧名、集数、制作机构的,应经省 级广电行政部门或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变更 手续。 (四)电视剧播出管理(四)电视剧播出管理 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应核验发行许可证,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经所 在地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报请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处理。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可对全国电视 台播出电视剧的总量、范围、比例、时机、时段等进行宏观调控。电视剧应在每集片首标 明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编号,在每集片尾标明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编号。电视台应依法完整播 出播出电视剧,不得侵害相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六、视频点播业务管理 国家对视频点播业务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申请开 办视频点播业务。经批准设立的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经批准设立的广播影 视集团(总台)可申请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甲种) ,可在许可证载明的行政 区域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播出前端应与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视频点播业务监控系统实现 联网。 三星级以上或相当于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具有同时为 10 家以上三星级或相当于三 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提供视频点播业务能力的机构,可申请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 证(乙种) ,可在许可证载明的宾馆饭店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播出前端应与所在地广电 行政部门视频点播业务监控系统实现联网。宾馆饭店不得允许未获得广播电视视频点播 业务许可证的机构在其宾馆饭店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宾馆饭店同意其他机构作为开办 主体在本宾馆饭店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的,应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发现违法行 为,应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当地广电行政部门。 视频点播节目不得含有禁止播出的内容。用于视频点播业务的节目应符合著作权法 的规定,以国产节目为主。引进用于视频点播的境外影视剧应报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审查。 用于视频点播的节目限于以下五类: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 影视剧;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的节目;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经营机构制作的节目;经省级以上广电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从合法途 径取得的天气预报、股票行情等信息类节目。用于视频点播的新闻类或信息类节目应真实、 公正。 七、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 (一)开办(一)开办 中央、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经批准设立的广播影视集 团(总台) ,经特殊批准的其他中央广播影视机构及其他拥有节目内容资源独占优势的中央 单位,可单独或联合申请开办付费频道。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付 费频道开办、播出、集成、传输、接入等业务的机构。 拥有节目内容资源独占优势的国有机构,依法设立的广播影视机构,依法成立的注册 资金为 1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净资产为 3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无境外资金背景的机构, 可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但不享有付费频道开办主体资格。 付费频道由开办付费频道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或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付费 频道集成运营机构播出,并由集成运营机构集成。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付费频道集成 运营的机构,受开办机构的委托在全国范围内营销付费频道;经批准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从 事付费频道集成运营的机构,受开办机构的委托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营销付费频道。付费 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不得擅自对付费频道的内容进行调整、变更,不得擅自集成未经批准的 付费频道,不得擅自拒绝集成依法经批准的付费频道。 (二)运营(二)运营 经集成的付费频道由付费频道传输运营机构负责传送到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 由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负责向用户提供付费频道接入服务。付费频道传输运营机构、 用户接入运营机构不得擅自对付费频道的内容进行调整、变更,不得擅自截传、转让、扩 散、存贮付费频道内容,不得擅自传输、向用户提供未经批准或不符合规定的付费频道, 不得擅自拒绝传输、接入依法经批准的付费频道。 从事付费频道的播出、集成、传输、接入等活动,应建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按照广 播电视数字化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的要求,使用具有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 的设备和系统,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应 按规定与付费频道业务运营监管技术平台建立连接系统,未连接的,不得擅自运营。 (三)节目(三)节目 付费频道节目内容播前审查、重播重审,不得含有禁止播出的内容。专业性、对象性 节目的播出时间不得低于当天总播出时间的 90%。新闻类或信息类节目应真实、及时、公 正。影视剧付费频道播出的电影、电视剧、进口动画片应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播出时 间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总播出时间的 30%,不得以任何形式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频道或 栏目,非影视剧付费频道不得播出影视剧。不得播出商业广告,但经批准的专门播出广告 或广告信息类服务的频道除外。在特殊情况下,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可作出停止播出、更 换节目或者指定转播特定节目的决定。从事付费频道的相关活动,必须符合著作权法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八、三网融合管理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 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指出,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 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 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 IP 电话业务。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 责,宣传部门指导。符合条件的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 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 以及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和 IPTV 传输服务、手机电 视分发服务。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向符合许可条件的广电企业、 电信企业颁发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信息网络音视频节目服务经营许可证。 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