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户主导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律研究*五类农户视角下于传岗(新农村发展院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 摘 要 针对农户解决不好,政府或集体也解决不了的“土地配置悖论”,中央政府提出加强对土地流转一般规律的研究。为了研究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基于农户资源禀赋的一般分析,本文把我国农民家庭归纳为“五类农户”。从五类农户研究视角发现,农户主导性农地流转模式具有雁阵模式、驼峰形态、梯队演进、极化效应等规律,体现了五类农户人、地、资等家庭禀赋与经济资源占优匹配的一般路径,只是以上匹配因农户所处经济、文化与社会外在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尽管如此,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依旧是符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的最优模式,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流转模式。因此,在未来20年或更长时间,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将长期处于主流地位,而任何违背国情的流转政策或模式,不仅造成三农问题的恶化,而且会诱发深层次社会危机。 关键词 五类农户 农地流转规律 雁阵形态,演化格局study on the circulated regulation of farmer-led collective land contracting right yu chuan-ga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henan 467000)(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abstract:land configuration paradox can not be bitterly by farmers but is solved worst by government or collec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general laws of the land transf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ral law of the land transfer, the paper based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income endowments, china farmers families may be classified as five type farm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some agricultural land models of goose, hump, black hole and so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matched to family farmers dominate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in line with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st farmers welcome the transfer mode. it is reasoned that farmers leading circulation patterns will be long-standing in the mainstream in the next 20 years or more. transfer policies are made from governments when it violated nation conditions that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deterioration of rural issues, but also induce deeper social crisis.key words:five different types of peasant family;farmland transfer rule;the wild goose array pattern;the evolution of farmland landscape作者简介:于传岗(1974),河南罗山人,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平顶山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大学青年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三农”与土地配置研究。联系方式:电子信箱,;电话通讯地址:河南平顶山市平顶山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邮编467000。*基金项目:1.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项目号:2014d024)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三重”专项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背景下河南农地颁证确权创新研究(项目号:2014-dc-139)阶段性成果。一、 引言:2013年7月,习近平、李克强同志分别在武汉、常熟等调研时发现,土地流转深化改革的步伐难以与农户的需求匹配,因而提出加强对土地流转机制研究。梳理各种文献不难发现,对农户主导的土地流转或配置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小的是好的,市场机制能有效克服土地流转短期化行为,而农地流转不畅或滞后只是市场发育滞后的结果,却忽视土地流转滞后实质是政府越位与缺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需要土地产权,只要有确保政府对土地发展权控制就能确保小农的利益,这种基于父爱主义的政府配置资源有效论,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农户解决不好的土地流转,政府或集体也未必解决不了 参考文献:.经济参考报记者团: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资本大举进村流转“走样”n.经济参考报,2013-10-21:第4版.。例如,2013年,安徽凤阳与山东枣庄出现“土改大户”跑路事件。这说明,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不仅难以规避土地抛荒与使用低效率;政府推崇的、外生的农业合作社实质是为大小工商资本“圈地”“圈钱”服务的;而内生的农户主导利用占优匹配原则,把每个农民家庭“人、资、地”的匹配不仅体现“小的是美的”,而且演化成为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模式,因而依旧农民最青睐的土地配置与经营模式。.于传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分析j.江汉论坛,2011(6):82-87.针对政府介入农地颁证确权与流转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往研究难科学解释土地长期流转不畅,其原因,一是没有从源头上对其正本清源,没有分析不同禀赋的农户如何因地制宜的配置家庭资源;二是缺少从农户权益的视角分析流转的一般规律,因而难以提出科学的策论。此类研究的残缺或滞后,不仅使中央难以提出科学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政策,而且地方介入土地流转的力度与广度日趋加深;不仅导致社会各界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认识上存在偏见,而且导致国家的流转策论与农户对土地改革的需求大相径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领导提出加大对农地流转机制的研究,而本文恰好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二、“五类农户”:一个新分析框架的尝试我们提出“五类农户”这一概念,意在强调农户流转土地的禀赋特质,即农地的流转是跟农户先天禀赋与后天禀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附着在土地流转中的人地关系,并不仅仅是“人地”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而是农户与农户之间对幸福追求形成的人地、人资、人制之间的利益与幸福匹配关系。土地流转权益嵌入于人地匹配的幸福关系之中。简而言之,农户对家庭幸福诉求决定了户主对家庭资源配置诉求,不仅取决于家庭物质幸福流与非物质幸福流的最优组合,而且取决于农户禀赋内在特质及外在差异;不仅取决于家庭禀赋对外因刺激所引致幸福度(流)的弹性及差异,而且取决于不同农户所拥有“三类资本”禀赋的特征及差异。这些特质及差异,不仅是农户配置家庭经济资源外在表象的物质基因,而且也是农户社会分层、分类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农户寻求家庭幸福最大化的假设下,农户对物质幸福流与非物质幸福流的偏好决定农户配置资源的外在特征及其分类,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我们认为,农户资本禀赋特征及对家庭幸福诉求的差异,可把农户分为纯流转户、准流转户、自营户、准承租户与纯承租户等五类,简称“五类农户”。(1)自营户的演化特征。自营户是指土地既不流转也不承租的农户,属于农村典型的自我生产、自我消费、自我演化的群体。传统观点认为,自营户具有自我丰衣足食的特征,属于男耕女织的幸福家庭,调查显示,自营户是一个庞大的弱势家庭的集合,包含了老年家庭、多病家庭、孤寡家庭、乡村干部家庭与部分民工家庭。除干部家庭外,多数家庭人口少、劳力弱、社会关系单一,多数属于农村最贫困家庭。从资本构成看,除民工与干部家庭外,多数自营户既没有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相对优势,也没有从事农业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比较优势,其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收入或政府转移支付。因此,从家庭生命周期看,民工家庭多数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年期,其它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两端。虽然家庭人口的新陈代谢,使处于幼年期的留守家庭多数演化为准流转户,少数固化为自营户;处于老年期的自营户将演化为准流转户或纯流转户,但前者受国家产业化、教育政策的影响较大,后者受国家农村福利政策的影响较大。(2)准流转户演化特征。准流转户是部分自有承包由被家庭经营,部分被流转,且家庭劳自有动力短缺的农户,土地流转主要在乡邻或亲朋间进行,属于典型的“户户对接”流转。农地经营以家庭消费效用最大化为主。从家庭特征看,准流转户与家庭劳力外流相关,以老年家庭、妇女家庭等留守家庭(民工家庭)为主,也包括部分“非留守”老年家庭、体弱多病家庭。这些家庭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劳动力短缺,户主对流转农地呈现梯次排列,优先流转零碎土地或劣等地,最后流转大块地或好地。为弥补家庭劳力短缺,部分农户“以土地换劳力、换机耕”来经营残余土地,部分农户以租金维持生计。纵使存在流转“好地或大块地”的农户,其流转租金以实物地租(获得口粮)为主,且流转租低于其它模式。从家庭禀赋看,留守家庭农户拥有比较优势的非农业类人力资本,且非农业收入成为家庭主要收入,但非农业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在城乡村生活成本,农户需要经营部分农地弥补收入的不足。对非留守家庭的准流转户而言,家庭在三种资本面临劣势,才出现以土地换劳力或耕力,而且,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而政府或亲朋救助是重要补充,也是农村最为贫困的家庭。从演化性质看,其演化最终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及人力资本演化,部分留守家庭将演化为纯流转户,部分民工类将固化为准流转户或自营户。(3)纯流转户演化特征。纯流转户是户主自愿全部流转土地的农户。其流转特征与准流转农户没有太多差异。从时空分布看,纯流转户多发生于城乡结合部、小集镇;在远离城镇的乡村,纯流转户所占比重较低。前者主要与企业或政府对接流转,后者多采用户户对接流转,其流转租金可能高于后者,后者存在零流转租金。从收入禀赋看,前者比重在地区分布上集中城郊,而城市生产力辐射带来的家庭禀赋收入的乘数效应也大于后者,从而加速那里的准流转户、自营户向纯流转户演化,因而流转土地采用以一次性流转为主,较少采用分批流转。相反,后者在乡村多数属于农村精英家庭,家庭拥有相对或绝对优势的非农业类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因而有稳定的非农业收入且可以维持家庭过上体面的城乡生活,属于最早脱离“三农”的农户,也基本融入城市生活,只是在农户中所占比重低。因此,在流转路径上,多数农户采用渐进式流转。从演化进程看,虽然二者同乡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此类土地流转具有较强的稳态效应与不可逆性。(4)准承租户演化特征。准承租户是那些既经营自家承包地,又租用其他农户承包地的农户。与其它农户不同,准承租户一般面临人地矛盾,人地比(农户农业劳动力人数/比土地面积)大,主要原因是家庭劳动力供给过剩,且对外输出不畅。从资本构成看,此类农户在农业类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具有比较优势,而在非农业类资本面临比较劣势,可家庭农业经营的技术水平较高,因而对土地规模经营有内在要求。若家庭同时具有农业类社会资本优势,其最易发展为家庭或家族农场。从分布的区位看,在广大乡村,准承租户所占比重高,但远远低于自营户,承租的土地以乡邻为主,且以种粮为主,兼顾经济作物,只是流转租金较低,其高低取决于家庭社会资本的质量。但是在城镇周边地区比重较高,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经营土地的 “非粮化”动机更强,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水平更高。尽管在农闲季节不同地区的准承租户有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动机,但农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来源。(5)纯承租户演化特征。纯承租户是那些没有承包地或有少量承包地而大量租用其他农户土地的农业家庭(如种田大户或专业户),但广义的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唯一来源的农户。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在广大乡村,除了极少数返乡创业的纯民工家庭或资本下乡的城市家庭承包的四荒地,但在远离城镇的乡村几乎极其少见。城郊存在的纯承租户以菜农、花农、果农、养殖户为主,多数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掌握农业技能的外来农户,农业收入为家庭唯一收入,纯承租户存在、壮大,或许是企业农场得以萌芽的前奏,亦是新型家庭农场制得以涅槃重生的组织基因。以上我们粗略地把农户分为五类,其中,纯流转户与准流转户称为流转户,准承租户与纯承租户称为承租户。但纯流转户与纯承租户属于农村的精英基层,而自营户多数属于农村弱势阶层,准流转类农户介入二者之间。但是,在农户主导按照市场自由理念配置资源的条件下,五类农户资源禀赋横向流动是常态,而纵向流动多数源于农户人力资本的提升,这种才能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地位。三、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演化规律什么是农户主导型?是指在没有第三方参与或参与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条件下,农户以家庭而非自然人为单位在配置家庭经济资源时寻求家庭长期效用或效益最大化,并且坚持在同等条件下熟人优先流转的模式.于传岗.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下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性质分析j.农业经济,2012(10):17-20.。虽然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早已有之,但五类农户的出现是一个漫长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家庭土地承包制为基础的小农经营制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并孕育农户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90年代的沿海开放地区、世纪之交的内地大中城市周边、21世纪以来的农业主产区,农户主导型得以蓬勃发展。其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的起飞在拉动农村劳力持续外流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户内部人地、人资的有机构成,一部分农户因家庭劳动力外流而相对短缺,一部分农户因家庭劳动力流转不畅供给过剩。那些劳力短缺与劳力过剩的农户之间出现了“以土地换劳力、以资本换土地|”的现象,以资源在农户之间的互补属性使农户获得更多收入流,这是最初形态农地流转。随着城乡资源市场化及价格上涨,农业劳动力因人口外流而变得相对稀缺,农户之间劳力、土地、农具等农业生产要素合作、互惠机制先后在乡村瓦解,一种高级形态的资源配置模式开始在农户间出现。那些非农业资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户(民工家庭),因为家庭劳力非农化就业而导致部分家庭农忙季节性农业劳力的短缺,最初,这些农户以雇佣农村剩余农业劳力来满足家庭用工需求,但是,当这些农业劳力短缺的民工家庭雇用农业劳力种植农地的成本高于家庭直接经营土地带来的收益不大于农地流转带来的收益时,农村土地流转就成为现实。最初农民工家庭处于对土地保障功能的诉求与非农就业风险的规避,部分民工家庭率先流转小块或劣等地,因而出现了准流转户与有血缘关系的承租户。随着部分民工家庭就业及收入的非农化、稳定化,部分民工家庭开始全部流转家庭承包地,于是出现了纯流转户。但是,中国人地矛盾的长期存在,不仅造成农地稀缺长期存在,那些农户劳力长期处于劣势的农户,无法获得多余的农地而长期沦为自营户。至于纯承租户出现,只是最近5年才有的现象,那是拥有农业资本禀赋的农民,人到中年返乡创业的结果。只是对这种原生态的土地流转路径及规律,人们知之甚少。在没有外力干预下,五类农户对土地配置的内在演化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流转规律与特征。(一)农地流转呈现驼峰形态1.村庄的生命周期造成农地流转倒u型。在人口众多的自然村落,流转土地有内在的运行规律。在罗山县湖南、高道、泗淮等村的调研发现,村落平均年龄结构是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若按村落平均年龄把村落分为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村落等五类,那么不同村落农户流转比(流转户/本村总农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青年期村落偏最高,中年期与少年期村庄次之,幼年期与老年期流转比最低。因此,以不同村庄农户“土地流转比”为纵坐标变量,以不同村落农户平均年龄为横坐标变量,构建坐标进行截面数据描点分析发现,农地流转比随村落平均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到达一个峰值后,农地流转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即不同类型村庄土地流转轨迹呈现倒“u”型曲线,因而具有农地流转生命周期特征(简称流转周期)。然而,为何处于不同周期的村落土地流转比存在差异?因为村落所处区位、经济、文化环境也会影响到农地流转曲线的斜率,甚至是形态。例如,在同一经济区,若选择远离城市村落作为样本,其农地流转轨迹与毗邻城镇的村落为样本而得到地流转曲线就大相径庭。虽然地理因素会造成农地流转轨迹及形态差异,但农业人口净增长率却是共因。以青春期村落为例。由于处于青春期村落劳动力长期处于净输出状态,且劳力净输出率要大于人口净增长率,这导致村落农业人口减少从而增加了流转户的比重,最终拉动土地流转比上升。比其它村落流转比差异也可作一般性解释。因此,村落人口净增长与土地流转并无直接关联,其原因是工业化推力消化了村落人口净增长,否则人口增长导致土地细化或“逆向流转”。然而,这种假设是否有一般性或微观基础?换而言之,从动态(时间)视角看,单个村庄的农地流转比是否具有倒u型的一般特征?从长期看,土地流转比未必与村落人口增长率保持同步,而取决于村落人口净增长率及其波动。若外部经济体不能有效吸纳本村新增劳动力,那么整个村落土地配置将出现细化趋势,农地流转比将回落,相反,当外部经济体能长期有效吸纳村落新增劳力时,并加剧村落农业劳力短缺时,土地流转将加速,农地流转比将上升。因此,单个村庄的土地流转比变化周期,不仅取决于村庄农业劳动力净增率,还取决于商业周期、村落文化、就业偏好的影响,其共振形成的累加效应农地流转动态序变量发生异化,从而造成不同村落农地流转的时间序列轨迹趋于发散。由于时间数据的不可得性,很难以村庄为研究对象,从实证与宏观视角度量农地流转轨迹的具体形态。2.家庭生命周期导致流转期呈双驼峰形态。深入的调研发现,家庭人口新陈代谢影响家庭土地流转,但不是唯一因素。民工父母衰老、逝去可能加速承包地流转,也可能延缓流转。这与父母对子女发展权的关注度,部分准流转农户可能因子女长大成人而沦为纯流转户,部分家庭可能因子孙年幼而沦为自营户或承租户。但是,对非民工农户而言,父母故去对土地流转几乎无影响。这些人多地少的农户,家庭劳力外流存在人力资本瓶颈,因而家庭人口减少未能推动土地流转。通过对比五类农户户主年龄发现,不同户主年龄结构与土地流转其存在某种关联。在一些上千人,且远离城镇的大村庄,以农户流转比与农户户主年龄分别为纵、横变量绘图发现,随着农户平均年龄上升而上升,土地流转比或流转户分布比重在16-28年龄段上升,并在28周岁前后达到峰值,稍后随农户年龄增加略有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26-30岁年龄段终结,并呈现水平震荡,30-45岁年龄段农户流转比上升,并在40岁左右达到新的峰值,并以45岁为拐点,在45-65岁年龄段农户流转比、土地流转比也呈现下降趋势。可见,不同年龄段的流转户分布比呈双驼峰形态,只是五类农户分布比重不同。纯流转户主要分布在第二个驼峰期,而准流转户主要分布在第一个驼峰期,而准承租户也存在类型现象,自营户分布第二个驼峰及其后,土地存在回流。但是,在人口较少的自然村,土地流转并无显著的双驼峰特征,农地流转几乎与农户年龄无关。对此,一种解释是,村落样本太小;另一种解释是不同类型农户户主平均年龄趋同。但是,在人口较多的村落,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只是驼峰陡峭度存在差异。例如,老年民工落叶归根的风俗,验证了其内在的合理性。至于那些毗邻存城镇的村落,农地流转轨迹是否呈现驼峰形态,需要另当别论。(二)土地流转具有雁阵形态1.土地流转具有梯队效应。从农户市民化的视角看,纯流转户多数属于市民化(定居城镇化)的家庭;准流转户是潜在的城镇化群体,自营户是消极对待城镇化家庭,准承租户是希望加速城镇化的群体,而纯承租户是最希望农民进行城镇化大跃进的群体。其原因是,农户对城镇化的诉求源于对家庭收入最大化追逐,最终导致农村人口梯次城镇化.卢东宁、陈江生.农村人口梯次成长规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10-21.。那么,农户梯次城镇化是否会导致农地梯次流转?从动态视角看,的确存在。若把五类农户的资本分为农业类与非农业类资本,拥有绝对优势非农业类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纯流转户,既是农地出租的开创者,也是农村新经济体的创新者,属于农地流转第一梯队;在非农业类资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准流转户,是从农地流转与工业化进程受益的第二梯队;处于物质、人力与社会资本都处于绝对或相对劣势的自营户,小农经营破产使其是农地流转的第三梯队;具有农业类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较优势的准承租户,是农地流转的第四梯队;纯承租户是在农业类“各种资本”具有绝对优势的群体,是农地流转最终与最大受益者,将是秉承传统经济优点,发展家庭农场的载体,属于农地流转的第五梯次。在浉淮村调查显示,在五类农户中,自营户所占比重最高,准流转户与准承租户次之,纯流转户较少,而纯承租户最少。在五类农户土地流转动态时序看,农地流转队形呈现雁阵形态:纯流转户位居雁首、准流转户处于雁颈、自营户处于雁身,承租户则处于雁尾。然而,在雁阵模式每一梯次,又可能存在因农户家庭禀赋与资本差异而存在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差异,从而造成五类农户呈倒“u”型分布,.于传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演化趋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10-21.但在城郊或生态恶劣的地区,流转农户比重分布向倒“l”曲线演变,这说明随着时空变化,农地流转将趋于稳态水平,流转雁阵可能从“人”字型演化为“一”字型,土地流转梯次或许会慢慢消失。2.流转雁阵演化基因无处不在。土地流转为何呈现梯次特征或雁阵形态?土地流转从倒“u”型演化为倒“l”型,这是源于“无地可流转”还是因“农户惜地”所致;是源于工业化拉力还是因政府干预所致?这就需要分析五类农户具有的禀赋与拥有资本类型的匹配。事实上,农地流转之所以能够进行,源于五类农户的非农业类“三大资本”对土地流转推力的强弱,及其农业类资本强弱的梯次排序。研究发现,一旦这种梯次被外在环境所激活,即农户资源禀赋一旦与特定环境出现占优匹配,那么土地流转将以雁阵态势起飞。从流转机理看,流转土地雁阵模式与农村非农业类人力资本外流的梯次相匹配,即农户资本差异决定农户社会分工及收入流分布的梯次性,最终决定农户选择流转路径与模式的层次性。从浉淮村的调查看,73.9%纯流转户户主是大学生或老牌高中生,63.5%的准流转户是初中以上文化,且有一技之长;自营户几乎是文盲或半文盲家庭;准承租户家长是文盲、小学文化,且在农业类人力资本有比较优势;纯承租户初中以上文化或文盲“能人”或(村干部家庭),家庭农业类资本具有绝对优势。若把五类农户的非农业类资本优势排序,那么农户资本优势呈雁阵形态,这种形态与农地流转的雁阵形态存在有效拟合。事实上,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尤其是非农村类社会资本也存在类似特征,因而使农地流转在社会层面打上梯队烙印,从而终决定了农民城镇化的梯次性,最终使农户人力资本演化决定了五类农户土地流转及其身份的演化梯次。就此而言,政府推行农地流转政策必须与农户拥有资本类型的层次性匹配,否则政府推进土地流转模式必将导致资源的浪费。(三)土地流转脱媒能捍卫农户权益1.土地流转脱媒无处不在。长期以来,农业专业合作社倍受政府青睐。若没有政府扶持,其运作将寸步难行;相反,农户主导型倍受社会歧视,却受农户欢迎?究其原因,源自农户主导型的“土地流转脱媒”(land disintermediation)。流转脱媒借鉴了“金融脱媒”(银行资金的供给通过一些新的机构或新的手段而直接输送给需求方,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避免了政府的金融管制,使信贷双方受益。)主要是指农户在流转土地时,避开政府或集体等其它有偿服务中介,直接把土地输送到需求方,属于政府体制外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流转脱媒可分为集体主导与农户主导两大类。在浉淮村的调研发现,前者占8.3%,后者占91.7%。前者主要集中农村两委直接掌控的经济价值高的土地。在流转中,乡村干部、名流等精英往往优先获得流转土地承租权,采用土地供给(农村两委)土地需求者(乡村干部、名流家族)直接对接。由于干部家庭与乡村名流家庭资源禀赋的合二为一,这种集体主导的土地流转脱媒,实质是农村干部家庭主导的流转脱媒,流转租金要比市场化的农户主导型流转租金低。此外,小产权房也属于典型的集体主导型与农户主导型之分的土地发展权流转脱媒。农户主导型农地发展权流转流转脱媒,多数以城中村改造出现,其土地流转被迫与政府对,被迫演化为政府主导型模式。2.土地流转脱媒源于利益博弈。土地流转脱媒实质是农户对乡村干部攫取流转利益的一种积极抵抗。调研还发现,除了纯承租户外,其它四类反对地方官员有偿参与流转。农户对流转脱媒存在不同偏好,约95.7%农户对农户流转脱媒情有独钟。纯承租户可能偏好企业化、公司化,而准流转户对农地流转偏好与血缘或亲缘的农户对接,而自营户偏好多元化流转,准承租户排斥农业公司下乡,纯承租户偏好流转不脱媒。但是,在流转租金无差异假设下,前四者偏好农户主导型,对后者调查数据产权,难以给予合理说明。从流转路径看,政府主导型是:农户供给土地地方政府或集体组织获得土地流转中介(农村土地合作社、土地使用权信托机构、土地银行等)从政府或集体获得土地经营需求者(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并从中寻租。相反,农户主导型的路径,土地供给者(农户)土地经营需求者(农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的直接对接。在实践中,虽然农户主导型有与互助组对接的先例,但农户与合作社、股份制公司与农业企业对接个案较为罕见。由于政府主导型存在组织成本、交易成本高,最终削弱了土地流转收益;土地流转脱媒能节省“体制内流转各种费用,避免流转微薄收益被侵蚀。例如,在河南光山县,品质相同的地块被流转,农户、集体、政府主导型流转租金分别为300元/亩、400元/亩、600元/亩,但光山县土地银行主导的农地流转服务费50元/亩,约占农地流转收益10%。这笔费用最终由谁分担,这取决于土地流转双方对租金博弈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四)农地流转路径以渐进式为主1土地流转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匹配。从土地流转规模看,农户主导型在农业区的演化并非一蹴而就,大致经历微型流转、小型流转到适度流转的过程,但这一历程基本与城乡生产力演进同步,最终确保了土地在农户间的适度流转、适度集中与适度规模经营。虽然家庭人口新陈代谢使多数处于幼年期的家庭演化为准流转户、部分沦为纯承租户、少数固化为自营户;处于老年期的将演化为准流转户或纯流转户,但后者却受农村福利政策的影响大。以信阳市为例。在这个以打工经济为主的地级市,无论是在城郊还是乡村,农户主导的流转规模、速度几乎与城乡生产力发展基本同步。2005年前,城市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乡村土地流转规模小、速度慢,承租户经营土地面积小且碎。在重农业税费年代,种地“亏钱”加速土地流转,甚至引起抛荒,但是在以工补农时代(2005年以后),耕地抛荒消失,农地又成为香饽饽,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出现反复。因此,在后农业税费时代,涉农财税政策延缓了农地流转进程。据信阳市农业局统计,2009年信阳市耕地流转面积125.7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3.6%,若以民工潮兴起的1990年推算,平均流转速度为0.68%。.于传岗.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演化动力分析 j,农村经济(社科版),2012(5):31-34.从农户流转的路径看,土地流转并非一蹴而就。多数农户对农地流转经历从细碎流转、部分流转到整体流转的过程,如多数农户经历自营户、雇工户、准流转户、全流转户等四种身份。如此同时,多数流转户先后经历了家庭农业劳力短缺的雇工阶段(土地不流转),劣等土地或小块土地优先流转阶段,优等、大块全部流转阶段与宅基地流转最后阶段等四个阶段。在浉淮村调研显示,83.7%的流转户有此经历,却存在准流转流转停滞,甚至反复的情况;但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关镇,土地一次性流转比重高达43.1%。对承租户而言,家庭承租土地经营的面积先后经历了微型农场、小型农场或家族农场到中型农场的演化历程。这些演化体现农户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适度匹配的动态演进,因而具有适度规模经营渐进演进特征。2.农地流转渐进式配置广泛存在。在罗山县广大乡村,不同行业的承租户(菜农、花农等)在城乡结合部所占比重要高于乡村。一般说来,自营户可能是农业劳动力卖者或输出户,也可能是农机出租或租赁户,但是这些农户最终可能演化为准流转户或纯流转户,亦或是承租户,准流转户可演化为纯流转户,但乡村承租户很少演化为纯流转户、但可沦为自营户。这种农户身份的演化,更多来自农户人力资源禀赋演化。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例。农户农业生产工具经历畜力、小型农机、中型农机到向大型农机演化。在浉淮村的最新调查显示,准流转户几乎没有购置任何农机工具,自营户81%的小型拖拉机,98.%准承租户购置中型或小型拖拉机或播种机,但是购置大型收割机的农户不足2%,且以出租为主,但承租土地面积最大。在浉淮村调查显示,2002年以来,选择渐进式流转的农户占91%;2010年以来,选择一次性流转的占流转户的48%。此类农户或者是人多地少的自营户,“被过于狭小的土地挤走”,或者是农业劳力突然短缺的民工家庭,农业农机与人力雇佣成本的上升,加速土地流转突变。对承租户而言,尽管多数承租户偏好一次性流转,却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事实上,承租户最先承租的是小块地、劣等地;其次是大块或优等地;最后是连片承租土地。在土地流转的同时,乡村社会资本也在调节农地流转方向与范围。多数农户坚持邻里优先与亲朋优先的原则,市场化流转机制很难在乡村长期生根发芽。因此,土地优先在家族或宗族内部流转,才有“孙田爷种”、“侄地祖耕”的现象;其次是土地流转秉承村民组、自然村内部优先承租,土地被外村承种,极其少见。在浉淮村不足5%。由于乡村的土地流转租金分层,这种分层源于农户禀赋分化所致。(五) 承租户演化孕育家庭农场1.家庭农场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从家庭农场在全国分布密度看,华南家庭农场规模大、所占比重高,华中、华北地区规模小、比重低,东北、西北规模大、比重低;东部规模大、比重高,中部规模小、比重低,西部规模大、比重高;山区丘陵规模大比重高、平原地区规模小,比重低。因此,从家庭农场在全国的分布密度与规模看,中部沦为塌陷的“锅底”。例如,沿海地区的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远高于中部地区,有的甚至可以与日本家庭农场相媲美;在西部经营上百亩土地的农场、草场的农户比比皆是,只是这里的生态条件让其广种薄收;中部地区广袤的平原似乎更有利于家庭农场发育,但是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中部平原地区的家庭农场发育严重滞后,整体处于塌陷状态。可见,不同地区家庭农户发育程度存在空间的梯次性,这种特征可能源于本地区先天地理与人口密度差异,但主要是地区间城市生产力发展的梯次性造成农业人口转移的梯次性,继而造成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发育水平及其所处演化阶段的差异,即本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家庭农场发育的程度与规模;但是人文因素对土地流转及其家庭农场演化也是一个因素。饥饿文化盛行的河南家庭农场发育总体落后全国,相反湖广地区水平较高。就是在河南省内部,地理文化导致农地流转比重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豫南地权农地流转比重要高于河南其它地区,究其原因,排除地理因素的作用,可以认定悠久而负重的中原文化强化了农民的农本意识,延缓了农地流转。然而,人们对此却缺少研究。2. 农户主导孕育中国式家庭农场。尽管土生土长的中国式家庭农场存在分布差异,但在同一地区存在各类专业化微型农场,如畜牧、谷物、葡萄、蔬菜等微型农场,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答案是承租户孕育的。尽管从事多元化经营可降低农户农业经营的各种风险,但专业化分工带来农业高效率,却是经验之谈。在泗淮村调查显示,纯流转户专业化水平最大、准承租户次之,自营户在次之,承租户较小,纯承租户较小。在通常情况,准流转户以种粮为主,且仅供自己消费;自营户种粮食或经济作物;承租户经营存在两极分化趋势。深入的调查发现,多数承租户坚持以粮食为主与农业经营规模的横向一体化;少数纯农户坚持种植、养殖的纵向一体化,只是比重极低。因此,于传岗把该现象称为中国式家庭农场。 .于传岗.关于中国式家庭农场界定标准的探析j.农业经济,2013(10):34-36.8.于传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分析j.江汉论坛,2011(6):82-87.家庭农场极可能从承租户演化而来,并形成中国式家族农场。在罗山县调查发现,承租户经营的土地,87.4%的来自直系家族或自旁系血缘的宗族。因此,在五类农户中,只有自营户与承租户才有向家庭农场演化的诉求。从有限的资料看,少数准承租户(指种田大户)经营的土地初步具备欧美等国小农场的形态,而纯承租户完全按照现代农场理念在经营农地,只是在技术与规模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事实上,若不存在农业“雇工”,豫东地区的家庭“小农场”平均规模不超过50亩,其纯收入约5万元,基本与非农就业收入的机会成本持平。在泗淮村于湾,村民种植花生的土地面积很少超过30亩,否则要雇佣收割;高道村的微型农场(一家四口,两个劳力)农地最大面积为60亩。这说明承租户孕育家庭农场规模受现有的人地、人资匹配机制制约,即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总之,在五类农户中,承租户孕育了中国式家庭农场。当然,家庭农场诞生,可能源于那些返乡创业的中年农民,那些非农业类资本绝对优势的纯流转户,进行创业成功的先例较少。究其原因,或许是后发劣势或资本专用性产生的路径锁定,这似乎证实家庭农场只能诞生于拥有纯农业类人力资本的承租户。(六)土地流转呈现中心与外围关系1. 土地流转存在多维中心与外围特征。一是五类农户所占比重呈中心向与外围分布。若城镇为中心、乡村为外围,尽管农地流转三种模式在空间分布呈现以政府主导型为中心,以农户主导型为外围,集体主导型以散点状分布格局,但流转户、承租户所占比重由内向外呈现递减,自营户递增。以罗山县为例。若以罗山县城中心,以周边乡村为外围,纯流转户在全县所占比重(纯流转户/乡村农户)为9.2-3%;准流转户占32-11%,其余为自营户或承租户。二是正式契约与非正式流转契约空间分布的中心与外围关系。若以政府主导型的正式流转契约分布在中心,农户主导型的非正式契约分布在外围,前者所占比重从中心向外围递减,后者恰好相反。在远离城市的泗淮村,虽然纯流转户偏好正式流转契约,但签订正式契约的不足1%,准流转户与准承租户偏好非正式、非文字协议占98.1%,自营户对协议无偏好,签约率为零,纯承租户对正式流转契约偏好较强,正式契约签约率为68.1%。三是五类农户流转租金市场化分布也呈现中心与外围关系。虽然五类农户对流转租金诉求不同,纯流转户偏好货币地租,准流转户、自营户偏好实物地租,承租户则被动接受。例如,实物租以老年家庭、留守家庭为主,劳役租以亲朋为主,而货币租以没有血缘关系的相邻为主。若以城镇为中心,以乡村为外围,城市以货币租为主,乡村以实物或货币租并重。前者依次递减,后者依次递增。如此同时,流转租金以城市为中心向乡村递减。四是五类农户获得土地承租权存在中心与外围的递减关系关系。农户社会资本的“质与量”决定农户承租的优先权。那些农村社会资本丰厚的承租户处于中心地位,相反准流转户处于次外围,而社会资本匮乏的自营户则处于外围的边缘。只有处于中心的农户放弃优先承租权时,次外围的农户才能获得优先承租权,处于外围边缘的农户(自营户)很难获得承租权。2. 土地流转中心与外围运行。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资产化与人情市场化程度高,农地对谁流转似乎与农户的社会资本无关,但是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人情是决定流转户的主要序变量。例如,闽粤客家人在资源配置时,坚持了家族优先。在河南的粮食主产区,“关系”决定农地承租对象是谁。我们的调查显示,67.6%的农地流转给具有直系血缘的农户,12.1%流转给旁系血缘的家庭、14.8%的流转给自己的同族家庭,10.5%的承租户与流转户没有任何血统关系,却是近邻。当然也存在例外。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或土壤贫瘠的地方,农村劳力大量外迁造成的空心村或抛荒,使农地流转失去应有的社会学基础。相反,在平原地区,耕地被抛荒的概率趋于零,但宅基地抛荒较普遍;在山区或土地贫瘠的地方,耕地与宅基地抛荒比重比较高,这说明农地的自然形态是决定农地流转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文化又是决定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从浉淮村情况看,2000年以来,农户在加快对耕地流转的同时,农宅因农户外迁而荒芜,被荒芜的农宅占纯流转户的83.7%。但是,考虑“退宅还林与还园”现象,农宅抛荒率会比官方估测的低,可见农户对农宅流转极为谨慎。此外,农户对家庭拥有的河滩、林地、荒山、矿山等四荒地也加入流转行列;只是其流转给谁取决于“关系”与权力的空间排序,其流转利益固化于接近权力中心的那些社会资本丰厚的村民。因此,土地流转给谁不仅取决于农户拥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多寡,而且取决于农户的社会资本质与量的匹配及其博弈的能力,只是人们对此很少关注。四、农户主导型流转格局及演化成因既然这些特征是农户在配置资源时自发形成的一般规律,那么其未来演化对农户主导型配置土地地位有何影响?这不仅取决于它面临的那些有利与不利变量力量的博弈,而且取决于有利与不利变量演化的时效;不仅取决于有利与不利变量的贡献率及衰变度,而且取决于政府、集体主导型土地流转模式的演化。(一)中国土地流转曾经的演化格局2005年前,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处于大一统地位。在2005年前,政府在乡村主导农地流转几乎不存在,纵使存在政府征地的流转个案,主要发生在郊区,而集体主导型流转因中央管制而在乡村处于休眠状态,因此,2005年以前,农户主导型在农地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在2005年后,纵使农村出现集体主导型的流转博弈,也只是农村土豪家族与集体组织的博弈,以便从集体组织中豪夺优质经济资源,企求获得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其实质是“集体主导型就是家族主导,家族主导的就是农户主导型”的流转模式,只是普通农户家族很少有机会参与此类博弈。另外,现有乡村治理模式下,由于缺少分权监管与治理的制衡机制,集体主导型土地配置模式的弊端,广大农民对其认识最深,对农民蛊惑最小,因而在农村难以形成气候。因此,在2005年,农户主导型在流转格局中处于“大一统、一元化”地位。其流转进程快慢与准流转户市民化的速率相关,与自营户的破产或退出农业生产速率成正比,与承租户内部的竞争力成正比,体现了农户人地资运行模式,因农地流转或征用引起的纠纷及恶性实践较少。(而)2009年以来,农户主导型下农地配置格局1.农户主导流转模式运行不利因素。2009年以来,但是农户主导型大一统的地位不复存在,逐渐向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演进,并出现三种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这因为政府主导型面临有利因素,却是弱化农户主导型发展的不利变量。主要有:民工异地城镇化加速;农地共有产权难以变革;城乡社保一体化改革;土地资源的市场化与资本化趋势加强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府主导型兴起是其面临不利因素。政府主导型崛起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土地配置的权力寻租属性;地方对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海棠湾高端住宅区物业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片方与导演、演员等就影视制作的协议3篇
- 2024年林地使用权让渡合同版B版
- 2024年幕墙工程材料采购与质量控制合同2篇
- 2024年屋顶绿化工程劳务分包专业合同
- 商品购销合同范例简易
- 2024全新起重机转让与技术支持服务协议下载3篇
- 2024年市场推广居间协议3篇
- 卖买房屋合同模板
- 2024年城市综合体项目购买居间合同3篇
- 【课件】校园安全系列之警惕“死亡游戏”主题班会课件
- 化工企业冬季安全生产检查表格
- 2024年工程劳务分包联合协议
- 蜜雪冰城员工合同模板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GB/T 18916.66-2024工业用水定额第66部分:石材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4 摆台技能(3)-西餐零点餐台摆台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附答案
- 航空与航天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DB15-T 3677-2024 大兴安岭林区白桦树汁采集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