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12组_第1页
现当代文学史12组_第2页
现当代文学史12组_第3页
现当代文学史12组_第4页
现当代文学史12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史 12 组 1、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曾被称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型” 一、 “我”和“妻子”之间最大的矛盾在哪里?为什么? 在哪些地方最后达成了理解? 1、生活经历不同:李克:知识份子,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在城市生活过,性格较随和 张同志:工农阶层,没读过书,一直在农村,性格比较死板倔强 2、生活方式不同:李克:倾向于享受“小资”生活 张同志:依然保持革命时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3、价值观念不同:李克:认为应该融入新社会,适应新潮流 张同志:深受传统革命思维影响,但后来也渐渐开始转变自己的观 念 达成理解:客观:李克的回忆、张同志“皮鞋铺”事件 主观:二人都懂得自我反省 二、1950 年代相关的批判文章主要观点是什么? 陈涌:“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冯雪峰:低级趣味,玩弄人民 叶秀夫:违背了生活的真实、丁玲: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三、这些观点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文学观念、社会阶层观点和新中国的政治倾向? 1949 年 7 月 2 日到 19 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全国召开,将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方向确 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 文学属性:强调文学服从政治路线、服务于政治需要;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与浪 漫主义相结合;形象塑造:以塑造新的英雄形象为中心。 对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事实上成为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城市文学原则的问题。 2、李双双小传 李准 一、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李双双和喜旺的形象分别体现了哪些民间性格。 李双双:农村妇女形象:1、心直口快、敢笑敢骂、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2、摆脱女子在旧社会的束缚,大胆创新,敢想敢为。 3、幼稚、单纯、傻气、可信可爱。 孙喜旺:农民典型精神特征的形象:1、落后自私、憨厚、善良、天真 2、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并不含糊。 3、明哲保身,顺水推舟,不愿意轻易得罪人,由他人去操心社会里的事。 二、作家在作品结构、语言和写作方式上如何融入民间艺术。 作品特点:1、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2、语言质朴,口语化;3、作者 李准熟悉传统民间艺术 李双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所鼓励的浪漫主义精神;歌颂的是普通老百姓 中间的美好人性,提倡的是敢于与社会上的自私行为;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二人”对戏的 模式。 三、作品中所涉及了哪些当时的农村政策?(土改,农业合作化、集体合作化,鸣放、贴 大字报,妇女解放运动)这些政策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看待作家 作品和政治的关系?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全国掀起几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扫盲运动。 2. “十七年”时期的男女平等意识成主流。 3. 日常生活全面政治化的要求。 4. “大跃进”期间,中央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想通过放手发动群 众达到强国富民的愿望,要求有现金的例子作为榜样。 5. 在领袖崇拜盛行的时代,领袖的言论自然会具体化为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进而成 为作家创作的指导原则。 6. 建国以来作家们非常重视深入生活,与工农打成一片,因此,在五八年的大跃进中, 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了局中人。 7.关于“劳动”叙述是“十七年”文学尤其是农村题材叙事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话语 类型。 3、林海雪原 曲波 一、杨子荣的形象及其“传奇性”:具有大将之风、富有智慧、 “子荣同志是一个伟大的心 理学家” (勇敢、机智、应变能力强) 栾超家的形象及其“传奇性”:身怀绝技、粗俗诙谐、勇敢直率 二者都是正面人物,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要塑造少剑波这个英雄形象,但是最成功的还 是杨子荣的形象,栾超家是拿来为其作陪衬的。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 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来。 “三反衬”原则: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要反衬正面人物;在所有正 面人物之中,一般人要烘托、陪衬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之中,非主要英雄人物要烘 托、陪衬主要英雄人物。 文本中得到很好体现。 二、小说的结构及语言上对民间艺术的吸收融入 结构:1、单线发展,受章回小说影响;2、借鉴民间故事模式 语言:民谣(山歌、小调) 、黑话(天王盖地虎) 、神话传说(灵芝与李鲤姑娘) 三、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 革命现实主义:基于事实的情节、真实的场景描写 革命浪漫主义:情节浪漫化(英雄人物的许多偶遇和奇迹) 、人物浪漫化、理想化 4、人生 路遥 简介:人生发表于 1982 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 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 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 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小说叙事是在盛夏至初秋的时间段中,处在 “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 ,浪漫中隐含着悲剧,同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在农村和城 市的年轻人向往现代文明和悲剧性的理想追求。 一、分析高加林和巧珍的形象,他们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哪里? 巧珍:一个对未来理想生活朦胧向往的农村新女性,又有传统妇女美德:细心体贴, 无微不至的贤妻良母形象(帮高加林做许多事,为高加林擦伤口,把狗皮褥子给高加林) ; 坚强勇敢,包容(被高加林抛弃却坚持出来劳动,高加林回到农村时她求她姐姐不要羞辱 他) ;冲破世俗规范,勇敢追求爱情(主动向高加林求爱) ;向往新事物和现代文明(支持 高加林的“卫生革命” ) ,同时也比较软弱,不敢与命运抗争,自卑。 高加林:健美、壮实、英俊;多才多艺:吹拉弹唱;脆弱与勇敢(失掉教师职务、被 县委通讯干事举报身份时的脆弱;天黑独自走在路上,脚流血却一直坚持着) ;接受过新教 育、血气方刚;朴实有责任感却又有点虚荣(对巧珍送来的狗皮褥子故作清高) 。 二人的爱情悲剧:1、文化差异,巧珍不符合高加林心中的恋人标准;2、爱情地位不 平等:巧珍主动,高加林被动;3、思想偏差:巧珍向往温馨合心的小家庭小日子,高加林 追求城市浪漫的生活。 陈佳臻整理 二、作品怎样体现城乡关系? 城市:经济进步、文明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开放的思想和眼界 农村:纯美质朴、宁静和谐 三、如何理解高加林的痛苦及最后的回归? 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矛盾,贫穷和饥饿与敏感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农村 生活的落后、闭塞和追求城市新生活、追求更广阔知识的矛盾,构成了高加林心理上和生 活上的三重痛苦。 在闯荡城市之后,在痛苦和悔恨中彻底回归了农村。 5、朦胧诗 名词解释:朦胧诗: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 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 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等特征。以北岛创立的诗刊今天 为起点,代表诗人有食指、芒克、多多、顾城、舒婷等,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 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其先 声是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 朦胧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与中国本土文化和作家主体的内在表达契合、中国诗歌比兴 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朦胧诗人用“人”的眼光和立场思考“文革”十年所带来的巨 大灾难,从绝望中再生,在压迫中奋起,喊出一个时代的声音。 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政治抒情诗”政治与文学结合产物;表现手法:直抒胸怀和触景生 情,现实主义创作;艺术表达上的隐患与瑕疵:现实主义着重突出、排斥遮蔽其他艺术风 格,关注重大社会现象问题、忽视个体,表达上空洞说教,语言直白浅俗。 6、黑骏马 张承志 简介: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 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 朴质、勤劳的美德。 一、白音宝力格的形象:在草原上的他有着骄傲与自豪,充满着长大成人的渴望;白音宝 力格的性格在草原传统与现代文明两种文化纠缠的磨砺中之所以能获得逐步成长、不断扬 弃,最终完成了对生活信仰的坚定与对性格的扬弃。 索米娅的形象:是额吉生命的延续和拓展,是现在草原母亲的形象,具有一个母亲的 全部禀性。 额吉的形象:一位慈祥、 伟大的母亲形象。黑骏马通过塑造这一位伟大女性的形象, 表现了一种母亲的人生, 反映了草原母亲的心灵世界。她默默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她 的母爱充满了无限的仁慈和真诚。她对所有的生命都抱有无限的仁慈,在她至诚至善的爱中, 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二、整篇文章的基调:高亢悲壮,幽怨而不颓废,忧郁而不消沉。 三、白音宝力格为什么出走? 1、作者本身就有的叛逆思想在文中的体现;2、幼年被父抛弃所形成的心理阴影,想 脱离家的潜意识(想长大,拥有自己的马以便驰骋四方) ;3、黄毛的出现打碎了其童话世 界,而奶奶和索米娅对其妥协的态度使白音宝力格无法忍受;4、向往外面的世界,崇拜现 代文明,希望能走出草原去追求现代生活。 7、棋王 阿城 一、棋王王一生的形象:1.外表的羸弱对吃的痴迷:精瘦的外表、珍惜粮食、知足常 乐 2.内在的强大对棋的痴迷:呆、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淡泊名利、宽厚待 人 二、他和传统文化、当时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王一生身上体现的主要是儒道两家的文化,1.儒:执着坚定,不 懈努力;宽恕;孝顺;2.道:超脱:A.对亲人离别的超脱、B.对功名利禄的超脱、C.对外在 生存形态的超脱;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大道无形,物我一体(下盲棋) ;太极相生(王一 生) 。 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文革”是“前现代”的“封建主义” 的复辟,重提民主科学口号;改革开放中西文化碰撞,价值取向再度凸显;在文艺界的拨 乱反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三、寻根文学的文学观及其与五十年代文学观念的异同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1985 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 中率先提出,认为文学的根应深 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包括三个方面:1、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 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3、对当代社 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要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立足于我国自己 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 族的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代表人物有贾平凹、汪曾祺、 阿城、莫言、陈忠实等。 寻根文学定位:1、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 文学的自我;2、寻根文学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寻根文学彻底摒弃了对生活和历史进行 单纯政治层面剖析的创作手法,而把探寻的笔触伸进了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结构中去。 三、与十七年文学的对比:1、十七年文学的意义秩序被规定在政治意识形态范畴内,要求 文学为政治服务,寻根派则是告别革命,回到人的基本生存面和日常生活中;2、 “寻根文 学”拒绝英雄叙事,注重日常经验,在去政治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去文人化,去知识分子 化的特点。 与文革文学的对比: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讲,文革文学是一种现实符号, “寻根文学”是一种艺术符号。 寻根文学的特点:1、创造了非英雄化的“崇高”之路;2、仍然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 在政治上更坚决地告别了革命。 8、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王朔 一、张明的形象:第一部分:带着迷惘和痞性的沦落者;坑蒙拐骗却不乏纯情的一面;满 嘴鄙俗之言,却悉数社会之流弊;有些质朴纯真。第二部分:对人性的反省与回归,生命 的沉重和责任的救赎者拯救胡亦也拯救自己。 吴迪的形象:始终保持着纯真情爱的本色,痴情而又大义的救赎者;幻想通过对张明 的爱情力量来呼唤张明本性的回归;牺牲尊严和身体来救赎张明;最后的自杀也是对自我 堕落的救赎。 胡亦的形象:蔑视传统、张扬个性、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冷酷无情。 二、 “痞子话语” 。 王朔作品的语言,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调侃。 王朔的小说是用调侃的话语实践痞子的传奇。 三、王朔小说与工业化进程、消费文化、都市空间兴起之间的关系。 1、王朔小说与市场的联姻(文坛市场不景气、文学写作追求商业性质) ;2、王朔小说与影 陈佳臻整理 视的联姻(许多电影改编王朔的小说) ;3、对媒体的利用;4、消费文化的需要。 四、在“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王朔为什么成为批判的对象? 人文精神大讨论”: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经济、 政治、文化等的全面转型是其背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世俗化浪潮不断涌现的背景下 由王晓明、陈思和、张汝伦、朱学勤等人代表发起的一次人文主义文艺思潮的冲击波。 “人文精神大讨论”之王朔:1、商业化:商业写作第一人;2、媚俗性:调侃一切, 以废墟嘲笑废墟,中国式虚无主义的沦丧。 9、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 一、作品结构:有别于传统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叙述人与小说的人物是各自独立的, 叙述人总是要跳出故事来提醒读者,他是在讲故事即他在讲一个虚构的过去的事。1、以非 逻辑性套层组合的方法,设置了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并对之进行片断连缀;2、没有一定的 时间顺序和明显的时间规定。 二、作品人物的情感倾向及性格特点。 陆高形象:腼腆 姚亮形象:冲动 共同特点:富于探险精神、对西藏宗教信仰的向往与好奇、与藏族同胞的深厚友谊。 藏民的特点:淳朴、善良、自然、有信仰 猎人穷布:剽悍、勇敢、热爱自然、崇拜父亲 顿珠:传统、保守、孝顺、笨拙 顿月:活泼开朗、乐观、向往外面的世界 名词解释: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在 “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薄,它们重视的是“文本的自 觉” ,即小说的“虚构性” ,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它们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 重语言实验,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传统“典型环境 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在此并不成立。代表人物有马原、洪峰、余华等。 三、分析本文中“先锋文学”的表现方式 1、叙述圈套: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的共通点,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 ,把叙 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以形式和叙事方式为主要目标。文章中用“打碎之后重新组合”的 方式将各个片段连缀起来。 2、作品中有意混淆、拼接“虚构”与“真实” ,并把构思、写作过程直接写进作品,参与 文本的构成。 3、 “先锋小说”的叙述大多只是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而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 实世界的意义关联。 10、一地鸡毛 刘震云 一、小林形象分析 1、从“精英”到“普通市民”的变化:得过且过、安于平庸、适应现实;2、 “知识” 对“权力”的无奈臣服,从受制于权利到运用权利(妻子换单位、孩子入托、代卖板鸭、 受贿等) ;3、 “生活”向“生存”的价值滑落 二、 “日常生活”的形象:1、琐碎;2、无奈(查水表的老头) ;3、残酷(小李:文静的女 学生变成大妈、给领导拎可乐被奚落) ;4、充满变数(原先办不到的事都阴差阳错地得以 实现) 。 三、分析小说中“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和文学观。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1989 年 3 月钟山杂志开辟“新 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刊,正式确定了“新写实主义”的名称,是以池莉、芳芳、刘震云、 刘恒的创作为代表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潮流注重些普通人(即“小人物” )的日常琐 碎生活何在这种生活中的烦恼、欲望,表现他们生存的艰难,个人的孤独、无助,并采用 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客观”的叙述方式。 新写实小说特点:(1) 、内容方面:A、真实、琐碎;B、去典型化。 (2) 、创作方法:A、零度叙述;B、大众化语言;C、流水账。 文学观:(1) 、描写原生态生活;(2) 、世俗化;(3) 、隐匿情感;(4) 、批判现实精神 四、 一地鸡毛中“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 1、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及琐碎的生活事件。 2、去典型化,把创作视线和叙事目标转移到普通人的身上。 3、 “零度叙述”:局外人的角度。 4、大众化语言的使用:俗语、俚语等。 5、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