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_第1页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_第2页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_第3页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_第4页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现代产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以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例 王圣保 Wang Shengbao 赵志伟 Zao Zhiwei 高华 Gao Hua 摘要摘要 现代产业园区是以生态文明主导。该文从山东省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地 缘环境和空间发展方向,确定规划范围,提出生态规划理念,制定生态目标与原则。结合土地利用、 自然地势、因势利导,规划该区功能结构布局结构。对生态空间进行分析,划分生态功能组团。通 过对山体、沟塘等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织,形成“五轴、一带、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结构。并 对生态用地建设进行评价,。旨在促进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园区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产业园区;生态空间;网络;渗透;布局结构;规划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spatial planning of modern 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case of nao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f qingzhou city Abstract: Modern eco-industrial parks are led by ecology civilization. In this paper,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re analyzed; the planning range is determined;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philosophy is proposed and ecological goals and principles are mad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tatus of nao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f qingzhou city.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are planned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land and natural terrain of this area. The ecological space is divided into group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after analysis. By organically organizing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mountains and ponds, a“5-axies, 1-band, multi-point” ecological spatial structure are formed.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and construction is also proposed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park. Key words industrial park; ecological space; network; penet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planning 生态系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1。利用 现有自然条件,依山就势,科学确定土地使用的性质与开发的强度,确定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2。 研究生态空间影响因子,分析生态空间功能,规划生态空间布局结构,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建设高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成为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主题3。 1 规划区概况规划区概况 1.1 青州市概况青州市概况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历史上又称青州府,为古“九州”之一,总面积1569km,人口90 余万人,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点,综合服务和配套能力强,交通与区位优势明显,吸引资金、 人才的潜力更大,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次中心城市。青州市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 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门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森林公园”4。 1.2 峱山经济发展区概况峱山经济发展区概况 峱山经济发展区位于青州市城区西北部,是山东省重要的现代产业园区。与青州市益都街道、 王府街道、庙子镇相连,西北隔淄河与淄博市临淄区相望,距离仅为1km,距离青州市中心城区仅 5km。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胶济铁路、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 309国道、胶王路穿境而过,诸多交通条件为峱山经济发展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峱山经济发展区用地优势较明显,与沿海城市的其它产业园用地紧张现状相比,可利用的荒山 废弃地较多,符合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区内自然环境优越,现状山丘、沟壑、河流、林地的生态景 观格局较完整,自然环境较好,环境综合承载力较强5。 峱山经济发展区空间及功能布局存在着无序、重置等问题;个别自然山体破坏现象较严重;地 下水为较低,自然降水不能得到有效收集与利用;现状城市公共绿地缺乏,除松树岭和齐王路两侧 绿地具有一定的公共绿地功能外,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生态功能的公共绿地。 2 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与规划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与规划范围 2.1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 点。横向依托“济、淄、潍、青”城市发展带,纵向依托长深高速公路,北联黄河三角洲高新生态 经济区,南接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 总体发展目标为构建的区域性新工业基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区位特点、资源环境、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研究 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从山东省、山东半岛、青州市三个层面提出发展目标。 即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区、山东半岛外向型机械制造业承接基地、青 州市区域服务型配套物流园、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现代工业园区。 2.2 空间发展方向空间发展方向 2.2.1 地缘环境分析地缘环境分析 峱山经济发展区地理位置优越,地缘良好,左有淄河、右侧为胶济铁路、前有形成自然水体沟 壑与青山绿岭、后邻淄博市临淄区。 2.2.2 发展方向和轨迹的判断发展方向和轨迹的判断 由于铁路、河流、山体阻隔以及行政区域划分,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峱山经济发展区发 展方向和轨迹为延齐王路为主要发展轴,东、西部地区向南发展,在峱山经济发展区重心和中心位 置规划综合服务区(图1)。 2.3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与期限 2.3.1 范围确认依据范围确认依据 规划范围的确定主要依据周边的交通环境、地形地貌、生态空间、行政区划以及未来的发展需 要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成。(1)划分主要依据所在辖区的邵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充分 利用现有矿山废弃地;(2)在规划区内,山丘沟壑纵横交错,边界划分结合地形、依山就势; (3)交通空间以齐王路为主要道路,依据现状条件与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合理路网;(4)东部空 间由铁路界定,西部空间以淄河为天然界定;(5)南部以山体界定,北部空间由行政界线、四王 冢国家级文物保护区以及林地划定,形成良好的北部生态区边界。 图1 规划范围与发展方向分析图 图2 邵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2.3.2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西至淄河,北至临淄行政区,南至黑山等南部风景区,东至胶济铁路边界。规划控制 区54.64km。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至2015年、规划期至2030年。 3 生态规划理念、目标与原则生态规划理念、目标与原则 3.1 规划理念规划理念 3.1.1 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理念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理念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说明地球再 没能力支持以生产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工业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 存,即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这就是生态文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园发展理念3(图3)。 图3 人类社会产业发展理念图 图4 生态网络与渗透理念图 3.1.2 生态网络与生态渗透生态网络与生态渗透 生态网络与现代工业网络叠合,连山接水,纵横交错。以河流廊道为主轴,以沟壑廊道为次轴; 自然山体沟壑为区域核心,组织绿色空间向外渗透(图4)。 3.2 生态目标与布局原则生态目标与布局原则 图 7 生态空间布局结构图 图 5 生态空间功能分析图 图 6 总体功能结构布局图 3.2.1 生态目标生态目标 宜人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区总体发展目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区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保护和逐步改善现状水面及环境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5。为此,充分利用现状山 地地形和区域环境资源,节约利用土地和山体沟壑等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结构6。 3.2.2 布局原则布局原则 (1)基于规模效益产业用地园区化原则 在规划区内,形成若干个产业园区,实现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节约土地资源。 (2)基于环保要求园区环境生态化原则 保留生态廊道和生态基质,突出山体沟塘的自然生态优势,创建高效、生态、经济的产业集聚 区。结合风向,经济发展区东部工业产业布局应防止对青州市区造成大气污染。 (3)基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布局主导思想为合理利用土地,预留发展空间,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7。 4 生态空间分析与规划生态空间分析与规划 4.1 利导因子与限制因子分析利导因子与限制因子分析 利导因子主要体现在区位条件较好,发展空间充裕;山、水、田、林生态资产丰富,生态系统 类型多样化;南部山体形成了规划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西部的淄河与规划区沟塘组成的自然水系, 服务效应明显,左右逢源;规划区处于多样性地貌形态的交接地带,边缘性效应加强,物种的活跃 程度较高78。 限制因子主要体现在规划区内河流污染及生态 破坏问题突出;规划区生态斑块不完整,出现一定 的生境破碎现象,完整生态体系尚未建立8。 4.2 生态空间功能分析生态空间功能分析 生态功能按其用地使用性质分为四大生态空间 功能组团,即山体生态组团、水体生态组团、文物 生态组团、农田生态组团。重点发挥生态组团的生 态功能(图5)。 山体生态组团是园区中北部形成五大山体斑块, 并通过视觉廊道的引入作用,将山林景观透视到园 区之中。 水体生态组团以建立合理的水体生态通道为目 标,提出一条淄河、五大生态廊道(沟壑地带)的 概念。利用天然降水,就近排入沟壑地带,同时, 充分利用中水回用补充景观水体用水,形成自然景 观水体,加强自然过渡控制,形成廊道效应,发挥 其水体生态组团功能9。 文物生态组团有四王冢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点 将台遗址、石羊遗址等文物保护区,在严格保护的 前提下,提高其绿地覆盖率高,突出生态环境贡献 度,发挥其良好的生态功能。 农田生态组团须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农田的基 本生态效应。 4.3 总体功能布局结构总体功能布局结构 功能结构布局结构为“一带融双轴,一河映青 山;一区汇三园,三区宜居住;科学谋发展,和谐 七片区”。“一带”指经济发展区内延齐王路的主 要生长轴带,“双轴”指经济发展区东西方向各一 发展副轴;“一河”指淄河,“青山”指经济发展 区内保留的山体;“一区汇三园”指由生活服务经 济发展区、高科技产业园、生态产业孵化园组成的 的综合服务区;“三区”指邵庄社区、普通社区、 月山生活服务区;“七片区”指有机融合的七个功 能片区(图6)。 4.4 生态空间布局结构生态空间布局结构 由于是针对大区域的总体规划研究,因此,提出生态空间系统性原则性的目标。 在整体层面上,推动绿地生态空间建设,规划期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5%,园区用地中绿地率达 到或超过15%。推进现状沟壑及山体的环境整治规划,提高防洪标准,提出水体蓝线控制范围及要 求。充分利用现状河流、沟壑和山体生态廊道及主要道路等防护绿地,构筑不同规模等级的公共绿 地、生产防护绿地、水面等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9-12。 经济发展区用地外围体现山体沟壑、多点、多类型的绿地景观生态渗透,经济发展区内部以网 络化布局为主要布局思路。通过对山体、沟塘等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织,规划形成“五轴、一带、 多点”生态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五轴”指天然沟塘形成的水体廊道生态空间界定轴;“一带”指 淄河生态景观带;“多点”指多出自然山体(图7)。 4.5 生态用地建设评价生态用地建设评价 园区生态用地主要包括绿地G、水域及其他用地E。其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G1)生产防护绿地 (G2);水域及其他用地包括水系和耕地10。依据2011年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和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主要生态用地评价(表1)。 1、公共绿地规划 本次规划中的城市公共绿地主要分为峱山公园和山体公共绿地。目标绿化覆盖率为75% 2、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生产防护绿地包括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两类。 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规划区内的山体、河流、水源保护地区、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 和高压走廊地带,积极营造人工林,形成园区周边生态防护体系。目标绿化覆盖率为95% 3、水域 规划区内水域以收集天然降水为主,岸线进行绿化,目标绿化覆盖率为30%。 表1 主要生态用地评价表 代 号 用地名称 面积 (hm ) 比例 (%) 人均 (m2/ 人) 现状绿 化覆盖 率(%) 目标绿 化覆盖 率(%) 生态环 境评价 权重 生态环 境贡献 评价 绿地 677.113.516.258875 优良 公共绿地(G1) 390.5-55805 优良 公园(G11) 279.9-35755 优良 街头绿地(G12) 110.6-80855 优良 生产防护绿地(G2) 286.6-65955 优良 园林生产绿地 (G21) 98.9-80955 优良 G 其 中 防护绿地(G22) 187.7-55955 优良 水域及其他 433.0-15303 优良 水域(E1) 264.5-15305 优良 E 耕地(E2) 168.5-3 良好 5 结语结语 现代产业园区是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而生态系统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随着我国对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沿海向内陆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青州市峱山经 济发展区将面临更大的历史机遇。因此,充分发挥其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用地资源等优势,引导 区域用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园区生态系统建设,促进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区域性新工 业基地建设312。以土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导向,合理确定建设用地。通过多种类型的生态廊 道合理分割,强调了生态斑块的各自的地位,生态网络连接和融合渗透各生态功能区,形成“南山 遍绿景,道路绿成荫,园中环绿带,池水映青山”的完善的生态系统。使各生态斑块合理镶嵌于城 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其生态作用,促进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生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14 2 陈婧,史培军.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 1923 3 郭素荣.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 同济大学,2006:3679 4 吴竞雄,李峻峰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云门山地区生态适宜度评价华中建筑 2011,(03):8788 5 霍莉.城市水系统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研究D. 同济大学,2007:1214 6 王圣保,郭云峰.中国“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