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20/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1.gif)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20/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2.gif)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20/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3.gif)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20/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4.gif)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20/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ceb08760-1a65-4e09-8f13-934a87231b7f5.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吴文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这门课也对 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对吴地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刻,更 加系统的认识与体会。吴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自泰伯立国以 来,吴国二十一世、二十五位君王,至夫差失国,时历六百多 年的古吴春秋。从荒芜地带,变成美丽富饶的江南;吴国从小 到大,发展到争霸中原的强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吴人辉 煌业绩,而且有季札至贤延陵高风。但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 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迷于酒色,轻信奸细,陷害忠臣,致使 失国。在这之中我对泰伯的“至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份: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苏杭, 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 ” 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 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源先 进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 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 一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 赞誉。厚德载物 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 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 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 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 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 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 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三经世致用的务实性。 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 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 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 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著名的代 表之一。 四开拓进取的创造性。 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 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 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及至当代,乡镇工业的异 军突起,无不显示其创造性。 五崇文重教的学理性。 吴地文化发达,积淀深厚。大约东汉以后,形成了重文风 尚,藏书、读书、教书的风气盛行,至明清则大盛。吴地崇学 重教,人才辈出。古代苏、锡、常以及杭、嘉、湖等地,进士、 状元等联袂而出。在现代,则成为教授之乡、科学家摇篮,国 学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等批次 产生,成为一方充盈着学理性的文化土壤。 六道济天下的爱国性。 吴文化中洋溢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天下情怀,积淀起一种深沉的忧 国忧民的责任意识。 泰伯、仲雍两兄弟是吴文化的缔造者。三千多年前,泰伯、 仲雍两兄弟为遂父志、同心结伴,别姬易吴,三让周姬天下, 从歧山周原出发,路遥遥,川条条,翻山涉水,披荆斩棘,不 远数千公里来到长江三角洲的荒芜地带。他俩在这里以棚为窝, 断发纹身,随乡入俗,与“土著”人打成一片,开荒立国。共 同奋斗了半个世纪,变荒芜为良田,变穷为富,变小为大,变 落后为先进。所创业迹,有目共睹,千口皆碑,留下了不可埋 没的丰功伟绩。时过百多年,圣人孔子看到泰伯的丰功伟业之 后,感动至极,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 天下让,民天得而称焉。 ”这就是:泰伯三以天下让,谓之至德, 老百姓心服口服完全赞成如此盛赞。中国史学之父西汉司马迁 在史记中,把吴太伯世家列为三十世家之首,赞为世 家第一。东汉吴郡太守糜豹,在吴如胜首创吴氏宗谱序言中赞 泰伯:“德与天地同其高厚,名与日月同其光明” 。后来又有人 赞云:“德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 。这就是历史和人们对 泰伯至德精神的赞颂和评价。评价的高度,达到绝无仅有,天 高仰止。 那么到底何谓泰伯精神? 泰伯的至德精神,可概括为“谦让开拓”四个字。泰伯之 让避免了统治者内部一场流血或不流血的权力斗争,对周部落、 对百姓有好处,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由于泰伯之让,季历 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以后才有武王灭纣而统一天 下,开创了周朝八百余年的历史。无怪明初建文帝在泰伯墓地 感慨地说:“远隐停骑泰伯乡,仰瞻墓宇法先王;避荆不为君 臣义,采药能全父子纲。八百周基无足贵,千秋俎豆有余香; 深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句吴至德邦。 ”史志记载,人们把太伯之 让,称为“南国高风” ,把后来季札之让称为“延陵高风” 。泰 伯庙有一联云:“让国亦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兴吴应作祖, 顿教草昧启文明。 ”吴国、吴人因以“让”为特色,梅村泰伯庙 前的石牌坊就有“至德名邦”四个大字。 “让”的另一面是开拓 精神。古公亶父的南迁,既是让,同时也是新的开拓。 “原居豳, 因戎狄族侵逼,迁于岐山下,建筑城郭,设置官吏,开辟荒地, 发展生产,使周逐渐强盛。 ”(吴地记后旧本原文 ) 。泰伯、 仲雍不忘这一点,从周原到吴山,再跋涉千里,披荆斩棘,转 辗徙移,渡过长江,爱上了太湖,看中了这块肥沃的土地,才 留了下来。首先解除思想束缚,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民风俗, 与民同好。 “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 (吴越春秋 ) ,表示与周族划清界线,决心开拓荆蛮之地。 泰伯对吴地的贡献主要为: 第一,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改“以堵为疏” ,开挖了我国历 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支流,大大便利 了农田灌溉,又发展了交通运输,至今仍发挥着效用。 寰宇记 云:“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 ” 第二,传播黄河流域生产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改“一熟为二 熟” ,稻麦轮作,又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 产逐渐发展起来。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就是唐朝著名 诗人李白对当地植桑养蚕的生动描绘。十多年前,梅村的蚕桑 业仍然较为发达,著名于世。 第三,生活上,教化乡民从“半生为食”改吃熟食,使人们的 体质得到了不断增强。居住条件也有改善,改“搭棚为窝”为 建村立巷,把分散的土著居民适当集中起来,建立了江南第一 村荆村,江南第一巷蛮巷,以及自己居住的蛮村,主 要的三处村落,这对教育群众,组织生产有利。直到现在,那 两个村巷,仍以“荆村” 、 “蛮巷”为名,史书有记载,蛮村改 名梅村。 第四,为防外敌侵犯,又率当地千余家群众在梅里的荆村、蛮 巷、梅村一带筑起了一座土城。 舆地记有记述:“泰伯当殷 之末,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起城,周三里二百步, 城郭三十余里(一说三百余里) ,在吴西北隅,曰故吴墟” 。城 内还营造宫室住宅及水井, “人民皆耕田其中” ,安居乐业。 寰 宇记 、 吴地记等也有记载。约公元前 116 年,司马迁 20 岁 时见过泰伯城, 列传云:“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 矣哉。 ”这里说的“春申君故城” ,就是说的“故吴墟” ,即泰伯 筑的土城。 第五,把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后又吸收越、 楚、齐等文化,培育成水乡特色、兼蓄并容、独放异彩的“句 吴文化” 。六朝陈书云:“讴歌所往自求于泰伯者矣。 ”于是“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 ,被奉为当地君主,自 号“勾吴” ,开创了吴国约 650 年的文明史,故人称泰伯为“江 南鼻祖” 。近代教育家、历史学家张其昀先生在其无锡人文 一文中说:“长江下游太湖一带,为中国近代精华荟萃之区, 财赋人文,甲于全国。若考其文化发祥地,则不在苏杭,不在 京镇,而在无锡之梅里。但泰伯之令人尊敬,不仅在消极 让位,乃在让位之后,能为江南开创文化。 ”1985 年 3 月,著名 的教育家、国学家匡亚明先生为泰伯庙撰联一副,上联为“孝 亲在知亲让位于弟背井离乡那怕披荆斩棘” ,下联是“从俗而化 俗推己及人启蛮迪夷何忧断发文身” 。 泰伯奔吴开创的勾吴文化和其“开放包容、和而不同、谦 让、开拓”等特点,一直被苏州人传承了下来,几千年来潜移 默化,对苏州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今的苏州精神 “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 ,追本溯源,都 能够在勾吴文化中找到传承千年的基因。 泰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不仅仅促进社会和 谐,还鼓励我们不断进取和开创,开拓。今天,吴地的地域概 念已被长江三角洲所替代,而吴文化也早就融入到长江三角洲 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吴文化作为长江三角洲共同的历史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s购车合同范本
- 别墅包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个人书籍印刷定购合同范本
- 大道绿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学前教育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农村种植股合同范本
- 供应合同范本俄罗斯
- 代理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北京疫情期间租房合同范本
- 小班期末家长会-双向奔赴 共育花开【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俄罗斯教育改革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运输企业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简单版5篇)
- 仓库货物安全管理
- 端午做香囊课件
-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墨香里的年味儿(2023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