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永馨楼浩白_第1页
德艺永馨楼浩白_第2页
德艺永馨楼浩白_第3页
德艺永馨楼浩白_第4页
德艺永馨楼浩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艺永馨楼浩白 写于楼浩白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 袁成亮 楼浩白,字再丞,曾用黑白、老柏、白翁等笔名,萧山楼塔人, 苏州已故教育家书画家。由于楼浩白生前为人极其谦逊低调,当今 外界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据楼先生弟子袁景伟先生说:前几年上海 一家拍卖行拍卖一个小册页,里面有唐云、程十发等名家作品,其 中有一幅楼浩白先生的作品,画得很是精到,但大家都不知楼先生 为何人?其实,凡与楼浩白熟悉的人对于他的人品画品都有着极高 评价,著名国画家谢孝思先生生前有一次谈到楼浩白先生时曾这样 说:“居于德,游于艺,系何人?楼浩白。 ” 也有感于楼先生的高 尚的人品画品,旅居上海的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生前还曾专程到苏 州造访楼浩白先生,并与其合影留念。今年是楼浩白先生诞辰九十 周年,楼先生之子楼非尧、学生学生袁景伟、刘苏、刘桐等相聚留 园商议为楼先生举办一些纪念活动,笔者也应邀参加。这次碰头会 也实际上也是后辈们对楼先生的一次追思会,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 楼先生的生平事迹,又向笔者提供了些楼先生的资料,包括书画作 品、诗作等。笔者据此撰成此文,并以此纪念这位德艺双馨的已故 老画家。 一 1921 年楼浩白出生于浙江萧山楼塔的一个书香门家庭。3 岁时, 酷爱书画的父亲便着意培养他在书法方面的兴趣,5 岁时又指导他 练书法。其实,楼浩白父亲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功底,曾师法任伯年 2 画派。而天资聪颖的小浩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7 岁时所作条 幅、山水中堂就得到行家好评,并以“浙东神童”誉之。楼浩白不 仅绘画好,其它课业也很出色,13 岁那年楼浩白以优异成绩考入湘 湖师范学校。3 年后楼浩白考入上海美专研习国画,开始系统学习 中习画理,为他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5 年,楼浩 白在富阳兴办个人首次画展,展出精品一百余幅,义卖赈灾,观者 如云,轰动一时。两年以后,他在杭州、盛泽举办多次个人画展, 好评如潮。 楼浩白不仅擅长书画,其传统诗文功夫也很深厚,他才思敏捷, 文彩横溢,被时人誉为“富春才子” “浙西三怪” 。1944 年,23 岁的 楼浩白出任杭州民声报总编辑,每每遇到报纸“开天窗”时, 编辑人员便要他前来“救火” 。而楼浩白的“急就章”也很特别,常 常在电话里直接口授文章,文字人员根据他的口授直接排版,五百 字的短文相差竟不超过两个字,且文彩飞扬,一气呵成,令人惊叹 不已。 楼浩白先生不仅才华横溢,更为可贵的是他有着一颗拳拳的爱 国爱民之心。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日本侵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之时。 为了抗战,他以笔为枪,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作品,用手中 笔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并组织剧团到民众中演出抗战剧目。除此 而外,他还多次举办画展,并将义卖所得“赈济诸浦萧边区饥民” 。 抗战胜利时,人心思和。作为民声报总编,楼浩白以民声报 为阵地,撰文反对内战,呼吁国共合作。 民声报成为反映民生舆 3 情,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作为一名资深报人,楼浩白来到苏 州转行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先后在吴江县盛潮中学、江苏省第三 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苏州师范学院、苏州市第三中学等校从事 语文教学工作,时间长达四十余年。楼浩白先生讲课内容精彩丰富, 虽然声音很轻,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他记忆力很好,唐诗宋词, 精彩古文张口就来,常常赢得学生满堂喝彩。在黑板上所书文字图 画也很是精妙,下课时学生竟不忍心擦去。楼浩白先生为人随和, 生性幽默,下课之后也总有许多学生围在他身旁谈生活谈学习,不 忍离去。每每学生或朋友有困难,他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有一次, 为了帮助一位朋友度过难关,因手中无钱,他竟自作主张将爱人的 手饰变卖了。 楼浩白先生是个做事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对自已所从事的教育 工作尤其如此。有一次,楼浩白在上课时发现一学生打瞌睡,这本 是一件平常事,但楼先生却为自已讲课不能吸引每一个学生而自责 不已,其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楼浩白最 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已的学生学有所成,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 有用的人。而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学生,他的内心的痛楚也是难以 形容的。文革中,楼浩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反革命受到残酷迫 害。有一次楼浩白被还是学生的红卫兵小将按在地上打成骨折,尽 管身体疼痛难忍,但楼浩白最为揪心的莫过于“学生之痛”了,回 到家中,他写下这样一首诗:“英姿洌洌气吞牛,敢教先生五体投, 4 如此少年谁似得,仲尼相见也低头。 ”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楼浩白先生从事教育四十余年,一生桃 李无数,他的这种高尚品性对学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生虽 然从事工作不尽相同,但表现都很出色。每每得知当年学生在自已 岗位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都兴奋不已,祝贺之余,总是勉励学生 继续努力。楼浩白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学生们给他寄来的明信片、 信件他都一一保存,师生之谊持久而热烈。 二 在吴门画坛,楼浩白先生是以“三绝诗书画”而为人所知的。 他早年大量临摹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作品,尤为钟情于郑板桥的 书画。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草虫、蔬果无一不工,他的国画 作品颇具任伯年的韵味,清和隽永,格调高古;笔墨也很是精到, 构图富于变化,且多以小写意为主。说来这也得益于他先前创作中 国古代连环画体裁作品的磨炼。楼浩白先生早年对于连环画这种大 众喜闻乐见艺术形式颇为痴迷,先后创作出版连环画二十余册,其 中尤其以 1961 年出版的大型彩色连环画蔡文姬影响最大。每创 作一幅作品,他都要寻找大量相关素材,精读背诵大量古诗,并由 此养成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于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所有这 些无形中也为他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很深的传统基础,这也使他的作 品中透出一股浓浓的“文人气” 。得益于早在上海美专学习时所接受 系统的西画教育。楼浩白先生西画功底也很深厚。他的国画创作参 入西法,如讲究创作对象的生物解剖,散点透视、注重光色的运用, 5 这也使他的国画作品别开生面,较传统创作多了一份看法。如他的 猫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笔墨造型手段运用外,还注重于猫的生物解 剖学的把握,其墨块因猫的骨架结构而设,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青年时代的楼浩白先生就是一个坚持真理,并具有强烈社会责 任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楼浩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抗美援 朝时,他就曾多次用稿费参加“捐献飞机大炮” 。作为一个书画家和 诗人,他用自已的作品讴歌我们伟大的民族,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 情感,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象许许多多的老艺术家一样,文革中,楼浩白先生尽管受到残 酷迫害,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并未有丝毫的松懈。在 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楼浩白用画用诗表达自已对百姓的关爱,对国 家前途的担忧,对真理追求的坚定信念。 “老树附危石,倒悬若困虬。 任他风雨急,始终不低头。 ”(悬崖孤松 ) “身出淄泥自皎然,波 心特立态翩翩。亭亭不为狂风折,骤雨几番色更妍。 ”(咏荷 ) 。 常言道:诗言志,这些充满斗志的诗文充分表达了楼浩白不与邪恶 势力低头的顽强斗争精神,不禁令人联想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那 首咏竹诗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千磨万击 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 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真可谓“英雄相惜”了,由此我 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在众中书法中,楼浩白先生对郑板桥字情有独 钟了。他的板桥体书法,如秋花倚石、野鹤戛烟,天趣盎然,表达 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精神,并期望除妖之剑的早日降临。 6 1976 年暮春时节,正值文革之末,四人帮横行之时,楼浩白先 生创作了一幅群猫图,画面十余只猫昂首踞立、虎虎生风,仿 佛即将出征的战士,画中还题诗一首:“十年陋巷乐箪飘,蠹帙烬 余慰寂寥,鼠扰偏狂知忌器,挑灯扶病写群猫。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楼浩白多么希望这些群猫跃纸而出,逮尽那些祸国殃民的“硕鼠之 辈” 。 1976 年金秋十月,四人帮被粉碎消息传来,楼浩白欣喜若狂, 激情创作奔马 ,并题诗云:“不辞盐车役,未耻伍罢驴,十年困 枥下,悲慨复何如!春雷动天地,妖雾瞬息除。无须孙阳索, 健 足舒,迎风作龙啸,千里志遂初。 ”正象他自已在诗中所说的那样, 楼浩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中。每天常常工作到午夜一时才睡, 早上五时即起,勤奋创作,他要把在十年文革中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他的艺术生命也由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一时期,楼浩白创作了大量 优秀作品,仅在 1980 年前后,他在艺术世界 、 江苏画刊 、 新 华日报 、 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数十幅字画和诗词,留园 和虎丘 等许多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他的墨宝。 晚年的楼浩白先生虽然疾病缠身,但精神依然乐观,创作不止, 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983 年元旦前夕,苏州市象牙微雕家张毓基 去医院看望楼浩白先生,向他讲述自已在喀喇昆仑山冰峰哨卡所见 所闻。当谈到哨卡官兵常年生活战斗在冰天雪地中,由于长年吃不 上新鲜蔬菜,指甲都枯萎了。有时因大雪封山,人生重病了只能用 电波与山下医院传递病情,进行会诊时。楼老听了不禁老泪横流, 7 当即抱病作词一首沁园春相赠:“佳节思亲,万里神驰,祖国 西边。望银涛漫卷,汇成雪海;冰峰如削,刺破云天。鸿鹄难飞, 猿猱不度,极目茫茫渺灶烟。谁曾料,有英雄哨卡,屹立峰巅。战 天斗地年年,凭一寸丹心十亿连。看冰宫归殿,宛如琼阁;芹根蒜 叶,色比花妍。社鼠犹藏,天狼偷顾,地冻天寒枕戈眠。为四化, 誓关河固守,勒石燕然。 ” 1 月 26 日,由楼浩白手书的这幅词条幅 连同张毓基根据该词制作的象牙微雕一并被寄往祖昆仑哨卡。哨卡 官兵们捧着楼老的拥军条幅激动不已,在遥远的祖国边陲向这位可 敬的老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赵开生获知此事后, 还赶在春节前夕将这首词谱成评弹沁园春赠给喀喇昆仑钢铁哨 卡 ,在各地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楼浩白先生为此也很是激动, 他心中也一直记挂着哨卡的英雄们。1983 年 11 月,楼浩白先生再 次作诗相赠:“关山远隔万千重,自有红心两地通。四化每闻传捷 报,激情无限念英雄。 ” 作为一名书画家,楼浩白先生在勤奋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书 画新人的培养。现为苏州女画家协会秘书长的刘苏至今还清楚记得 跟楼老学画时情景。楼浩白全家三代挤在三十平方米的小室子里, 他的房间既是会客室,又是卧房兼工作间。由于桌小,每每教学生 画大画时只能葡伏在地上,累得腰酸背疼,却依然“乐此不彼” 。他 教学生也很有一套,对学生循循善诱,不仅教技法,同时更注重讲 画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其实质。他还常常让学生参与自已 的创作来使其理解绘画的真谛,并且在完成的作品上一并署上学生 8 的名字,其博大的胸怀常令学生感动不已。如今在艺坛上学有成就 的中青年画家每每提及当年楼老对自已的谆谆教诲也总是感激不已。 他的学生袁景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下放到苏北新海农场,每每回 苏州总要带上自已画作请先生指导,楼老对这位虚心好学的学生也 是钟爱有加,悉心指导。得益于恩师教诲,袁景伟先生如今成为吴 门画坛画猫专家。 由于文革残酷折磨及过度劳作,晚年的楼浩白健康状况一直不 太好,他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发病时有时不得不通宵倚坐在床上。 实不得已,他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肺心病变,坐卧俱难,朋好枉 顾,幸恕简慢。 ”有时来客见状,为免他过于劳神,交谈中便请他以 笔代言。结果往往是谈起艺术,便全然忘记了病痛,犹如健康人一 般。他平时接人待物,也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净利索,即便病 重期间也是如此。他对人说:注重礼仪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有一天, 他从早到晚接待了九批客人,送走最后一位外地鸟类学者时已是晚 上九点多钟了。或许是过于劳累,子夜时分楼浩白突然咯血不止, 家人见状也心疼不已,劝他好好休息。然而,第二天当学生夹着画 夹如约前来学画时,他依然不顾家人劝阻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坚持授 课,学生见状也很是感动。 1984 年,楼浩白先生在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